03.01 新手在摄影上有哪些容易犯的错误?

摄影不是师


新手摄影师在刚入行的时候,以我个人的经验来说,容易犯以下几个错误:

首先是理论知识的误读,光圈的数值大小上面,容易出现理解错误,很多新手朋友理解为光圈越大,数值越大。其实恰好相反,光圈越大,数值越小。比如光圈数值F1.4,反而是大光圈,F16,却是小光圈。

再有就是色温,也容易混淆,色温越低,颜色越暖,明明是暖黄色,却叫做低色温。同样道理,色温越高,颜色越冷,被称作高色温。

光圈与色温这两个方面很容易容易被新手误读,我自己就犯过这样的错误,纠正了好久才改过来。

构图上,也容易出现问题。新手刚开始拿起相机拍照时,拍什么都喜欢放在画面中心位置,这样拍不是不行,但是久而久之形成习惯了,那以后拍摄出来的照片,就没什么变化,显得呆板。所以拍摄同一个物体,新手朋友们可以尝试多种构图方法,这样才会有进步。

以上就是我个人认为新手在摄影上容易犯的错误,希望对新手朋友们能有所帮助,我是好色之图,喜欢摄影和PS,如果你喜欢我的回答,请关注我,感谢观看!


好色之图


虽然我接触摄影将近5年,由于懒惰的原因,进步不大,自认为还没有脱离新手的阶段。我自己经常犯的错,也许有一定代表性。我把它们一一列举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觉得一看就会,说明书束之高阁。我的第一台单反是佳能7D,当时C画幅的旗舰,18-135套头。翻开厚厚的说明书,密密麻麻的小字,头都大了,更别说通读。瞎鼓捣大半年之后,很多功能似懂非懂,迫不得已买了一本《佳能7D摄影大全》,跑马观花的看了一遍。后来升级了设备,说明书就放在床头,有事没事翻一翻,对设备的了解更深入、更全面了一些。现在的摄影器材,功能越来越多,仅凭自己摸索,事倍功半,不如说明书来得直接、高效。

二、喜欢跟风,人云亦云。学摄影,离不开对大师作品的欣赏和模仿,看见别人进藏拍摄的大气磅礴的照片,恨不得马上步其后尘;看见“大师”用的设备、滤镜,巴不得马上来一套同款,觉得自己的照片不尽人意,全部是因地点和器材的问题。于是,不断花钱花时间,路跑了不少,片拍了不少,结果还是差强人意。长期实践才知道,“摄影眼”的培养并非朝夕之功,生活的美无处不在,拍出好作品也不是一定要往无人区跑。

三、不会后期,胡乱后期。后期的目的是最大程度还原拍摄现场的真实,最高境界是后期处理了,却看不出后期的痕迹。摄影新手大多数也知道数码照片要经过后期处理,也听说过RAW格式和JPEG的区别,但对后期要达到的效果毫无准备,没有思路,不懂后期又偏要后期,过度锐化和过高饱和的照片装满硬盘。照片后期处理是对前期拍摄的完善,不仅需要拍摄者有自己的想法,而且还必须通过适当的技术手段加以实现。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不断的学习。

其他常见错误,比如曝光、构图、色调等技术方面的错误,那是在学习的道路上不可避免的代价,摄影从来就没有任何坦途。

让我们一起努力,在2019取得更好成绩。


紫云风树


新手在摄影上有哪些容易犯的错误?这个话题关心的人很多。其实,不管是新手还是老手,平常摄影中“通病”还是较多的,我们不妨小结一下,共同警惕、提醒和勉励。



作为摄影新人,或者是我们不太注意的时候,一般会在以下五个方面“犯点错误”。

第一、器材方面

1、片面强调高像素。有的人谈到单反就是强调高像素,把高像素当成选择相机的第一标准。实际情况是,现在的单反相机具有的像素足够对付日常、通常的清晰和分辨率要求,一般的图片掌握在成片大小为3—5M大小就够了,不必追求极致。像我手头上的5Dsr机子,号称5000多、“半亿”像素,但是在一般拍摄中是根本不需要,当然,你是专业商用广告拍摄者除外。


像素设置得太高了,会有一个很大的毛病,那就是数据写入的时间加长、占据大量储存空间、影响拍摄节奏,更大的麻烦是后期处理时,电脑经常“罢工”甚至死机。


2、器材追求高大全。有的人动辄动用大笔资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究竟自己实际需要多少器材、什么器材配伍其实一概不知。当然,你是不缺钱的主儿的话,我们就不说什么了。

购买器材之前,讨教一下周边的人、懂行的人,问问自己到底想拍什么、喜好拍什么,拿出一个靠谱的方案具体实施,等到什么时候觉得自己真的需要添置新器材的时候,再去补充也不会恨晚。



3、器材搭配不当。有的好相机搭配了一般的镜头,捡了便宜货;有的大玩“杂牌军”,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严重影响日后使用。在选配器材问题上,还是得讲究大品牌,讲究“门当户对”。

第二、参数方面

4、模式选择不当。相机为我们设置了常用的拍摄模式,这些设置其实都具有很好的针对性。除了自动档之外,比如,光圈优先就是提供你先讲究光圈效果达到创意写作来使用的;速度优先就是提供给你讲究速度快慢的不同效果,等等。还有人像模式、风光模式、微距模式等等,他们都具备一定的针对性,不要忘记,这些都是前人为我们总结之后留下的间接经验,十分宝贵。



5、误用小光圈。是的,比如风光拍摄,肯定会强调较大的景深,必然要使用较小的光圈。但是万事不能过,光圈太小了,必然要动用你的更长曝光时间和更高的感光度,这两项的牺牲是得不偿失的。一般情况下,光圈是能大则大,感光度是能低则低。


6、过于高速拍摄。高速曝光是现在单反相机的重要指标之一,但是,一般情况下,比如一般的风光、人像等等的拍摄,根本不需要太高的速度,“安全快门”即可,过分强调高速的话,就会在其他方面做出“牺牲”,我们不能顾此失彼。

7、炫耀相机高感。有的相机确实具备很高的感光度,但是不能忘记了“能低则低”的基本原则,不必以此来告诉别人,我的相机有多贵,我的相机的感光度足够高等等,“留着青山在”,该出手时才出手,实在是在光线条件不够时动用很高的感光度,完成拍摄才是正确的选择,毕竟能拍下来才是第一目标。



8、保留前次模式。当前使用的拍摄模式不一定还是上一次拍摄的选择,关键的做法是,拿起相机时,首先思考一下当前的拍摄场景和条件,及时作出调整,做到“顺势而变”、与时俱进,切不可不管三七二十一,抓起就拍。


第三、构图方面

9、主体元素居中。讲究堂堂正正本来是一件好事情,做人也该如此。但是,用到摄影构图上,就不一定合适了。除了合影、建筑物和简单人像之外,一般都不宜中规中矩、主体居中,要学会运用“黄金点”位置构思,适当留白,留下适当空间和想象。

10、画面背景繁杂。背景杂乱、简单堆积是很常见的,问题是我们很有必要去尽量避免,力求背景简明、简括、简单,不然就会喧宾夺主、满眼看花,找不到主体,难于表达主题。

11、姿态生硬、明显摆拍。人物的摄影,必要的摆拍和导演是许可的,但是要尽量减少,力求自然、正常和动感。

12、一场一片一拍。不同场景就会不同的需求,同一场景也会很多变化,除了人物事态的发展是动态的之外,即便是相对静止的场面,我们也要多拍几张,留给日后选择的机会和可能,不要一场一片加一拍,因为你不是神仙,这一片拍下了就是满意的和最好的,这个概率太小,基本不可能。


第四、用光方面

13、用光平淡、惧怕逆光。顺光拍摄很容易,但是我们所遇到的光线是千变万化的。不要惧怕逆光和侧逆光等等,好多好片、大片都是非顺光条件下拍成的。

14、测光平均、缺少亮点。重点测光和点测光是创作摄影的必要手段,要逐步学习和运用,不能老是停留在平均测光的起点上。


15、滥用闪光灯、拒绝补光手段。有人说,大白天到处使用闪光灯的人有两种,一种是高人、大家,一种是“抖鬼”、“显摆”,这话虽然夸张了一点,但是有道理。会用闪光灯的既然有他的道理,不会用的显然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夜色茫茫或是灯火璀璨,打个闪光灯有用吗;逆光条件下拍人像,适当补点光该有多好!还比如,舞台摄影时,那么好的“艺术光”,拍摄光线又许可,干嘛打闪光灯呢,等等;但是光线条件实在低下的时候,用一下补光手段能把场面拍下来,为什么不用呢。


第五、后期方面

16、拒绝裁剪。好像能拍下来的就是精品,进入画面的都是主题,其实不是的。为了主题的表达,那些与主体、主题不相干的甚至干扰主题的元素就得大胆、坚决的去除和裁剪,一切为主题服务才是王道。

17、影调不当。合适的影调是渲染和烘托主题的,不能为了后期而后期,随意改变白平衡而去改变影调,改变影调不是一般人的创意手段,要求极高。像《红高粱》里的大红影调,昏天满地的大红影调,那只有张艺谋他们才能去掌控,没有一定的功夫不必滥用。



18、片面提高色彩饱和度。好看的女人略施粉黛、适当淡抹会达到清水出芙蓉之功;白粉使多了,都有一种要从脸上掉下来的感觉,你看着这女人的时候会是什么想法?

19、忽视“横平竖直” 。不是所有的片子都要讲究这个,但是当出现了建筑物(群)、水平面的时候,就必须讲究横平竖直、工整稳定,具体的得视情况而定。


20、忽视边框。边框的运用其实就是一种电子装裱,用的好的话,就能画龙点睛,用得不好那就是狗尾续貂。但是,一般适用于手机阅看的就不必边框。

如果觉得说的有道理,请为我的回答点个赞。


拍客张光林


当人们刚开始学习做任何事情时,都可能会犯错 , 数码摄影也不例外。

以下是新手常犯的五个错误:

01.始终以JPEG格式拍摄

没有规定必须用RAW拍摄,但也有一个很好的理由。

以JPEG格式拍摄时,相机会自动应用白平衡,锐化,饱和度和对比度的预设。它还可以将您的图像压缩成一个较小的文件,可以立即在线共享,还可以与所有的相机,计算机和手机兼容。

而RAW保留了更多的图像数据,并允许从阴影和高光中恢复更多细节。您必须稍后使用Adobe Photoshop等软件处理图像文件,而不是在相机内处理图像。以RAW拍摄可能不如JPEG方便,但它可以产生更高质量的图像。

不喜欢RAW拍摄的原因,也许是因为文件太大,没有足够的硬盘空间。然而,外部存储器现在非常实惠,所以没有理由不获得更好质量的图像。

02.使用错误的白平衡

白平衡是摄影中一个非常重要但又经常被误解的元素。

光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具有不同的色温。与数码相机相比,我们的眼睛处理这些颜色会更好,白色物体对我们来说总是呈现白色。而相机使用白平衡来消除由不同色温产生的色偏,使白色看起来是白色。

自动白平衡

该自动白平衡(AWB)设置,有助于相机“猜”照片的最佳色温。大多数数码相机都有AWB预设:日光,阴天,阴影,钨丝灯和荧光灯。

例如,如果你在室内,最好选择用于白炽灯和荧光灯的预设,如果你在荧光灯区域。这些预设相对容易记住。

自定义白平衡

有时照片中出现奇怪的色偏,因为相机会错误地读取白平衡。AWB可以确定最佳情况设置,但更好的方法是设置自定义白平衡。

方法如下:您需要一张白纸或卡片来设置自定义白平衡。在与拍摄对象相同的光线条件下,拍摄白色卡片的照片,使其填充大部分画面。再转到相机菜单,查找自定义白平衡选项。选择刚拍摄的白卡照片,并将其设置为自定义。这样照片看起来会更加真实。

03.忘记基础知识

花点时间了解ISO,快门速度和光圈。毕竟这三者是构成精彩照片的基础。

不提高你的ISO

当您第一次阅读相机手册时,您可能已经了解到ISO越高,噪点就越多,这会导致图像质量不佳。所以你会尽量保持低的ISO。您可能会注意到很多照片都曝光不足。事实是ISO不是你的敌人。高ISO也可用于各种情况。

使用太慢的快门速度

拍摄动作需要相对较快的快门速度,特别是在拍摄车辆和人物时。请记住:您的光圈和快门速度需要保持良好的平衡。选择足够大的光圈可将快门速度保持在最低限度。如果速度太慢,您可以使用大一点的光圈或增加ISO。

04.限制自己的构图

我们都听过:三分法。这是通过一组垂直和水平线将画面分成九个相等的部分。使用这个虚构的框架,您应该将镜头中最重要的元素放在其中一条线上或线条相交处。

但重要的是不要让三分法或其他“法则”,限制你的创造力!您可以使用诸如桥梁,拱门和树木等框架来隔离主题。寻找图案,纹理和线条来改善构图。

05.过份使用后期处理

Adobe Lightroom和Photoshop是摄影师都喜欢使用的工具,这没有任何问题。除非您完全依赖它来修复错误。请记住:后期处理的目的不是修复坏照片; 而是为照片锦上添花。

这里有一些提示:

  • 永远不要试图修复失焦的照片。它不起作用!没有多少锐化可以修复模糊。过度锐化也会导致不必要的噪点。
  • 小心饱和度滑块!饱和色可以真正使照片“流行”,但如果你将饱和度提高得太高,就会导致照片看起来太假。
  • 不要太喜欢裁剪工具。您可以使用它来优化照片,删除框架边缘上不需要的元素,并确保您的水平线是直的,但不要使用它来移除场景中的所有“负空间”。

湘水漂漂


摄影新手在接触摄影的初期,最容易被道听途说的理论和经验所迷眼,不去进行摄影基础知识的打底学习和更多的拍摄实践,从而走更多的弯路,甚至是歧途。

我总结了下,主要有这几种容易犯,且危害不浅的错误。

一、迷信和放大器材在摄影中的作用。不追求摄影技术,只追求器材,成为“器材控”。其实,器材控不应是贬义词。任何一个摄影师,都应该对器材有深入的了解和掌握。但是,不能迷信之。很多新手的错误,在于坚信只有器材好,才能拍出好的照片。从而忽视了摄影技术、技艺、艺术修养的提升,这是一个危害巨大的认识错误,不但将损失大量的金钱,你的摄影水平也不会有很高的成就。



二、不练基本功就上手拍拍拍。很多人觉得这不是什么错误,因为很多摄影小白都是从一点不懂开始拍拍拍,然后慢慢学习和调整的。其实这是很容易走弯路的一个错误。本来学习了摄影基本功之后,再结合实践的拍摄,就是为了让我们的摄影少走弯路。


摄影的基本功,主要对器材的设置、参数,曝光、对焦、各种拍摄模式的选择应用;光圈、快门、感光度之间的关系及组合运用;对摄影画面主题、意境、构图、色调、光线等等的理解及作用。当然,初期一定是一个理论性的笼统的学习,就是你起码要知道摄影是什么,要避免哪些误区。

大家不要觉得学习这些东西很难,很不方便。一个老法师摄友很快就可以给你讲清楚,而且网络上随处也可以自己搜索的到。懂了这些基础理论之后,你去实践拍摄的时候,才会思考,才会对自己的照片有客观的评价。

不然,很多新手依仗好镜头的大虚化,拍张大头照出来,还自以为摄影天才呢。

三、就怕纸上谈兵,不理论联系实际,说的多,拍的少。摄影是实践性极强的艺术形式,也就是说,想拍出好作品,光懂理论是不行的,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进行大量的拍摄。不去拍,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欠缺在哪里;不去拍,你永远不知道如何去调整;不去拍,你的摄影水平会裹足不前。


大家或许觉得这一条和第二条互相矛盾,其实不是的。学理论,是为了不让你去瞎拍、乱拍,要带着脑袋,带着思考去拍。理论结合实践的多拍摄,是为了你最快的找到自己的不足和问题,带着改正和提升的目的去拍摄。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话不错,摄影是思考性很强的艺术,所以,学摄影,多想、多拍,二者完美结合,你才会有更好更高更快的发展。


陌上小麋鹿


1.使用三脚架,但镜头的防抖功能却还开着。防抖功能一般都是在手持相机的时候使用,如果用了三脚架仍打开防抖,就有点画蛇添足了,最好关闭,同时开启反光板预升功能,可以减少震动引起的画质降低。

2.快门速度低于安全快门速度。所谓“安全快门”,对于全画幅相机就是镜头焦距的倒数,对于非全画幅相机就是镜头等效焦距的倒数。需要注意的是,安全快门并不适用于拍摄移动的物体,建议快门速度不低于1/320秒。

3.使用大光圈一拍到底。使用大光圈(如f/1.8)拍摄人像时,若焦点在眼睛上,则人脸边缘容易模糊。常用的光圈f/5.6~f/8.0,能够充分表现出镜头的最佳成像质量,增加拍出好片的几率。

4.较少使用高感光度。要知道,我们拍摄时所遇到的场景各不相同,光线明暗千差万别,这就要求我们随时按照需求进行不同的相机参数设置,包括感光度,不是所有场景都能用ISO100解决的。在弱光环境下,需要使用到ISO800、1600甚至3200,配合后期软件进行降噪处理。

5.在移动中匆忙拍摄。对影像的尊重,对摄影的思考,多拍很重要,精拍很必要。

6.后期处理时过度锐化

。数码相机的像素越高,越要特别注意锐化,建议半径不要设置的过高,尤其是人像图片更加要小心谨慎。

7.锐化后重新调整图像尺寸。锐化一定要放在后期处理的最后一步,在这之前要把对比度、亮度、曲线等参数调整好。

8.对色彩空间的错误认识。通常色彩空间有三种:ProPhoto RGB,Adobe RGB,sRGB

ProPhoto RGB:只有对影像输出有很高要求的专业摄影师才会用得到;

Adobe RGB:相对于sRGB有更广的色彩空间,在输出大幅作品时建议使用 AdobeRGB,可获得丰富的色彩细节。

9.基本不使用曝光补偿。相机的测光系统是建立在18%灰为基准进行测光,所以图像中的白色发灰,黑色为深灰,这时候就必须使用曝光补偿功能来改善,原则就是“白加黑减”,即遇到白色场景或物体,加曝光补偿,遇到黑色物体则减曝光补偿。

10.新的拍摄前没有认真检查相机的参数设置。结束拍摄后,要记得将相机的参数调为默认状态。

11.后期处理小建议:后期处理照片时,将图像放大到100%进行观察,就能发现一些问题,细致处理,就能修出高质量的图片啦。


#喜欢就点赞吧!+加关注

也是可以的!


影像洪辰班照片点评


不看书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相机的使用说明书,不要太自以为是,说明书上没有一个字是多余的。拿到相机后你最好踏踏实实的先看5遍,可以对照着相机边看边操作。而且半年内你最好看足20遍。

除了说明书,你还要看一些有关摄影基础理论的一些书籍,至少要懂得一些基本的用光和构图技巧。

崇拜器材

很多新人总以为照片拍不好,一定是器材不够专业。说句你不爱听的话,如果你的照片拍不好,多半都和器材没关系。对于普通的摄影爱好者而言,市场上几乎所有的相机在性能都超出了我们的需求。

很多高档器材的一些性能或许是你一辈子都用不到。比如ISO,到目前为止除了测试之外,我就没用过超过6400的时候。很多相机动不动就几万甚至几十万的ISO,当然这个对于新闻记者或者体育摄影师或许很有必要,但是对绝大多数用户都是用不到的。

包括对焦点,如果你不拍赛车、不拍飞鸟,那么几百个对焦点和几十个对你来说几乎是没啥区别的。我的绝大部分照片都只用中心单点对焦。

还有相机的连拍速度,镜头的最大光圈,对于新手来说都没那么重要。

还是要用好你手里的器材,哪怕就是一部手机,只要用心一样能拍出好照片。

器材这个东西可以说重要,毕竟摄影是一门严重依赖于器材的技术和艺术。当然也可以说没那么重要,主要看谁来用了。一套顶级摄影器材在小白手里也未必能出大片。

迷恋参数

很多初学者看到别人拍出的好照片,总是习惯去打听照片的各项参数。觉得我要是用这个参数、在同一个地点拍摄同一个题材也能拍出这样的效果。

其实告诉你也没用,因为同样的场景,相同的机位和参数,即便是同样的拍摄时间,每天的光线也还不一样呢。采取什么样的参数组合要根据题材特征、现场光线以及作者的表达来综合考虑。这个只能靠你多练习才能掌握。

贪多

新人拍照片往往什么都不想错过,总想把所有的素材都拍进来。结果反而是什么都不突出,作品没有重点。这是初学者最容易犯的毛病,如果什么都想突出,最终反而是什么都不突出,画面也就没有主题了。

摄影是减法的艺术,只拍摄场景中最精彩、最能打动到你的那部分即可。这样的表达,主题才会更明确。

不后期

有些人是不善于做后期,也有些人是不屑于做后期,他们总认为所谓的相机直出的照片才是最真实的。其实这个观点是大错特错。

就目前的摄影技术而言,想要完全记录真实的场景还远远做不到,尤其是大光比的场景。比如我们常拍摄的日出、日落。你对着天空进行测光,地面的暗部就会死黑一片。如果对着地面测光,天空中的亮部又会严重曝光过度。

主要是相机宽容度不够,它所能记录的明暗信息远远少于我们眼睛所看到的范围。因为我们人眼看到的画面,其实是由多张照片在大脑中叠加的效果,而相机只是对瞬间光线的记录。所以,即便是为了还原我们眼中的真实也得做后期调整。

另外,摄影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后期是其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后期调整也是作者凸显主题的一个很重要的表达方式。照片中哪些地方需要加强,哪些地方又需要弱化。都要根据主题表达而定。

再有,相机中不同的拍摄模式下,照片的风格也不同。所谓人像、风光等模式无非是对比度、锐化、饱和度等参数的不同组合而已。其实这些都是后期,只是内置在了相机中。包括手机的AI也是一样。可以这么说,如果你不做后期调整,那就是默认了相机的审美。

所以,关于后期,如果不会那就好好学,你千万别把所谓的“直出”当作光荣去炫耀,否则,在行家眼里你就是个笑话。

好消息:

点击我的头像——关注——点“专栏”——领取39元代金券,数量有限,先到先得。部分课程还可免费听。


手机摄影手册


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生活追求越来越高爱好广泛。喜欢摄影的人越来越多,买了新相机回家好奇又兴奋,就想到外面去跃跃欲试,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什么都不懂,急于求成去拍,结果也还是瞎拍一场。不了解学会摄影基本知识和构图技巧,也是新手最容易犯错误的问题。

第一、熟悉相机基本参数

许多的新手一买回来相机就在外面拍摄,这当然可以,但是相机不比手机,手机简单容易上手,相机复杂必须首先看相机说明书,了解相机功能键及参数,不要依赖其他的摄影师给你调相机参数。只有自己慢慢摸索调试才能进步。当然也可以向摄影师学习交流,也可以适当的买一些关于摄影之类的书和摄影培训课等等。

第二、学会构图

摄影虽说是艺术,给人的感觉就是没有太多条条框框,不拘一格。只要有爱好,人人举起相机都可以摄。虽然这样,但还是有技巧的。很多新手都有这样一个苦恼,一直在琢磨,自己怎么拍才能把作品拍美,拍的有感觉呢?他们拍的作品普遍缺乏一个能吸引观众的焦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没有主题,没有主题说明也就不会构图。一张没有主题的照片,无从谈起摄影的艺术,所以,你只要领会并掌握照片如何构图,如何产生主体焦点,是快速提高作品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也可以多看其他摄影师的作品,从中学会和领悟。当然,初学者不只有这些不懂,还有许多的知识等着你去学习。

要达到这个水平,初学的你必须锻炼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首先学会相机键的各种功能及参数,加上正确的构图,再加上勤奋苦练的你,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出色的摄影师!


朝朝暮暮2233


作为一个摄影专业的学生,我的初步学习路上的错误为大家罗列出来,希望刚学的朋友能注意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冕。



第一点:器材的使用。

先是选购器材,一定要多做功课,看看自己需要什哪一款相机,什么品牌,最先需要配一个什么镜头,闪光灯和三脚架不可少。

其次慎买“摄影器材大礼包”“摄影人必备的xx件”,鸡肋的产品:摄影手套(买了就没用过),相机专业洗屏剂(完全可以用眼镜擦洗布代替),除尘笔(用嘴就能吹....)还有等等相机附属产品,价格很高,我也买过不少,都用了一两次再也没碰过。



第二点:审美修养。

很多人觉得摄影很简单,这话不假,有个相机谁都会拍照,但为什么同样的设备,同样的地点,有人拍一张照片得了大奖,有人就不会?

建立起正确的审美观,知道什么是好的作品,什么作品吹虚糊弄人,多看看国内外大师级的作品,不要被网上一些不入流摄影师拍的蹩足美女带跑偏。

多看书没有害处,审美的历程,摄影史,视觉论都可以在闲暇时刻看,随意浏览也可以长很多知识,记得分清好坏书籍哦~



第三点:控制相机。

相机是机器,是载体,开全自动模式就相当于傻瓜模式,参数都让相机设置好了,还摄影个什么劲儿呢?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多研究研究相机原理,光圈快门,做相机的主人,将来才能从容应对不同情景的摄影。



第四点:懒惰。

天气热——晒,不拍!,天气冷——冻,不拍!,下雨——淋湿,不拍!,没有模特——不拍!,没想法——不拍!,出去玩——该玩就要好好玩,不拍!,相机重——不拍!,晚上没有光——不拍!,早上起不来——不拍!........还有什么时候能拍?


多拍真的会进步。



第五点——骄傲。

谦虚使人进步,进了摄影的这个圈子,你会发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要向他们学习,多交流,而不是抱着“你们都是垃圾,老子天下第一”的态度,这样不行,对自己作品要自信,不能自负。



加油吧,摄影的学习,道阻且长。


阿may


作为摄影师的我也是从新手一步步走过来的,现在回想起来确实在刚刚起步时容易出现几个毛病。我就我个人的经验总结一下,希望对你有用:

1、纠结于器材。器材党们无时无刻不在讨论着各品牌相机或镜头的性能,有时会为某一项性能争论的不可开交。这种心态是不可取的,因为各品牌所主推的相机单项参数,它只有在特定条件下使用才有意义,而这些极端条件不是新手该考虑的问题。

2、拍照喜欢用大光圈。不可否认,大光圈的虚化效果的确非常迷人,尤其是在拍摄人像或静物特写时虚化的背景可以让主体更加突出,而这也是新手最为看重的。但是用大光圈拍照也要区分场合或环境,在暗光条件下放大光圈可以提高快门速度这无可厚非,但在光照条件良好的环境里,如果你拍摄的是环境人像或风光,那么大光圈将是你画质的杀手。每款镜头的特性不同,但一般来说镜头的最佳成像范围是在光圈5.6~11之间,所以一味地使用大光圈第一会降低景深范围,第二影响画质。

3、一直使用P档拍摄。对于新手来说,使用相机的P档(自动档)拍照最为方便,不用去管光圈快门以及ISO的设置,任何情况下随手就能拍出一张清晰的照片。但这对想提高摄影技能的新手来说有害无益。因为相机上除了P档外,还有A(光圈优先)、S(速度优先)和M(手动)档,如果你想提升技能请试着用用相机的这些档位。

4、依赖于自动对焦。现在相机的自动对焦功能确实越来越强大,但是在某些环境下自动对焦功能并不是那么可靠。最常见的就是画面中有网状或栅栏状前景,以及昏暗的光照条件下导致被摄物反差很低。这时是需要用到手动辅助对焦的。

5、喜欢用变焦镜头的两端焦段。比如24-120mm的镜头涵盖了广角至中长焦的焦段,新手们往往喜欢用24mm端和120mm端,因为他们在拍照时会不自觉的广了还要再广,近了还要再近。要知道变焦镜头的最佳成像焦段永远不会是两端的焦段,所以尽管使用了变焦镜头,但有时还是需要靠自己的双腿进行变焦的。

6、出门拍照前不检查相机。当到达目的地后突然发现相机没装存储卡,或相机电池不足这几乎是新手最常犯的错误。还有就是出门前不检查相机的设置,比如前一天晚上拍照将ISO设在1600或3200,而当白天出门忘了将ISO重新设置,其结果可想而知。所以劝大家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每次出门前检查下自己的装备以及相机的设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