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深度!為什麼名牌大學的都不怎麼考證?

引言

進入大學以後,各類證書可以說是琳琅滿目,有外語水平考試、有各類從業資格證、還有各種技能證書。不知從什麼時候起,考證成為了一些大學生“上進”的標誌,甚至考證多的還能成為一些媒體關注的優秀典型。每次看見這樣的新聞,筆者心裡都會一緊,總感覺這不是大學生培養的正確導向。

不是說考證不好,而是在沒有形成一個穩定的認知體系之前,盲目地迷失在一些“技術”領域中,是典型的捨本逐末。因此,每當有人問我,大學生應該考哪些證的時候,我都會先告訴他:“考證可以,但考之前一定要三思”。

深度!為什麼名牌大學的都不怎麼考證?

一、考證熱的背後有哪些因素在影響?

1.大學生提升競爭力的需要

每當我擺出“大學生不要盲目考證”的觀點時,都會有人反駁我。反駁的理由大多有理有據,有的說考證是為了增強以後找工作的競爭力、有的說考證總比把時間用去打遊戲好、還有的說大學要不考證就是浪費時間。其實仔細一看,這些理由確實能站住腳。

至於考證的原因,其實最直接也是最功利的目的,便是提升就業競爭力。因為普遍來講,目前就業形勢壓力特別大,尤其是對於一些學校普通的大學生而言。可能從一上學就面臨著一個風險——“畢業即失業”。因此,為了未雨綢繆,在較大的就業壓力下,很多人會很早就開始準備考證,這個是可以理解的。當然,實際的作用如何便是另一回事了。

深度!為什麼名牌大學的都不怎麼考證?

2.培訓機構利益的推動

目前的教育行業基本上都無法擺脫商業化、市場化的影響,整個培訓機構便是一個利益體系,每一項考證背後,幾乎都有對應的培訓項目,且費用大多不低。一方面是越來越大的考證市場,推動考證培訓行業的擴張;另一方面是培訓機構的利益驅動,通過廣告誘導、壓力引導、緊張情緒渲染,使得大學生們參與考證的也越來越多,可以說二者形成了一個相互促進的循環。這也一定程度上加劇了考證的非理性化。

深度!為什麼名牌大學的都不怎麼考證?

3.大學培養體系的侷限

教育是一個複雜的體系,從大的方面看,有職業教育和學歷教育之分。在我們國家,由於高等教育發展的程度總體較低,因此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其實是沒有將職業教育和學歷教育給明確區分開。而隨著高等教育的轉型和職業教育的完善,高校開始“脫實向虛”,更側重於國外高等教育中更強調的通識教育。一個典型的例子,便是大類招生、寬口徑培養,學的很多、很雜,但卻不精,即使是像會計這種專業性和應用性比較強的專業,培養出來的人才甚至連賬都不會做。

當然,通識教育是大趨勢,只是在目前這樣的過渡時期,很多高校既沒有把通識教育做好,自己的專業的培養也落下了,這就使得很多大學生成長中存在“培養缺失”的弊端。這就導致在這樣的情況下,考證成為了不少有“進取”大學生的寄託。

深度!為什麼名牌大學的都不怎麼考證?

二、考證的實際意義究竟有多大?

1.證書不能代表就業競爭力

對於證書作用的有限性,需要有客觀的認識。就業競爭力是一個綜合性特別強的一個能力體系,包含的範圍也是特別廣,不僅考察教育背景、技能水平,還需要考察實習經歷、語言表達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等。具體在應聘環節,對口的證書可能是加分項、也可能是入門條件,但永遠不會成為決定性因素。對口證書尚如此,更何況很多人考證基本上是毫無方向性,不難想象非相關證書的尷尬境地。

深度!為什麼名牌大學的都不怎麼考證?

65個證書卻不能找到工作

2.考證過程的學習確有價值

證書對個人就業競爭力作用有限,並不否認為了考證而學習的過程的價值。在你準備外語水平考試的時候,必然伴隨著外語能力的提升;當你為了計算機二級考試焦頭爛額的時候,也確實掌握了很多實用的計算機操作技能。這個學習過程,便是對自身綜合能力的提升,也是在充實自己的大學生活,其價值值得肯定。

當然,儘管有價值也得注意個度,尤其是要控制好時間成本和精力成本,如果因過多的考證投入而影響了其他更為重要的事情,便是捨本逐末、得不償失。

深度!為什麼名牌大學的都不怎麼考證?

三、大學階段比考證更重要、更有價值的事情很多

考證的作用確實是有,但需要看清楚其價值究竟有多大,不能把它作用給放大了,否則便可能忽視其他方面的發展。畢竟,在大學階段,比考證重要的事情太多了。

1.明確的發展規劃

對於大學生而言,不一定要有具體的規劃,但一定要有一個大概發展方向,而所謂的迷茫都是不努力的藉口。那麼,需要做的便是沿著這個大方向不斷前進,可以有試錯、可以有曲折,但一定要將大部分獎勵用來做一些相關性比較高的事。

深度!為什麼名牌大學的都不怎麼考證?

以我本科時身邊同學為例,很多同學從大二開始就對自己的未來的發展有了一個明確的定位:

有的想出國,那麼他很早便準備雅思、托福考試,把語言成績刷高,然後再有針對性的去做一些相應的實習項目、科研項目,為大三、大四的留學申請增加“材料”;

有的想直接就業,那麼一方面考相關證書,比如想進金融機構,那麼就考證券從業資格證;另一方面參加一些有含金量的實習,以豐富簡歷;

還有的想保送研究生,便從大一就按照學校的保研細則,逐項準備。一方面好好學習、保證較高的績點;同時,參加社會實踐、志願服務,擔任學生幹部、參加學生工作,參加創新計劃、科研項目等等,既是為了保研加分,也提升了自己的綜合能力。

深度!為什麼名牌大學的都不怎麼考證?

2.考那些值得考且必須考的證

目前的考證可以說是明目繁多、範圍廣佈,有外語水平考試、有各類從業資格證、還有各種技能證書。那麼考上他背後的實際意義究竟有多大呢?這個就得分類來看。如果你是有自己的職業規劃,那麼就對照著規劃考相應的正是:比如你是學法學的,以後想當律師,那麼則考法律從業資格證;如果你想進金融機構,那麼就考證券從業資格證;如果你想當教師,則考教師資格證。這些證書都是和職業發展直接相關且作為基本門檻而存在的,因此,也是值得考的證。

深度!為什麼名牌大學的都不怎麼考證?

3.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大學是一個平臺,但搭建這個平臺不是給你去考證的。除了剛剛提到的“功利性”的規劃之外,大學還能做的很多:你可以在圖書館享受一個人的寧靜,也可以在運動場展現青春的激情;你可以趁週末參與志願服務、為他人送上關愛也讓自己收穫滿足,也可以在暑假參加社會實踐,用雙腳丈量祖國大地、去基層感受時代脈搏;你可以申請到境外的高校交流,也可以在實習中感受寫字樓和地鐵的氣息。

深度!為什麼名牌大學的都不怎麼考證?

4.學著去建立親密關係

當然,最後,也是極為重要的一點——學著談戀愛啊,不管你條件如何的,一定要學會突破自我,敢於邁出那第一步。作為大學生,首先的身份便是一個成年人,成年人一個很重要的能力,那就是要學會愛一個人,以及學會如何去接受別人的愛,學會去處理親密關係。不僅是收穫心理的滿足,更是在過程中實現成長!畢竟,年紀再大的人,如果連愛的勇氣都沒有,那麼也只是一個巨嬰而已。

結語

總之,作為大學生,無論你目前在什麼層次,一定要學會抓住關鍵,切忌人云亦云、盲目從眾,做屬於自己做的事,走自己想要走的路!

更多關於教育與發展的問題,歡迎在評論中與小編互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