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核酸检测团队——"捉拿"冠状病毒的党员先锋队

面对疫情,吹响集结号,一名名共产党员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勇担使命,用初心和坚守在抗疫第一线构筑起一座座巍然矗立的战斗堡垒,把一面面鲜红的党旗插遍岐伯山!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场上,有这样一群人:同样身披白衣,但我们的视野却很难发现他们的身影;不直接面对患者,但他们确是离病毒最近的人。肩负使命、默默作战,他们是奋战在病毒检测战场上的党员先锋队,他们是抗击疫情战场上的排雷手。

仅仅10天,郑州首座用于集中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专科医院 ——岐伯山医院建成,投入使用,成为"河南力量"、"郑州速度"的有力见证。为了加快病毒核酸检测速度,免去标本转运的麻烦、为临床诊疗提供最快的参考,我院决定组建核酸检测实验室。科教科科长兼干细胞实验室主任史继静博士主动请缨、紧急受命任实验室负责人,在院党委的支持下,带领团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建设,并先后通过了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和临床基因扩增检测实验室的验收,成为符合国家卫健委要求的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实验室。

病毒核酸检测是一项危险性较高的工作,对实验室的布局、硬件设施、人员技术水平及防护等都有严格要求。史继静博士接到任务后,连续数日奋战在工地,与施工人员就实验室建设中的细节问题逐一沟通。从实验室的区域划分到内部电源插座的位置,她都事无巨细的一一核实。她带领团队人员在短短数日内完成了实验室仪器设备调试、各种操作SOP的制定,并进行了预实验,建成了一支随时可以投入战斗的病毒核酸检测队伍。

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这支疫情战线上的排雷队伍,都毫不犹豫选择了勇敢担当。作为岐伯山医院232名逆行者的一个小分队,他们穿着防护服,常常在实验室工作8小时或更长时间才能离开。汗水浸湿了内层衣服,护目镜把脸上压出了褶子……但他们毫无怨言,始终把责任和使命摆在首位。

许振宁,团队中年龄最小的"90"后党员,深有感悟的说"实验室能够早一天开展检测就能早一天为临床提供诊疗依据。为了尽快的建成实验室并达到投入使用的标准,在主任的带领下,我们团队齐心协力、加班加点,每每出来时已错过了饭点。不饿、不累,是假的。但我们更多的是开心,一种油然而生的自豪感和使命感让我义无反顾的投入这场战役中。"

蔚利纳,作为这个小团队中年龄最长的"大姐大",得到医院要组建核酸检测实验室,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消息后,第一时间向组织申请,入驻岐伯山医院。她把幼小的孩子交给父母照顾,毅然投入到实验室的筹备工作中,经常准备资料到深夜,有时到实验室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在疫情面前,我能做到的就是认真、严谨,把每一步工作做好"。作为一名普通的医务人员,她用最朴实的语言和最勇敢的行动来诠释自己的责任和担当。

焦倩谦,她是一名检验人员,亦是2个孩子的母亲,疫情面前,她更是锐意进取的实干者。接到奔赴一线的通知时,她抛弃2个孩子离开妈妈可能得不到很好照顾的担忧,没有迟疑的表态"感谢组织给我这次机会,作为一名逆行者我感到骄傲和光荣!我要用自己的行动为这场战役出点力、流血汗,为我的孩子做出榜样!"。

"在疫情面前,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筹建实验室到随后的正式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我们必须扎扎实实的做好每一步。快速、准确的做出检测是一方面,做好防护、确保大家零感染是另一方面。我必须做好这两方面的工作,不辜负组织对我的信任。"史继静主任坚定的说。

核酸检测团队——


岐伯山上红旗飘扬,我们这支先锋队伍以坚定的信心、顽强的意志、必胜的决心将在岐伯山上绽放,将在新冠肺炎的战役中诠释白衣天使的使命和担当。致敬勇敢的逆行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