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你對你的鄰居瞭解多少?你認為鄰居離我們有多遠?

琳琅三少


鄰居離我們有多遠

鄰居就是住在隔壁或者是對面那一家人,距離差不多數米到數十米吧。

小時候去鄰居家串門,知道他們家幾口人,都叫什麼名字,還知道他們家哪種食品最可口,哪種東西不能碰,一天不去找他們家小夥伴一起玩就覺得少了什麼,他們家有高興的事或者傷心的事我也會跟著笑或者哭,那時候家裡面有什麼事要人幫忙首先想到的一定是鄰居。

參加工作後,住的商品房是高層,上下算起來鄰居有十幾家,幾年了還是隻知道一家的張阿姨二家的楊哥三家的李弟,有時候也想著應該跟鄰居套一下近乎串串門,但是我在家時他們沒有回來,他們在家時我卻在上班,而且還顧慮別人家會不會不喜歡外人串門,貿然打擾會不會干擾別人的私生活甚至是觸及別人的隱私。前幾天對面那家搬走了,為何搬走搬到哪裡都不知道,新來的這家姓什麼幾口人也不知道。現在,家裡面有什麼事要請人幫忙很少想到鄰居。

住的還是那麼近,心隔遠了。


愛笑聲為你喝彩


我和我鄰居都住了22年了,她家老公和我家老公在一個廠上班,彼此都很熟悉。平時互相關照,我家有啥事,她家有啥事都互相通氣。能幫忙的好不猶豫的去。平時我家做點好吃的也會給對門的鄰居端一碗,她家做好吃的也會想到我們。20多年一直相處的很好。

我孃家住的遠過年過節回家,鑰匙就放在她家,出門旅遊,只要是時間長了,鑰匙就放她家。給我們澆花,喂鳥,說良心話,真的很感謝他們的。我們也懂得鄰居對我們的好。出門旅遊帶回來各地的土特產也給鄰居拿一點。人們不是說麼人心換人心,四兩換半斤。人和人相處要懂得感恩,要知恩圖報。鄰居對我們不錯,我們大小事情上都想著人家一點。

前年她孩子結婚,我家老公忙前忙後的,我給她孩子包了一個大紅包,就向自己孩子結婚一樣,很是為她高興。人和人相處都要真心相待,要寬宏大量,不斤斤計較。相處時間久了就像一家人一樣。與人方便與己方便。平時她家出門也會把鑰匙擱我家,我們也是盡心盡力的給她家招呼好。這彼此都很放心。踏踏實實實的出門,這多好呀!還是那句老話,遠親不如近鄰。人們都說鋼筋混凝土建築的高樓大廈阻隔了人與人交往,但我相信只要我們真心付出,真情相待,愛會拉近人與人的距離。

生活中願你也能遇到一個和我這樣的好鄰居




隨緣是福


遠親不如近鄰! 古人云:昔孟母,擇鄰居。這典故,講的是:孟子之母,為了培養其子成才,曾三次搬家的故事。由此,可以看出,鄰居選的好,對一個家庭很重要!古人還講:近赤者紅,近墨者黑。用我當地土話解釋,跟好人學好人;跟壞人學壞人。這裡說的是鄰居好,對自家孩子影響蠻重要。當今社會,鄰居不是自選的,也不能去作深入調查。我曾經搬家五次,也就與五家鄰居打交道。誠然,不是我本人交道不交道,還有家中老人孩子與鄰居家人的交道。可以說,五鄰居就有三鄰居沒擱好,皆是老人與老人,小孩與小孩,出現誤解發生口角或推拉等,令人很嘔氣,至今難忘!目前的鄰居關係尚可,沒發生矛盾。我釣魚回家,總要送些魚他家。人與人之間,碰見了,問個好,敘個家常,有什麼喜事,送個紅包,都是互相的,不會像農村那樣,親親熱熱的…


關益


說實話,我的鄰居一個也不認識,更談不上了解。

這個小區我是新搬過來的,因為舊房改造被拆遷後,我搬入這個新小區。

之前入住的小區,鄰居是一位老夫妻,兒子成家後在另一個城市居住,對於大多數的老人,相對是友善的,每次都是老阿姨看見我後,熱情的打招呼,幾次以後我再看到她們時,我也主動打招呼聊幾句,因為對於熱情的阿姨,自己也不好意思冷漠相待了。阿姨很喜歡說話,會告訴我他的兒子,媳婦,包括孫女的事情,也會問我的工作和家裡的情況,也知道我們家裡有老人,常常熱情的讓去她家做客。漸漸的鄰居之間,雖然沒主動串門,倒也知道了不少。

現在搬到這裡,鄰居應該住的是對年輕人,估計受時代的影響,比我們這代人更冷漠,從不打招呼。當然,我也是這樣,所以,我只知道鄰居長什麼樣外,其它一無所知。這個單元所有的人,似乎都是這樣,進出電梯時也會相互等一下,或幫著扶下門,但寒暄什麼的那是沒有的。就連地震了,大家都淡定的選擇閉門不出。我觀察了下大家的表情,都是別理我,我也不想認識你的模樣。

回想我的小時候,那時我們住在平房裡,整個連隊沒有不認識的,吃飯時端著碗到處跑,大人們也是這樣,吃著飯說著事,似乎整個連隊都是鄰居,誰家有個風吹草動,馬上都知道,人與人之間,只有關係的遠近親疏,但不會冷漠到冰點。

現在這個社會,大家可以在虛擬世界聊的很起勁,但面對真實世界時,都採取了封閉式的態度。這是怎麼了?是我病了還是這個世界病了?



愛紅說


我對我的鄰居很瞭解。我樓上的小嬢嬢,我樓下的黃二妹。我都瞭解。小嬢嬢是一個漂亮的女人。衣食住行都很講究。小嬢孃退休後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輕腳輕手的打掃,然後出門買菜順便在外面吃一點自己喜歡的早餐。她的家一塵不染,她每天都穿戴得整齊漂亮。她的包精緻到小的只能裝下一個手機,貴到我對她說這麼貴打死我不買,不實用。她會對我說熱天好搭配衣服。,大的揹包既精緻又實用。斜挎包不是名牌但不必須真皮。小嬢孃是一個極簡主義者,衣服不喜歡了不管成色多新她都會扔,她給我的感覺就是酒店的六常法在理家。樓下的黃二妹熱情,熱心,誰家有困難她都幫,卻啥佐料之類去她家拿她只要有絕對不會讓你空手而歸。我瞭解我的鄰居,遠親不如近鄰嘛。出門見人三分笑,點頭問聲好。左鄰右舍其樂融融,很好。



似默非陌


遠親不如近鄰這話一直不假,這話如果放在農村,真的很有濃濃的情意,小時候竄門吃吃喝喝,可是隨著城市的發展,搬到城裡以後,這種感覺再也找不到了,並不是說跟現在的鄰居不好,只是再也找不到小時候那種感覺了,可能大家接受的環境不同,學歷不同,沒有太多的話題可講,不過還是要感謝我的鄰居,一直對我們的幫助,尤其樓下的鄰居,一直對我們小孩蹦蹦跳跳的謙讓,從來沒說閒煩過,我覺得對於鄰居還是要真誠去相待,要讓他們體會到我們的真心,我相信只要相互溝通好了,距離也就沒有了,用最後一句話總結,我的鄰居,感謝有你!


滬外超人


房子可以買賣之後,鄰居間越來越缺乏瞭解。我買房子之後,對門曾是一對年輕夫妻,彼此也打過招呼。去兒子家幫忙帶了半年多孩子,再回來發現對門成了一對不知哪國人的男女。又去帶孩子一段時間,對門空了,再回來,對門是熱鬧的一大家子,現在,對門又空了。


默默沉香


現在的鄰居們,感情逐漸疏遠了。鄰里之間的關係可以用八個字概括:“近在咫尺,遠在天涯”。

不是“鋼筋水泥”的小格子阻斷了鄰居的交往,而是“利害”隔斷了“友情”。有陌生人來找他們的親戚,問道: “某某某住在哪裡?”基本沒有人可以答得出來。如果鄰居是個能夠用得著的人,一定會很快答得出姓啥名誰,甚至殷勤地幫助人家敲門,親手把他們交到鄰居手中。因為,機會難得呀。如果鄰居是個懼怕的人,也會幫人指點,因為藉此或者會贏得某種“緩和”。至於其他的人,就難得這麼“熱情”了。如此鄰里,還有什麼“友情”可言呢?

有時很想找回失去的友鄰關係。看到鄰居門口留下的垃圾,經常不聲不響幫助倒掉。可是,人家從來就不問:“誰幫我家倒了垃圾?”想幫助鄰居的孩子提高成績,人家寧願參照市場價格強行給你報酬,也不領你情誼。

如何正確處理鄰里關係呢?盡心而已。


磊珞


俗話常說遠親不如近鄰,這句話說的一點都不假。那些因為各種原因長時間都沒有來往的有血緣關係的親戚可能真的沒有和自己居住的近的鄰居關係親近。

好的鄰居可能沒給自己的生活帶來什麼實質性的改變,但是總比那些壞的總給自己添堵的鄰居好很多倍。其實處理好鄰里關係彼此之間多多少少還是能有一些照應和幫助的。但人和人之間是有距離感的,距離才能產生美,就算你和鄰居的關係再好,有四個底線還是不能觸碰的,一旦跨越了這四條警戒線再好的關係也會化為泡影。

鄰居鄰居,從字面意思上看只是鄰近居住的人,相處的再怎麼好畢竟還是兩家人,不能成為一家人,就算是一家人之間也會有距離感何況是鄰居。尤其是成年男女相處的時候一定不能越界,不是某個人小心眼,只是那個人擔心突然有一天自己身邊心愛的那個他會被別人截胡。鄰里之間關係一定不要特別的親密,否則不僅傷自己也傷別人。

古友孟母三遷的典故,想必大家應該知道好的鄰居對自己家庭生活的影響。所以我們一定要和鄰居搞好關係,和鄰居相處要遵循基本的原則:要和氣相處、要互相幫助。平日裡有什麼困難大家互相幫忙,相互照應著點。當然如果遇到熱情的鄰居,會相互照顧,那麼就可以繼續進一步相處,成為很好的鄰居朋友,但是如果鄰居不是那種熱情的人,那就適可而止,視情況而定,保持和氣就可以了,總之一定要和氣,鄰居間不要鬧矛盾,避免不必要的彆扭。

所以我們在和鄰居相處中,互相關心互相幫助,有事多考慮一下鄰居,多忍讓,多謙讓,在利益相關的事情不要獨斷,找鄰居協商。平時多走動,多交流,為人寬厚一點就好了。





櫻艾琳


你對你的鄰居瞭解多少?這就要看農村、城市了!農村人的鄰里與城市間的鄰里不一樣,農村人十里八里鄰里都知到姓啥叫啥!而城裡的人就是門對門都不知道叫啥?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因為農村人象一個村莊自然村基本上外來人員比較少,不象城裡面的人外來人多打工人借房子的!勞累一天了進門就把門關上了,那有時間問別人的事!所以城市裡面鄰里之間很少來往,不會了解多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