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為何馬皇后送給劉伯溫“一梨兩棗”後劉伯溫就告老還鄉了?

Amber955


“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這是後人對於劉伯溫最高的評價。


劉伯溫生活的年代,正是黃河肆虐,民不聊生的元朝末年。


朱元璋崛起於群雄之中,在他一連串豐功偉績的背後,我們始終都能看到劉伯溫的身影,也正是如此,後人總是將劉伯溫與諸葛亮做比較,這在那個時代是對一個人最高的評價。


但是,在描繪著過去的史書中,我們會發現,封建王朝歷史上的許多開國功臣,多數都逃不掉“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厄運。


明朝也是一樣,當朱元璋坐上皇帝寶座之後,他便將自己手中的鋼刀利刃,指向了那一群開國功臣。


以“胡惟庸案”、“藍玉案”等為導火索,對此前跟隨自己打天下的功臣勳貴,進行了瘋狂的屠殺。


根據史書記載,僅“胡惟庸案”被牽連人數就高達3萬多人,其中開國功臣李善長、陸仲亨等開國元老都未曾善終,由此可見朱元璋在登上皇位後的殘暴嗜血。


正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劉伯溫算是這一干臣子中,最為幸運的。



說起劉伯溫的幸運大逃亡,一定要先說一個人,她是朱元璋的老婆馬皇后。


曾經在朱元璋創業的時候,馬皇后就一直默默的支持著朱元璋,兩人一起同甘共苦,共同創建了大明王朝。


朱元璋稱帝后,馬皇后一直堅守著成功男人背後的女人的職責。


不斷的提醒著朱元璋,要控制好暴怒的性格,收斂亂殺無辜的行為,應該說馬皇后對整個王朝的貢獻是功不可沒的。


歷史上的馬皇后,是一位難得賢德的皇后。


馬皇后是朱元璋的原配,早在朱元璋打江山的時候,朱元璋就娶了她。


因為兩人是一起從貧賤中走過來的,陪著朱元璋打江山,品性善良,懂得民間疾苦。


後來得天下了,貴為皇后依然保持過去的儉樸作風,平日穿洗過的舊衣服,破了也不忍丟棄。並教導妃嬪不忘蠶桑的艱難。


遇到荒年災月,她帶領官人吃粗劣的菜飯,以此來體察民間疾苦。


1382年(洪武十五年)五十一歲的馬皇后病逝。


臨終囑咐朱元璋“求賢納諫,慎終如始”,並願“子孫皆賢,臣民得所”。


朱元璋常將馬皇后的賢德與長孫皇后相提並論,足以見馬皇后的賢良淑德深入民心。


1382年(洪武十五年)農曆八月,馬皇后病逝,年51歲。


同年農曆九月葬於明孝陵,諡號孝慈皇后。



再說劉伯溫,實際上劉伯溫心中非常清楚,儘管和朱元璋一起吃苦闖天下,但是朱元璋是不願意與他人一同分享這來之不易的成功果實的。


所以,朱元璋稱帝后,劉伯溫並沒有像其他功臣一樣,去爭功奪勞,而是選擇默默無聞。


雖然他想過辭官回家,歸隱山林,安度晚年,但是卻被朱元璋拒絕了。


而且馬秀英皇后對劉伯溫也是體恤有加,所以便將心中的想法壓制了下去。


但是,朱元璋對自己手下的大臣要求越來越嚴苛,甚至出現一點誤差都可能掉腦袋,這讓劉伯溫心生忌憚,不知如何是好。


實際上,朱元璋心中一直在計算著劉伯溫,總是想找機會除掉劉伯溫。


然而,劉伯溫做事滴水不漏,不但事事小心,甚至都不敢與其他大臣共事,朱元璋實在是抓不到他的把柄。


一日,劉伯溫突然收到了馬皇后貼身丫鬟送來的水果籃,本來皇后關心老臣是分內的事,但是劉伯溫打開水果籃後卻大驚失色。


籃子中只有一個梨和兩個大棗,劉伯溫一瞬間就明白了馬皇后的心意,於是立馬像朱元璋呈遞上了辭職信,辭官還鄉了。


因為這一梨兩棗的含義恰好是“早早離去”的含義,也正是這樣,劉伯溫逃過了一劫,成為了少數朱元璋手下逃脫的功臣。


歷史總是這樣的,歷朝歷代的誕生,總是會伴隨著些許的殺戮,這樣的情況在歷史上不斷的上演著,也使我們對於能臣干將的認識應該換一個角度。


不僅是以文治武功來看一個臣子,更多的時候也應該看這個人是否擁有明哲保身的大智慧。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