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請問,您最愛易安居士的哪首詞?

g_Bye、


本人一直非常喜歡易安居士的詩,特別是那首: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這首詩是她少女時期遊賞之作,寫了酒醉、花美,清新別緻。這首《如夢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達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優美怡人。

 “常記”兩句起筆平淡,自然和諧,把讀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創造的詞境。“常記”明確表示追述,地點“溪亭”,時間是“日暮”,作者飲宴以後,已經醉得連回去的路徑都辨識不出了。“沉醉”二字卻露了作者心底的歡愉,“不知歸路”也曲折傳出作者留連忘返的情致,看起來,這是一次給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遊賞。果然,接寫的“興盡”兩句,就把這種意興遞進了一層,興盡方才回舟,那末,興未盡呢?恰恰表明興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誤入”一句,行文流暢自然,毫無斧鑿痕跡,同前面的“不知歸路”相呼應,也寫出了遊玩的隨意、閒適,顯示了主人公的忘情、悠閒心態。盛放的荷花叢中正有一葉扁舟搖盪,舟上是遊興未盡的少年才女,這樣的美景,一下子躍然紙上,呼之欲出。

  一連兩個“爭渡”,表達了主人公急於從迷途中找尋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於“爭渡”,所以又“驚起一灘鷗鷺”,把停棲洲渚上的水鳥都嚇飛了。至此,詞嘎然而止,言盡而意未盡,耐人尋味。

  這首小令用詞簡練,只選取了幾個片斷,把移動著的風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一起,寫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時的好心情,讓人不由想隨她一道荷叢盪舟,沉醉不歸。正所謂“少年情懷自是得”,這首詩不事雕琢,富有一種自然之美。

  

 

  


茉莉時尚


我是愛讀書的【十二十頁】,我來回答,易安居士既是李清照,既是千古第一才女,也是我非常喜歡的一位宋代女詞人。她的詞語言清麗,並且強調協律,崇尚典雅,體現了宋代女人之美。她也是婉約詞派代表,李清照可謂是古代的才女,現代的網紅。《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讓李清照紅遍大街南北。對於李清照,我淺談一下我的看法。

第一、最喜歡的詞

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纖手。
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客入來,襪剗金釵溜,和羞走。
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點絳唇》此詞為李清照早年作品,寫盡少女純情的神態。

  • 上片蕩完鞦韆的精神狀態。詞人不寫盪鞦韆時的歡樂,而是剪取了“蹴罷鞦韆”以後一剎那間的鏡頭。此刻全部動作雖已停止,但仍可以想象得出少女盪鞦韆時的情景,羅衣輕颺,象燕子一樣地空中飛來飛去,妙靜中見動。“慵整”二字用得非常恰切,從鞦韆上下來後,兩手有些麻,卻又懶得稍微活動一下,寫出少女的嬌憨“纖纖手”。

  • 下片寫少女乍見來客的情態。她蕩完鞦韆,正累得不願動彈,突然花園裡闖進來一個陌生人。“見客入來”,她感到驚詫,來不及整理衣裝,急忙迴避。

這首詞寫少女情況心態,雖有所本依,但卻能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獲“曲盡情悰”之譽。全詞風格明快,節奏輕鬆,反用四十一字,就刻畫了一個天真純潔、感情豐富卻又矜持的少女形象,可謂妙筆生花。

李清照不僅是古代的才女,還是現代的網紅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約1155年),號易安居士,漢族,齊州濟南(今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人。李清照出生於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其父李格非藏書甚富,她小時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打下文學基礎。出嫁後與丈夫趙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蒐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時,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電視劇與歌曲全部火遍大江南北,記得在2019年公司的年會上還有一對情侶演唱了此首歌,李清照在最近幾年可謂是紅極一時。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出自李清照的《如夢令》,現存李清照《如夢令》詞有兩首,都是記遊賞之作,都寫了酒醉、花美,清新別緻。這首《如夢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達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優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給人以足夠的美的享受。

除了《如夢令》還有《浣溪沙》、《菩薩蠻》、《武陵春》、《一剪梅》、《念奴嬌》等等。


【結語】

李清照工詩善文,更擅長詞。李清照詞,人稱“易安詞”、“漱玉詞”,以其號與集而得名。《易安集》、《漱玉集》,宋人早有著錄。其詞流傳至今的,據今人所輯約有45首,另存疑10餘首。她的《漱玉詞》既男性亦為之驚歎。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學修養,而且有大膽的創造精神。從總的情況看,她的創作內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時期生活的變化而呈現出前後期不同的特點。

李清照前期的詞比較真實地反映了她的閨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題材集中於寫自然風光和離別相思。

她在詞中充分地表達了自己在孤獨生活中的濃重哀愁,如《武陵春》通過寫“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慨,《聲聲慢》通過寫“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的處境,運用疊詞,表達了自己難以剋制、無法形容的"愁"。又如《清平樂》中“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的悲傷,《孤雁兒》中的悼亡情緒,都是在國破家亡、孤苦悽慘的生活基礎上產生的,所以她的這部分詞作正是對那個時代的苦難和個人不幸命運的藝術概括。

謝謝。


囊螢映雪,韋編三絕;耽書成癮,篤信好學。我是【十二十頁】,歡迎一起交流讀書心得,分享文化感悟。謝謝!

十二十頁


大家好,我是三平子7777,我愛詩詞,李清照是我最愛的女詞人,沒有之一。

最喜歡的還是《點絳唇》.蹴罷鞦韆。

蹴罷鞦韆,

起來慵整纖纖手。

露濃花瘦,

薄汗輕衣透。

見客入來,

襪剗金釵溜。

和羞走,

倚門回首,

卻把青梅嗅。

這是李清照早期生活優裕,待字閨閣的一首小詞。全詞盡顯天真浪漫、嬌憨可愛的少女形態。

“纖纖手、“露濃花瘦”多美的古裝女子!見有人來,羞紅著臉,慌忙提著鞋子,穿著襪子跑開,金釵亂墜,青絲散開。來人可是俊美才子趙明誠?倚門的那一回眸,可知少女心思?想看又害羞,低下頭假裝嗅青梅,掩飾小鹿亂撞的情懷。一位純潔矜持、活潑可愛的少女立於眼前,讀者們是不是看到了當年青春懵懂的自己?

後期,國破家亡,流離失所,懷著喪夫之痛,帶著幾車金石書畫,追隨逃亡的皇帝足跡一路南下,一介弱質女子該多麼的悽苦無依呀!

是否在逃亡的路途,某個有流星劃過的夜晚,易安會想起自己錦色年華?會想起那個“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的妙齡少女?雖然一切如流星,劃過夜空,再無蹤影!





三平子7777


說起易安居士李清照的詞,除了那首著名的豪放詞《漁家傲》,寒柏隴臥子最為欣賞的應該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其詞字聲調非常講究,意境悽美心痛的讓人窒息,是之前詞人不曾見過的雙聲疊字韻詞《聲聲慢》。


——名作《聲聲慢》及其創作背景

這是李清照詞中特別講究聲調的一首名作,全詞是: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這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金人攻陷宋汴京,宋室南渡之際,李清照倉惶南逃。在動亂中,她的丈夫趙明誠去世,她一個人在浙江東部各地飽經顛沛流離的生活。

李清照所作的詞,前期閒適,後期感傷。她暮年痛苦絕望的心情,在這首詞中充分的抒發了出來。


——《聲聲慢》特點解析

下面寒柏試著就聲調方面來談談這首詞的特色:

這首詞用了許多雙聲疊韻字,一開頭就用連串的疊字。這是為了加強刻劃作者百無聊賴的心情,從前古人認為這是李清照了不起的創造。

尤其是最後幾句,“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這二十多個字裡,舌音、齒音交相重疊,是有意以這種聲調來表達其心中的憂鬱和悵惘。

這些句子不但讀起來明白如話,聽起來也有明顯的音樂性,充分體現出詞這種配樂文學的特色。因為詞原本是來唱的,要使人容易聽得懂。文人劉體仁說這首詞是“本色當行”,就是指它明白易懂而言的。這首詞借雙聲疊韻字來增強表達感情的效果,是從前詞家不大用過的藝術手法。


——結語

李清照是一位有高度文化修養的女作家,不僅有豐富真摯的生活感情,又有她自己獨特的見解,她確實當得起婉約派傑出詞人的稱號。

這首《聲聲慢》詞以細膩而又奇妙的筆墨,用雙聲疊韻齧齒叮嚀的音調,來寫她心中真摯深刻的感情。這是從歐(陽修)、秦(觀)諸位大家以來,都所不曾見過的一首十分突出的傑作。

注:文中圖片來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注:如需轉載,請事先告知,未經授權禁止轉載。」以上,就是寒柏隴臥子對這個問題的一些淺見薄識。請關注@寒柏隴臥子 ,獲取其他精彩內容。本人專注於文化寫作、讀書心得、詩詞對聯、謎語諺語、文玩收藏、郵票知識及文史知識等方面。

寒柏隴臥子


大家好,我是海海文化閒談,愛讀書、愛生活,不同的視角你會發現不同的世界。很高興能夠回答這個問題。

"易安居士"也就是我們熟悉的著名女詩人李清照,我最喜歡她的的一首詩是《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這首詩只有短短的二十個字,卻表達出了詩人對項羽這位英雄的讚歎,表達了對這位悲劇英雄悲慘命運的遺憾和悲痛。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這句詩激勵和鼓舞了無數人,表現出了英雄為了理想赴湯蹈火、寧死不屈的大丈夫情懷。

李清照作為一個女詩人,大部分詩都是描寫離愁別緒,以及女兒家內心世界的千迴百轉。但是這首詩卻表達了對項羽這位悲劇英雄欽慕和讚歎。一個女子,能有如此情懷,讓人不禁有“巾幗不讓鬚眉”之感嘆!


海海文化閒談


易安居士 李清照“千古第一才女”“詞家一大宗”

其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

如《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如《聲聲慢·尋尋覓覓》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A從簡


最喜歡易安民士的這苜詞,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宋代: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粉紅色的荷花已經凋謝,幽香也已消散,光滑如玉的竹蓆帶著秋的涼意。解開綾羅裙,換著便裝,獨自登上小船。仰頭凝望遠天,那白雲舒捲處,誰會將錦書寄來?雁群飛回來時,月光已經灑滿了西樓。

落花獨自地飄零著,水獨自地流淌著。彼此都在思念對方,可又不能互相傾訴,只好各在一方獨自愁悶著。這相思的愁苦實在無法排遣,剛從微蹙的眉間消失,又隱隱纏繞上了心頭。


念觀者


最愛的是李清照的《醉花陰》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這首詞和李清照其他的作品相比,屬於非常含蓄,非常女性化的作品,它不像李清照有的詞,表達情感很直白,如“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這首詞呢,寫得非常收斂,女性的情感表達得非常曲線。

首先,她藉助“永晝,佳節,重陽,半夜,夕陽”這樣的詞語,寫出時間的漫長和變化。從時間好像過不完,不知不覺,又到了秋天,夜半的時候感到有點涼,黃昏的時候又可以在院子裡喝酒。

“瑞腦,金獸”,在暗寫焚香的情形,它們都屬於家庭生活中一些小物件。“玉枕,紗櫥”,不用說,是床上用具。如此品味起來,感覺李清照似乎是躺在床上寫成了這首詞,充滿慵懶的氛圍。

“東籬”,是陶淵明詩的象徵。“暗香盈袖”,肯定指菊花。注意,這裡邊還有微妙的嗅覺。

著名的“人比黃花瘦”,“瘦”,本是對身體的描繪,李清照特別愛用形容肢體部分的字來表達情感,正是她的特質。

在這樣一個“莫道不消魂”的情境裡,幾乎人人都會動情,但是這個美的表現又是如此遮遮掩掩的,因此,我們就把它稱之為婉約,即,屬於李清照的女性的情感。



在文化的邊緣行走


易安居士是宋代婉約詞派代表,著名的李清照,千古第一才女,著有《易安詞》和《漱玉詞》,前期寫的詩詞多以悠閒生活,閨閣情感為主,後期多以悲嘆身世,感傷淒涼為主。但是最讓人折服的,是她的一首:

《夏日絕句》

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當時的她因為丈夫趙明城的不思平叛,臨陣脫逃而深感悲憤恥辱,路過烏江是想起項羽的悲壯,寫下了這首詩。

做人就是活著的時候一定要做一個豪傑,死了也要做一個鬼中的英雄。

項羽就是一個英雄,到死也不願意苟且偷生。

作為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柔弱女子,卻寫出了這麼一首氣勢磅礴而剛韌雄健的詩詞,可謂巾幗不讓鬚眉!


AA珊瑚海


易安居士是李清照,李清照更多的作品是詞而不是詩,我李清照的一首《聲聲慢,尋尋覓覓》雖然這首寫的是李清照對於丈夫的紀念,表達自己的孤獨冷清。但是這是能把當時靖康之變後李清照國破家亡夫死的悽慘表現得淋漓盡致盡致。 讀起來朗朗上口彷彿能讓人身臨其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