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你喜歡劉備嗎?為什麼?

偉大的時代


禮賢下士,仁德博愛,志向遠大!從一個織鞋販履之輩到建立蜀國,確實非一般人能為之!


新能量83813


我本人是喜歡真實的劉備,對於小說中,影視劇中的不喜歡。

喜歡真實中的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

1、德

劉備是以德服人的代表,寬容仁厚,用咱們現在的說法就是講究。袁紹評價劉備說:劉玄德弘雅有信義,今徐州樂戴之,誠副所望也。

劉備年輕的時候就跟公孫瓚拜盧植為師,但劉備對讀書不怎麼感興趣,而是喜歡鬥狗、賽馬、聽音樂啥的,完全是個紈絝子弟(但劉備那時家裡挺困難,賣草鞋這是真的,大家可能會想不是靖王之後嘛,怎麼混的這麼差?命不好,爸爸死得早,在那個年的,頂樑柱沒了,出身再好也沒用了。)除了這些,劉備還喜歡打架鬥毆,時間長了做成了當地的講義氣好打抱不平的大哥,一些亡命徒都來投奔他,當時張世平、蘇雙等商人帶著2000金來請求得到劉備的保護。

後來更是在街頭鬥毆中認識了關於,張飛,三人情投意合還結拜成了兄弟!在後來徐庶、趙雲、馬超、諸葛亮、黃忠、龐統等名人都跟隨了劉備。南征北戰誓死效忠,可見劉備並不是靠哭就能讓這麼多厲害的人追隨的。正是他的做人講究加上遠大的報復和根子比較正,帶著大家一起創業,才會有那麼多人追隨他。

2、能

光有德還不行,你沒能力下屬能跟你嗎。很多人是看電視看得太多了,三國演義那是寫的小說,小說的話肯定有誇張,說實話我不喜歡小說裡面塑造的劉備形象,魯迅說過:以致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小說中描寫的太過了,有點虛偽和顯得懦弱了,試想真的是這樣的一個老大,誰有願意追隨呢?

其實真實的劉備不但不懦弱,而且也是有血性的人。《三國演義》中有一回是張飛怒鞭督郵,真實的歷史中這個督郵是劉備揍的,劉備破黃巾立功,本以為會受到重用,結果就給他了個安喜縣尉,連小縣城的一把手都不算,這可把劉備氣壞了,而這時候倒黴的督郵又以巡查為名勒索錢財,被暴打一頓,百姓叫好。在徐州斬殺曹操麾下徐州刺史車胄也是劉備乾的。

武功方面雖然出現的劉備的場面不多,黃巾起義時射中有地公將軍之稱的張寶,三英戰呂布,大戰張任,雖然只有這幾個鏡頭,但對手都不是一般人,可見劉備的武功也是可以的。

劉備的兵器是雌雄劍,明代何良臣《陣紀》雲:“莊子之紛擊法,王聚之起落法,劉先主之顧應法,馬明王之閃電法,馬超之出手法,五家之劍有傳。”在古人眼中,劉備與馬超並列為五大劍術高手,這也能說明劉備的真實武藝很高。只不過左膀右臂加之手下的人太厲害,很多事根本不用劉備出手,才顯得他沒啥武功。這也是他過人的地方,善於用人!

謀略方面稍稍差一些,但善於用人,愛惜人才,有信仰(匡復漢室),後得孔明才建立事業。是不是跟唐僧有點像,厲害的人並不是武功謀略厲害,正真厲害的是善於用人,目標堅定,能屈能伸。

曹操三國中可謂瞧得起也就是劉備。如果是個懦弱無名之輩,也不會稱他為梟雄了。

拋開藝術形象,喜歡他的義氣,喜歡他的隱忍,喜歡他的心懷大志,為了目標奮鬥。如果靠哭哭鼻子,假仁假義就能從草根成為三分天下中蜀國的老大,那我就更加喜歡了,更值得學習了。


千古笑


讀三國,獨愛劉備,這是為什麼呢?不是因為他漢室宗親的身份,也不是因為他漢昭烈帝的地位,更不是因為他創立季漢江山的功勳,而是因為他不放棄。

我們身處在這個浮躁的時代,你有堅持過你的事業長達20年之久嗎?20年不改變志向的人在這個時代是很少見的,其實有志向在這個時代都很難得。

如果你的事業20年下來還是一事無成,你會放棄嗎?想必不用20年,1年就會放棄。這就是劉備與我們最大的區別。

01劉備從26歲起家,46歲的時候依舊一事無成。

26歲的劉備,除了曾經有過遊學的經歷,其他什麼背景家業都沒有。就算是這樣,他依靠朋友的幫助,依舊打算建立一番功勳。

大丈夫手提三尺劍,不為國建功,難道在家坐吃等死不成?劉備憑藉著這種信念,帶領百來人發起了對黃巾軍的打擊。

他的力量微不足道,但是位卑未敢忘憂國。如果換做是我們,我們又該如何選擇?時值亂世,可能躲在家裡吃吃喝喝要容易的多,最多也就是跟著大流一起逃難。

  1. 劉備靠著自己的勇氣和武略,逐漸走到了世人的跟前。但是劉備的出身低微,雖然是皇室宗親,可是400年大漢江山,當時姓劉的皇室宗親至少也有幾十萬人,他的這種出身,根本不足為奇。
  2. 在老同學公孫瓚那裡混了一段時間後,因為風聞徐州即將遭受曹操的侵略,所以劉備帶著3000人馬就敢去救徐州。
  3. 此前陶謙已經向天下諸侯發起救援,實力強大的諸侯無人趕來,可幾乎沒有實力的劉備卻願意挺身而出。這種勇氣,我們有嗎?

徐州本不是劉備的分內之事,他卻不怕被曹操給剁了,主動攤上大事,任何一個普通人,都不會去選擇。

此後劉備短暫地做了一段時間徐州牧,結果被呂布和曹操先後奪取。劉備再次一文不名後,先後在曹操、袁紹處輾轉,直到來到劉表的荊州。

先主姓劉,諱備,字玄德,涿郡涿縣人,漢景帝子中山靖王勝之後也。勝子貞,元狩六年封涿縣陸城亭侯。坐酎金失侯,因家焉。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雄舉孝廉,官至東郡範令。先主少孤,與母販履織蓆為業。舍東南角籬上有桑樹生高五丈餘,遙望見童童如小車蓋,往來者皆怪此樹非凡,或謂當出貴人。---《三國志》

此刻的劉備已經46歲,20年的軍旅生涯,並沒有給他帶來任何實質性的利益。他依舊只有幾千人馬,依舊只能駐守一個小縣城,依舊只能寄人籬下。但是他沒有放棄,還在尋找成功的方法。

02劉備48歲事業起飛,而很多人這個年紀已經準備退休。

劉備看著自己大腿上的贅肉,感嘆人生都快要結束了,自己卻還是沒能創建任何功勳,他心裡非常難受。

在荊州混了2年時間,劉備48歲的時候,迎來了人生的一次轉折。因為曹操南下,劉表的兒子劉琮選擇投降。

  • 不可能投降曹操的劉備,只好與東吳結盟,共同對付曹操。赤壁之戰擊敗曹操以後,劉備陸續拿下了荊州的大片土地,真正成為了有根據地之人。
  • 這是劉備一生中最重要的時刻,因為他開始創建基業了。不過這個時候的額劉備已經48歲。我們現代人退休的年紀在50到55歲之間,在劉備那個年代,能夠活那麼大已經不容易了,更別說建立功勳了。
  • 劉備雖然垂垂老矣,甚至還要給孫權當小弟,可是他並沒有選擇放棄
    。而是在恰當的時候,很好地抓住了機會。

有了荊州的資源以後,劉備逐漸壯大勢力,順勢奪取了益州。50多歲的劉備依舊沒有鬆懈,繼續進攻,奪取了漢中、上三郡等地。

這個時候的劉備聲威大振,天下已經有了他的立足之地。可是他也已經年近六旬。60出頭的劉備是不是要選擇過上退休的生活了呢?沒有,劉備依舊在努力。

過襄陽,諸葛亮說先主攻琮,荊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乃駐馬呼琮,琮懼不能起。琮左右及荊州人多歸先主。比到當陽,眾十餘萬,輜重數千兩,日行十餘裡,別遣關羽乘船數百艘,使會江陵。或謂先主曰“宜速行保江陵,今雖擁大眾,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先主曰“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去”---《三國志》

他帶領大軍進攻東吳,力圖收復荊州,順帶著滅亡東吳,一統長江以南地區。如果獲勝了,他將有資本和曹魏抗衡,奪取天下。

可惜最終失敗了,那麼很丟人嗎?我覺得一點不丟人。即使失敗了,劉備也是成功者,因為他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奮鬥不息的人生。

03劉備白手起家,卻能夠很好利用有限的資源。

劉備是白手起家嗎?當然是的,他的手比誰都要白。劉備家裡非常窮,父親早逝,他只能靠賣草鞋度日。

有人說劉備是漢室宗親,有這一塊牌匾,就足以是他的政治資本。當時他這樣的漢室宗親至少有幾十萬人,為什麼只有劉備一個能夠創立基業呢?

至涪,璋自出迎,相見甚歡。張松令法正白先主,及謀臣龐統進說,便可於會所襲璋。先主曰“此大事也,不可倉卒”璋推先主行大司馬,領司隸校尉。先主亦推璋行鎮西大將軍,領益州牧。璋增先主兵,使擊張魯,又令督白水軍。先主並軍三萬餘人,車甲器械資貨甚盛。是歲,璋還成都。先主北到葭萌,未即討魯,厚樹恩德,以收眾心。---《三國志》

當時手裡掌握雄厚政治資源的漢室宗親比比皆是,比如說荊州牧劉表、益州牧劉璋、揚州牧劉繇、幽州牧劉虞等等,這些哪個不是封疆大吏?哪個不是漢室宗親?

為什麼他們就沒有成就一番大業呢?他們只想著保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根本就不顧漢室江山的死活,最終他們也為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劉備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一種必然。他知道自己沒有什麼政治資本,所以便將有限的資本用到極致。

比如說他的老同學公孫瓚,就成為了他手握三千兵馬的最好依靠。好兄弟張飛,砸鍋賣鐵幫助他創業。

  1. 在徐州籠絡糜家豪族,得到了糜竺、糜芳兄弟的支持,順便還娶了糜家的小妹,與糜家結成姻親關係,擁有了財團支持。
  2. 到了荊州以後,劉備廣交好友,憑藉其強大的社交能力,將荊州豪族們一個個俘獲。在劉琮投降曹操後,很多人才都主動願意為劉備效力。
  3. 進入益州幫助劉璋擊退張魯的時候,劉備依舊沒有閒著,而是依舊開始結交蜀中豪族人才,所以他奪取益州,這些人不僅不反對,反而很支持。

由此可見,劉備是善於利用手裡的一切資源,即使你很窮苦,卻也不是一點出路都沒有。只要你肯挖掘,身邊總會有資源。

總結:劉備其人,是每一個創業者的典範。

創業之人,其實都應該比較喜歡劉備,尤其是白手起家創業的人。因為他們懂得,從基層慢慢爬上來是多麼困難的一件事。

這一路走來,會遇到多少困難?會有多少白眼?多少人瞧不起你狼狽不堪的樣子?多少人落井下石,不願意看你一步步向前?

這些事情創業者遇到過,劉備同樣也遇到過。所以當你想要失敗的時候,不妨想一想,漢昭烈帝努力了20年,即使暫時沒有成功,卻還是不放棄,你有什麼理由放棄呢?加油,每一位在創業路上努力的朋友,早晚你會看到屬於自己的陽光。


江湖小曉生


不喜歡,甚至有點討厭他!

一,假仁假義,不知輕重。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劉備為了自己一個人臉上的“仁義”面具,陶恭祖三讓徐州而不受,把好端端的一個徐州搞得軍心不穩,民心浮躁,最後墮入曹操之手。劉備忘了自己聚義時立下“翦除奸賊,匡扶漢室”的初衷,忘了打天下就是要攻城略地佔江山的本義,忘了自己為難時他人出手相救的情義,劉備不忠人(陶恭祖)所託,讓陶恭祖有憾帶恨而死,這是劉備假仁假義的最真實表現。

二,假哭假“慈悲”,不分好歹。

劉備長坂坡“泣”而擲阿斗的橋段,看過《三國演義》的人一定都不會忘記。為了阿斗趙雲冒著生命危險隻身在曹軍中七進七出,浴血奮戰,可以說是九死一生幾乎拼盡了自己最後的力氣,才將其從曹軍佔地中救出,劉備倒好只是將自己的兒子——扶不起的阿斗假惺惺地往地上一擲,就試圖把趙雲之前所有的艱難和為此而冒的危險一筆勾銷,可見他是多麼地虛偽。

三,假承諾真不聽,心中只有自己的“面子”、利益和皇帝夢。

在自己落魄的時候,劉備三顧茅廬讓人似乎看到了他的幾分真情,然而,當他把諸葛亮請出山,尤其是劉備集團在諸葛亮的謀劃下開始走上坡路,有了一些氣色之後,他的本來面目就慢慢顯現出來了。要是在荊州的時候,劉備聽取諸葛亮襲取荊州的計謀,就不會出現後來需要向孫權借荊州的橋段,諸葛亮在《隆中對策》時所謀定的跨有荊、益之地而待時機一統天下的大好局面就會更早些到來,就不會有後面關羽大意失荊州的一系列不利於蜀漢發展的事兒,到那時蜀漢分兵進伐,一統天下還真是大概率事件。

可以說,正是劉備的假仁假義假慈悲,使得諸葛亮的智慧無法得到最充分的發揮,讓蜀漢一次次錯過了發展壯大甚至一統天下的大好時機。


油茶絲語


對劉備談不上喜歡不喜歡,起碼值得敬重。劉備出身卑微,從小勵志,從青年到中年二十年坎坷的人生都在努力進取,矢志不渝。自從在隆中請得諸葛亮出山相助,如魚得水,事業從衰微走向興盛,在荊州有了立足之地,進取西川,奪得漢中,終成霸業。。。劉備手長耳大,五官端正,看似奇異。其母織蓆販履,劉備並未參與,其族叔劉元敬見劉備長相奇異,在少年時就是十足的兒子王,言語就有遠大志向,對劉備非常看好,認為是家族的非常人也。對劉備和自己兒子劉德善一樣愛護關照,儘量資助劉備,拜當世大儒盧植為師,習文練武,頗有成績。。。青年時的劉備偶遇關羽張飛,情投意合,在桃園結為兄弟,誓同生死。時此朝廷腐敗,農民起義,天下混亂,劉備有意為朝廷出力,建功立業。劉備在家鄉小有名氣,得到本縣商賈的資助,拉起幾百人馬,打造兵器,購買馬匹,積纘錢糧,參加了朝廷討逆大軍。在消滅黃巾起義軍後,劉備因軍功封為縣尉,一次上司都郵檢查,向劉備索賄,不然會遭誣陷丟官,這下激怒了劉備,鞭笞了都郵,掛印走人。劉備率領人馬投靠學友幽州刺史公孫瓚,得到歡迎,後隨公孫瓚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在虎牢關劉關張三英戰呂布,使劉備在天下小有名氣,公孫瓚安排劉備為平原相。曹操為父報仇,兵進徐州,徐州牧陶謙遍請天下英雄相助,其它諸侯都在觀望,只有劉備率三千人馬趕到徐州。曹操因呂布佔領濮陽又回師相救,陶謙熱情款待劉備,言談之間知劉備是仁德之君,對劉備甚是敬重,有意相讓徐州。劉備再三不受,直到陶謙病危去世,在徐州眾官員士族的堅持下,劉備領了徐州牧。在徐州劉備得到富商糜竺糜芳的大力支持,並納其妹糜夫人為妾。。。後呂布從兗州來投劉備,呂布趁劉備討袁術之際佔領徐州,劉備又聯合曹操消滅呂布。曹操邀劉備到許昌覲見獻帝,獻帝以族譜認劉備為皇叔,封左將軍,宜城亭侯。曹操與劉備青梅煮酒論英雄,曹操只認為當世英雄是劉備和自己,劉備怕曹操加害,借討袁術之名領兵重佔徐州,後被曹操擊敗投河北袁紹。袁紹出鄴城二百里迎接劉備,隆重之極。因天下局勢不穩,在官渡之戰袁紹戰敗前夕,劉備離開了袁紹,後碾轉到荊州投靠了劉表。劉表也對同宗劉備十分熱情,從此劉備在荊州紮根。。。劉備在荊州時請出臥龍諸葛亮,隆中策略三分天下,取得荊益二州,同時北伐,復興漢室還於舊都,是劉備的遠大理想,對諸侯先生言聽計從,在取得益州漢中後,劉備不免內心澎漲,也沒對時局充分認識,在軍事上沒做充分安排。沒有制止和援助關羽北伐,只少事前對荊州有充分的戰略部署,致使關羽殞命,荊州丟失,功虧一匱。後又執意伐吳,夷陵大敗,蜀國國力衰竭,再無力奪取天下。劉備一生仁德愛民,三讓徐州,率新野十萬百姓南撤,以民為本,仁慈友愛。投靠眾諸侯以佳賓對待,忠厚賢良,信義注於四海。屢戰屢敗,屢敗屢戰,鍥而不捨,百折不撓的精神永運值得後世人們學習,劉備從平凡到偉大受到人們的喜受和敬重。





劉坤忠120


我比較喜歡劉備。

首先,劉備作為歷史上一個重要的政治人物,也是具備一些梟雄的特質的,得到老百姓的喜歡並不容易,你首先的具備一些英雄的基本條件。那些躊躇不前沒有主見的人,只能稱作庸人,而梟雄所需要具備的特性可以是殺伐果斷、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等等,這些多多少少都能在劉備身上找到些蛛絲馬跡。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劉備殺張裕一事,張裕是西蜀的的一個算命先生,經常在劉備軍中散佈一些不利的預言,導致軍中士氣低落,劉備很是不滿。後來出兵漢中時,張裕諫言不能出兵,否則出師不利,劉備沒有理會並且勝利歸師了,便藉著此次機會想要除掉張裕。 諸葛亮前來勸阻,說西蜀人才本就不多,為了處理好和蜀漢本地人的關係,即便他犯了罪也饒他一命罷。劉備這次卻沒有采納諸葛亮的建議,斷然回覆到:“芳蘭生門,不得不鋤”。意思是說,蘭草是芳香的,當然很好,但是如果生長在我的家門口,擋住了我的去路,我就一定要把它鋤掉。由此可見,劉備很是具有某些梟雄的特質,行事果斷,包括後來為了勢力奪劉璋地盤的例子也是如此。

另一方面,劉備和他的追隨者之間,能夠保持一種始終不渝的良好的關係,且相互信任。和曹操不同,曹操會因為僅僅想殺雞儆猴平息內部反對之聲便殺了一直輔佐他的荀彧和崔琰,劉備在君臣之義方面做得要比曹操好得多。如果說曹操用人是以權術相馭,那麼劉備用人則是靠性情相投,以感情相待。

劉備諸葛亮

首先,劉備和諸葛亮的關係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和諧的君王和丞相的關係,這種關係呢,和張良之於劉邦又有些微妙的不同。若張良和劉邦之間的關係是透明的,能坦誠相待,張良也不會在劉邦大業已定的時候立即辭官隱居,除非他十分了解劉邦,並且知道他最終是容不下自己的。但是劉備和諸葛亮不同,劉備最後永安託孤的時候曾對諸葛亮講,如果劉禪值得輔佐你就輔佐他,如果實在是扶不起的阿斗,你就取而代之罷,這句話有幾分真情實意我不知道,但是歷史上關係鐵到能讓皇帝對宰相說出這句話的,唯此一例。其效果也十分卓著,君臣心心相印之下,又有三顧茅廬知遇之恩必然不會抹煞這份情誼。

永安託孤

還有就是諸葛亮和趙雲和關羽的關係。其實歷史上並無“桃園三結義”但是這幾人確實是恩若兄弟的,表面以君臣相稱,實際私下裡卻像親人兄弟。劉備有一個特點就是,如果他確定此人忠心耿耿,便也會給予對方無條件的信任。比如赤壁之戰初期,劉備一眾人在長坂坡遭曹操追殺向南逃去,混亂之中手下大臣稟報:”趙雲往北而去,一定是投靠曹操去了“。劉備揮戟指著那個大臣說”子龍絕不會棄我而去“果然不一會兒,趙雲回來了,還救回了劉備的一家老小,由此可以看出劉備和趙雲是一種肝膽相照的關係。包括關羽被東吳害死之後,劉備竟失態到不顧諸葛亮的勸阻也顧及不了形勢的分析,舉全國之力向東吳出兵,落得一個慘淡收場,劉備又何嘗不知道這是一個錯誤決定呢,只是兄弟的手足之情也唯有用鮮血來祭奠了。

最後,有一個因素決定了劉備區別於曹操等人,就是他的寬容敦厚的道德品質。這體現在他對待黃權、徐庶這些投靠了曹操的屬下十分友好和體諒,他充分地相信黃權等人是走投無路才投敵,並且不會做對自己不利的事情,實際上也是如此。著名的謀士徐庶一直到死都沒有為曹營獻過策,可謂是“身在曹營心在漢”。於是劉備不僅沒有聽從旁人的建議對付他們的家人以示懲戒,反而好生安頓和善待。

從這些符合歷史的小說情節中,我們可以想見,老百姓知道這樣的一些事情後,內心是什麼感受。對於老百姓來說,一個歷史上的偉人,他的事業再偉大,比如曹操,跟我們老百姓其實沒有關係。老百姓最在乎的事情是,所交往的身邊的人一定要是靠得住的人。所以看曹操和劉備對待身邊親近的人的差別,也一定會選擇和喜愛劉備,因為他是一個值得交的朋友,雖然事業做的不是最大的,但至少能在亂局之中保證你的身家性命和尊嚴。



er笨


喜歡啊,我覺得劉備是三國中最牛批的,為什麼呢?我有以下觀點

看了三國演義的都知道,劉備桃園結義的時候就是一個落魄的讀書人,窮的叮噹響,可是靠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竟然可以和關羽張飛結交,讓二人尊稱一聲大哥,最後靠著張飛的錢馬上收兵買馬,馬上形成一股勢力,最後竟然跟曹操孫權形成三足鼎立的局勢,可以說非常的厲害,反觀曹操,人家本來就是朝廷命官而且家底厚,孫權是個富二代,劉備只是代表了一個現今自力更生的人,而且創業的時候都奔快本三十了,沒有人沒有錢硬生生的公司開那麼大,並且讓別的兩家公司懼怕,你說厲害不




電影愛好者188


我對劉備的感情,兒時比較喜歡,出生社會後再看三國就覺得這人假仁假義、偽君子、甚至到了討厭的地步!他的一生裝得很累,活得也很累,被寫進歷史,寫進小說,搬上熒幕,讓後人看得也很累。大眾的眼睛越來越雪亮,對劉備的認識也越來越接近真實的人性。一言以蔽之,劉備早有野心,甚至比曹操的野心還大。他以匡漢為旗號,招兵買馬,攻城略地,外託仁義之名,總試圖以德服人。野心勃勃的天下梟雄,卻始終裝成謙謙君子、仁厚長者。這與做了婊子又想立牌坊,有異曲同工之妙。

1、代表漢室正統,那是劉備自封的,“匡扶漢室”是他在亂世招攬兵馬的旗號,劉備的正統,始終都是自詡,包括他的身世,他對外稱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後,也是自封的。中山靖王劉勝,一輩子生了100多個兒子,隨便來個姓劉的來冒充後代,估計劉勝復活都搞不清楚,而且那時候沒有DNA鑑定技術,劉備自己說是就是吧。

2、四處認兄弟,背後有圖謀,嘴上的兄弟,日後的棋子,現在社會,像劉備這樣的人太多了,真是見多了。劉關張桃園三結義,酒桌上喝幾杯,他就跟你勾肩搭背,拉著你的手成了兄弟,然而我們並不熟,卻都是兄弟了。這種人其實就是看你還有用,想著日後利用你,反正喊幾聲兄弟,也費不了多大的事情。劉備除了桃園三結義的關羽、張飛,他還認了趙雲做兄弟,在荊州喊劉表兄長,在益州稱劉璋兄弟。他就是看上了關、張、趙的勇武,希望他們日後死心塌地為自己賣命。結果劉備借走了荊州,奪取了益州,往日兄弟的底盤,成了自己的立足之地。觀今宜鑑古,無古不成今。利用兄弟之情,來掩飾自己的假仗義,這是最廉價的成本。

3、劉備此人愛哭,特別是有目的的哭,而愛哭的人,沒有多少人喜歡,他哭了一輩子,卻沒有幾次是真情實意。劉備一輩子,不知道哭了多少場,他哭的時間和場合都是恰到好處,效果也是預料之中,劉備的淚水,為他的天下澆築了堅實的根基,勝於百萬雄師。所以,有人說,劉備的江山,是哭出來的。桃園結義時哭了第一場,收復了關張;拜別公孫瓚,跟趙雲哭了一場,征服了趙雲;依託劉表時哭了一場,獲得了同情;三顧茅廬哭了一場,請出了諸葛亮出山相助;攜民渡江時哭了一場,感動了百姓,廣得民心;魯肅討要荊州哭了一場,荊州不用還了;江東成婚,對著丈母孃和媳婦兒哭了一場,免於死難,得以安全迴歸;白帝城託孤哭了最後一場,讓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4、仁義太過顯得迂腐,長厚太過似是虛偽,劉備自始至終都是以“仁義”為立身之本,然而,正如魯迅所說,劉備“長厚而似偽,多德而近妖”。當年,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劉備對盟主袁紹一再卑躬而唯唯諾諾;後來對陶謙三讓徐州;對呂布奪其徐州一再容忍,欲取西川,而與劉璋虛情假意、虛與委蛇,任憑龐統說爛了嘴……尤其是長坂坡摔孩子那一幕,收買人心演得太假了。劉備留下了歷史上最虛偽的遺言。如果劉禪不可輔佐,讓諸葛亮可自立為成都之主。後來有人分析說,劉備託孤之時,暗藏了刀斧手,一旦諸葛亮答應自立成都之主,立刻就會被處死。如果劉備自立成都之主的話是真心的,為何白帝城託孤之時,同時召李嚴、趙雲前往?

總之,我討厭這個人!


業務員小羅


我是一個三國迷,讀“三國志”與“三國演義”不下七八遍,對三國的歷史多少也有些熟悉。我沒看過評論三國的文章,我個人認為劉備是我最喜愛的人物。

劉備先祖是大漢王室,但因為家道沒落,劉備的出場在一個小鎮的佈告前,一個 “身長七尺五寸,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目能自顧其耳,面如冠玉,唇若塗脂” 揹著幾雙草鞋的人,這便是劉備的出場形象。而劉備的落幕也是在一個小小的白帝城中。劉備的一生好的壞的都做過,但總體來說劉備是一個為了“興復漢室”而奔波的好帝王。

劉備的第一大優點是他關愛兄弟,他於關羽,張飛雖然是結義兄弟,但卻比親兄弟還親。在創業早期,三人互相關愛,互相勉勵,一起生活,真可謂是情同手足。而劉備對二位弟弟的關懷更是在書中表現的淋漓盡致。在書的中後期,劉備揮兵七十萬攻打東吳,不顧諸葛亮的阻攔,也完全是為了兩位弟弟的死。最後打得無盡人亡,這其實也是最後蜀國滅亡的一個原因。

他的第二個優點就是他很會用賢。他不但任用了諸葛亮,龐統等有用之文才,連武將也看得十分準。將軍趙子龍,向寵,都是劉備十分看重的人才,在最後,這些人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馬謖,這個被劉備在死前所最不看中的人,在鎮守街亭時的表現,也印證了劉備的觀點,馬謖是一個現代版的趙括。

劉備有不少優點,但劉備的缺點也有,而且是那種最可恥的缺點。

缺點一:不關愛家庭。劉備這個人事業看的太重,家庭看的太輕。老婆、兒子不當回事。劉備曾說過: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在劉備眼中老婆不算什麼,想衣服一樣,破了再換一件。所以他沒事就把老婆亂扔,自己打了敗仗一個人開溜,誰在自己身邊,自己老婆就給誰(這一點劉備倒是挺大方)。兒子不當回事,為了籠絡趙雲,拿著兒子阿斗就往地上扔。劉備怎麼看都是一個“好丈夫,“好父親”。

缺點二:劉備這人太虛偽。不關愛家庭也表現了他虛偽,為了自己而斷送全家。而劉備在種白菜這一段更是徹徹底底的把劉備這人的虛偽表現的生動形象有人說劉備的江山——哭出來的。別說劉備會哭,那是裝的,還不是為了拿江山。

陳壽評曰: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及其舉國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貳,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機權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狹。然折而不撓,終不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競利,且以避害云爾。這就是劉備,一個為了“興復漢室”而奔波的好帝王。


趣味人生雜談


你喜歡劉備嗎?為什麼?

你好,很高興可以回答這個問題。答案是肯定的,我不僅喜歡劉備,而且相當敬佩劉備!具體原因如下。

第一、劉備的鴻鵠之志。要知道在那個天下大亂的年代,連吃飽飯都是個難題,各路諸侯紛紛自立為王,劉備只是一個織蓆販履的底層,卻心存大志,立誓: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可謂是義薄雲天,讓人心生敬畏。

第二、劉備的人格魅力。關羽,張飛,趙雲,還有後來的黃忠,馬超,都是人中之龍,可謂是萬人敵的虎將,並且心高氣傲,很少會佩服誰,可劉備卻是一個讓他們甘願為之出生入死,在所不辭的主公!關羽曾說過這樣一句話:“這天地間,我只佩服兩個人,其一是這天,其二就是我大哥!”可見劉備的人格魅力之大!

第三、能屈能伸的英雄氣概。眾所周知的三顧茅廬,我想如果換作曹操,或者說東吳,他們絕不會二顧茅廬,更別說三顧茅廬了,但是劉備做到了!袁紹70萬大軍被曹操殺的所剩無幾,狼狽不堪逃竄之時,在後有張遼,許褚兩位猛將率領大軍追殺的情況下,劉備卻敢只憑自身不足5000人馬去救助,抵擋曹軍。同樣,曹操大軍壓境攻打陶謙時,劉備依然敢以區區幾千人馬和曹操的大軍正面交戰,真可謂是真英雄也!

第四、重情重義,情義為天。桃園結義,劉關張生死與共,他們從兄弟三人一路發展為可以力壓曹操,孫權的強大實力,在三國後期關羽被呂蒙殺害,劉備揮師北伐,70萬大軍只為二弟報仇!可見兄弟之情深似海!在初期,劉備實力不敵曹操十分之一,面對曹操百萬雄師的追殺劉備不僅沒有落荒而逃,反而立誓要與百姓共存亡!如此明主,豈能不讓人敬佩!

三國時期,最讓人敬佩的當屬劉備,也正是其強大的人格魅力,重情重義,才使得周圍人才濟濟,同時擁有大智者臥龍,鳳雛兩大曠世奇才,更有威震天下的五虎上將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如果不是關羽大意失荊州,相信三國的歷史必將改寫!

綜上所述,我喜歡劉備,由衷的喜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