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 相夫教子與行走江湖,三從四德與快意恩仇,百變的東方女俠

封建社會時期的女子因社會大背景與封建思想的教化,她們普遍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在深宮大院裡相夫教子,男性社會與封建倫理要求她們必須三從四德,

但女俠這一特殊群體的出現,對以男性為主導的封建社會給予了強有力的衝擊,女俠慢慢發展成以行走江湖,快意恩仇等代名詞的特殊文化為廣大女性發聲。

相夫教子與行走江湖,三從四德與快意恩仇,百變的東方女俠

一 由“俠”牽出“女俠”的精神內涵,與其相同的史上第一任女俠-女媧,為暗湧的女俠提供力量

女俠顧名思義就是性別為女的俠義之人,女俠是在俠的基礎上衍生而來,俠所代表的俠義精神,古人將神話傳說中的女媧與其對應,發現不謀而合,女媧補天,造人等等所表現出的精神力量為古時女性俠義之士的萌發提供力量。

1、俠

俠自古與義是相合在一起的,有義者才能被稱為俠,無義者,與俠是毫無關係的或是俠的對立面,俠古時賦予他們見義勇為,鋤強扶弱的形象。春秋戰國時期,社會動盪,民不聊生,沒落的奴隸貴族與新起的封建地主共同組成士人階級,他們大範圍的招納賢士,為他們效力,士人階層逐步發展壯大,這些效忠於統治者,忠義有謀的士人就是俠的主要來源,所以俠的萌芽歸結於春秋戰國時期興起發展的士階層。後在各個朝代的記載中,恩仇必報,武藝高強,重義輕利,廣交好友,舍已為人等標籤是俠的共同特質。

相夫教子與行走江湖,三從四德與快意恩仇,百變的東方女俠

2、第一任女俠-“女媧”

女媧補天,女媧造人等是自奴隸社會就有的神話傳說,女媧歷經千辛萬苦將破洞的天補上,使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免於災難;女媧孜孜不倦,不畏辛勞的造人使廣闊的自然界有了人的氣息,神話傳說中女媧所做的一切就是俠精神內涵的體現,自春秋戰國後以士人階層為代表的俠,其所作所為的體現被世人或是封建社會的女子與女媧的行為事例相比較,二者在封建社會廣泛流傳,認為女媧就是冠以神話色彩的第一任女俠,女媧捨己為人的表現成為一種精神力量為男尊女卑社會下的弱女子增添心靈安慰。

相夫教子與行走江湖,三從四德與快意恩仇,百變的東方女俠

3、女俠

女媧被稱為創世神,造人神,她捨身取義的事蹟就是俠士精神的體現,這些雖沒有較為詳細的記載,但女媧所帶來的精神力量都深埋於封建社會中暗湧的女俠心裡。女俠最早的蹤跡是出現在“搜神記”和“越女劍”中;有一越女生於別的女子不同,自小喜歡習武耍劍,行為處事於普通人不同,頗有俠士之風;古時一蛇妖出沒禍亂村莊百姓,百姓苦不堪言但又無計可施,名為李寄的幼女自告奮勇與蛇妖大戰,用勇氣與智慧救百姓與危難中。由此可見助人為樂、恩怨分明、救人於急、有獨立人格、文武雙全就是女俠最初出現的形象,以俠義精神為基礎後在慢慢發展演變中女俠賦予了更多的形象。

相夫教子與行走江湖,三從四德與快意恩仇,百變的東方女俠

二 忍辱負重,女扮男裝,抗殺敵軍等大唐時期女性的三種形象

女俠在真實的封建社會時期不同於俠士做俠的目的,俠士大多懷有遠大的理想,宏偉的抱負做俠士是單純的重義輕利,鋤強扶弱。而女俠多為因自身境遇的悲哀被迫走上女俠的道路,在大唐時期,遭受苦難轉做女俠的女子大致為三種形象特點,這些女俠不僅因為所做的事情可稱為俠事,而且她們行為所散發的精神氣息具有俠的韻味。

1、忍辱負重的復仇女俠

大唐時期雖民風開放,但傳統女子依舊要在家從父,嫁人隨夫,而若父與夫都命喪黃泉,便是女子最悲哀的事情,相當於生命中與生活上的天都轉瞬即逝,唐時這類悲苦的女子選用的是忍辱負重複仇的俠士風格以慰心裡的苦悶之情。絳城夏縣有一名為衛無忌的孝女,其父親被同鄉的衛長所殺,她便安靜等待時機,一天用轉頭將衛長砸死,得以報仇雪恨,官府審理後不僅將衛無忌赦免還為其謀好人家讓衛無忌出嫁;鄴城有一姓賈的孝女,其父親被同宗的仇人所殺,仇人被官府抓了後,賈氏與弟弟用計謀將仇人的心挖出來祭拜父親,官府也赦免了罪行;長安有一戶人家,小妾的父親被戶主害死,小妾費盡心機加入戶主家多年,一日手刃仇人,臨走前並割斷了戶主兩個兒子的喉嚨等女俠忍辱負重的事例是大唐女俠形象之一。

相夫教子與行走江湖,三從四德與快意恩仇,百變的東方女俠

2、女扮男裝的商女俠

女扮男裝是古時女子為行事便宜的途徑之一,但對於女俠來說這種方式或也是一種怯懦的笨手段,但大唐時期有一奇女子就用女扮男裝的手法做了具女俠精神的報仇大事。謝小娥年十四那年隨父親與丈夫在外經商,但途中遇到了盜賊將財務全部搶劫而空,並且殘忍的殺害了父親和丈夫及隨從,謝小娥倖免於難,獨自活了下來,並且悲憤難免,決心要為父親與丈夫報仇,但苦於沒有門路,一天父親託夢給謝小娥告訴去仇人的名字,但謝小娥就是理解不了,於是就找李公佐,在其指引下終於理解了父親夢中所說的仇人家的情況,謝小娥女扮男裝進入仇人府中,做工兩年,找準時機在仇人醉酒之際將其殺死。

記載中託夢的部分雖不可信,但反映出謝小娥必要報仇的決心和信心,女扮男裝的偽裝手法雖有悖女俠的行事作風,謝小娥的有勇有謀就是唐時女俠典範。

相夫教子與行走江湖,三從四德與快意恩仇,百變的東方女俠

3、抗殺敵軍的女俠

不同於忍辱負重,女扮男裝的復仇女俠,唐時期讓人欽佩和讚不絕口的當屬抗殺敵軍的女俠,女子上陣殺敵不同於男子,男子可走正規渠道做將士行報國之事,而女子除能為在前方戰場的親眷安穩內務,若可為擊退敵軍出一份力,便是當之無愧的女俠之範。梓州魏恆妻王氏,在敵軍攻佔房屋土地並以此要挾魏恆就範並將王氏嫁於他時,王氏喬裝在敵軍頭領薛帥醉酒昏昏欲睡時將其殺死在塌上,而後敵軍沒有了將領軍心大亂,魏恆輕易將敵軍打退。

鄒保英的妻子奚氏,在契丹反賊李盡忠攻陷平川時,率領府中的僕人及所有女眷與鄒保英里應外合共同抵抗契丹反賊。汴州戶曹參軍的女兒竇桂娘被藩帥李希烈強行納為小妾,在這期間竇桂娘用計謀秘密聯繫陳仙奇的妻子,借其勢力和手段將李希烈全家殺死並平定了叛亂等唐時女俠的事蹟堪稱巾幗英雄,與前花木蘭替父從軍的事蹟相契合都屬女俠風範,為女俠文化相繼發展奠定宏偉基礎。

相夫教子與行走江湖,三從四德與快意恩仇,百變的東方女俠

三 相繼沿襲發展的女俠文化在明清時期有了更清晰明瞭的女俠風貌

明清時期屬女俠文化發展的高峰時期,因文人墨客的高度集中,他們將存封在歲月裡的前朝女俠再次翻找出來,加以描寫潤色,供世人大量閱讀臆想傳播,而且他們還根據當時王朝的思想文化背景續寫了不同於前時的明清女俠風貌。明清的女俠從外形、行俠方式等方面展現了別樣的女俠風貌。

1、外形風貌

上文曾提到謝小娥女扮男裝的復仇女俠,女俠從唐末武則天稱帝開始慢慢從女扮男裝行事更多趨於女性化的外形發展,明清時期的女俠就一改前朝荊十三娘和聶隱娘除名字外毫無一點女性特徵的風格,更加眉清目秀。

首先明清女性不會再用汗巾等物品遮面,而是大方露出全部五官,列如何玉鳳、黃素娟等都是杏眼、柳葉眉、櫻桃小嘴的傳統古代美人面向,當時她們也被稱為美若天仙,傾國傾城的長相。

其次對於女俠著裝明清時期更多是傳統女性的裙襦著裝,不像前時要長衣素袍,男靴等偏中性的裝扮,明清時期的女俠與普通女子無異,也可穿綾羅綢緞,長袖羅裙等女性化著裝。最後女俠身姿的優柔化,前時女俠的身姿多為普通婦女的身姿,或說她們在被稱為女俠前都是普通婦女,自然不能是剛柔並濟,再說前時女俠的剛與柔是分離的,而明清時期的女俠是剛柔並濟,既有婀娜可愛的艾銀萍,還有柳腰嫵媚的梁紅玉,更有纖纖玉手的夢櫻,但她們都能手握刀劍,腳踢畫戩。

相夫教子與行走江湖,三從四德與快意恩仇,百變的東方女俠

除此之外,明清女俠在外形風貌上呈現倆個極端,一是上述的傾城傾國,剛柔並濟的女俠,二便是勾腰駝背,相貌奇醜的女俠,但無論哪一種明清女俠外形風貌是女俠文化的奇特之處。

2、行俠風貌

女俠不同於封建社會其他女子的最大特點就是有一技之長,前時期女俠更多的一技之長是勇氣與膽量的彰顯,或在記載中如第一任女俠女媧般有法術,再者就是普通女子因特定原因從而行女俠之事時使用平常物件用蠻力的方式,這些行俠方式讓後人覺得女俠行俠手段具有神秘色彩,琢磨不清,或只能讚歎女俠的勇謀。

明清時期女俠少了法術和勇猛之氣,更多的是使用正當的武術功夫手段行俠義之事,列如;女俠中的用劍高手高鬢女尼、了奴姊妹、聶碧雲等;女俠中功夫最好的鄧劍娥;女俠中最有力量的逃難姊妹,邱小娟;女俠中善用兵器,以琵琶為手段的金陵女子等屬明清時期女俠中實用性女俠,她們除自己行俠之外,有些還招收女徒弟,將女俠精神代代傳承,呼籲封建社會的女子要有獨立的人格。

像白煙束人的浣衣婦和能隱形盜珠的妙手空空是明清時期女俠中典型用自身的外形,身姿及一技之長為資本行女俠之義的女俠。

相夫教子與行走江湖,三從四德與快意恩仇,百變的東方女俠

3、情感風貌

女俠在前期多是無情之人,她們是因有情變得無情,唐時多女俠為復仇除殺自己仇人外還牽連了無辜的家人等,她們對於別人親情視而不見,對於自己的愛情跟無從談起,

前期的女俠大多都如和尚般斷絕七情六慾,重在恩仇分明。明清時期的女俠則是有情有義的,因為油漆所以才行俠義之事,為發揚和傳承更多的俠義力量,明清時期女俠情感的表露是對於幾千年封建世俗文化的衝擊,女性內斂順從,比起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等著上門提親的女子不如行走江湖時大膽表露情況的女俠,明清時期女俠情感風貌的改變促使當時許多俠侶的結合,因身為行俠義之事的女子,在情感表露上應知行合一可以與行俠義之事的男子相符相合,省去不少世俗麻煩,為女俠文化再填一筆色彩。

相夫教子與行走江湖,三從四德與快意恩仇,百變的東方女俠

四 女俠的出現到女俠文化的形成發展為女性在封建社會及傳統道德思想中增添了話語權

從與俠精神相契合的第一任女俠女媧到因精神力量感化的李寄再到大唐時期有勇有謀,恩仇必報的女俠最後到明清時期風貌百變的女俠,這期間經歷了上千年,但如暗湧般的女俠文化對封建社會及封建思想都造成了不小的衝擊,以女俠為代表同為一個社會的女子添加了說話的權利。

1、打破

女俠所體現的俠義精神與俠士精神是有所區別的,最初女俠的出現精神因為在封建社會中話語權在男性手中,他們認為女子應該是什麼樣就是什麼樣,無需問她們的意見和想法甚至可以忽視她們的存在,而女俠的出現代表有獨立人格的新思想以侵入女子的腦中並生根發芽,致使她們做出打破傳統倫理道德,打破封建社會男尊女卑的體制,打破以男性為話語權的種種制度甚至於打破被束縛深遠的傳統女子,從而求得女俠心裡的慰籍和喚醒古時女子內心深處被聽到渴望。

相夫教子與行走江湖,三從四德與快意恩仇,百變的東方女俠

2、和諧相處

女俠文化的發展傳播不是為求與男性為主的封建王朝分理抗衡,爭奪權力的表現,封建社會中反而女子在日常社會發展起到的作用相較於男子更多,但相對於的社會地位卻天差地別,即便古時最成功的女俠武則天在她成為廟堂最高為時,所受到的非議與女性特有的性別歧視也不下少數,女俠文化的發展一

是傳播發揚女子也可做俠義之事,促進社會安穩和諧;二是告訴以男性為主的封建社會,兩性相處模式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多給予女子話語權更能促進社會乃至朝廷的和諧相處。

相夫教子與行走江湖,三從四德與快意恩仇,百變的東方女俠

3、自我進步

對於女俠文化最大亮點就是,促使古時傳統女子從相夫教子到行走江湖的轉變,從可以三從四德到快意恩仇的思想碰撞,

女俠文化的核心就是倡導即便作為女子也要有獨立人格,不依附,有勇氣和膽量,作為話語權地位較低的傳統女子也可以做男子做的事,恩仇必報,重義輕利,文武雙全,不是頭髮長見識短,而是在女俠事蹟與精神力量的薰陶下做到自我進步,從而讓女性話語權更有分量。

相夫教子與行走江湖,三從四德與快意恩仇,百變的東方女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