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今年的考研录取名额增加20万人,将达到110万人,对于研究生本科化,你有何看法?

快慢有序


在2月28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会议上,正式提出今年硕士研究生扩招规模同比增加18.9万人。这对于340万研究生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据统计,2019年研究生招生录取人数91.7万,今年扩招18.9万,意味着今年的研究生录取人数将近110万。那是不是意味着研究生教育本科化呢?其实,这是不可能的。


首先:无论是在校生人数、毕业人数,还是招生人数,研究生都远远低于本科生。

目前,我国在校研究生人数286.4万人,毕业生人数64万人。2020年预计招生110.3万。

而本专科在校生人数3031.5万人,毕业生人数870多万,招生人数914.9万人。当然,这其中有近一半的专科生。即便如此,本科生的在校人数、毕业生人数、招生人数也要远远高于研究生。


以2019年为例,全国高考总人数1031万人,其中本科录取人数453.64万人,本科录取率44%。从毕业人数来看,2020年本科毕业生人数也要达到430多万人。这样看来,每年录取本科生人数可以说是研究生录取人数的4倍,由此可见,说因扩招导致的研究生教育部本科化,是站不住脚的。

其次:受条件制约,研究生不可能大规模扩招。

虽然早在2017年1月,教育部明确提出: “保持研究生培养规模适度增长”,但是,受条件的制约,研究生是不可能大规模扩招的。今年研究生扩招是考虑到毕业生人数多,再加上受疫情影响,不少中小企业停工停产、缩减招聘人数等原因,为了缓解就业压力而采取的干预措施。


研究生扩招还要考虑到高校的办学承载能力,比如硬件设施、软件实力等。全国现有研究生导师44万左右,硕士授予点1.2万多个。如果研究生招生人数过多,高校承载能力有限,必将影响研究生的质量。再者,如果盲目扩招,某些专业人才饱和,供过于求,那么,即使研究生毕业也很难找到工作。因此,今年的研究生扩招是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在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前提下,经过认真研究,科学决定扩招规模。

第三:研究生扩招和高考不同,研究生扩招只是某些地区,某些专业扩招。并非所有高校,所有专业。今年,研究生扩招的重点是向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扩招的重点主要是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民生急需领域。扩招目的主要是培养社会急需人才,以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专业学位为主。研究生扩招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公共卫生、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专业。


因此,不能因为研究生扩招,就简单的断定研究生教育本科化。无论怎样扩招,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这一宗旨不会变。在这一宗旨的指导下,受制于各种条件,研究生大规模扩招就不可能。


静静助学


我几位同事家都有正在上大学的孩子。所以常常听她们议论,说考研是必须的。

选择考研的为啥越来越多

自从1999年大学扩招后,大学生的录取率逐年在上升。2019年的实际的率取率达到了81%。大家知道1977年刚恢复高考时,那时的高考率取率仅仅为5%。那时考上个大学,真心的不容易,出个大学生都是全村人的骄傲。现在几乎很多家庭都会供养着孩子上个大学。所以大学生这块金字招牌已经没有过去那么有吸引力了。

现在大学上的是所普通大学的孩子,毕业后等于失业,找到合适的工作很难。当然了,大家都想找一份既比较舒适,又工资待遇好的单位,可是这样的单位对于学历要求真的是很看重的。985、211或者省内重点的大学才会有点竞争力。其他的人家用人单位都不屑于顾。为了增加自己竞聘时的竞争力,很多大学生都会选择考研。

2020年研究生扩招的消息

现在考研的人数也是逐年增加。2016年研究生报名人数为177万人,2017年研究生报考人数首破200万大关,达201万人,到2018年,考研报名人数升至238万,2019年全国考研人数规模达到290万人,到2020年的341万,5年时间,考研报名人数已接近翻番。考研热也就说明了就业的压力大。今年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高达874万人,这本来就存在着不小的就业压力,加上今年的疫情的突发,今年毕业生的压力前所未有的大。为了缓解压力,国家也开出了许多的优惠政策。而扩招也是其中一项。

2月28日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发布教育部的通知时说,今年将扩大研究生招生,预计同比增加18.9万。专升本32.2万。硕士研究生扩招向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人工智能等专业倾斜,以专业学位培养为主。扩招的地区以我国中西部省份为主,其中中部包括: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江西、湖南六个相邻的省份。

扩招后的研究生是否会本科化,失去其招牌作用。

很多人看到研究生扩招的消息,喜忧参半,喜的是研究生录取的人数多,那么自己考取的几率就会大点,同理,对于你的机会大了。对于别人的机会也同样大了,研究生过后的几年,这批人同时毕业,那时他们在同一线竞聘,那么优势就又没有了。接着在考博士吗?

那么我们的研究生真的也像本科生一样,没有“金字招牌”了吗?当然不是的。其实我们现在的研究生所占的比例不是很大。据统计局统计,2019年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91.7万人,在校研究生达286.4万人,而普通本专科招生914.9万人,在校生则高达3031.5万人。从这比例来看,研究生人数相比本专科录取人数还不足十分之一。就算今年在扩招18.9万,研究生所占的比例也不是很多,绝对不会出现研究生烂大街,本科化的现象。

人们认为的大学生烂大街,其实我国大学生占全国人数的比例不到10%,如果去掉专科只算本科,也就是4%左右,那么研究生只占全国人口的0.54%,换句话说,也就是一万个人里面才有54个研究生,你还说研究生到处是,烂大街吗?就算是根据国情和我们现在需要的人才的实际情况进行扩招,研究生也不会本科化。扩招只是我们国家更加需要一些高端人才罢了。


浅浅的教育


每年中国的研究生录取人数在60万左右,我们拿刚刚结束的2020届考研初试来看,2020年考研初试报名人数破天荒的突破到了400万,可以说是达到了一个十分恐怖的数据,似乎给人一种错觉那就是大学的毕业生里面一半都在考研,而400万人里录取60万人,这个招生比例似乎也很高,但是事实真的这样吗?

  首先研究生按照入学的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全日制研究生, 一种是非全日制研究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在职研究生。这种这种研究生占总体比例的多少那?粗略统计大概在总体录取人数的三分之一。

  而这种研究生虽然近几年来录取方式与全日制想相同,但是社会认可度却十分凄惨,简单的来说,在就业市场上,大部分的企业还是会承认专科生的大学生身份,但是他们不会承认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研究生身份,虽然国家已经下发过相应的文件来支持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就业,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用,毕竟招聘岗位是企业创造的,国家并没有办法强制要求企业去招收非全日制研究生。

  除去这三分之一,我们的录取人数现在还剩下40万人,这四十万人里面,我们又可以分为两部分,一种叫做学术学位硕士,也就是学硕,另一种叫做专业学位硕士,也就是专硕。

  简单的介绍一下二者的区别,从培养方式来看,学硕普遍三年,专硕普遍两年,研一的时候二者并没有大的区别,都在一个教室里上课。而研二的时候,学硕就开始进入实验室搞科研,发论文,研三的时候准备毕业答辩,读博的读博,工作的工作,这种硕士才是我们普遍思维中认识到的硕士,也就是读书,做实验,发论文,搞研究。

  而相反专业硕士到了研二,就会直接进入到专业对口的企业工作实习一年,然后直接毕业,比较直观的例子就是医生(当然这个举例不是很恰当,但是比较浅显易懂。)所以这种硕士,实际上是直接对口工作市场的,他们并不会在实验室里搞研究,毕竟国家现在缺的是能把知识应用到实处的高等人才,而不是仅仅会考试发文章的高等人才。

  而教育部的通告也明确的提出了,这次的扩招,以专业硕士为主,18.9万里面,除去专业硕士和非全日制硕士,真的学术硕士可能连五万人都没有。而且那20万的学术学位硕士里面,至少有10万的岗位是留给推免生的(也就是保送生),留给报名的那400万人的位置,其实只有10万。

  好,现在我们来做个简单的加减法,10万学位位置,加上20万的专硕,实际上这400万报名的人里面,最终能够成功考上的研究生的也只有30万人而已,就算扩招着18.9万人都是学硕,也仅仅都不到50万,更不用说这里面还要去掉很大一部非全日制研究生。至于那些说什么扩招会让不喜欢学习的学生考上研究生混日子的说法更是无稽之谈,研究生的考试跟高考完全是两种概念,先不说笔试过后的面试就可以刷掉很多只会考试没有学明白知识的考生,笔者甚至可以拍着胸脯保证只要能通过初试的学生,就算他以前确实在混日子,当他进入到复试的那一刻,你也就没有资格在说他混日子了。

  所以实际上,研究生的扩招并不会造成研究生“烂大街”,因为跟需求的基数相比,这种扩招实在显得太微不足道了,相反这种学习和企业对接的模式会变成一种更加良性的循环,毕竟经过了一年社会的历练在投入到社会,比从学校了直接扔到社会,要靠谱的多。

  所以,无论研究生怎么扩招都不会造成高学历者泛滥的情况,默默无闻,才是这个社会大多数的真实状态。

(数据为了便于理解,皆选取临近便于均分的整数,具体数据参考官方文件)



其实我是哦然


我给大家说一个我们市里发生的真实事例:

我在一个东北的县级市里,当然这里相对比较落后一些,前一段时间我们市里组织了一个人才招聘,招聘的对象就是硕士研究生以上的高端人才,结果我们县里的高中也是我们县里最好的高中招聘来了几位硕士,当时是承诺给他们很好的福利待遇,工资比我们多一倍。

不过后来在一起聊天才知道他们多数都是在职研究生或者是非常普通大学里的硕士,其实就是当初弄了一个硕士学历,不过这个硕士学历,给他们一个很好的门槛,从能力上来看其实和本科生没有太大的区别。

所以现在在人们的心中,硕士生并不是那么的神圣,很多学生都是为了得到硕士证书才去考硕士,不是为了搞什么研究或者是搞什么创新,尤其是很多普通大学的硕士,含金量更是一般,就是比本科的时候多上两年学而已,真正的实践操作起来。未必能比本科生强多少。

不可否认,确实有很多非常优秀的研究生,做出了非常多优秀的科研成果,但是我相信在这100多万的研究生当中肯定有不少的研究生,就是为了这个学历而来的他们的。

这样做的一个好处是能够减缓就业压力,让更多的人能够通过考研来缓冲自己的就业选择,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也能够在这几年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个人素质有一个提升,总体来看这对社会还是对个人都是有好处的,我是比较赞成的。


宇宙最好老师


首先这个提问就错误百出,今年考研录取名额新增18.9万,不是20万,你这随口一说凭空就多增了1.1万。2019年研究生录取人数80万,今年新扩招18.9万,加上之后也不足100万,你这随口一说又增加了11万人,对于考生和家长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误导,实在是不负责任!

从数量上说研究生本科化还为时过早,看两组数据,2020年研究生报考人数341万,加上保研人数录取人数约100万。2020年6月份将会有874万大学生毕业,也就是说每8.7个大学生有一人有机会读研究生。而我国的本科率才4%,所以有机会读研的人数仍旧是少数。


从质量上来说,研究生培养的确有本科化的趋势,28日的会议中提到,经精准测算全国有44万左右的研究生导师,1.2万个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点。以录取100万研究生来计算,意味着平均每个研究生导师能够招收2.3个人,三年就是6.8个人,如果再加上博士,平均每位导师名下有10位学生。可想而知,这个压力还是很大的。如果没有时间指导学生,那必然是放养,质量下降也是正常的。

研究生扩招是好事,但相应的资源配置能不能跟上?有没有足够的研究生导师来指导?如何在扩招的情况下保证研究生培养的质量不下降,这些问题还需要仔细商讨。


考研小秘书


答题/帅小西De--期待为您解惑!


2.28日,经精准测算研究生导师人数和已授予硕士学位点数量,2020年硕士生招收规模预计将扩招18.9万。也许,在去年硕士招生初试时,你我肯定谁也不会预料到此次高于20%的增幅。

国家统计局2月发布的《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数据显示2019年研究生招生是91.7万人。这个“91.7万人”不单是硕士生,包含博士生、硕士生。
基于此,结合上面提到的扩招18.9万人,就算是博士生不扩招,2020年研究生招生总人数也将高达110.6万人(91.7+18.9)。当然,扩招趋势并非是一年,明年不会缩招,2021年考生不必担忧。
结合去年博士生录取人数的粗略估计(8-9万人),单硕士招生人数今年也将超过100万。不过,此次扩招以全日制为主,去年不少全日制学生调剂到非全,今年扩招后选择调剂非全的学生规模肯定会被挤压。

原定于3/4月进行的博士入学初试或面试同样被推迟,小西认为2020年博士生扩招机率极高。在硕士扩招中提到的就业难等因素,硕士毕业生一样存在。也许,今年研究生招生规模还高些,待2021年统计数据出来就能知晓。
比如说,我们学院几个专业年前仅有不足3成硕士生签订三方协议,2月还有企业提前赔付违约金、解除三方的。我们课题组正在准备预答辩的3个硕士均有准备读博,一个留自己团队、2个外校。在读硕士的你是否转而想读博?

目前,大家普遍担忧,比如说题主提问的“硕士扩招后研究生教育是否会本科化?”。在小西看来,一是培养质量(教学、指导老师)能否跟上,二是学历是否贬值。
相对来说,探讨研专硕教学本科化的课题极其多,不少高校已发现存在此问题,尤其是不少课程设置两者趋同。之前,听我们专业一个本校的研一学生说,XX老师给大三和研一学生上专业课的PPT基本一样。也许讲得更深入,尴尬!

在导师指导上,倒是问题不大。在我身边,就有不少年轻导师没有分配学生或仅有1人,有课题、有经费、有精力和能力的她们一样需要学生。
但是,此次扩招以专硕为主,同样是面对就业困难。之前,2007-09年环球金融危机,就业存难背景下出现专硕。历经10余年发展,大部分院校没有体现出和学硕的特色,趋向和学硕一致。
比如,985工科专硕除校外导师、学费高,真看不出有啥不同。不知道是否准确,总有一种“维持学硕质量”的感觉啊!你们有没有?

另外,在学历贬值的话题上,小西认为是否扩招都有存在,社会认可度和市场需求才是背后主因。比如说,师范类本科生就能胜任的中小学教师,发达区域学校要的却是清华、北大或中科院的博士。
不管是读研、读博,3-4年内自己要努力,提升能力和竞争力。一旦自己打游戏、不上课和学习,搞得读研就没读一样,还不如同期去工作的同学。这也是学历贬值。

最后,热门就业或吃青春饭的专业,就有“读研是否值得?”的质疑。读研到底值不值,你觉得呢?
⚪ 若是我的文章对你稍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或转发,让更多人看到,非常感谢!

帅小西De


首先,纠正一下,教育部官宣2020硕士研究生扩招18.9万人,而不是增加20万人,提出问题应当严谨一些才好。

其次,“研究生本科化”的提法不客观。理由如下:

(1)国家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提高研究生培养比例。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发展,我国教育事业获得了持续快速发展,尤其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高校扩招以来的二十多年间,高等教育事业可谓是飞速发展,高等教育普及程度不断提高。1998年,我国高考录取新生108万人、录取研究生7.3万人;2019年,我国高考录取新生820万人左右、录取研究生91.7万人。

另一方面,有关高校近年来新增硕士培养点也越来越多。这样的教育发展趋势,尤其是研招报考人数逐年大幅增长,不难看出,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极大改善,青年学子对提升自己科学文化素质的愿望越来越迫切,对于参加研究生培养的需求越来越大。顺应高等教育发展良好态势和广大考生参与研究生培养的殷切期待,需要扩招研究生。

(2)本科生、研究生招收比例并不高。

上年度全国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共计91.7万人,2020年扩招18.9万人,总计也才招收110.6万;而上年度全国高校招收的本科生约450万左右,这样算来研究生与本科生之比为1:4,加之招收的研究生中还有一部分系从专科学历招进来的,研究生与本科生的招录比会被进一步稀释。在挖挖机看来,研究生招生数达到本科招生数的三分之一以上,方才可以视为研究生本科化。

(3)人工智能、集成电路、临床医学、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等专业领域,亟需高层次的专业人才,需要加大研究生培养力度,以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这次扩招的研究生重点向这些专业领域倾斜,而不是普遍均衡扩招。

(4)中西部和东北高校近年来新增硕士培养点相对较多,需要补充生源促进发展,需要培养更多的研究生来促进这些地方的发展,这也是本次扩招研究生重点倾斜的原因所在。

此外,个人认为,扩招与调整研究生的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结构比也有很大的关联性。本次扩招主要以专业学位为主,重点是培养应用型高层次从才。

综上,2020年国家扩招研究生到110万人,是有侧重、带倾向的扩招,而不是盲目的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远不是题主所称的“研究生本科化”。


教育挖挖机


老穆并不认同研究生本科化这一观点。

研究生是研究生,本科生是本科生,两者有着较大的区别。

再者,每年新招研究生人数与新招本科生人数,在数量上,也有着很大的差别。

2019年,研究生招生人数为91.7万,2020年国家决定扩招18.9万,两者相加,共110.6万人。

2019年,全国高考报名考生人数1031万人,本科录取率为44%,本科录取人数为453.64万。

两者一比较,每年新招本科生人数是研究生人数的4倍,如此算来,研究生并没有因为扩招而本科化。



再者,尽管研究生进行了扩招,但这并不是普遍扩招,而是有倾向性地扩招。

【1】扩招的专业偏向临床医学、公卫、集成电路类专业、人工智能类等专业。

【2】扩招偏向专硕,而不是学硕。

【3】扩招偏向中西部和东北高校。

综上所述,今年的研究生扩招并没有本科化,相反,它是更加专业化。

朋友们,你们觉得呢?


老穆说语文


我不认同研究生本科化这个观点。

我国是人口大国,加上我国的综合国民素质整体提高,增加研究生数量是理所当然的。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暴露了社会各方面的问题,其中就有专业人才不足,人才地域分布不均。增加研究生的招生数量是根据我国的教育资源情况测算出来的,而且在地域上向中西部省份和东北倾斜。在专业上向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人工智能倾斜。

另外今年会有874万高校毕业生,研究生扩招还能分担毕业生就业压力。

总之,作为个人要在这次社会变革的大潮中找准自己的的定位,提升自身价值,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陈同学Mr


今年的考研录取名额新增加18.9万人,去年除推免生外,研究生录取72万,

再加上推免生、保研生,扰统计局统计,2019年研究生教育招生达91.7万人,那么,今年扩招后,研究生录取人数可达110.6万人。

编辑搜图

那么,研究生扩招是否就意味着研究生本科化了呢?

小徐老师认为并非如此,相对于大量的本专科生来说,研究生比例仅占不足十分之一。

据统计局统计,2019年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91.7万人,在校研究生达286.4万人,而普通本专科招生914.9万人,在校生则高达3031.5万人。从这比例来看,研究生人数相比本专科录取人数还不足十分之一。

从这一点来看,在我国研究生学历还是比较稀缺的,其含金量也不会因为今年的扩招而有太大的降低。

由此可见,很多人认为的我国此次研究生扩招会造成研究生本科化的说法也不会发生。

一、从国际环境来看,欧美国家的高学历人口占比远远超过我国,我国高学历扩招势在必行。

据国际数据最新统计,全球16个国家25-64岁的青壮年中,大学生所占比例,俄罗斯为54%,加拿大为48.3%,日本占40.3%,而中国25-59岁人口中,拥有大学学历的仅占18%。

再相比研究生学历,欧美占比同样远超中国,拿美国来说,自2000年来,25岁及以上人口中,最高学位为硕士的人数翻了一番,博十学位持者者人数也增加了1倍以上。而我国本来研究生录取人数基数就小,扩招也是为了适应国际高学历发展的趋势。


二、从社会需求来看,研究生学历的专业知识水平更高,更能适应复杂的工作环境和对专业知识的要求。

我国本科99年有一次大的扩招,极大地满足了社会各企事业单位对高学历、高专业水平人才的需求,然而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有些高新专业领域所需的人才亟需提高知识含量,因此研究生扩招也就成为趋势。

从今年研招扩招专业向服务国家战略专业,如人工智能,临床医学等专业,也体现了这些行业对高学历人才的渴求。

总之,研究生招生依然是为满足社会对高水平专业知识人才的需求而进行的选择性考试,从今年报考341万人,仅录取90.9万来看,报录比仅占3.34:1,竞争依然激烈,而从近两年,教育部对高学历人才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来说,考上研究生后拿不出像样的科研成果,掌握不了真才实学,同样也毕不了业。无论从哪一点来说,研究生学历和本科学历还是有一定区分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