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明晚期士大夫阶层的生活消费如何?

2019年《大明风华》、《锦衣之下》两部明朝的历史古装剧开播,开播后立刻受到网友的一致认可,在清宫剧泛滥的当下,明朝的历史少之又少,《大明风华》、《锦衣之下》弥补了明朝古装剧的空缺,这也是继《大明王朝》之后的佳作。

在《大明风华》、《锦衣之下》两部剧中,虽然都是明朝那些事,不过历史背景不同《大明风华》描述的是从永乐盛世到朱祁镇、朱祁钰之间六朝之事,总体来说属于明前中叶,而《锦衣之下》则是万历年间事情。

明晚期士大夫阶层的生活消费如何?

《锦衣之下》剧照

今天的话题与《锦衣之下》的背景非常贴近,明晚期士大夫阶级的生活消费如何呢?

士大夫之族,一直都是王朝兴盛不可或缺的参加,韩愈的《师说》中,便明确的指出士大夫的重要,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

明朝是草根皇帝朱元璋在乱世之中建立的国家,因为自身素质不高,朱元璋对有真才实料的人才非常重视,对于子女的教育更是严厉,朱元璋在巡视大学士宋濂给太子朱标授业的时候,对宋濂写了一首诗,"聪明心地实无欺,灿灿文章真可梯。论道经邦谁解及,等闲肯于佞人齐?"

这首诗从本质分析,不算好诗,可妙哉出自明太祖朱元璋之手,一个从农民起义到实干家的人,能够写出诗来绝对是一个质的飞跃,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朱元璋对学习的重视,对士大夫的重用。

然而朱元璋毕竟是,开国皇帝,所谓万事开头难,说的正是如此,朱元璋的明朝刚刚成立,对于这些士大夫之族,自然是待遇不好,

朱元璋从历朝历代总结出自己独一份的经验,那就是让士大夫之族感受到皇威。

明晚期士大夫阶层的生活消费如何?

朱元璋画像

自先秦时期,士大夫之族与皇权一直都是休戚相关从南北朝时期,士大夫一族与皇权开始起冲突,因此南北朝开设六部,而到唐初期完善,设立三省六部制,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封驳、尚书省执行,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篡权,进一步加大皇权,自唐后宋元两朝纷纷加强在皇权,明朝自不例外。

朱元璋时期,士族虽然物尽其责,然受到的待遇非常差,朱元璋、朱棣父子两代对士大夫之族全部都是打压,不允许其参政,因此到明初期时,士大夫一族的心态早已经发生转变从从开始的忧国忧民,杞人忧天到明哲保身。

有这样的变化与朱元璋有着非常大的关系,因此在朱元璋时期,士大夫之族的生活水平非常低下,在朱元璋时期,一切从简。

朱元璋之后,朱棣更是将勤俭延续,朱棣对臣下说过"此辈座享膏梁,不知生民艰难,而爆珍天物不恤,论其一日养牲之费,当饥民一家之食,朕已禁之矣,尔等职之,自今敢有复尔,必发不宥。"由此可见明朝前期对士大夫的要求相当严苛。

不过嘉靖之后,明朝的历代皇帝对于士大夫之族与前期相比非常好,因此在明中叶的时候,书院盛行,一时间全国学子纷纷报效祖国,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江南才子,江南四大才子中的唐伯虎、祝枝山等便是在这个时间段兴起的。

明晚期士大夫阶层的生活消费如何?

唐伯虎画

《唐伯虎点秋香》中对文人墨客相当尊重,遥想宁王造反,尚且需要唐伯虎这样的文人墨客来为自己正名,其实是才子在三国时期依然是各方势力竞争的对象,在官渡前夕,陈琳的一袭讨曹檄文,让天下英雄纷纷感慨陈琳的经世之才,而曹操胜利后亦是对陈琳以礼相待。

明中叶时期,王阳明学说的兴起,打破了原有的程朱理学,思想得到了进一步升华,为日后的消费水平提供基础。明中后叶的消费水平较前期相比是极尽奢华。明晚期的士大夫之族消费水平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及现在人口中的衣食住行四个方面。

在服饰方面明后叶的摒弃之前的朴素,李梦阳说到,今商贾之家,策肥而乘坚,衣文绣绮,其富与王侯捋也。

服饰出现日新月异的变化,总体来说还是因为生活水平上去,除此之外还有便是,明后叶不在意简朴为荣,反倒以铺张浪费为主,当然铺张浪费也是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当然这些都是后话,明朝灭亡的原因,也不仅仅是这些,明朝灭亡总体来说是大势所趋,无力回天。

士大夫的服饰与普通服饰,不同,与之前风格相比,士大夫的服饰更偏于女性化,这就和在《锦衣之下》中那些官宦穿着的差不多,在明后期士大夫之族,对于服饰的要求更上一层楼"厌常喜新,去扑从艳"这样现象是比比皆是。当然这些都得益于皇帝的许可,这些要是放到朱元璋时期,恐怕早就被杀头株连了吧!

明晚期士大夫阶层的生活消费如何?

明朝官员服饰

饮食,也是士大夫消费水平中最重要的一环,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饮食是重中之重,因为王阳明心学的兴起,士大夫一族的思想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新鲜事物充满着好奇,用一句话概括便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刺激了人们的消费欲望,饮食被更加注重。

与前朝相比,明朝的商业发展空前绝后,郑和下西洋宣扬国力的同时,也将国外很多新鲜的东西带回国,在好奇心与利益的趋动下,这些人开始追逐着利益,利益刺激着大脑从而演变出更多吸金行业。

住更是不可或缺,在住这一方面,虽然朱元璋时期房屋已经有等级之分,不过出于对士大夫一族的压制,在房子上,士大夫一族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士大夫之族在住房上更是没有任何的优势,甚至于与庶民无异,而在后期发生变化,在《锦衣之下》中,大宦官严嵩虽然很坏,不过他确实是推动士大夫房屋等级的一个重要人物。

明晚期士大夫阶层的生活消费如何?

严嵩画像

明后期,因为宦官东林党、魏忠贤等的两虎相争,很多忠臣良将都被诬陷下狱,《锦衣之下》中林菱的父母便是被严世藩迫害,满门抄斩,因为党政之争。

明朝后期,土地、房屋兼并十分严重,因此有部分士大夫借着这个机会为自己博得了一部分的房屋,然而生活在这样一个勾心斗角之下,又有多少人愿意呆在哪里呢?

官场的黑暗早在陶渊明时期变已经明显感觉的,因此在明朝后叶时期,相当一部分的人都愿意学习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随着时代的进步,明朝的发展虽然赶不上现在,但在当时那个时代也有很先见的东西,在旅游这方面,明朝有自己独特的一套见解,在仕途不顺或者不满官场黑暗的前提下,不少士大夫都会选择游历祖国的大好山河。

总体来说,明后叶的士大夫,虽然消费和前期比非常好,其中包括福利,可是在后叶的士大夫,他们受到非常严重的考验,那就是对自己思想以及精神的考验,能否做到真的想陶渊明那样"不为五斗米折腰"呢?

在明朝初期朱元璋对这些士大夫之族的福利尚且不足后期的十分之一,甚至于连这些人的参政资格都取消。不知道朱元璋看到后代士大夫之族的福利以及消费水平这么高,估计都要被气死十次了,毕竟那个时候士大夫的消费水平可是朱元璋本人的很多倍。

明晚期士大夫阶层的生活消费如何?

明朝后期士大夫

在朱元璋时期,连御膳房的厨子人数也都控制在400人以下,虽然这个数字听着很多,可是要想想皇宫有多少人,皇帝、妃子以及无数的太监、宫女等等,这些人加起来,四百人能够供应上饮食能供应上就不错了,就不要提什么山珍海味了。

总之,士大夫之族无论是在任何一个朝代下,他们的处境都不会很好,换句话说总是在夹缝中生存,皇帝害怕你夺权,一些心怀不轨的人,则会害怕这些"清流抵住",就像在《锦衣之下》中林菱的父亲,为何会被严嵩陷害呢?究其原因则是因为害怕其影响自己。

插叙:在笔者看来士大夫之族,自古以来便是时代发展的推动力,王朝的更替与兴衰都离不开他们,汉唐之所以有盛世状态,都是因为这些士大夫之族,倾尽全力锻造出来的,要说盛世是皇帝的功劳,有些武断,开创盛世的是天下士族与大部分庶民,只是盛世的殊荣加在某位皇帝身上。

明晚期士大夫阶层的生活消费如何?

士大夫之族在历史的更替中扮演者举足轻重的角色,即使在如今虽然士大夫之族已经渐渐被取代,但他们仍然是不少考古学家钻研的目标,《人民的名义》中提到《万历十五年》这本书,这本书之所以被提起是因为这是明朝由盛转衰的故事,而由盛转衰的原因则是士大夫一族不被信任。


参考文献:

《明史》

《明会典》

《明太祖实录》

《明实录经济资料选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