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疫情之后百业待兴,能聊聊此次疫情对各行各业的正负影响吗?

静怡勤反复练


疫情对各行各业的影响分析

受负面冲击的行业

一、文化休闲及旅游业

随着疫情升级,国家及各地为了切断病毒传播途径,纷纷发文暂停了旅行社、在线旅游APP、景区、剧场等业务工作,文艺演出、展览、剧场等大型活动完全停滞。

以2019年春节期间旅游收入规模推算,2020年因疫情给旅游业带来的收入损失预计超过5000亿元,相当于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左右。

​ 二、影视娱乐业

每年“春节档”都是电影市场重头戏。2019年八部电影在七天假期累计收获票房58.4亿元,刷新了春节档票房纪录。2020年春节档排片,有九部电影同时上映,原本被寄予厚望,市场预测票房有望接近70亿元。然而,随着疫情升级,居民在家不出门,使得这些影片不得不集体撤档,今年春节档电影票房也将破天荒颗粒无收。

​ 三、餐饮及零售业

为配合疫情控制,多家连锁餐饮企业今年春节期间营业收入出现断崖式下跌,例如,旺顺阁2020年60家门店同期营收仅为455万元,较2019年同期2157万元下滑79%;眉州东坡春节假期共遭顾客退订11144桌,损失收入约1700万元;海底捞从1月26日起全国550多家店停业至今已10多天,收入损失及人工成本预计超过7亿元;西贝往年春节整体营收接近7亿元,但2020年几乎全部归零。

​ 四、交通运输业

往年1月至2月正值春运客流高峰期,但今年受疫情影响,2020年春节假期10天(1月24日至2月2日),全国铁路、道路、水路、民航共发送旅客1.9亿人次,比2019年春运同期下降近73%。截至2月6日,春运前27天(1月10日至2月6日)全国发送旅客量比2019年同期下降35%。

​ 五、劳动密集型制造业

疫情让许多劳动密集型企业停工时间延长,让这个淡季持续至3月,甚至更长时间,这将至少影响今年一季度该类制造业的生产进度,从而拖累全年产量和销售。

不仅如此,由于中国“世界工厂”的角色,若疫情持续时间较长,国内制造业陷入停滞也将影响国际相关产业链中下游企业的采购需求和上游企业的产品供给。例如,武汉中断了液晶面板和LED面板生产,将推高国际市场上电脑、电视机等产品生产成本。

​ 六、房地产业

为了控制疫情蔓延,全国大多数城市售楼处已关闭,部分城市更是直接关闭网签系统。此外,建筑工地已基本停工,土地拍卖暂缓,地产中介也悉数停业。据统计,从2020年1月下旬开始,大部分开发商成交量相比往年春节期间暴跌95%,春节前后一周房地产销售数据基本接近零。随着疫情持续,预计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销售、开工和竣工都将受到不小影响。

​ 带来机遇和利好的行业

一、医疗卫生物资及制药

本次疫情暴露出来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口罩、防护服、护目镜等医疗物资供给不足。为解决“口罩荒”等问题,国家发改委表示,只要符合标准,企业不用担心疫情过后产能过剩,富余的产能将由政府收储。可以预见,这一类医疗设备和物资的生产行业将因为疫情而得到蓬勃发展。

二、电子商务

民众长时间居家带动网购和在线订餐等领域需求上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一季度网上零售额已达2.24万亿元,在疫情影响下,额外需求将让2020年一季度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速回升到30%左右,占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也将攀升至30%。

​ 三、在线娱乐、在线教育

由疫情导致的“宅经济”,除了网购以外,也包括其他以互联网作为载体的休闲娱乐活动,例如各类视频和音频、直播、网络游戏等。另外,随着大中小学推迟开学、其他各类社会培训机构线下无法开展线下课程,职场人士因在家办公而空出通勤时间,预计各类在线教育和知识付费等领域业务收入也将因此获益。

​ 四、远程办公相关产业

2月3日起,北京等全国各大城市已陆续有企业开始复工,2月10日起,上海等又一批城市企业即将复工。不过,据了解目前大部分复工企业仍以在家弹性办公为主。

受本次疫情应对推动,远程办公正加速成为一种工作模式,并有可能在一些领域常态化。经过本次疫情洗礼,企业或许将重新思考资源配置,将远程办公作为一种提高韧性的方式,有助于网络电话、网络视像会议、多人协作平台、数字化业务或财务系统等远程办公工具相关产业发展。


税务师讲解税收


1.我是中小企业的老板。最有发言权,首先对中小企业影响最大,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力量,是现代化经济建设的中坚力量。相比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受疫情的影响更大。

2.根据2018年国务院统计,我国中小企业具有“五六七八九”的典型特征:“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

3.朱武祥等人对995家中小企业受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影响的情况及诉求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总计58.05%的受调查企业应收预计下降20%以上,62.78%的企业认为员工工资及五险一金是主要的支出压力,超过2/3的企业资金维持能力不超过2个月,其中34%的企业认为难以维持1个月,企业的诉求主要是在社保、租金、员工薪资等成本支出方面给予补贴或减免。

4.从中小企业的分布来看,广东、江苏、浙江和山东四省受疫情冲击最大。

5.根据第四次经济普查,中小微企业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占全部中小微企业的61.7%;东部中小微企业平均营业收入1,085.9万元,分别比中部和西部高11.9%和12.1%。中国中小企业景气指数显示,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四省中小微企业景气指数显著高于全国水平。除湖北地区外,四省在此次疫情中,经济冲击较大。

6.从中间投入的占比看,第三产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受批发零售、客流和物流影响最多。根据朱武祥等人的调研,中小企业较多分布在高科技行业(含软件、互联网)、零售与服务业(含教育、孵化平台)、餐饮住宿娱乐文化旅游、加工制造业等行业;综合来看中间投入的影响,餐饮住宿娱乐文化旅游,密集型加工行业影响较大。




阿秀厂电热片


1、餐饮、服装、旅游

因为疫情的影响,整个餐饮行业都受到了严重的冲击。本来春节期间定好了餐,都取消了,该出去吃饭的人都宅在了家里,开始自己做饭吃。即便想点外卖,由于小区的封闭式管理,外卖也送不进去,只能止步于小区门口。

就算你出去取外卖,还得损失一个口罩,用完了就得销毁,为了一顿饭,损失一个N95,还冒着感染病毒的风险。

况且现在的口罩,是稀缺资源,属于战略储备物资,更是一罩难求,即便是土豪也不愿意为了一顿饭扔掉一个口罩。

而且,这里还有个问题,就是送进来的东西你还得先消毒,但是现在的消毒液、消毒酒精也成了战略物资,很稀缺。所以,哪怕家里的饭做得不那么好,不那么可口,但是在利弊权衡之下,我相信大多数人会选择宅在家里自己做饭吃。

而这种状况绝不是持续一个两天就完事了,时间跨度很可能是好几个月,我相信你能想象到这些餐饮老板有多焦虑了。

服装生意,也是重灾区,本来准备了一个冬天的货,就准备春节这几天大赚一笔。现在好了,关门歇业,等你开门做生意的时候,气温已经升高,很有可能已经是夏天了,谁还会去买冬装呢?

全年销售最旺的一个月没了,之前上的冬装成了库存,还得积压到下一年,但是你的店能否熬到下一年呢?

本来春节是一个重要的旅游黄金周,但是受疫情的冲击,旅游景点关闭,大型文娱活动取消,人们也终止了出行计划。人们都宅在家里不愿意出门,而且这种状况也要持续一段时间。

这里有一个数据,2019年春节假期,全国旅游景点接待总人数4.15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139亿元。

如果没有这次疫情,2020年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肯定会超越2019年,但是现在受疫情的影响,本应火热的旅游市场瞬间冰冻。这让那些靠旅游业公司、导游们情何以堪?

2、养殖户、种植户

养殖大户没人给送饲料,那些圈养的家畜就得掉膘、饿死,即便有饲料,但是你这些东西卖给谁呢?人都不出门了,餐饮业也停摆了,根本卖出去,时间越久,你亏得越多,根本扛不住。

那些种鲜花的,别说市场停两个月,就是停一个月,这些花都得烂在地里。即使你运到了城里,没人上街,你又能卖给谁呢?可不就砸到了自己手上了吗?

3、小微企业、个人创业者

对于很多小微企业来说,账面上的现金一般只能维持到下个月,因为钱是银行贷来的,这个月有收入,才能给员工发工资,才能还贷款。停工一个月,没了收入,他拿什么给你发工资,还贷款?还有很多个人创业者,一家大小的吃穿用度全靠自己的这点小生意维持着。

一旦生意停摆,没了收入,一家老小吃穿用度,都成了问题,那真是夜夜失眠,心里慌得很。而且他们的钱都压在货上,货卖不出去,钱就收不回来,房租还得付,到时候就得清仓出货,而且这会引起连锁反应。

前几天还看到一篇采访西贝餐饮董事长的文章,里面说因为疫情的影响,西贝餐饮在今年春节前后一个月的时间营收损失在7—8亿元。两万员工一个月的工资支出就要1.5亿元,如此下去,西贝餐饮账面上的现金撑不过3个月。

看起来很悲观,但是我相信作为一个有着20多年经营经验的公司董事长,曾经面对过无数的危机也走过来了,这时候他肯定已经想好了对策。

为什么这样说呢?作为一个公司的领导,哪怕一个很小的个体创业者,都有自己的风险应对策略。

比如,货突然卖不出去,或者现金流突然断了…..,对于这样的危机事件,你必须有应对办法。作为经营者,如果你连这个意识都没有,连危机备案都没有,那你真的不配做生意,也不配做一个老板,更不适合创业。

而且很多老板的应急预案不止一种,比如拆东墙补西墙,因为老板们不止一个公司,也止一个收入渠道。

再比如和员工协商,工资暂时只发80%,甚至50%,等危机过后,再补发。我相信在外力面前,平日里博弈的双方会自发的抱成团,只要大家还想干,不想一拍两散,都会各让一步。你也不要把老板想得这么脆弱,你以为老板都是吃闲饭的吗?

马云刚创业的时候,公司一直在亏钱,为了养活公司,还得自己扛着麻袋去义乌小商品市场上货,然后自己又扛回来摆地摊卖货,就靠他自己,也把公司养了好几个月。

能当老板的人,没几个弱逼,如果太弱,早被市场淘汰了,怎么可能混到老板这个位置上呢?

我曾经做社区团购的时候,为了节省开支,没招那么多员工,自己一个人配货、送货、既是前台,又是售后……,一个人干了三、五个人的活,也挺了好几个月。

不要忘了,老板也是从基层干起来的,就算是一个餐饮小老板,最开始也是从采购、洗菜、配菜、颠勺……开始。真到了紧急时刻,没有人手,他无非辛苦一些,至少不会让业务停摆。

因为情况不一样,现在不是让你在好与更好里面选择,而是让你在坏和相对不太坏里面选择。

就像我家里,平时不怎么开火,因为都在忙工作,现在一家人窝在家里,媳妇就是火头军,一天要做三顿饭,既要照顾小孩,还要打扫卫生。她憋了一肚子火,天天骂我,嫌我不会做家务,什么忙也帮不上。但是,就算吃泡面,我们也能活下来。

4、个人

肯定也有人会说,我不工作哪有钱还房贷、车贷……,确实,这也是现实存在的问题。作为个人,你必须有自己的一套风险管理机制,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不确定的世界中,未来会发生什么,谁也不知道。

我相信,这次危机不是第一次,但也绝不是最后一次,个人面对危机的时候,你不得准备应急预案吗?如果你的头脑中时刻有这个意识,才算是一个真正成熟的人。

就像我父母都是国企职员,在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他们的企业两年没发过一分钱工资。企业卖不出产品,发不出工资,可是员工也得养家活命,怎么办?

作为个人只能自救,幸好那时家里有余粮,日子过得虽然艰难,但是也挺过来了。

因为我父母都是50后,经历过很多,有这种忧患意识,以及危机防范意识,比如一段时间内没有收入怎们办?买不到粮食怎么办......

他们都有自己的一套应对措施,确保家庭成员在危机时候都能挺过来,而且还能过得相对不错。

相反我们现在的年轻人,像80后,90后,00后,大多数没有经历过这种危机,根本没有这种意识。甚至很多人都是超前消费,当月的工资还没到手,就已经计划好如何消费了。

所以面对危机,首先要改变你自己的心理预期,不要老想着还和以前一样的花钱方式,要做好收入减少,甚至无收入状态下挺几个月的准备。

其次,你要思考你的收入方式,不能将你的工资作为唯一的收入渠道,多拓展你的收入渠道,尝试通过互联网做一、两个副业来冲抵风险。很多时候,只有经历过血淋淋的现实之后,你的风险意识才会培养起来。

这对于个人和企业都是一种进步,而且我相信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大部分都能扛过去这次危机,而且会越来越好。


穿三线型态狙击手


疫情对各行各业的深远影响大家都有目共睹,几乎所有行业都受影响,民生领域尤为受创严重!

我们来重点阐述一下后疫情时代中国未来爆发性增长行业。

第一、大健康产业和医药产业:由于疫后残留在人们心目中的恐慌,医药健康产业还会继续高速增长。

第二、5G新商机:无人驾驶以及智能AI家居、自媒体长短视频、游戏及线上娱乐等行业将得到空前发展;

第三、线上教育、知识付费、原创文化产业等迎来爆发期;

第四、无人零售、无人餐饮、无人机配送、远程医疗等高科技行业强势崛起;

第五、各种配送平台和上门服务平台全面崛起,包括生鲜配送,客制化餐饮配送等;

第六、线上办公,尤其是实现群体协作的办公软件成为趋势,工作不再受地理空间限制;

第七、宅商业大行其道:同城物流,跑腿服务宅经济全面崛起;

第八、心理咨询和心理医生成为热门行业,因疫情造成心理咨询需求增加;

第九、VR/AR 等场景体验类项目,将引领虚拟世界一步步走入现实;

第十、区块链和分布式商业:疫情带来的社会失序使人们更加重视区块链技术在医疗和数据监测方面的应用,分布式商业和个人品牌兴起。




大志戏功名H


以下行业可能最值得我们去关注。

医疗行业:

通过这次疫情我们发现,平时相对宽松的医疗资源,一旦出现突发情况,将变得很难应付,因此应急医疗有可能会成为热点,疫情过后,全社会性的传染性疾病的防控显得尤为重要,消杀消毒杀菌行业或许会迎来新的重视。

生物、制药技术:

现在,新病毒的检测时间已经达到30分钟之内,这和生物技术是分不开的,生物技术不仅用于诊疗,还可以用于制药,疫情过后,生物技术产业有可能成为热点之一,疫情过后,生物制药产业发展可能将会得到很大重视。

远程办公协作工具:

线上办公软件,尤其是能够实现个体协同的办公软件,工作不再受地理空间限制,增加协同软件的发展,研发协作和提高工作效率,很大的可能在将来会推动远程工作的机会,类似于字节跳动、钉钉等期间就免费推出了它的产品供大家在家办公使用;

自媒体行业:

内容产业在未来也许会进一步爆发,自媒体、网红、短视频等行业在疫情期间基本不受影响,甚至出现流量上涨的情况,如今只要涉及买卖就避不开短视频,通过制做内容变革传统商业模式已经到来,内容行业在未来将会更繁荣的发展。

无人零售:

传统零售业整体萧条疲软,“无人零售”:无人超市、无人零售、无人餐饮、无人机配送等高科技行业回强势崛起,不仅能够节约土地和人力成本,还能将销售渗透到人们日常的碎片化消费场景中,获得相应消费数据以此精准把握用户需求,布局新兴渠道。

配送行业:

各种配送平台或上门服务平台等,比如通过河马、叮咚买菜、每日优鲜等近年来每日新鲜蔬菜水果购买配送,蔬菜水果的新鲜程度与超市或菜场的新鲜程度无基本差别,定制化餐饮配送,清洁/保姆/搬家等各种上门服务,同城物流,跑腿服务等行业。

物流体系:

疫情中的物流无人化将会拥有更完善的物流体系,例如物流机器人应用于仓库、分拣中心、以及运输途中等场景的,货物转移、搬运等操作的机器人,国外传统工业智能制造Dematic、Swislog,以及Amazon等互联网巨头,都在陆续布局物流机器人。


可乐爽歪歪


危险并未消除,尽量减少外出

.

五一之前,不管别人怎么说,防控怎么降级,尽量减少出门次数,出门带口罩,进门消毒,出去买菜一次多买点,不要天天出去,在家运动,必须上班的,单位和家两点一线,别乱逛,单位工作时刻警惕,口罩带好,别坐公交,别上饭店,别串门,原因在于:

一、到现在还没有特效药;二、治疗好的出院后还有反复;三、每天还是百人死亡;四、无症状患者的存在;五、病毒发源地不在武汉;六、疫苗最快4月底才临床试验,成功否还要验证半年;七、病毒排查试剂盒有效率才百分之五十;八、最长潜伏期有达到27天的;九、新冠病毒可能会与人类长期共存;十、该病毒不光影响肺部和呼吸,对心脏等其他脏器也有严重影响;十一、其他国家确该人数也在迅速上升;十二、口罩当前还是很难买不到,去医院除急诊和发热呼吸科外,其他科室得预约。

因此,每个人都要保持高度警惕。国家放松控制,允许人员流动,那是考虑国家经济方面,没办法再封村封路封小区。年前各类生产企业屯的库存也即将消耗殆尽,不开始生产,人们的日常生活所需接济不上,要保社会稳定,必须开工复工。但是不代表这场战役结束了,老人们身体弱,有很多基础病,要少出门,在家做运动,这个时候要生病,医院诊所都难进!



经济信息速递


疫情之后 百业待兴--聊聊此次疫情对各行各业的正负影响

相比2003年的SARS和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等疫情来讲,此次新型冠状肺炎病毒的社会影响无疑是更强的,同时伴随着春节期间的人流大迁徙,不出意外此次疫情的确诊与疑似病例人数还会进一步增加,而随着疫情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的各行各业都会受到负面或正面的一些连锁反映,我国的各行各业都会受到哪些影响?

第一产业 影响甚微

第一产业是指主要利用自然力为主,生产不必经过深度加工就可消费的产品或工业原料的部门,在我国第一产业一般指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整体来看,此次疫情肯定会对第一产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例如在渔业中,疫情可能会影响渔民生产的积极性等,但如果从宏观层面进行分析,第一产业在此次疫情中的负面影响并不会很重,同时又因第一产业对我国GDP的贡献有限(2019年第一产业的贡献率仅为3.1%),因此第一产业的负面效应如果是反应到国家经济层面则可以说是影响甚微。

第二产业 不容乐观

第二产业是指以对第一产业和本产业提供的产品(原料)进行加工的产业部门,在我国第二产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和建筑业,其中在此次疫情中影响较深的是制造业。

制造业包含农牧产品加工、食品制造、纺织、医药制造等等,而在此次疫情的影响下,国家已经将春节假期延长,同时我国已经有超过一半的企业将开工时间延后,仅从这一点来分析便会对不少制造厂家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例如一家工厂的开工时间是2月10日,但与其对接的上、下游厂家却是直到2月底才开工,这便会对其生产工作造成很大的时间错配影响,同时工厂员工的工资还得照常发放,如果在海外有订单也得按期交付,再加上眼下并不太好的全球经济形势,这样的负面冲击对不少制造业厂家来说可能会是致命的。

但一个硬币总是有两面,制造业中的医药产品生产也可能会因为此次疫情而得到一定的发展,例如前天爆出的“中成药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新闻便引起了双黄连口服液的疯抢现象(目前几乎所有销售渠道均已被抢到无货),同时如口罩、医用防护服等医疗必需品的制造也会在此次疫情下得到一定的提升。

总体来说,对于制造业而言,此次疫情所带来的负面效肯定是要大于正面效应的,很多在近两年已经伤痕累累的制造业厂家是否能够挺过此次疫情,这才是留给中国制造业最大的难题。

第三产业 七上八下

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例如交通、餐饮、金融、批发零售、影视、娱乐、房地产、教育等行业都属于第三产业,而受到此次疫情影响,第三产业中的各类细分行业也会受到或正或负的影响,接下来笔者会挑出几大较为知名的行业进行分析。

影视行业 凛冬已至 影视行业一般指电影产业,而截至2020年1月30日,全国院线排片量已从年前338041场减至1442场,还在上映的电影也只剩去年年底上映且还未下线的“老电影”。如果从票房情况来分析,仅看大年初一这天的单日票房,2017年为8亿元,2018年为12.77亿元,2019年是14.58亿元,2020年则为181万元。同时2019年春节档的累计票房已经达到了58.4亿元,先前预计2020年的春节档票房可以接近70亿元左右,受到疫情影响,这部分的票房几乎全部打了水漂,然后再考虑到春节档之后的票房情况,此次疫情对于电影票房市场的直接影响应该会超过100亿元。至于之前《囧妈》采取免费线上公映的方式而直接套取6.3亿现金,这种做法是否会导致影视行业的革新还有待观察。

交通运输 偃旗息鼓 虽然目前依然处在春运的人流高峰期,但对于交通运输行业而言,此次疫情的打击也是不容忽视的,根据2020年大年初一的交通运输数据显示,与2019年大年初一相比,今年的总运输量下降了28.8%,其中道路交通下降了25%,铁路交通下降了41.5%,水陆交通下降了54.5%,民用航空下降了41.6%。由于目前的宅家要求,除了必须的交通需求外,老百姓们基本没有外出的机会,因此在疫情得到完全控制之前,交通运输业受到的负面影响是非常明显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开滴滴的师傅,您看看现在还能接到客人么?严重如武汉地区的滴滴服务索性更是完全暂停。

旅游行业 关门大吉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显示,2019年春节假期,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数4.15亿人次,同比增长7.6%,实现旅游收入5139亿元,而据预测2020年的春节假期旅游人数则很有可能突破4.5亿人次,相应的旅游收入会突破5500亿元。但受到此次疫情的影响,很多原本准备出游的人都取消了出游计划,同时国家文化和旅游部还直接发布了从1月26日起暂停旅游企业经营活动的紧急通知,通知中明确说明暂停经营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旅游产品,因此我们甚至可以直接用关门大吉来形容此次疫情对旅游行业的巨大影响,原本预估的5500亿元旅游收入也是无从谈起了。

餐饮行业 饱受风霜 今年过年您还会选择在餐厅中和家人团年么?在此次疫情的影响下,餐饮行业也如影视或交通等行业一样会受到极大的影响,不仅是因为餐饮企业为了响应国家号召的大面积暂停营业,更重要的是即使等到开业了,疫情期间会选择到店就餐的人数也会大幅下降,甚至不少知名餐馆竟然已经在自家门前做起了卖菜的生意。由于近年来外卖的快速发展,传统餐饮行业本已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而加上此次疫情的影响,不少中、小型餐饮企业是否能够跨过这道疫情坎,也真还是个大问题。

房地产行业 形如冬眠 受到此次疫情的影响,最受老百姓关心的房地产行业也会受到很大的负面影响,最直接的体现便是线下售楼等销售活动的暂停或延期,而中国房地产协会也已经向各大房地产商发出了倡议书,其中建议各大房地产开发商都应暂停售楼处的销售活动,待疫情过后再行恢复。如果现场售楼等销售活动一旦暂停,房地产商如何能快速的拿回资金也会成为一个困难,最终这个问题会传导到房地产开发等层面,因此此次疫情对房地产行业的负面影响亦是不可忽视的。

零售行业 大破大立 2003年的非典让线上销售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也为如淘宝、京东等线上交易门户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时间契机,同样也给传统线下零售行业带来了极大的冲击。而回到此次的疫情,其影响范围甚至要超过2003年的非典(非典主要集中在几个城市,同时感染人数也要少了很多),因此在全国范围内此次疫情对于线下零售行业的负面冲击可以说是海啸式的,例如目前很多大型百货都处于门可罗雀的状态,这也让本就在互联网销售冲击下处境艰难的线下零售行业更显雪上加霜,而不少小型零售店主也立刻将目标瞄准了线上的转型销售,例如利用前期积累的线上客户建立营销群,使用微信等工具进行线上营销等,这也是客观形势对线下零售行业的革新变化。

游戏行业 扶摇直上 过年宅在家里您会选择干什么呢?看起来玩游戏确实是个不错的选项,而根据腾讯游戏的数据显示,《王者荣耀》这款游戏在2020年1月24日除夕夜的单日流水更是达到了20亿元,此前《王者荣耀》的单日流水记录是在2019年除夕夜所创下的13亿元。受到此次宅经济的直接刺激,各类线上或线下游戏的玩家人数都在疫情期间体现出了裂变式的增长,同时各游戏厂商也在企划案上大下功夫,这也是玩家人数在疫情期间出现疯涨的核心原因。

电商物流行业 黄金搭档 往年的春节档本是线下零售和餐饮等行业的黄金期间,但今年受到疫情的影响,老百姓足不出户的宅家成为了过节的主流方式,虽然线下消费的渠道受到了阻击,但不少消费者手中的钱还是会变相的消费出去,而这条渠道无疑便是线上消费,随着互联网购物的普及,此次疫情可能还会给本已成熟的网购行业带来一个崭新的春天,同时随着网购订单量的增加,物流行业在春节假期后亦会得到一定的增长,甚至这对黄金搭档可能会迎来二十一世纪以来最好的一段时光。

关于第三行业的总结就到这里,其实还有很多的细分行业都没有谈到,但笔者认为此次疫情一定会是一把双刃剑,在带给不少行业巨大冲击的同时亦会给一部分早已磨刀霍霍的行业一种发展机遇,但从短期来讲此次疫情带给各行各业的负面效应仍是要远远大于正面效应的,不出意外2020年第一季度我国的GDP增长率会直接破6%,至于中期或长期嘛,我们就共同拭目以待吧。


苏菲


疫情应该很快就会过去,各行各业也会开始步入正轨。疫情对有些行业的影响是很大的,例如餐饮行业、影院行业、旅游行业、线下教育行业、会展行业等。间接也会影响很多其他的消费,例如旅游行业受影响,自然交通出行会受影响,酒店宾馆住宿会受影响,旅游中的餐饮会受影响,景点的一切销售都没了。等等。

这些影响很多其实是抢不回来的,因为过去就过去了。这些行业中,有三类企业受影响最大:1、对现金流不充裕的企业;2、库存压力大的企业;3、业务模式单一的企业。

有些企业严重的会倒闭掉,或者要通过截流例如裁员等来减轻负担。有些企业一时半会恢复不过来。甚至要转型。

当然,国家地方政府都会出台一些措施来减轻企业负担,包括减免税负和提供贷款等。但,有些企业能支撑,有些也比较难。这要看企业的情况了。

而且,即便像钟院士所说,4月下旬可能会最终控制疫情,在这段时间,很多工作的恢复也依然是谨慎的,例如大型展会、各类宴会等。

当然,有些行业是受益的。例如医疗行业,医药行业,口罩物品等。而日常生活还要正常过,所以,各类日常用品商城、便利店等生意都会更好,而且,线上配送要比平时更忙,一切在线的生意都比单纯线下要好很多。例如炒股的不仅没有影响,反而还会增加。

其实,不管是哪个行业,都要从这次疫情中吸取经验教训。医疗行业要加强对这类疫情的系统反应能力和机制,以及资源的重新匹配等。包括物资的存储。特别是资源的匹配和重新配置方面,是需要重点解决的。

对政府而言,如果构建一种快速反应机制,并有效进行资源配置很关键。同时,如何平时加强对疫情的认识,对公共卫生事件的意识和反应能力及速度,至关重要,事关人命甚至国家未来。

对企业来说,有些东西不要纠结,摊上了就认了。重要的是立即重新制定规划,如何开源节流,如何应对下一步的发展,能活下来先活着,钱永远赚不完,多赚少赚倒没什么。也不要抱怨,抱怨也没用。在美国流感生病检测还有话费几千美元的费用,但中国都是免费的。

我们不能去追责,追也没用,要放眼未来,防止下一次再发生类似之事,我们如何应对。

同时,对很多企业来说,从商业角度,要把疫情看做市场的新机遇。很多企业都是在市场发生危机之后才崛起的。这就要看企业自身有没有这样的意识。例如未来的在线化,例如数字化营销,例如视频化时代,例如共享模式等等。

总之,看到正反面,要充满信心,重新上路,迎接新未来。


王德惠观察


将比2003年非典疫情对汽车业的危害更大

COVID-19在确诊病例和死亡人数方面均已超过 2003年非典 疫情 2003年,中国还没有成为汽车强国,也没有成为全球 汽车制造商的主要供应商

» 当时中国人的汽车保有量只有24万辆,比现在少了 10倍( 200万辆)

» 在ARS流行期间,中国汽车销量增加,因为人们购 买汽车是为了避免乘坐公共交通

» 虽然中国汽车产量在非典危机期间下降,但总体汽 车销售和收入却越来越积极

此次疫情爆发之际,正值销售额大幅下滑、贸易紧张局势 加剧以及预测遭到抑制之际

在全球贸易紧张局势下, 2019年中国汽车销量下滑 2.8%,这是近二十年来首次下滑 全球汽车制造商预测中国汽车销量将进一步下降 2020年,在得知冠状病毒爆发之前

长期的危机可能会给全球汽车制造商带来灾难性的经济损失 ,导致零部件储备枯竭和供应链瓶颈。


FrankYuMF


疫情的影响对所有行业都有影响,大小、长短不同。对民航高铁等交通运输、餐饮、影视文化、旅游等人员密集、规模比较大的行业影响比较大,持续时间比较长,而且,不仅会影响到近期的营收和利润、员工就业,更会影响到业态和运营和营销方式。对日用消费品行业影响相对而言,是短期的、结构性的,随着疫情的控制,消费需求会得到复苏,甚至增长。对以在线方式为主的行业则是有利的,如在线文娱、教育、医疗康体、会展、办公等会有快速发展和机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