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拼音經過調整細化代替漢字是否能使學習簡便,促進語言學發展呢?

林海2366829


通用漢語研推正在進行漢語和語言研究,正好用以回答這個問題。

問題其實表達著對語言,漢字,拼音,語言學的認識和使用。

拼音是漢字的發音標識,無論如何調整,它還是標識漢字的發音,離開漢字,拼音不復存在,也就無所謂代替不代替漢字了。

假設拼音脫離漢字而獨立出現,它就只是一組發音,相當於音樂的五線記譜或者簡譜,五線譜和簡譜可以記錄和標識發音,卻無法用於語言進行溝通交流。

漢字和拼音,是漢語語言的記錄和表達形式,它顯然不是唯一對應的形式,同任何一種語言一樣,完全可以使用另外的形式記錄和表達,另外的形式,只是外形與漢字不同,也許發音標識也不同,那就與漢字和拼音無關了。

語言學的發展,在於對語言做出最直接、根本、準確的描述,對語言描述得最真實、最簡潔、最直觀、最可操作。

通用漢語研推正在做這個研究,已經在頭條上發表了專著《漢語夢想》,對語言、漢語、漢字、發音進行了比較全面的探討,歡迎點擊。


通用漢語研推


我個人認為,拼音即便是調整,也不能使學習簡化,更不能代替漢字。

拼音,是拼讀音節的過程,就是按照普通話音節的構成規律,把聲母,介母,韻母,急速連接拼合並加上聲調而成為一個音節。我國現行使用的漢語拼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漢字拉丁化方案,於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時被原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漢語拼音方案委員會研究制定。該拼音方案主要用於漢語普通話讀音的標註,作為漢字的一種普通話音標。漢語拼音是一種輔助漢字讀音的工具。漢語拼音共有63個。其中聲母23個,韻母24個,整體認讀音節16個。毛主席曾經講到過漢語拼音方案的用處“是用來為漢字注音和推廣普通話的,它並不是用來代替漢字的拼音文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學法》第一章第十八條規定,“國家通用語言文學以《漢語拼音方案》作為拼寫和注音的工具。《漢語拼音方案》是中國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獻羅馬字母拼寫法的統一規範,並用於漢字不便使用或不能使用的領域。初等教育應當進行漢語拼音教學。”這樣,就從法律上確定了漢語拼音的地位和作用。

漢字,是漢語的記錄符號,屬於表意文字。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為筆畫,象形變為象徵,複雜變為簡單,在造字原則上從表形,表意到形聲。除極個別漢字外,都是一個漢字一個音節。漢字的數量並沒有準確數字,大約十萬個。初期的漢字系統字數不足,很多時候用通假字表示,使得分析出來的結論爭議比較大。為了表達準確,漢字經歷了逐步複雜,字數大量增加的階段。單一漢字能表示的意義有限,於是有許多單一的漢語意義是用漢語詞語表示,漢語書寫發展出來了很多新的詞彙。漢字可以從基本的象形字中輕鬆組合出數十萬詞語。漢字是表意文字,一個漢字通常表示漢語裡的一個詞或一個語素,這就形成了音,形,義統一的特點。漢字雖然是以表意為主,但並非沒有表音成分。最早的注音方法有讀若法和直注法。以上兩種方法能夠注音,卻並不完善。所以,漢語拼音是對漢語這種語言的完善補充。

由於漢字數目龐大,還存在多音字的情況,顯得拼音的組合始終不夠搭配,那麼無論如何調整細化,拼音都是代替不了漢字現有的作用。

不過,我們不能忽略了拼音的優勢,漢語拼音在漢字的啟蒙教育中還是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信息時代的到來,讓我們看到了漢字和拼音的各自優劣,雙軌制順理成章的發展起來了。這是語言學的發展和完善,更是適應時代變化的新形勢。

拼音和漢字互相補充和完善,才是促進漢民族語言學的發展。


素絮飄飛


漢語不管再怎麼細化,如果由方塊字,改版變成拼音文字,那麼結果就是絕大多數的文章沒法讀了。特別是普通話和其他的語言有比較大的不同,如果用拉丁字母進行表示不包括髮音的情況下,總共只有418個發音。

也就是說不管你的聲母韻母怎麼組合,最終你只能有418個組合能夠表達漢字。這樣對於漢字的表達來說實在是太少了。

而且漢字是有4個聲調的,4個聲調的表示方式實在是太複雜了,如果你在打字的時候還要區分聲調,那麼,增加了你平時文字錄入的工作,而且會增加你錯誤的概率。

並且在學術上沒有辦法使用拼音來代替漢字。比如說藥物的名稱有很多的用漢語來表達,寫成漢字是有區別的,但是改成拼音以後就變成了同樣的字母。如果因為這樣的問題造成用藥錯誤,還有可能造成人命關天的事故。比如烏桕和烏韭,寫成漢字很好區分,寫成拼音就很容易出錯了。

還有地名也容易出現問題,比如說山西和陝西傻傻分不清楚。

如果用拼音來讀古文的話,那麼就是災難級別的。

《施氏食獅史》 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施氏時時適市視獅。十時,適十獅適市。是時,適施氏適市。施氏視是十獅,恃矢勢,使是十獅逝世。氏拾是十獅屍,適石室。石室溼,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試食是十獅屍。食時,始識是十獅屍,實十石獅屍。試釋是事。

《季姬擊雞記》 季姬寂,集雞,雞即棘雞。棘雞飢嘰,季姬及箕稷濟雞。雞既濟,躋姬笈,季姬忌,急咭雞,雞急,繼圾幾,季姬急,即籍箕擊雞,箕疾擊幾伎,伎即齏,雞嘰集幾基,季姬急極屐擊雞,雞既殛,季姬激,即記《季姬擊雞記》。


如果是用拼音來給人起名字,那麼全國就有更多的同名同姓了。假設一張身份證上面同一個地名,同名同姓的人有一個人犯了罪,那麼其他的人,都會很麻煩。如果同一個學校同名同姓的人收到錄取通知書,那就更搞笑了。

拼音學起來是很快,小學生學兩年差不多都能夠學會了,但是,漢字也就是再多學兩年。你中國的教育水平根本就不存在有人學不會認字的,用拼音去替代漢字,那就是畫蛇添足。


外語那點事


現代學者,兩篇短文卻是千古奇文,打臉叫囂“廢除漢字”的噴子!

趙元任先寫了一篇文章名為《施氏食獅史》,內容是:“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施氏時時適市視獅。十時,適十獅適市。是時,適施氏適市。施氏視是十獅,恃矢勢,使是十獅逝世。氏拾是十獅屍,適石室。石室溼,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施氏始試食是十獅屍。食時,始識是十獅屍,實十石獅屍。試釋是事。”

趙元任的這篇文章如果用拉丁字母表示,那通篇只有“shi”而已,完全不能描述清楚故事情節。此外,趙元任的另一篇文章——《季姬擊雞記》也十分精彩:“季姬寂,集雞,雞即棘雞。棘雞飢嘰,季姬及箕稷濟雞。雞既濟,躋姬笈,季姬忌,急咭雞,雞急,繼圾幾,季姬急,即籍箕擊雞,箕疾擊幾伎,伎即齏,雞嘰集幾基,季姬急極屐擊雞,雞既殛,季姬激,即記《季姬擊雞記》。”


國學小師


語言本身就不是拼音語言,改字型和拼寫模式沒用的。


拼音語言是不需要字型也可以理解的,溝通的途徑就是聲音,音節變化代表意義,使用這種語言的人,不會書寫也能溝通,寫的反而不行,他極可能不會寫,就是寫出來的文字,也要念出聲音,才能理解,所以他們叫“讀書”——中國人看書是可以不出聲的,不會讀音的字也不妨礙理解其意義,認字不過猶如看圖,認整體即可,細節可以忽略,拼音語言讀不凖是不行的——這就是拼音語言和漢語的本質區別處。通篇拼音的文章,你也必須在頭腦裡翻譯為漢字,才能理解。像人問姓氏,“張”得是弓長張,光是讀音,根本分辨不清。


漢語是單字語言,認識“現”和“實”,就可以構造“實現”和“現實”的單詞,而像英語這樣的拼音語言則需要realization和reality/actuality不同的拼讀。看看後者,兩個近義的單詞是如此不同,實際上actuality才與漢語的“現實”接近,不是用real可以構造出來的。學拼音語言,就必須把這些單詞整個地背下來,這一個完整的單詞才相當於漢語的單字(現代漢語的“現實”其實文言只要“實”即可),這些拼音單詞要背兩三萬才算能與人順利交流,漢語則只要認識六千常用字即可。五四時代那些人,以為拼音文字只有26個字母好寫好記,就說要改成拼音文字,語言也要拼音化,但只要看看上面的例子,英文actuality有9個字母,相當於漢字9筆劃的一個字,漢字不超過10種筆劃結構(五筆字型總結出5種足夠了),而英語有26種筆劃(即字母),說語言改成拼音化或簡體字就可以學習簡單,那是沒看到事情的本質——掃除文盲是因為普遍建立學校教學識字而不是因為認的簡體字,是每個人都進學校學認字了,跟他認的字是繁是簡關係不大。


拼音語言必須把讀音傳下來,後人才能理解,所以這種語言的民族一旦人少了,傳不下來,語言就滅了,民族也滅了。正是因為漢語的文字本質,跟讀音沒有必然關係,只要文字在,後人就能重拾民族文化,所謂文明古國唯一能夠保存,就是因為這個,改成拼音化是自己丟失這個優勢。甲骨文之類古文字的出土,當代人也能考證出其意義,從而認識,不靠考出它的讀音。英國的古英語,近代的英國人看不懂,他們都不是同一個民族。若中國也想那樣,就盡管改文字和語言。書不同文,那是不同的民族。


TonyDeng


我認為不能,拼音就是拼音永遠也代替不了漢字的。拼音代替漢字既不是英文又不是中午那就成了四不像。拼音只是我們認識新漢字的個引路人,也可以說是個中間介紹人一樣。突然一個新漢字在你面前你不認識不知道讀什麼怎麼辦?於是我們就很自然的想起查字典看拼音就知道他的讀音和意思了。這就是拼音的作用。有很多多音字,拼音一樣但字面意思不一樣。記得以前在小學考試的時候寫作文遇到不會寫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但到了中學就不行了。由此可見拼音是代替不了漢字的




我不完美但我唯一


不能,這個前輩已經嘗試過了。新中國成立時,百分之80的人都是文盲。要掃盲,當時用的是繁體字,繁體字很繁,而且還有大量異體字。(異體字就是兩個字表達的意思完全一樣。)當時專家想了許多方案,方案普遍西化。毛主席說:“不能割裂歷史,漢字還是以簡化好”。(這可能不是原話大意是這樣的。)

如果拼音化,以後連自己的歷史都看不懂。還是就是漢字不能拼音化,你查字典沒看到一個拼音對應N多個漢字嗎?有人做過實驗就是用拼音寫日記,過幾年自己懂看不懂。漢字是中國幾千年的魂。有誰會放棄自己的文字?英國會?韓國本沒有自己的文字硬造都要造出自己的文字來。


電路魅影


這不是要把漢語變成拼音文字嗎?漢語拼音的辯識度遠不如漢字,這樣的閱讀速度絕對要大大減慢。而且,漢語同音詞太多,也會減慢閱讀理解,如wuyi這個拼音,對應的漢語詞太多,如五一,無意,武藝,無異,五姨,無疑,無衣,五億…


雨5537728992


每個民族的語言文字都是其文化的載體,比如“家”一個寶蓋下面有一頭豬,就體現了先民對美好生活的想象;比如“訟”,就將訴訟“言之於公”的特點表露無遺。如果完全用拼音代替漢字,可能在記憶、書寫上會帶來一些便利,但是其代價是捨棄了語言的文化意義。漢字雖然難,但學習漢字過程也是每個華夏民族子孫學習我們的歷史文化的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