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蝃蝀:最早關於私奔的記錄

蝃蝀

先秦:佚名

蝃蝀在東,莫之敢指。女子有行,遠父母兄弟。

朝隮於西,崇朝其雨。女子有行,遠兄弟父母。

乃如之人也,懷婚姻也。大無信也,不知命也!

蝃蝀:最早關於私奔的記錄

在陽光明媚的日子裡,朋友們在海灘上擺姿勢的照片

這首詩反映的是當時女子不從父母之言,與人私奔的情形。這種大膽的私奔行為無疑為封建禮教所不容,所以一些所謂的正人君子便將她視作淫婦而進行嚴厲地斥責。按現代人的眼光來看,這個不從母命的私奔女子,其實正是一個反抗禮教制度、爭取婚姻自由的勇敢女性。封建社會對婚喪喜慶有著極其嚴格的禮儀規定,如婚事就得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當事人無權自主擇偶。孔子說“詩可以觀”,這首詩便表現了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詩的現實意義就在於此。

譯文

一條彩虹出東方,沒人膽敢將它指。一個女子出嫁了,遠離父母和兄弟。

朝虹出現在西方,整早都是濛濛雨。一個女子出嫁了,遠離兄弟和父母。

這樣一個惡女子啊,破壞婚姻好禮儀啊!太沒貞信太無理啊!父母之命不知依啊!

註釋

蝃蝀(dì dōng):彩虹,愛情與婚姻的象徵。

在東:彩虹出現在東方。

有行:指出嫁。

隮(jī):一說升雲,一說虹。

崇朝(zhāo):終朝,整個早晨,指從日出到吃早餐的時候。

乃如之人:像這樣的人。

懷:古與“壞”通用,敗壞,破壞。

昏姻:婚姻。

大:太。

信:貞信,貞節。

命:父母之命。

鄘(yōng),音“庸”,中國周代諸侯國名,在今河南省汲縣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