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世界衛生組織專家考察後,對中國疫情得出了這些結論

為了對中國新冠肺炎的疫情進行全面、細緻的瞭解,世界衛生組織專門派遣相關專家對中國的新冠肺炎疫情以及中國的防控措施等進行了全面考察,並與中國專家組一起發佈了《考察報告》,對中國的疫情總結出瞭如下結論:


世界衛生組織專家考察後,對中國疫情得出了這些結論


首先,是關於病毒

聯合考察專家組認為,引發此次疫情的是新型冠狀病毒,屬於一種動物源性的病毒,在武漢的早期病例應該是新冠病毒通過動物傳染到人所致。但具體是哪種動物,還未明確,蝙蝠可能是該病毒的宿主,但中間宿主尚未查明。

新型冠狀病毒是一種新出現的病原體,傳染性強、傳播速度快。它既不是SARS,也不是流感。


世界衛生組織專家考察後,對中國疫情得出了這些結論


其次,是關於病毒的傳播

新冠病毒會在人群無防護的情況下通過飛沫和密切接觸在感染者和被感染者之間發生傳播,在醫療機構中或可存在因醫療操作產生氣溶膠而發生空氣傳播的可能,糞-口傳播似乎並不是主要傳播方式。

到目前為止,絕大多數病例是來自武漢或湖北或與之有直接聯繫。社區傳播非常有限,人際傳播主要在家庭中發生。


世界衛生組織專家考察後,對中國疫情得出了這些結論


第三,是易感人群

由於新冠病毒對於人類來說是一種全新的病原體,所以人類的免疫系統對它普遍沒有免疫力,幾乎人人易感,感染後是否具有免疫力需進一步研究;真正的無症狀感染者比例尚不明確,但相對較罕見,也不是傳播的主要驅動因素。


世界衛生組織專家考察後,對中國疫情得出了這些結論


第四,感染後患者特徵

新冠肺炎患者通常在感染後平均5至6天(平均潛伏期5至6天,範圍1至14天)出現輕度呼吸道症狀和發熱等症狀,多數患者為輕症可痊癒,重症和死亡高危人群為年齡60歲以上以及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道疾病和癌症等基礎性疾病者。


世界衛生組織專家考察後,對中國疫情得出了這些結論


第五,關於醫務人員感染

流行病學調查顯示,許多醫務人員的感染,可能是在家庭內而非醫院感染的。湖北以外地區的醫務人員感染很少見。醫療機構醫務人員感染並不是新冠肺炎在中國的主要傳播特徵。


世界衛生組織專家考察後,對中國疫情得出了這些結論


第六,關於中國的防控措施

中國採取了堅定有力的綜合性非藥物性干預措施,非常有效地切斷病毒傳播途徑,為全球應對新冠肺炎提供了重要經驗。這些措施包括:開展積極主動監測,迅速發現並立即診斷、隔離病例,嚴格追蹤並隔離密切接觸者,引導民眾理解並接受上述措施。


世界衛生組織專家考察後,對中國疫情得出了這些結論


最後,對公眾的建議

大眾要認識到新冠肺炎是一種全新出現的、人人都可能感染的傳染性疾病,但只要採取正確的應對措施,疫情暴發就可以得到控制,患者大都能夠康復;

應該立即採取並落實最為嚴格的預防措施,勤洗手,打噴嚏或咳嗽時掩住口鼻;

時時關注新冠肺炎及其體徵和症狀(如發熱、乾咳)的最新信息,不斷調整應對策略;

人人應做好準備,通過各種方式積極參與到疫情防控中來,嚴格保持“社交距離”,努力幫助老年人等高危人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