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救命!“獨來獨往”要毀掉我的生活了

表妹問:在大學裡一個人吃飯,一個人上課,一個人出去找兼職,是不是很奇怪?


我說:奇怪的不是你的行為,而是你的想法。


大學生與校園緊挨在一起,又與社會緊密相連,很多人說,要在大學學習如何與人相處,瞭解為人處世之道,但與此同時,與自己相處也十分重要。


如果你在大學過著“獨來獨往”的生活,不如審視自己,看看是否“暗藏玄機”。

救命!“獨來獨往”要毀掉我的生活了


你為什麼會獨來獨往?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歸屬感排列在第三層次,僅次於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


它是人類作為一個具有社會屬性的動物基本的情感需要。


但是,這麼正常的心理需要,為什麼你做起來這麼困難?


因為你是一個“不正常”的人?


才不是呢!當你一個人過著大學生活時,不妨問問自己以下三個問題:


問題一:你真的希望加入這個圈子嗎?


如果你想合群卻不能做到,首先要看看你周圍有沒有適合你的群體。


比如你是一個吃貨,呆在一個喜歡討論化妝和護膚的群體裡,儘管你也試圖融入他們的圈子,並且努力學習護膚美容知識,但這個過程會十分消耗你的心力。


古語言:道不同,不相為謀。


如果你想加入的圈子並不能讓你在其中感受到快樂,我認為還不如一個人待著舒坦。與其取悅別人,不如過好自己的生活。


問題二:喜歡的圈子融入不了?


有一個圈子你挺喜歡,很想融入,但發現進去有門檻(比如這是一個學霸圈子),那該怎麼辦呢?


其實,當你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時,你也會漸漸找到適合你的圈子了,那個你想進入的圈子如果與你的興趣愛好一致。


你在用愛好消磨時間時,你也會慢慢認識這個圈子裡的其他人,開始是一兩個人,後來是三五個,再後來,你會發現自己已經成為那個圈子裡的一員。


問題三:別人的目光很重要嗎?


老實說,大家都很忙,沒有一個人能夠全神貫注地注意另外一個人,哪怕是母親在照顧剛出生的嬰兒時也做不到。


這種父母都無法給予自己的關注,憑什麼別人能夠給你呢?


何況你還是一個不在他們圈子裡的人。


或許有這麼一兩個人在閒著的時候會討論起那個不合群的人,但更多的時候,大家忙得連自己的事情都顧不上。


所以,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了。


救命!“獨來獨往”要毀掉我的生活了


一個人的時光,如何利用


在人的一生裡,獨處的時間相對來說是很少的,也很難得。


很多時候,我們需要和同學、同事、朋友打交道,有了家庭以後,需要和伴侶以及自己的孩子待在一起。


真正“獨自一人”的時間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減少。


但在待著的時候,我希望你能夠以積極的態度度過一個人的小時光。


當今社會,與人合作、跟人交往是重要的課題,如果你在與人交往的能力有所欠缺,又希望在社會上有立足之地,不如利用獨處的時光提高自己。


當你有能力的時候,你與人合作的機會就會大大提高——他們需要藉助你的能力。


這也是老闆需要聘請員工的道理,把專業的事留給專業的人,而不是老闆什麼都幹。


想要培養能力,我覺得以下幾個方向值得為之付出努力。


救命!“獨來獨往”要毀掉我的生活了


第一:培養自律的能力


一個人要活成一支軍隊,需要自律的相伴。


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全職寫作以後,每天都把自己的日程表安排得滿滿當當。


幾十年來,他每天早起、跑步、寫作,日復一日,基本上每年都有新書上市,雖多年以來都是諾貝爾文學獎的“陪跑”作家。


但他的作品在讀者心中足夠獲得諾獎的殊榮了。


當你在大學過著獨來獨往的生活時,不妨學習時間管理,提高自己的意志力和自控力,為以後學習其他的知識或走上工作崗位打下基礎。


只因,有自律的相伴,很多事能事半功倍。


第二:培養一項技能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個人崛起的時代也隨之而來。


“副業”“稅後收入”成為熱詞,也成為了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


而那些能夠在互聯網時代打造出個人品牌的人,往往擁有一技之長,比如寫作、設計、心理學等等。


這些技能不僅可以作為可供精進的主業,也可以成為工作之外為你賺錢的副業。


在培養技能時,不妨從大學所學專業或者自己的興趣愛好出發,找到可以一個用於修煉的能力,為日後踏入社會奠定基礎。


如果對自己的專業沒有興趣,也沒有特別喜歡的東西,不妨從演講能力、溝通能力、交際能力、辦公軟件運用等通用技能著手,挖掘自己的優勢。


第三:培養與自己相處的能力


哲學家芝諾曾被問及:“誰是你的朋友?”他說:“另一個自我。”


人的一生中,會遇到很多人,但真正陪伴自己的,終究是自己。


學會與自己相處,不是封閉自我,更不是為自己的交際圈設限,而是在獨處中讓心靈變得平靜,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要做到這一點,不妨試試多讀一些心理學的書籍,尤其是心理學的經典之作,從名人傳記中,學習大咖身上的韌性,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讓自己變得更好。


救命!“獨來獨往”要毀掉我的生活了


人生路上總有許多風景,有的需要與人分享,有的則要自己用心體會。


如果選擇獨自前行一段路,不如在路上享受孤單的滋味,通過與自己相處,蓄積力量,延伸生命,為生活找到更多的可能性,創造更多的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