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的小孩子是否和國內的一樣,也沉迷於玩遊戲嗎?作為家長,該怎麼辦?

詩瑪的故鄉


這個我可以說一下,我接觸遊戲很早,很小的時候家裡就有fc,96年5年紀就有pc,不過在小的時候我並不是特別愛玩遊戲,基本上第一愛好是和老爸去爬山,第二是和小夥伴組團出去玩,第三是玩模型,第四是做手工看書,然後才是打遊戲。其實小孩比起一個人宅那打遊戲,更願意你帶他出去玩,只是一個人久了才會把遊戲當成最重要的東西。我閨女現在也是,給她手機她就玩遊戲,但是隻要你喊一聲出去逛街了,馬上就屁顛屁顛的跟來了,我覺得再忙還是多抽點時間帶孩子玩吧,真到有一天沉迷於遊戲了,真是想改都難了。


土肥圓二坑


遊戲,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以增強人類生存技能為目的的活動。不僅人類世界有遊戲,動物的幼崽追逐打鬧,也是在增強自身的生存技能!

遊戲本身無對錯之分,只是看遊戲的目的是什麼。關於遊戲,一般代指電子遊戲,主要是通過電腦、手機進行的。

遊戲本身具有及時反饋性和清晰的目標,例如:當下做錯了,立刻就能知道,通關獎勵等。這些屬性,是日常生活和學習任務,難以具備的,所以,遊戲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都具有極大的吸引力。

孩子游戲的目的一般有三個:

1、逃避社交

在現實生活中,得不到人際間相處的樂趣,通過遊戲來彌補。

2、同輩作用

同輩人之間的榜樣行為,玩遊戲也是社交資源的一種。例如:大家都在玩,你不玩,就等於是隔絕在同輩圈子之外。

3、獲得成就感

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無法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通過遊戲來彌補。

4、缺乏親情

日常父母對於孩子的情感鏈接較少,孩子對於感情的需求轉移到網絡中需求滿足。


家長應對策略

首先,搞清楚孩子游戲的目的是什麼?其次,嘗試和孩子一起遊戲,如果孩子已經達到了所謂“沉迷”狀態,此時,疏的作用大於堵。最後,增強與孩子之間的情感鏈接,以此來變相減少遊戲時間,拉回到正常人際交往中。


百變爸媽


有句話說的好:孩子是父母的複印件,複印件出現了問題,首先要從原件上找原因。

沉迷於遊戲,不要問國外的,還是國內的,也不要問是不是大多數都這樣。如果大多數孩子都沉迷於遊戲,那是不是就覺得沒什麼大問題,可以放心的給孩子玩?


所以這位媽媽,在看孩子問題的時候,不是去看大多數,而是看對孩子有沒有長遠的影響,如果有,是好的還是壞的,好的就加以鼓勵支持,壞的就引導孩子改正。


如果是大多數都有這個問題,難道就是正常的嗎?舉個例子,現在好多老年人都有高血壓,難道說高血壓就是正常的,是每個人老了後必然要面臨的嗎?就不是病嗎?不用幹涉嗎?顯然不是的。


再一個問題,孩子沉迷於遊戲,是不是大人也是整天玩手機。或者當孩子哭鬧的時候,直接給孩子看電視、玩手機。


對於孩子沒有足夠的耐心,而是想通過最簡便的方法,那孩子不玩遊戲玩什麼呢?


遊戲是一個可以讓人即時滿足的,很容易上癮的東西。生活中也可以看看是不是孩子沒有得到大人的關注和愛,尤其是爸爸的愛。

作為家長,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父母多關注孩子的感受,多跟孩子交流,多帶孩子參加一些有意義的親子活動;


2、父母作為孩子的榜樣,除了工作外,不要過度依賴手機;


3、幫助孩子找到另一個興趣代替玩遊戲,如閱讀、打羽毛球、乒乓球、益智遊戲、繪畫、樂器等;


4、遊戲不都是魔性的,家長可以引導孩子不止關注遊戲本身,可以更多關注遊戲背後的故事、或者怎樣才能自己設計遊戲、遊戲攻略等。好多做遊戲的都是從玩遊戲開始的,只不過他們沒有止步於玩遊戲本身。


5、多讓孩子跟不玩遊戲的孩子玩,或者遠離愛打遊戲的圈子,環境對人的改變是很大的。


6、如果孩子已經上學了,可以跟老師加強交流,在學校讓老師幫忙引導。



值得父母注意的是:有些東西一旦上癮是很難改變的,需要父母有足夠的耐心和信心,不要以看到孩子玩遊戲就大吼大叫,這樣只會激發孩子的逆反心理,慢慢來,每天改變一點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