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投資理財前三大準備必知,人有了本錢,心態、想法就不一樣

特殊時期在家學投資理財,怎麼開始呢?

盤點資產

首先,你要分清楚家裡的資產和負債,分清楚家庭的收入和支出項目,合理規劃家庭的財務。你要知道什麼是資產什麼是負債,房子是資產,租房要給的租金是負債。你買房的錢哪怕每個月的貸款,那也是為了資產積累做努力。另外汽車也不是資產,是負債,因為它是一個使用工具,它會貶值,而且你要養車也要不斷地花錢,所以在財務報告上講它也是負債。

所以這裡面跟大家的日常第一感想法不一樣,不能說你家裡有這個東西,它就是資產,你家裡那個東西能夠持續產生現金流、能帶回收益的,那才叫資產

儲蓄

分清楚資產和負債之後,我們就要儲蓄了。儲蓄是投資的第一步。

大家一聽說儲蓄,感覺那都是父母或者是爺爺奶奶一輩做的事,這想法還真不是事實。儲蓄是商業社會以來,人類進入文明以來,人類安身立命、對自己跟家庭負責的一個最重要的做法。

舉個例子,大家都覺得全世界最好的是美國,它的國家福利、國力都很強對不對?但是,在美國存在著很多貧窮的人,他們連500塊錢美元現金都拿不出來,這個國家的80後、90後還有00後三代人都是很窮的。

投資理財前三大準備必知,人有了本錢,心態、想法就不一樣

大家覺得沒道理,為什麼是這樣?美國不是傳說中日子最好過的國家嗎?他們的收入確實是不少,人均一年也有幾萬美元,但是他們負債消費特別多,過度消費特別明顯,而且80後、90後到00後,他們的父輩沒有儲蓄的習慣,所以一旦經濟動盪,一旦沒有收入,他們很多人會就會陷入貧窮。(也難怪Ted上很多學者研究人為什麼貧窮。)

有一個美國移動銀行調查顯示,出生於1982~2000年那一代人,有60%的人甚至掏不出500美元的現金來支付房租或者伙食費,而且其中有45%的受訪者表示連儲蓄賬戶都沒有。而且他們有30%的人壓根不知道什麼叫年利率,不知道借錢要付利息,也不知道存錢會有利息的收入,而且知道年利率的人,他們的儲蓄年利率也是少於1%。他們的實際資產比美國40年代、50年代、60年代的人都少得多。

500美元是多少?按匯率7來算,也就是3500塊錢人民幣,不超過4000塊錢人民幣,而這個“窮困”比例在所謂的千禧年的女性中特別厲害,你看到的美國妙齡女青年們,不管她穿的好不好,化妝怎麼樣,65%的可能她是沒有儲蓄的。

這是一個很殘酷的現實,其實

全球化之後,年輕人都很像。不是說他們對不對?因為(事出有因),特殊環境養成了這種習慣。他們不儲蓄,而且不僅是一代人不儲蓄,他們兩代、三代人都這樣,最後積累下來的問題就是美國整體的國家負債那麼高。

投資理財前三大準備必知,人有了本錢,心態、想法就不一樣

美國的年輕人,因為窮,對於未來也覺得越來越難以琢磨。對他們來講,覺得還清欠賬是很難的,可能是一輩子都還不清的。這樣一來,一大批年輕人就很難規劃未來,更不要按部就班實現理想了。這是多麼明顯的教訓啊,一個人收入再多,但是沒有儲蓄,無限制消費,幸福指數一定不高,一定會有可怕的未來。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大家一定要認真,一定要從今天起要儲蓄。

怎麼儲蓄呢?

我也年輕過,我大學畢業的時候也有想,每個月工資都不夠花,還怎麼儲蓄呢?其實很簡單,每個月,你都把你的工資拿出10%,先存起來,這10%天打雷劈都不動。這就是一個最簡單的辦法。你別看一開始10%可能就是幾百,1000、2000,但是一年下來它可能是你一個月的收入,兩年三年之後,你慢慢的就有一筆錢,你就有了一個做投資的本錢。人有了本錢,心態、想法就不一樣。

明確被動收入

這裡面還有另外一個概念,叫被動收入。

什麼是被動收入?就是睡後收入,就是你在家裡睡覺的時候都有錢進賬。

我們講個小故事說明:

一天一直拿高工資的隔壁老王給我打電話,說陸老師我心裡很不寧靜,我雖然每個月稅前工資收入四五萬,到手的也有3萬多,但還是心裡特別不踏實。因為自己所有的收入都是工資,而現在特殊時期,經濟形勢不是特別明朗,老闆又看他不太順眼,如果明天他失業了,那下個月就沒有3萬多了,也沒有辦法還房貸,沒有辦法給兒女交納學費了,更不要說什麼五險一金、六險一金的保險了。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老王這個擔心特別多,一個人每個月的收入有多少固然重要,但是收入構成更重要,如果你只是靠工資或者勞動力的這種單一收入,肯定是不夠的,一定要建立起一個“被動收入”的穩定現金流,你才能夠獲得比較好的幸福。

投資理財前三大準備必知,人有了本錢,心態、想法就不一樣

老王一個月3萬多塊錢工資收入都是主動收入,說句不愛聽的就是出賣勞動力、智力的收入,一旦上司看不慣他或者公司效益不好,他就隨時可能失業,失業之後他也覺得自己未必有這麼強競爭力,他這個年紀到了外面未必能找回這麼高收入的工作!這樣的情況下,也難怪他月入3萬5萬心裡也會焦慮。

其實我們換一個角度來看,假如他同樣是3萬多塊錢的收入,裡面只有1萬多塊錢是工資,而另外1萬多塊錢是房租收入,還有1萬多塊錢是股票和債券的利息收入,這樣老王的收入結構就會非常理想,非常穩定,他抗風險的能力就會大大增強,不用再怕失業了。

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提醒自己,不要光看每個月收入多少,還得看你的收入過程裡面,有哪些是被動收入,不需要靠每天出賣勞動力都能獲得收入的那部分資金有多少,如果沒有被動收入,你可能就還會在一個不安、很焦慮、很大壓力之中。像隔壁老王,如果他每月3萬多收入裡面有2萬多能夠是被動收入,那麼很可能他晚上睡覺都能笑出聲來,哪裡還會擔心焦慮!

當然最大的被動收入來源就是投資,選擇好的資產獲得回報,你的被動收入有多少?不論你是兼職還是在職,你有哪些投資準備、投資感想?留言給我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