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部編教材必學文言文《鄭人買履》微課及知識點


部編教材必學文言文《鄭人買履》微課及知識點


部編教材必學文言文《鄭人買履》微課及知識點



《鄭人買履》

  1、解釋詞語

  鄭——春秋時代一個小國的名稱,在現在河南省的新鄭縣。

  履——音“呂”革履,就是鞋子。

  度——音duó,忖度,這裡作動詞用,即計算、測量的意思。後面的度字,音dù,作名詞用,就是尺子。

  之——文言代名詞,這裡指量好的尺碼。

  坐——同座,就是座位,這裡指椅子、凳子一類的傢俱。

  操——操持、帶上、拿著的意思。

  罷——罷了,完結的意思,這裡指集市已經解散。

  無——虛無,沒有,這裡是不能,不可以的意思。


  2、翻譯課文

  鄭國有個人想買一雙鞋,他不知道自己腳的尺寸,就拿了根草繩依自己腳的大小絞了一段,放在凳子上。他到了集市上,找到鞋鋪,這才想起忘了帶尺碼。店主是個有經驗的人,一見他要買鞋便當即拿出一雙,要他試穿,可他卻說:“不行不行,我忘了帶尺碼,怎能買鞋?我得回去取!”
 回家一看,尺碼果然放在凳上,他拿起草繩,又返身往集市趕,到了集市,集市已散,那鋪子也關了門,他十分氣惱,連連怪自己太糊塗,以致誤了買鞋。
 路人笑問:“你是給誰買鞋呀?”

  “我自己。”

  “那你為什麼不用自己的腳去試鞋,非要去取尺碼呢?”
  那人搖頭說:“那怎麼行呀,我的腳怎麼會有尺碼那麼準確呢?”

  3、《鄭》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他只相信量腳得到的尺碼,而不相信自己的腳,不僅鬧出了笑話,連鞋子也沒買到。

  4、你覺得《鄭》的買鞋人的可笑之處是什麼?

  他寧可相信自己腳的尺碼而不相信自己的腳,他錯在做事很呆板,不尊重事實,只會按照原來的想法去做事,而不懂得做事要有靈活性。

  5、《鄭人買履》諷刺了什麼樣的人?

  諷刺那些墨守成規,迷信教條而不尊重客觀事實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