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憶1988年高考


憶1988年高考

讀罷廖旺華副書記的文章《經歷高考,也是一種幸福》,我感慨萬千,思緒回到了28年前。│

1988年7月6日下午,熟悉考場,我的考室在今一中第一教學樓的位置,以前是一層的教室,環顧考室,同考室的清一色是永定一中文科兩個班成績較好的同學,沒有農村學校的,也沒本校成績較弱的,可見學校和招生部門的良苦用心,這種自己歸屬成績強的那類考生的心理暗示無疑是積極的。我班上有個別同學被安排到城關小學考試,那些同學至今還"憤憤不平"。什麼事情都是一把雙刃劍呀。

7日,天氣炎熱。我帶著准考證、風油精、毛巾進入考場。風油精是提振精神用的,毛巾是擦汗用的。沒帶水杯,防止答卷被水浸溼,只能忍受口渴。考室裡我的前後桌是賴國基和蘇忠,旁邊的是誰就沒用心了。考試紀律很好,我們基本上都低著頭,打理自己的答題,無暇顧及其他。

三天考下來,很順利。只是數學太易,政治偏難,考數學時大家很放鬆,基本上不到一個小時就做完了,剩餘時間都在檢查,可能很多考生檢查煩了,便要求出去小便,弄得監考跟得忙,政治難在時政熱點複習時有些沒涉及到,那時,文理科都要考政治,我那屆政治只考辯證唯物主義哲學,教材只有薄薄的一本,原來學過了的包含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大塊內容的政治經濟學不考,考試內容也會隨著形勢而變化。

9日晚上,全班聯歡,吃西瓜、喝啤酒、唱歌,樂了一番。

第二天,同學各奔東西,我返回家中。假期,不少同學騎車全縣跑。一日,盧權福、張建春、吳愛紅等同學騎自行車從坎市經文館、溪口到我老家來,好客的父母宰家雞家鴨招待這些遠方的客人,還從自家店鋪裡拿來本縣生產當時還算時髦的"永樂"啤酒。

月底,高考成績放榜,我前往縣實驗小學一樓教室,把准考證和查詢費從窗口遞進去,工作人員很快傳出寫了各科分數及總分的字條,得知自己考出了523分的本人歷史最高分,心裡非常高興,十年寒窗,來之不易。同時在窗口查詢的還有高一時同班的闕燕梅,她讀理科,總分是555,與當時流行的"555"牌香菸一樣的數字,因此記得牢。各科中,相對比較突出的有語文91分、政治71,語文上90、政治上70的全校寥寥無幾,數學有題沒約分,被扣,沒拿下滿分,是個遺憾,英語、歷史、地理都是80多分。語文考得好,可能跟總複習階段系統進行了語法的學習及堅持每天閱讀兩三篇文章有關。

後與同學聯繫,互相告知分數,大家喜出望外。與我同個考室並同桌了快兩年的盧權福總分565,居全省文科總分第一名,永定一中第一個省狀元就這樣在我的陪考中誕生了,6班的吳錦偉也考出了全省理科總分第二名的成績,狀元、榜眼同年出現,一時轟動全縣。全校文科530分以上的還有鄭錦繡、曾慶騰、陳如海,520分段的除我之外還有賴揚恩、林賢龍、吳鋼運、吳東昆、曾偉源,上重點線的計有40人。

我那屆文科這麼輝煌,有幾個因素:一是高一分科時相當一批成績優秀的學生選擇讀文,權福本是中考全縣狀元,慶騰、鋼運等都是高一總分居年段前十名者;二是我那屆中考不考化學,初中沒怎麼認真讀,導致相當一部分學生上高中化學讀得吃力;三是那屆文科老師實力較強,老中青搭配合理,許永瀾、羅斐賢老師任班主任,在學生中威望高,魅力大。

知道分數後,接下來就是錄取的事了。因受身體條件限制,為了增加錄取機會,確保錄取,我在提前批第一志願填報了福建師大按重點線錄取的專業——圖書情報學,而在重點批填報了廈門大學哲學系,有點倒置。父親感覺我錄福師大有那麼一點可惜,便找到剛好回鄉的在廈門大學任教的同村人,請他想辦法,讓福師大不錄取,由廈大錄取。當然,這只是一廂情願,實際操作起來困難重重。結果,不出所料,我很快被福建師大提前錄取了。同班同分數層的同學都錄了北大、人大、復旦、南開等,心裡還是難受了一段。

讀完大學,我回到母校永定一中工作。有次,擔任我那屆文科另外一個班語文的張錫康老師親口跟我說了一件事。 1988年他去高考改卷,任務是改作文,當改到一疊試卷時,發現裡面有兩篇作文有眼緣,一篇寫到"我的爺爺有個習慣,早上起來先爬北門山,然後去東門洗湯",一篇寫到"我的地理老師有個習慣,每天拿著發亮的保溫杯和用木板壓得整整齊齊的習題來上課",他判斷這個地理老師應該就是曾慶福老師,因為,他與曾是鄰居,都住房管所,他熟悉曾的工作與生活習慣,根據這兩篇作文,他斷定這疊試卷是永定考生的,而且很有可能是永定一中成績好的那個考室的。這段經歷,還真是有緣,張老師也不敢相信。

往事如煙,青春似夢。30多年來,高考內容與形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唯有學子們揮灑的青春汗水和對未來的美好憧憬一年年留在了鳳凰山麓的沃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