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二戰德國飛碟指南》第三章-佩內明德飛碟項目


《二戰德國飛碟指南》第三章-佩內明德飛碟項目


Peenemuende飛碟項目

俄羅斯移民保羅·斯通希爾(Paul Stonehill)向我們提交了一份有關德國北部戰俘經歷的報告。 該報告於1995年首次發行於《不明飛行物》雜誌第10卷第2期,但該證人所描述的故事與其他德國飛碟報告截然不同,因此在這一點上值得強調。 目擊者未透露姓名,但保羅·斯通希爾(Paul Stonehill)知道原始報告的出處,並保證其真實性。 未命名的證人被稱為“ X”先生。

X先生於1941年德國進攻初期被德國人俘虜在烏克蘭。 從那裡他被安置在一個集中營裡,在那裡他染了斑疹傷寒。 X得以改善甚至設法逃脫,但被重新俘獲並帶到奧斯威辛集中營。 在那兒,他在斑疹傷寒復發之前無法按醫囑工作。 X被安排去火葬場單程旅行,但被一位德國醫學醫生從這種命運中救出,他治癒了他的斑疹傷寒。 她不僅這樣做,而且出於某種原因(文章中未明確說明),還向他提供了虛假的身份證明文件,聲稱X是機械工程師。

1943年8月,X被轉移到Peenemuende附近的Trassenhedel的KZ(集中營)A4,從事Hochdruckpumpe項目從該地區撤離的工作。 Hochdruckpumpe,或英語中的高壓泵,是一門長距離加農炮,以連續狀態發射,這是由每次裝藥使彈丸沿著很長的槍管移動的結果。 從這裡開始,X被重新分配到Peenemuende自己工作。

1943年9月,X和其他一些犯人參與了拆除鋼筋水泥牆的工作。 在午餐時間,其他囚犯被趕出該地點,但由於某種原因(可能是腳脫臼),X被留下了。

其他人走了之後,四名工人從機庫中出來,將一艘看起來很奇怪的手工藝品推到附近的混凝土著陸帶上。 它是圓形的,中央有一個淚珠狀的座艙,並用小型充氣輪推出,例如“倒置式洗手盆”。 發出信號後,這輛銀色的金屬工藝品開始發出嘶嘶聲,然後起飛,將飛機懸停在著陸帶上方約五米的高度。 懸停時,設備來回搖擺。 然後邊緣開始模糊。 突然,飛行器的邊緣似乎模糊了,因為它急劇地跳躍並以蛇形軌跡上升。 X得出結論,因為仍然展示搖擺,所以飛船在不規則地前進。

一陣風從波羅的海吹來。 飛行器被顛倒過來並開始放空高度。 X先生聽到飛船碾入大地的聲音時,被熱空氣和乙醇的氣味所籠罩。 X不加思索地跑去嘗試這艘飛船,以協助被擊落的飛行員。 飛行員的屍體懸在破損的駕駛艙外,飛船被藍色火焰吞沒。 在一切都被火焰吞沒之前,X瞥了一眼仍然嘶嘶的噴氣發動機。

該記錄可以收集什麼? X先生當然看到了德國飛盤。 但是“乙醇的氣味”和“藍色的火焰”使這款發動機與迄今所描述的任何發動機都不一樣。 德國的噴氣發動機使用噴氣燃料,一種類似於煤油的輕油。 沃爾特(Walter)火箭發動機使用了非常奇特的超高斯燃料,一旦彼此接觸,它們就會自動燃燒。 乙醇是發酵的醇,例如,將馬鈴薯發酵並蒸餾成伏特加酒。 乙醇不是用於飛機燃料的最佳物質,因為與提到的其他燃料相比,乙醇的重量和體積熱量較低。 酒精對於短缺困擾德國人的好處是可以買到。 乙醇和液態氧正是為在附近Peenemuende開發的V-2火箭提供動力的燃料。

根據這份報告,我們有理由將Peenemuende視為生產飛盤的德國基地。 但是,像以前一樣繼續進行我們的詢問之前,我們必須從對德國飛碟的嚴格詳細調查中退後一步,以便更好地瞭解這些整體信息。

至此,任何有點熟悉德國飛盤的讀者都可能會發現細節水平和啟發性,但可能會覺得基本故事已經知道並且已經被告知。 這些讀者會對我們故事的這一章感到驚喜。 這裡不僅提供了新的證據,而且對現有證據的新解釋為德國飛碟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這種新的證據和這種看待事物的新方式主要是德國航空研究人員克勞斯·彼得·羅斯庫格爾(Klaus-Peter Rothkugel)的投入的結果。 在過去一年左右的時間裡,他向我和另一位調查員海納·格林(Heiner Gehring)提出了以前被忽略的想法。 Rothkugel先生向我們雙方調查並記錄了他的想法,並說服了他們。 反過來,Gehring先生和我自己都花了一些時間和精力來自己進行這項研究並分享結果。 這些研究人員在德國發表了他們的發現,並允許我在這裡利用這些想法。

細心的讀者會注意到,已經提到了羅斯庫格爾先生及其貢獻。 在本節中,將對他首先提出的一些想法進行研究,並將重點放在材料的整體組織和理解上。

是Vesco首先給我們解釋了foo戰士。

Vesco依靠自己對戰爭中獲得的主題的理解,並用從他對英國情報檔案的研究中收集到的事實來記錄下來。 奧地利境內的目擊報告和通過《信息自由法》獨立獲得的美國軍事文件在很大程度上證明了他的解釋。 那麼,為什麼Vesco給我們的其他解釋不值得進一步探討呢? 在討論德國飛碟的開發時,Vesco描述了德國的研究,旨在克服邊界層效應對飛機造成的阻力限制。

邊界層效應是指飛行中的飛機機翼上的氣流。 空氣形成穿過機翼的空氣片,最慢的運動片最靠近機翼。 在高速下,這些較慢運動的層與即將到來的大氣分子碰撞,從而引起湍流區域,實際上變成了大氣阻力。 消除邊界層將意味著飛機可以以任何給定速度(1)(2)飛行更快或消耗更少的能量。

機翼後掠是德國的一項創新,代表了飛機設計師對減輕阻力對高速飛機機翼的影響的回應。 已經發現,空氣以一定的角度越過機翼越過邊界層的形成。 因此,湍流不易形成。 Me-163火箭攔截器的後掠翼可能是這項研究的結果。 Me-262噴氣式戰鬥機的先進模型是採用全後掠式機翼。 但是,當時的德國飛機設計師想走得更遠。 他們想徹底消除邊界層。

他們建議使用吸翼(3)進行此操作。 正如Vesco所指出的,關於德國為使用吸力翼消除邊界層所做的努力的文獻很多。 從1940年代初期開始,德國設計師就在實驗飛機上開槽,並使用輔助引擎通過機翼本身吸入邊界層,並將這種空氣重新導向機身並從飛機後部排出。(4)。 事實證明,這比最初預期的要複雜。 人們發現,隨著空氣速度的增加,湍流區域(由邊界層引起的渦流)從前向後在機翼上移動。 機翼上某個位置的插槽可能以一種速度工作,但不能以另一種速度工作。 這意味著將需要許多覆蓋機翼廣闊區域的狹縫來完全克服邊界層問題。 由於多種原因,這被證明是不切實際的。

這樣做的一個原因是必須使用多個引擎。第一個引擎必須像任何飛機一樣為飛行提供動力。 安裝在機身上的第二臺發動機需要通過開槽的機翼吸入空氣並將其向後方排出。 有趣的是,已發現可以通過使用強氣流破壞邊界或“吹掉”邊界層來消除邊界層(5)。

為測試該概念而建造了全尺寸吸翼飛機。 這些是容克斯的“ Absaugeflugzeug”(抽吸飛機)AF-1和菲澤勒的“ Absaugestorch”(抽吸鸛)AF-2。

與這些實驗同時,正在研究圓形機翼的可行性。 這項工作也始於1930年代,其基本思想歸功於路德維希·普蘭特(Ludwig Prandtl)教授。 早期關於圓形翼飛機的科學論文由Wilhelm Kinner(6)和M. Hansen(7)於1936年開始撰寫。 這兩位科學家都在哥廷根的空氣動力學研究中心工作。 到1941年,亞歷山大·利皮施(Alexander Lippisch)博士也在梅塞施米特(Messerschmitt)公司從事圓形機翼的實驗。 他的設計名為J1253,在哥廷根(8)的風洞中進行了測試。 Lippisch博士在奧格斯堡的梅塞施米特(Messerschmitt)受到Giuseppe Belluzzo博士的探訪,Lippisch與F. Ringlib博士一起在Peenemuende進行了“ Drehfluegel”或“旋轉翼”試驗(9)。 與吸氣機翼一樣,當時的科學文獻證明了這種早期的圓形機翼實驗。

德國設計師的天才在於將吸力和圓形機翼的思想結合到了一起。 將完整的飛機容納在機翼內將消除機身,從而消除不必要的,造成阻力的結構。

普朗特爾(Prandtl)和利皮施(Lippisch)不能與希勒(Schiever)和哈伯莫爾(Habermohl)相比。 普蘭特(Prandtl)和利皮施(Lippisch)甚至無法與理查德·米斯(Richard Miethe)博士媲美。 Pradtl和Lippisch是資深科學家,在他們的世界中樹立了良好的榜樣,他們中的任何一個都能夠領導一項重大項目。 實際上他們做到了。 實際上,無論Schriever-Habermohl還是我們所謂的Miethe-Bellonzo項目都不是大型項目。 這是這裡要討論的另一個意義,因為這裡要討論的是對德國飛盤的組織和理解與以前完全不同的組織和理解。

還記得Schriever-Habermohl和Miethe-Bellonzo項目的控制權都來自Peenemuende的官員嗎? J. Andreas Epp在他的書中指出,他提出了Schriever-Habermohl型飛盤的思想,並實際上製作了這種飛船的模型。 暫時不考慮主題或創意,Epp將模型發送給他小時候遇到的德國空軍的恩斯特·烏德將軍。 Udet將軍一定對這個想法印象深刻,因為他將計劃和模型發送給Peenemuende進行評估。 Peenemuende授權Schriever-Habermohl團隊進一步發展這個想法,您可能還記得,Epp指責Schriever偏離了原來的刀片尺寸,同時讚揚Habermohl保留了它們。 關鍵是,Peenemuende成立了Schriever和Habermohl來構建和進一步開發該設計,而他們成立了Miethe博士來進一步開發基於Leduc引擎的設計。 德國人甚至將Schriever-Habermohl設計稱為“ Flugkreisel”或英語“ flying top”,將Miethe設計稱為“ Flugdiskus”。我們的白話“飛碟”最初對應於德國民間單詞“ Flugschiebe”或“ flying”。 光盤。 如果Flugkreisel,Flugdiscus和Flugschiebe都是不同的機器,我們知道誰製造了前兩個,那麼誰又造了第三個,Flugscheibe? 答案是Peenemuende製造了Flugscheibe。 佩內明德(Peenemuende)的官員為自己保留了最好的東西,同時控制了另外兩個。

讓我們看一些證據。 1980年5月,新出版社(Neue Presse)刊登了一篇有關德國射流工程師Heinrich Fleissner(10)的文章。 Fleissner是戰爭期間設在Peenemuende的所謂“ Flugscheibe”項目的工程師,設計師和顧問。 有趣的是,弗里斯納(Fliessner)的專業領域流體學恰好是研究邊界層流動問題的專業。 Fleissner報告說,他所參與的茶碟本來可以在地球大氣層中達到每小時3,000公里的速度,而在地球大氣層之外則可以達到10,000公里的速度。 他指出,在佩內默恩德(Peenemuende)的秘密最為嚴格的地方發現了發育中人的大腦(11)。 我們稍後將再次返回本文,但是我們最感興趣的是三個事實。 首先,Fleissner在Peenemuende從事飛碟項目。 其次,這種設計的提示一直延續到今天。 第三,尚存的設計可以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飛碟的攝影證據相關聯。

戰爭結束將近十年後的1955年3月28日,海因裡希·弗萊瑟納(Heinrich Fleissner)向美國專利局提交了飛碟的專利申請(專利號2939648)。 Fleissner所使用的發動機在碟盤本身外部的機艙內旋轉。 它是由Schriever和Habermohl的啟動火箭推動的。 不同之處在於,該發動機實際上是衝壓噴氣發動機的一種形式。 它的特點是圍繞碟子周圍延伸的槽,空氣被吸入其中。 狹縫一直沿傾斜穿過碟形碟片,因此噴射推力的目標是從旋轉方向稍微向下和向後。 在插槽內,噴油器和定時點火確保了根據碟子的速度和方向的適當功率曲線,就像汽車的燃油噴射定時以匹配火花塞的點火一樣。 通過使用內部通道引導氣流來完成轉向,內部通道包含方向舵和與中央機艙並排的襟翼。 使用與陀螺儀(12)耦合的電磁體和伺服電機系統,機艙本身保持靜止或在所需的飛行方向上轉向。

有趣的是,雖然該專利於1955年3月28日提交,但直到五年後的1960年6月7日才被授予專利! 延遲的原因可能是什麼? 唯一可能的原因與同時開發的“美國銀蟲計劃”有關。 這個項目的任務是進一步開發Miethe設計或將其進一步發展,簡稱為“徑向射流發動機”。 但是我們現在知道,就速度而言,這個Miethe項目與Peenemuende項目並不相同。 在Fliessner的專利申請之後的某個時候,美國人一定已經意識到這一點。 毫無疑問,Fleissner專利被延遲的原因是美國人對他的設計進行了評估和盜版。 菲斯納獲得專利的大約同一時間,宣佈加拿大和美國的聯合碟項目“銀蟲”及其衍生物被這些政府放棄了。唯一放棄的唯一原因是,他們發現了更好的東西 到目前為止,更好的設計是菲斯納的。

Heinrich Fleissner的戰後飛碟專利

《二戰德國飛碟指南》第三章-佩內明德飛碟項目


Fleissner是Peenemuende碟項目的技術顧問。 Fleissner的一位目擊證人告訴他:“在投降前不久,1945年4月24日,一支由4個飛盤組成的中隊將2名名字不明的飛行員送上了無人駕駛飛機。 從柏林利希特費爾德機場到今天仍然未知的目的地。” (Neue Press,5/2/80,第3頁)

Fieissner的設計較早就被認為是衝壓噴氣機。 弗萊斯特納在其專利中指出,飛碟可以由多種燃料驅動:“液體,粉塵,粉末,氣體或固體”(11)。 例如,它本可以使用由馬里奧·齊珀邁爾(Mario Zippermayr)博士首先製造的最近重新發現的燃料,該燃料由細粉狀的煤塵組成,並由液態空氣(13)或“ Schwaramkohle”(“泡沫煤”)和液態空氣組成 (14)。 通過改變或調整噴油器的類型和所使用的點火,可以簡單地容納不同的燃料混合物和類型。 我們知道,德國人在戰爭期間使用了高光澤度燃料,這意味著只要相互接觸即可點燃。“ C-Stoff”和“ T-Stoff”是德國在Messerschmitt Me-中使用的高光澤度燃料的名稱。 以163火箭攔截器為例。 這些燃料也可以用在該發動機中。 Fleissner在其1980年的文章中進一步闡述了液態氫和液態氧適用於該設計(11)。 液態氫和液態氧是最高級別的火箭燃料。 這意味著菲斯納的飛碟可以充當帶有適當燃料的火箭。

我們應該評估其含義嗎? 以最簡單的形式,費恩斯納的飛碟可以用作噴氣燃料的衝壓噴氣機。 在最高水平,菲斯納的飛碟本可以在大氣中利用液態氫和氧氣來運轉。 或者它可以同時做到。 Fieissner的飛碟本可以作為衝壓噴氣式飛機起飛,提高了速度和高度,但在某些時候達到了收益遞減的極限。 在這一點上,碟子將能夠緩慢地將液態氧放到衝壓噴嘴中,以進一步提高性能。 此外,它可能已經慢慢用液態氫代替了噴氣燃料。 這將伴隨進氣裝置的關閉。 在這一點上,這個飛碟沒有理由不能成為太空飛船,也就是說,它不能在地球大氣的邊緣工作。 這種表現是否足以打動1940年代末和1950年代初的美國空軍和平民? 答案肯定是肯定的。

德國飛碟的詳細的圖片

《二戰德國飛碟指南》第三章-佩內明德飛碟項目


這是J. AndreasEpp於1944年3月從Prag寄來的“ Still Alive”信的圖片的放大圖。請注意進氣環和波峰,用於轉向機艙的頂部。 直徑約六米。 這是Aftonbladet文章中描述的飛碟嗎? 可能的位置是Peenemuende附近的Stettin。

混合動力固液火箭的開放思維

《二戰德國飛碟指南》第三章-佩內明德飛碟項目


右上角:1.液體氧化劑2.氧化劑的噴射噴嘴3.燃燒室收縮4.點火機構固體燃料沿燃燒室的側面流動(深色)。 “ Schaumkohle”(多孔壓縮煤)適合作為燃料,鋁粉和聚氨酯的混合物與液態四氧化二氮混合使用。 推力由注入的氧化劑量控制。 高混合氣的混合物將不需要點火系統。 可替代地,氧化劑可以是固體和燃料液體。 “ Nichts ist unmoeglich”一切皆有可能

Fleissner碟中有一些設計元素,將其與Prandtl和Lippisch的作品聯繫在一起。 應該注意的是,安裝在飛碟邊緣附近的縫隙進氣口在真正形成任何機會之前就已經被邊界層吸入。 在下面,射流將在類似點吹出邊界層。 此外,由於整個機翼,碟子在旋轉,邊界層的任何進一步發展都將以一定的角度移動,因此幾乎與傳統高速噴氣飛機的後掠機翼嚴重掃過時一樣無效。 因此,以超音速運轉時,該碟可能甚至沒有產生音爆。

有證據表明,Fleissner型飛碟實際上是在Peenemuende或Stettin附近的測試設施建造和飛行的。 一張照片將弗萊森納的專利比作戰時現實。 實際上,這是三張照片。 這些照片出現在關於德國碟子的老式荷蘭碎片文章中,附在J. Andreas Epp發給作家的戰時一封信中,隨後發表在Ahnstern(15)。 信中沒有具體提及照片,因此可能是已故的埃普先生將其作為一般示例而不是具體參考。 Epp從未在這些照片中宣稱碟子是他的設計。 Epp本人聲稱只有該設備的照片,但是有理由懷疑這種設計與Fleissner設計沒有任何關係。

圖片顯示了一個帶有一些明顯特徵的小型飛碟。 與Fleissner專利相對應的一點是,進氣口位於碟形機翼的外圍附近。 如從碟邊緣內側的圓環中看到的那樣。 另一個是方向控制在安裝在駕駛艙或中央機艙頂部的舵中顯然可行。 在圖片中,控件是外部控件,並不像Fleissner專利那樣複雜,但兩者背後的思想卻是相同的。 在如圖所示的飛碟中,可以通過整體旋轉機艙來進行轉向,因此,可以旋轉舵,就像史前飛行爬行動物翼手龍使用位於其頭部上方的舵改變飛行方向一樣。

1952年10月10日,斯德哥爾摩晚報Aftonbladet進一步證實了Peenemuende碟項目。該報道報道,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人Wernher博士在Peenemuende研製了一種飛碟,即“太空船”。 馮·布勞恩和他的火箭隊。 1944年4月,這架飛船的測試模型升空。直徑為6米。 最終要建造的飛船是一艘直徑42米的太空船,能夠飛行驚人的三百公里的高度! 文章中未提及,但值得注意的是,這300公里的海拔比美國第一顆地球軌道衛星的海拔更高。

希特勒的A-7武器?

《二戰德國飛碟指南》第三章-佩內明德飛碟項目


瑞典報紙“ Aftonbladet”(日期為10/10/52)描述了由Wernher von Braun在直徑6米的Peenemuende建造的德國碟,該碟於1944年4月舉升。文章指出,高油耗是主要問題, 利用原子能將解決的問題。

根據該文章,此設備的結構圖在美國,並且俄羅斯人也知道這些圖。 根據這份報告,碟的主要困難是在其同意期間需要大量的燃料,而且這個問題可以說可以通過利用原子能來解決。

讓我們再次看一下三個飛碟的圖片。 在左下方的圖片中,可以看到兩個深色物體停在其上。 Rothkugel先生建議這些可能是炸彈或燃料。 讓我們假設後者是為碟子加油的油桶。 在美國,這種金屬桶通常裝有石油產品。 它們的高度約為三英尺。圖中顯示了兩英尺,但可以在此碟上伸展六種長度,也許還可以保留幾英寸。 一米在院子裡。 該碟的尺寸大致與Aftonbladet文章中給出的說明相對應。 右邊的圖片減去油桶,並停在一些建築物的上方,清楚地表明該飛碟確實在飛行。

這張照片,Fliessner專利和Aftonbladet文章可以將整個技術歷史和組織層次結構拼湊在一起。 Fleissner的設計最大程度地減少了邊界層阻力的影響,從而反映了從路德維希·普蘭特(Ludwig Prandtl)開始的工作成果。 它是圓形飛機,是Dr.Prandtl和Alexander Lippisch博士設計的圓形飛機的線性後代。 Fleissner說他在Peenemuende工作。 Peenemuende擔任所有德國飛碟研究的負責人。 佩內明德(Peenemuende)的生活事實是,所有德國科學家都將韋恩·馮·布勞恩(Wernher von Braun)博士奉為專家,他是一切的唯一專家。 馮·布勞恩博士確實有組織主管沃爾特·多恩伯格博士,後來在美國貝爾飛機公司工作。 所有噴氣飛機和復仇武器的黨衛軍首長漢斯·卡姆勒博士(Hans Kammler)在多恩伯格博士上方。 所有這些具名的人和組織都是德國飛碟計劃的一部分,他們的公開否認並沒有承受。

與Fleissner設計有關的另一個鬆散的結局被綁住了,這就是Giuseppe Belluzzo博士與整個德國碟項目的關係。 請記住,貝盧佐博士是一位資深科學家和工程師,專門研究材料和蒸汽輪機。 Fleissner碟式設計通常被認為是衝壓噴射的一種。 但是這種衝壓噴氣機是由於其排氣所施加的推力而旋轉的。 在點火之前,由排氣提供的運動被吸入並壓縮了進入的空氣。 如果沒有此功能,低速飛行將是不可能的,就像任何衝壓噴氣式飛機一樣。 因此,另一種看待該發動機的方法是,它起初是渦輪衝壓噴氣發動機,無論這聽起來多麼不協調。 還應注意,在火箭模式下,當飛碟僅燃燒液態氧和液態氫時,這種燃燒的產物僅是熱量和水。 熱和水的另一種說法是蒸汽。 重複一遍,博士。 朱塞佩·貝盧佐(Giuseppe Belluzzo)是汽輪機專家。 如前所述,Rothkugel先生報告說,Belluzzo博士曾訪問過並據此進行了諮詢。 奧格斯堡的Alexander Lippisch博士 Belluzzo參與德國碟項目不應被認為僅限於Miethe項目。

現在,讓我們回顧一下Peenemuende項目。 這是一個範圍廣泛的項目,至少有兩個衍生項目,分別是Schriever-Habermohl項目和Miethe項目。 Schriever-Habermohl項目採用了一組旋轉葉片,並以一種“旋轉陀螺”的方式使用了一個或多個火箭或噴氣發動機。它可能具有超音速飛行能力。 Mietheproject的不同之處在於,它採用了Rene Leduc最早發明的內部旋轉渦輪噴氣發動機。 視碟形配置而定,其推力可在任何方向上排放,以用於轉向。 它也可能具有超音速飛行能力。

該設計經過了進一步的研究,可能是戰後以約翰·弗羅斯特(John Frost)“曼塔”的形式開發的。 這樣的設計可能是肯尼思·阿諾德(Kenneth Arnold)在山附近發現的原因。 1947年6月,華盛頓州的雷尼爾(Rainier)。這可能是威廉·羅德斯(William Rhodes)所拍攝的照片的原因,該照片在1947年7月9日版的《亞利桑那共和國》中看到並描述過。 羅斯威爾(Roswell)墜機事故中可能也採用了這種相同的設計,稱為“飛靴”。 A.V.可能會進一步開發出這種設計的想法。 加拿大Roe有限公司。

除了保留對這兩個碟項目的總體控制之外,Peenemuende的官員還保留並開發了自己的碟項目。 利用當時保存下來的圖片與該項目的前成員海因裡希·弗萊瑟納(Heinrich Fleissner)申請的專利之間的相似性,我們可以將其設計拼湊起來。 它的識別特性是其發動機,該發動機先前已被描述為渦輪衝壓發動機。 它可以使用多種燃料運行。 它可以用作大氣層中的噴氣發動機,也可以用作使用液態氧和液態氫的火箭發動機的隱蔽系統。 它的速度和高度限制要比Schriever-Habermohl或Miethe碟都要大得多,但是其構造要比加拿大作為Silver Bug的一部分開發的徑向噴氣發動機的先進設計要簡單得多。 程序。對這些事實的認識,尤其是在Fleissner 1955年申請專利後,很可能導致了AV的放棄 Roe,有限的項目。 封面項目“ Avro汽車”向公眾發佈,由其自己的設計師聲名狼藉,並被遺忘了。

在討論有關Aftonbladet的文章時,我們略微超越了我們的故事,以便在適當的情況下將這三枚碟的圖片與Fleissner碟專利聯繫起來。 《 Aftonbladet》文章還有其他含義,我們將對此進行討論。 但是,現在,我們必須再次回到基礎知識上,以說明德國科學家設想的茶碟開發的下一階段。

Vesco在討論飛碟(16)(17)(18)(19)(20)時多次提到液化空氣,液體推進劑或爆炸物。 Vesco是指使用“液態空氣”提供動力的碟子。 在Intercept UFO的第135-136頁中,他說:

“在1945年5月德國投降之後,英國人檢查了隱藏在施瓦茨瓦爾德森林地區的某些工廠的技術部門的秘密文件,該地區被指定為最後一個溝壑的“孤島”,他們發現, 一些文件奇蹟般地從撤退的SS部隊銷燬有關文件中省去了“用液態空氣作為某些新型渦輪發動機的動力源進行的重要實驗,這些渦輪發動機能夠產生巨大的動力輸出。 起初,這一發現使他們相信,正在研究一種為潛艇提供動力的新系統,但是有關構造功能強大的設備的輔助信息,這些設備根據電磁波原理工作,從而有可能在遠距離進行無線電控制,並且 展示新渦輪機某些部分的照片使他們改變了主意。 因此,他們進入了一種新型,非常強大的裝甲無線電控制飛機的初步準備階段。”

Rothkugel先生指出,Vesco關於液態空氣的陳述的邏輯推論將涉及一個碟子與空氣一起通過皮膚或上翼(切碟器)的槽口吸入,然後通過特殊設備迅速冷卻成液態空氣。 液態空氣將在燃燒室中燃燒,熱空氣和蒸汽將通過用於產生該過程所需電力的渦輪機排出。

碟子將被低壓區域沿其大氣層吸引到其前部和頂部,以及由於其機翼在低速時產生的空氣動力。 隨著更多的液態空氣進入燃燒室,涉及從液體到氣體的轉換的膨脹力將提供額外的性能增強。 這種令人驚奇且鮮為人知的方法是由奧地利人Karl Novak在1943年發明的,並獲得了專利(21),即使在惰性氣體中也可以使用。 當然,即使是有時被認為是惰性氣體並且構成了我們大氣中主要成分的氮氣,也可以通過閃電般的電點火來燃燒。液化空氣所需的冷卻將使用恆冷器(可能是液態氦) 。 液態氦是最冷的氣體,負452華氏度,略高於絕對零值。 除了低溫恆溫器之外,還將使用諸如用於產生液氮的磁性冷卻機械(22)。 利用液氦的冷卻能力和蒸發技術,可以製成液氮和液氧,它們是我們大氣的主要成分。

可以沿途收集燃料的碟子有一個明顯的優勢。 如果不是幾周,它可能會停留數天。 可以將更常規的化學動力用於起飛和降落以及軍事應用所需的速度突增。 實際上,沒有理由認為Vesco所設想的Fleissner碟和液體空氣碟的推進系統不能組合成一架飛機。

目前尚不知道德國人是否採取了實際步驟來實現液態空氣動力飛碟。 無論是否進行,它的確可以使人們思考該過程的下一步,並且對於這一步,有很多證據。 Aftonbladet文章中提到了此步驟。 它涉及原子能。 是的,德國人打算建造一個核動力飛碟(23)。

這些是Milos Jesensky博士和工程師Robert Lesniakiewicz於1998年首次得出的結論。前者是捷克人,後者是波蘭人。 兩者都屬於在兩個國家/地區運作的大型UFO組織。 蘇聯撤軍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對德國未使用的軍事場所的挖掘沒有任何限制。 該組織忙於採訪與那段時間有聯繫的證人,並確定德國的地下設施。 他們發現了儘可能多的東西,而且數量很多。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邊界擴展到波蘭西部約20%的時間以來,大多數波蘭站點都在德國境內。 其他地點則在摩拉維亞和波西米亞(現在是捷克共和國)的德國統治下的地區。

當然,德國人在撤退之前已經取出了他們想要的東西,然後用炸藥將入口封閉。 作為這個研究小組願意走多遠的一個例子,他們不僅打開並探索了前面提到的Der Riese的高層,而且還使用潛水用具在寒冷,寂靜的黑暗中探索了被淹沒的較低層。 除了德里斯(Der Riese),還發現和探索了其他非常大的遺址,包括“羅伯特1”,“羅伯特11”和“羅伯特111”。

他們發現較大的站點實際上是由多個站點組成的。 例如,在大里瑟(Der Riese),大型工廠中的某些場所涉及鈾礦石的開採。 一些人參與精煉礦石。 其他一些地點也參與了核研究(24)。

戰時德國在核研究方面的工作不像美國那樣僅限於炸彈製造。 德國人還對利用原子作為能源感興趣。 請記住,德國是依靠外國石油作為能源。 德國規劃師長期以來就意識到這是一個弱點,並且自1930年代初以來就一直試圖糾正該問題。 關於用於發電的原子反應堆的大型計劃(即使尚未實際建造)也在計劃中。 這些有時被德國人稱為“鈾機器”。 這些鈾機器不僅用於發電,而且也將為潛艇和飛機提供動力。

Jesensky博士和Lesniakiewicz先生彙總並分析了他們多年來收集的大量證據。 他們分析了現場的實物證據,並採訪了儘可能多的人。 從成千上萬的觀察和收集的事實中,他們試圖得出結論。 他們發現德國的核計劃與德國的飛碟計劃有著密切的聯繫。 他們得出結論,德國核計劃的一個目標是建造一個核動力飛碟(23)。

有一些獨立的證據支持這一結論。 戰後,德國物理學家維爾納·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發表了一篇有關德國對原子能的興趣的論文。 海森堡在那篇論文中指出,在1942年夏天,專門從事熱問題的技術人員進行了討論,該討論涉及如何處理將熱量從鈾轉化為確定的材料(例如水或蒸汽)的效率的技術問題。 (25)。 希望讀者能回想起與本次討論有關的朱塞佩·貝盧佐博士的專長(材料和蒸汽輪機)。

可以從英國情報目標小組委員會報告中收集更多證據。 該報告似乎遵循了一種模式,我們將看到它再次使用了兩次。 該報告盡最大努力抹黑了有問題的舉報人,在這種情況下,本人是物理學家兼化學家約瑟夫·恩斯特(Josef Ernst),而另一方面,英國人則認為它有足夠的優點將有關德國研究的證詞包括在內。 顯然,有關的情報機構試圖在發生任何意外情況時涵蓋所有據點。 不管是要引薦還是抹黑有關科學家,報告中都會用語言來證明兩者。

該報告描述了德國全新技術的多個領域,但對我們而言最重要的是恩斯特關於新型高速戰鬥機的報告。 項目名稱為P-1073,由Messerschmitt開發。 將使用三種不同的引擎。 第一個是B.M.W. 003使用汽油作為燃料的發動機。 第二臺發動機是使用原油。 第三架飛機是使用原子引擎。 這臺發動機被描述為60釐米。 長20釐米。 在直徑上。 恩斯特說它產生了大約2000馬力! 該飛機的時速應為每小時2,000公里(約1250 m.p.h.),上限為18,000米(超過54,000英尺),是在梅克倫堡營地製造的。 黨衛軍曾經制造過一種模型,並摧毀了它,就像梅克倫堡營一樣,後來被盟軍佔領(26)。

建制史學家都告訴我們,德國的原子程序是無能為力的,而且組織混亂。 可能有一些證據表明,由於競爭激烈,他們沒有在彼此之間共享信息(27),但實際事實與迄今為止公開披露的情況大不相同(28)。 壓倒性的事實是,直到現在,建立歷史學家還沒有足夠的信息來得出有關德國原子計劃的最終結論。 許多事實被掩蓋了,這些事實才被公開。 一個事實是,德國的原子程序比以前知道的還要多,而事實是這些程序之一是由黨衛軍運行的(28)。

《二戰德國飛碟指南》第三章-佩內明德飛碟項目


頁首:英國為認可其線人約瑟夫·恩斯特(Josef Ernst)所做的努力。 該主題與德國線人反覆出現在盟軍文件中。 情報人員只是為了各種可能而掩飾自己。 底部:在梅克倫堡建造的德國原子飛機。 梅克倫堡工廠僱用了一些被認為存在安全隱患的人員。

一位歷史學家托馬斯·鮑爾斯(Thomas Powers)(29)也許不知不覺地使我們對當前的討論有了一些洞察力。鮑爾斯(Powers)專注於德國原子能計劃的歷史順序以及與相關人員及其彼此之間的關係。 他還跟蹤了許多組織為能源生產和炸彈製造而研究原子物理學的進展。 權力記錄了六個這樣的組。

一組人對此進行了討論。 它由Heereswaffenamt或陸軍武器部管理。 它的研究主任是埃裡希·舒曼(Erich Schumann)博士,他還是威廉·凱特爾元帥的科學顧問。 舒曼曾任柏林大學軍事物理教授。 他還曾在軍隊中擔任過一個委員會,因此憑藉這些資歷,他能夠在學術界和軍事界輕鬆地行動。 應該將舒曼視為行政人員,而不是研究科學家(30)。

研究領域留給了Kurt Diebner博士(31)。 Diebner自1934年以來一直是Heereswaffenamt的物理學家,並領導了自己的原子研究項目。 戰爭年代的德國物理學著眼於實際結果。 在戰爭初期,人們認為不需要核武器。 當時的想法是,無需使用常規武器的解剖炸彈就能打贏這場戰爭。 因此,在戰爭的初期,對原子武器的研究就不再被重視。能源生產的原子手段研究一直是頭等大事,只有作為戰爭藥物才能得出結論的頭等大事。

德國總是感到更加依賴外國能源供應的威脅。 因此,利用原子的能量潛能作為一種持續的能源一直是德國原子科學家關注的重點,而不是美國人。 參與這項工作的科學家在討論中清楚地提到了這一目標。

在1942年初,迪布納(Diebner)反應堆實驗的成功促使他提出了全面的努力,以開發發電設備和原子彈。 他繼續向舒曼施加壓力,後者對將這項研究付諸實踐的可能性更加悲觀。 舒曼終於說服了,並同意向納粹高級官員介紹他們的發現。 舒曼演講的文字是要強調原子研究的能源生產方面更為保守,而不是製造炸彈。 人們認為這更可行,因此可以使我們深入瞭解德國原子程序及其思想(32)。

他們樂觀的一個例子是迪布納參與了為德國潛艇艦隊建造原子能發電廠的計劃。 提到1945年是實現這一目標的目標日期(33)(34)。

Powers明確了Diebner與Schumann的關係。Powers還向我們介紹了另外兩名沒有正式參與此項目的參與者,但他們以某種方式將自己插入到可以表達自己觀點的事物中。

第一位是工業物理學家卡爾·拉姆​​紹爾(Carl Ramsauer)。 拉姆紹爾(Ramsauer)是德國物理學會的負責人,同時也是電氣公司Allgemeine Elektrizitaetsgesellschaft的首席研究員。拉姆紹爾敦促德國研究機構擺脫種族物理學的束縛,轉而從事利用科學贏得戰爭的事業(35)。

第二位科學家為了支持拉姆紹爾而使自己陷入競爭。 這就是我們早些時候見過的路德維希·普蘭特(Ludwig Prandtl)(36)。 普蘭特(Prandtl)熟悉裂變技術在戰爭中的應用潛力,並堅持認為納粹分子允許科學家在進行科學時不考慮種族背景或政治因素。 為什麼德國原子研究對一位從事航空學的科學家如此重要? 普蘭特和其他將他們聯繫在一起的人有什麼共同的目的?是什麼迫使拉姆紹爾和普蘭特介入他們專業領域之外的事情,並且違背納粹官員的意願?

為了回答這些問題,讓我們看看所涉及的每個人及其主要興趣領域。 埃裡希·舒曼(Erich Schumann)教授的興趣是原子能的軍事應用。 Kurt Diebner博士的興趣是開發用於核武器以及各種其他應用的原子能。 作為工業家,卡爾·拉姆​​紹爾(Karl Ramsauer)的專長是將技術投入大規模,實用的生產中。 在這個時間和地點,這意味著軍事生產。 我們已經知道路德維希·普蘭德爾教授的興趣是圓形機翼,吸引機。 只有在我們討論軍事工業生產核動力,圓翼,吸氣飛機的時候,這四個國家的利益才能重合。

此外,現在眾所周知,迪布納博士比任何其他知名的德國科學家都更是德國原子彈發展的核心。 迪布納博士參與了德國鈾炸彈的研製,該炸彈正在喬納斯塔爾的一個地下設施,特別是在“伯格”設施中準備。 Diebner博士不僅做到了這一點,而且還與上述SS原子研究小組建立了工作聯繫(37)。 這種SS聯繫可以追溯到Prag,Skoda Works和Kammler Group,他們掌握並控制著第三帝國開發的每個真正的創新武器系統,包括Peenemuende的系統。 眾所周知,這包括飛盤的開發。 其他研究人員使用其他證據建立了普拉格及其周邊地區,康姆勒集團,原子能和德國飛盤的設施之間的聯繫(38)。 這種聯繫似乎很牢固。

真理比小說更陌生

《二戰德國飛碟指南》第三章-佩內明德飛碟項目


第8軍新聞,裡雅斯特,1945年8月28日,第三頁。 在冷戰開始升溫之前的一小段時間內,軍國和平民的審查制度都鬆懈了。 正是從這段時間裡,我們獲得了許多有價值的信息

德國人正在計劃一艘核動力飛碟,就像他們正在計劃一艘核動力潛艇。 這兩種說法的證明是,美國人發現了這樣的計劃,並與俘虜的德國科學家進一步制定了這些計劃,並在戰後在美國建造了這些計劃。 我們已經知道了核潛艇,而美國計劃根據德國的想法建造核飛碟的計劃剛剛得到證實。

吉姆·威爾遜(Jim Wilson)在2000年11月的《大眾力學》(Popular Mechanics)一書中寫道,它具有重要意義。 威爾遜講述了第三帝國倒臺後的日子,以及有關盟軍軍事情報界開始流傳的謠言。 對被俘德國飛機工程師的盤問表明,德國在巴伐利亞的一個秘密基地研製了一架超快德國火箭戰鬥機(讀者會回想起前面提到的研究型飛機8-346和P-073)。 根據威爾遜的文章,這架飛機的特徵是奇怪的弧形機翼融合到了機身中。

威爾遜獲得的文件指向了一個美國秘密飛碟項目,該項目與銀蟲計劃分離且平行,具有德國靈感,涉及俘虜的德國人員。 該項目稱為Lenticular Reentry Vehicle(LRV),是一個飛碟,旨在將四枚核尖頭導彈帶入地球軌道,每次任務持續六週。 碟子有四名工作人員,直徑四十英尺,由化學火箭發動機和核能聯合驅動(39)。

化學發動機是與德國人在戰爭期間使用的Me-162火箭攔截器使用的相同類型的超高射速火箭發動機,之前也提到過。

除了化學火箭發動機外,還使用了兩個原子發動機作為原子火箭。 在這種類型的發動機中,非常冷的液態氣體(可能是如上所述的液態空氣)通過原子反應堆或通過反應堆加熱的熔融金屬散熱器。 液態氣體立即變成蒸氣,並以比燃燒兩種液態氣體(例如氫氣和氧氣)所能獲得的更大的速度加速出火箭的後部。 儘管屏蔽核反應堆肯定比空冷航空發動機重,但與傳統的液體火箭系統相比,它可以減輕整體重量,因為不需要在車輛上攜帶液體氧化劑,例如液氧。 原子發動機還將使用耦合到渦輪發電機的膨脹輸出為碟子發電。

原子火箭是如何工作的

《二戰德國飛碟指南》第三章-佩內明德飛碟項目


上圖:簡單的故事是氫通過或通過原子反應器。 非常冷的液態氫會立即加熱並大大膨脹,從而為火箭提供推力。 沒有實際燃燒發生,也不需要氧化劑。 底部:詳細瞭解反應堆本身。

威爾遜引用了一些證據,證明這個飛碟已經建造並實際飛行了(40)。 該飛碟在300英里的高度上運行並執行了為期六週的任務,實際上是一個軌道上的太空站,能夠向任何一個或多個被視為敵人的國家降下破壞力。 一個人可以推斷出一種旋轉系統,通過這種旋轉系統,在發生這種意外情況時,總能保持這種無畏之力。 克勞斯·彼得·羅斯庫格(Klaus-Peter Rothkugel)曾建議將這樣的軌道世界末日太空站稱為“加特蘭太空站”,它是美國,英國,加拿大,甚至澳大利亞之間戰略軍事聯合努力的一部分。 在《大眾力學》揭露之前,該斷言可能由於缺乏證據而被駁回,但現在必須對這一想法進行聽證。

威爾遜(Wilson)指出,該項目的總承包商是加利福尼亞的北美航空,但該項目是在俄亥俄州的賴特-帕特森空軍基地管理的,在那裡從事火箭飛機和飛盤項目的德國工程師與美國政府秘密簽訂了合同( 41)。

《大眾力學》的文章是基於從美國人的角度出發並追溯到過去而獲得的信息。 《信息自由法》在獲得此信息方面非常熟練。 威爾遜先生不知道的是讀者現在所知道的,有大量信息導致1930年代在德國開始的美國核碟項目。 一個將這兩種證據聯繫起來並使它們完全回到德國血統的例子是最近通過FOIA獲得的關於在Wright-Patterson設施工作的一位德國科學家的報告。

這是1946年12月的一份報告,由在美國從事合同工作的被俘德國科學家之一弗朗茲·J·紐格鮑爾博士撰寫,題為“動力裝置重量對飛行經濟性的影響(項目編號NFE-64)”。 實際上,紐格鮑爾博士是在“回形針”行動的主持下帶到美國的那些“戰利品科學家”之一,該報告的傳記中寫道:“動力裝置重量對飛行經濟性的影響”。 Neugebauer的名稱為:

“弗朗茨·紐格鮑爾博士是德國在這一問題上的最高權威。他是內燃機專家和柴油複合飛機發動機專家,他於1924年至1943年在德紹和慕尼黑的容克斯(Junkers)擔任領導職務, 1943年至1945年,慕尼黑航空研究所的工程系。

Neugebauer博士目前受僱於俄亥俄州代頓市懷特油田情報局(T-2)情報分析部門推進部(42)。

依次有兩個評論。 首先是容克斯-德紹與一個可能名為“ Schildkroete”的德國碟子項目有關,稍後將進行討論。 第二點評論是Neugebauer博士沒有被帶到美國製造柴油動力飛機。 柴油發動機比當時的活塞式航空發動機重得多。 實際上,紐格鮑爾博士的相關專業知識是他對重型發動機對飛機性能和經濟性的影響的瞭解。

本報告中未提及“原子火箭”一詞,但含義很明確。 如上文所述,原子火箭的重量分佈將與常規火箭或飛機的重量分佈有所不同。 核反應堆將很重,但是燃料負載將更輕,因為不需要氧化劑,例如液氧。 而且,功率輸出將比普通的液體燃料化學火箭大一些。 與活塞式,噴氣式或化學火箭發動機的已知數字相反的三個變量是發動機重量更大,燃料重量更輕,功率輸出更大。 如果要將原子火箭安裝到要求一定速度,有效載荷或射程的飛機設計中,則需要一個新的方程式。 進行此計算是Neugebauer博士的工作。

以下是本報告引言的一段(43)。 似乎什麼也沒說,只是陳述顯而易見,直到有人想到“原子引擎”:

“發電廠的重量是影響飛行性能的一個因素;重量越大,飛機的部分和受發電廠影響的阻力越大。與燃油消耗的影響相反,動力的影響 -不能輕易確定電廠的重量。例如,如果增加發電廠的重量,則不容易確定燃料消耗的某種降低是否仍然有利。本報告旨在促進對這些問題和類似問題的瞭解。”

Neugebauer博士從未提及“原子”一詞,而是進行了必要的數學計算,以建立原子動力飛機的可行性。 由於威爾遜先生的工作,我們知道至少已進行了高級計劃,目的是製造原子動力飛碟。 毫無疑問,除非絕對有必要,否則美國人不會讓被俘的德國科學家參與該項目。 必要的理由與其他德國科學家被用於美國彈道導彈計劃的原因相同。 這是因為兩組德國科學家都有過以前的經驗。 戰爭期間,這兩個小組在德國開展了非常相似的項目。 這些科學家和他們的項目在這兩個領域都遠遠領先於美國人。 如果這些項目要在蘇聯方面領先於及時,那麼這些科學家的投入絕對必不可少。

最後兩點或評論應添加到此討論中。 首先,在Peenemuende茶碟項目在Peenemuende內外進行的同時,研究和組件工作也可能在大帝國其他地方的其他設施中進行。 實際上,該作者或其他作者在其他一些地點提到的碟子研究可能實際上是整個Peenemuende項目的一部分。

第二,從歷史上看,德國的原子能項目總是至少要最小化。 無論出於何種原因,似乎都在作出共同努力,否認德國在原子能領域的專業知識。 最初,這可能是受政府啟發的。 但是,現在看來,這似乎已成為某些議程的一部分,其具體內容仍然模糊不清。 關於德國原子能項目的“拒絕說”已經成為酋長,而那些闡述這一觀點的人則暗指他們的見識和技巧。 任何懷疑第三帝國內部對“原子”問題的高度理解的人,都應該看看自柏林牆倒塌以來出現的現場調查人員和德語研究人員提出的證據。 這些信息大部分以書的形式從Anum Verlag獲得。 強烈建議有興趣和能力閱讀德語的任何人聯繫該出版商以獲取出版物清單。 在審查了證據之後,德國戰時在原子研究方面的專業知識聽起來要比反對者所認為的要牽強得多。

‐--------------------------------------------------------------

資料來源和參考

《二戰德國飛碟指南》第三章-佩內明德飛碟項目


《二戰德國飛碟指南》第三章-佩內明德飛碟項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