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孩子考上大學就不學習了怎麼辦?

安然0816


這事也操心?得弄清楚他有沒有學習其他東西呀,比如科研能力,不要僅限於專業所學,所考試得內容。


淡季355


我也是個不愛學習的主,別看我在學習上不主動(這可能是長期學校壓迫後形成的一種反抗心理吧),但是我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付出很多,我喜歡跑在圖書館看一堆自己感興趣或者對自己將來有益的書,甚至在圖書館連續包夜一個月為了看完一本關於計算機的書,當然不是小說那些的。所以說,上大學選專業要綜合考慮將來就業,家庭背景(這個地球人都知道)和個人愛好(有愛好才有動力)。雖然說大學競爭小很多,但是還是存在的,一方面和同學競爭,一方面和自己,和時間競爭(大學只有四年),說實話我認為四年是根本把握不了一個專業的精髓的,作為一個大學生,首先要有一個覺悟:我們要走上社會了。在未來,我們要想在競爭激烈的環境裡生存,必須要使自己學有所長,讓別人,讓這個社會需要自己,如果在大學那種安逸的環境下沉淪,那我們註定只能成為啃老族。大學生自己要有理想,併為這個理想努力甚至拼命過,才會在未來回憶時不會感覺到自己荒廢了這人生中最美好的四年。這些都是一個大學生自己應有的覺悟,如果作為一個成年人還要家長催,那樣的話,我也不知道說什麼好了! 以上是我個人的一些經歷和看法,說完這些都感覺有點激動,就說到這裡吧。再見!


壹學課堂


  • 1.學子要明白,大學“大大學”。首先要承認,確實有的孩子在考上大學後就不認真學習,至少不再像高中那樣用功了。而事實上,大學的功課學習量比高中要多很多倍,大學老師也不會像高中老師那樣事無鉅細一一展開來講,因為很多內容需要學生自己去學習掌握,老師主要是在引領、指導學生學習。大學是考驗、鍛鍊學生自主學習的好時機,好的成績取得,無不與好習慣息息相關。
  • 2.家長要反思,不說“過頭話”。過去有一種不好的宣傳導向,家長為了鼓勵孩子在高中努力學習,經常會說一些不太負責任的話:“你認真學,考上好大學,然後就萬事ok了!”有的學生以為自己的學習就是為了家長學的:我幫你高考結束了,大學總該讓我休息吧?於是乎,看到同學玩遊戲,自己也撲上去,同學看小說入迷,自己也將作業丟棄一邊,孜孜不倦地看下去,直至不能自拔。
  • 3.敲響“警世鐘”,促其“猛回頭”。有的家長要問:他已經上了大學,現在就是不肯學習了啊,那怎麼辦?家長要破除“上了大學就不用家長管”的錯誤觀點,雖然對具體學業不再幹預、檢查(事實上家長不能也沒有必要這麼細緻),但對大學生仍然要掌握基本動態,比如他有沒有“混日子”?有沒有逃課?有沒有掛科了卻千方百計隱瞞?家長可以通過談心等方式,與孩子仔細溝通,掌握動態,對其不良苗頭要及時提醒、勸導,必要時要與學校老師取得聯繫,共同採取措施。一定要讓孩子明白,這樣“混日子”是不能夠適應大學生活的,也對自己的未來毫無益處。只有從現在開始就發奮努力,才能“挽狂瀾於既倒, 扶大廈之將傾”,做一個對自己負責,對老師負責,對家庭負責的人!

科教評論


成功的人還在學習,在成功路上的人也在學習,即便沒有時間學習,也不排斥學習或渴望學習。因為實踐是學習理論的原動力,學以致用才是王道。

很多已經踏上就業崗位的人都悔恨讀書時為什麼不更認真些,努力些,學習更多技能。因為踏足社會後真正實踐時,才會意識到學習的珍貴。這種現象在讀書時是意識不到的,因為很多大學的教育與社會就業有脫節。中學也嚴重透支了孩子的學習激情,透支也是被逼甚至連哄帶騙來的。有多少父母教育孩子:“只要考個好大學就未來可期”,是這樣麼?考上大學相對踏入社會的人生,這才剛剛開始,只是你有資格站在起跑線上,至於你跑還是不跑,跑多快,才是決定你未來生活的標尺。

你給你孩子的物質條件還不錯吧,沒有給他生活的壓力,他就很難有對自己的責任。這個問題沒有答案,如果想要他早點懂事,那就殘忍點,稀飯鹹菜可以有,如果想要牛奶麵包…自己想辦法去。


Y須彌芥子Y


1.為什麼孩子考上大學就不學習呢?

A 家境不好,怕結父母增加生活壓力嗎

B 同學關係的影響,舉例子:好兄弟或女朋友放棄了讀書,想出去工作了呢?

C 孩子現階段的理想是什麼呢? 工作,創業,還是讀書深造呢……

2溝通。瞭解孩子真實的想法和意願,進一步給予引導和幫助。相信孩子有了明確的目標,相信他知道如何去做了。給點時間孩子同時給點時間自己,相信孩子會慢慢成長起來的,加油!


鍾尚城


這個問題是普遍性的,這跟我們國家的教育制度和個人的學習能力都有關係,作為家長要給孩子擺清道理,規劃未來目標,大學不是終點,恰恰才是他們獨立人生的開始,有了目標才有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