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肇源縣號稱魚米之鄉塞北江南、農產品安全通道、悠久歷史文化內涵

肇源縣在黑龍江省西部,松花江嫩江兩江左岸,長春、哈爾濱、大慶“金三角”的中心位置。

肇源縣地處松嫩平原腹地,是集糧牧漁油於一體的“塞北江南”、“魚米之鄉”,是全國商品糧基地縣、全省產糧大縣、全省牧業大縣、全省漁業大縣和全省綠色食品基地縣。這是肇源縣曾經有過的歷史輝煌。現代農業,2019年,被列為第二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這代表著肇源縣的農產品綠色通道暢通全國,暢通世界。

肇源縣號稱魚米之鄉塞北江南、農產品安全通道、悠久歷史文化內涵

肇源縣是大慶市的一個縣,原名,後郭爾羅斯,隸屬於大慶市。是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的肇基王之地,有遠古的文明。幅員面積4198平方公里,滋養生息著21個民族,近48萬人口,肇源轄8鄉8鎮6農林牧漁場。

肇源縣開拓俄羅斯市場,發展對外貿易,“肇源製造”產品,蕃茄醬、葵花仁、草原興發肉食品、古龍貢米和北大荒精製米遠銷歐盟、中東、俄羅斯及東歐和東南亞等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對俄及東歐出口貿易發展前景廣闊。

古龍貢米曾經分別獲得上海博覽會和深圳第四屆國際博覽會金獎。古龍貢米是立陡山綠色水稻,產自肇源縣。立陡山位於松嫩平原的立陡山下,屬國家級水稻開發小區。

肥沃的黑土地,清澈的嫩江水,清新的空氣,較長的活動積溫為立陡山綠色水稻提供了不可倫比的生長環境。勤勞樸實的立陡山人,以其世代延續的耕作經驗,融合現代農業技術,選擇優良品種生產出天然綠色的鄉村水稻。經專家確認,立陡山綠色水稻含有多種人體必須的微量元素。

肇源縣號稱魚米之鄉塞北江南、農產品安全通道、悠久歷史文化內涵

肇源縣至今被發現的古文化遺址有105處,其中有國家文物保護重點單位的“白金寶遺址”和在考古學上佔有重要地位的小哈拉文化。歷史上,這裡曾為遼金腹地,元清王公世襲之所,既是遼國齊天皇后的故鄉,也是完顏阿骨打肇基王業之地。

肇源縣自然景觀20多處,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沿“黃金水道”分佈,從東至西遙相輝映,構畫出了龍江西部風格獨特的旅遊景觀。

西海溼地旅遊區,位於肇源縣城西1公里處。溼地內蘆葦蕩中,棲息著江鷗、野鴨、大雁等水禽數十種。

望海屯古城遺址,位於三站鎮西南4公里處。相傳是金兀朮妹妹的城池,傳說這裡曾與岳飛有過交戰,評語:是絕對不可能的。為什麼這麼說,如果岳飛能打到這裡,那不早就直搗黃龍府吉林省的農安了嗎?那早就收復失地啦。所以很多記載還是錯誤的。

肇源縣號稱魚米之鄉塞北江南、農產品安全通道、悠久歷史文化內涵

。三岔河,俗稱"陰陽界",以慄末水和黑水交匯而成。發源於興安嶺的嫩江水凝重、微濁,發源於長白生的第二松花江水溫弱、清淨,兩股水匯合後,久不融合,並行達數華里。這樣,在二水交匯處就形成了一條黑白分明的分水線。這種現象除黃河上的涇、渭河外就唯有肇源縣獨有。

頭臺鎮魁星樓,位於頭臺鎮所在地東南高崗處。樓內魁星作執筆圈點狀。旁有文廟大殿和東西配殿,正殿供奉孔子,配殿為各代名賢,形象各異,栩栩如生。

小拉哈文化遺址,位於肇源縣義順鄉東義順村。白金寶文化遺址,位於肇源縣民意鄉,是“黑水先民”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白金寶文化遺址是國家級古文化保護區。

濱江生態旅遊景區,位於肇源碼頭松花江左岸。黑山、雞心灘景點,距肇源縣城南6公里。位於松花江左岸,黑山是一座金色沙山,雞心灘是江邊的一個天然浴場。

文章編輯整理原創,肇源縣歷史文化研究藝術領域作品。歡迎朋友們審核評論轉發收藏,讚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