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農村沒有兒女怎麼養老?

梁如冰lrb


這樣養老,誰都不用靠

現在很多年輕人都去城裡生活了,農村裡剩下很多老年人,那麼他們怎麼養老,才能保證晚年的生活品質。

首先,可以把部分土地收回給村集體,參加失業農村養老保險,自己一次性貼個3萬,那麼等60歲的時候,每個人每個月能拿到1000多塊錢的養老金,兩口子就有毛3000了,加上自己種點蔬菜,養點雞鴨,生活品質不會差多少。第二個方法就是去附近鎮統一辦的敬老院,現在每個鎮的敬老院各方面條件都還可以,但前提條件是要把房子土地都收回集體,這個只能適合孤寡老人。第三個方法,也是比較適中的方法,就是依靠政府幫扶政策,特別是沒有兒女的孤寡老人,可以申請政府部門幫助,除了低保養老金,還可以享受額外的醫療補助政策。

希望這些建議可以幫助到你,也是目前發達省份普遍試點在做的。







趕海人農民伯伯


農村沒有兒女怎麼養老,這個事我有感受,我爺爺兄弟四個,大爺有兩個兒子兩個女兒,二爺有兩個兒子兩個女兒,我爺有兩個兒子四個女兒,四爺沒有孩子,我也不知道為啥沒有孩子,我四爺年輕的時候特別疼二爺家的老二,什麼都給他,就是想老了讓他給他養老,現在他家都去城裡住了,他三個兒子都在城裡,不會來了,我四爺,現在都90歲了,還在家自己做飯,種點地,,我每次看到他,90歲了還在幹活我都難受,他也不去敬老院。




三女一兒


我在農村,我父親兄弟三個,我大爺我爸老二我叔。我大爺兩個女兒都是遠嫁,距離家超過一千公里,我弟兄兩個,我叔有兒子女兒,我大爺這種情況,在我們農村一般都是侄子管事,但是會留過火,就是錢。不管多少錢。家產肯定誰養老給誰。我大爺賺的都是自己給他女兒寄過去錢,這個情況如果他不生病,我們負責出殯,如果生病了,只有他女兒出錢我們照顧。畢竟他和我大娘一年五六萬都給他女兒分了。除了抽菸的錢,他不留錢。


大雨三農


你好我是鄉村阿仔很高興能夠回答你的問題,關於農村沒有兒女的怎麼養老我的回答是靠國家養老和自力更生自己養老具體分析如下:

一,農村五保戶政策,很多貧窮的農村即使家裡有兒女但是由於掙錢能力差也有很多過年都不回家的有時連個電話都不給家裡打一個。這是我之前親眼見過的我們村裡的一家,全家5口人兩個老的兩個兒子一個大兒子不識字在家務農,一個小兒子小學畢業全年外地打工幾年都不回來一次,最後家裡老人病後無錢治療相繼離世還有一個喝農藥自殺很是可憐,反而那些無子女的他們能享受國家的五保政策,雖然生活雖說無很大改善但最少有人管餓不著肚子,病了也有最基本的治療。

二,自力更生,一些無兒女的老人在青年時就通過勤儉節約努力存錢為自己老年做好了養老準備,有的給自己買了保險這樣可以解決些老年時生活問題和看病問題,到年老行動不便時多是進養老院,給養老院交一部分錢雖沒有兒女養老送終但最起碼也可以體體面面的走完人生最後一短路程。

總之有的富裕的農村村裡的經濟比較好老年人還是生活的比較幸福,但也有貧窮的農村基礎設施不完善還有待欠缺;以上就是我對孤寡老人養老問題的看法,希望能夠解決你的疑問。






鄉村阿仔


目前的農村如果是沒有兒女的話,這個養老確實是個問題。

第一種就是去養老院,但是每個月需要向養老院支付一部分的費用,如果這個老人是無兒無女的情況下,去養老院就變得好像不是太現實。在農村頂多能申請一個低保和五保,但是這個費用不怎麼高,即便是在農村也很難滿足一個老人基本的生活和正常需求。

第二種,老人自己在農村養老,但前提是老人有積蓄,說的再直白一點,也就是說我們就像一個普通人,年輕的時候要努力掙錢存錢,等到老了的時候,即便是無兒無女的情況下,自己有足夠的積蓄,也可以夠自己後半生的養老問題。也就是說只要有錢養老就不是問題,不管他有無兒女。

第三種,自己也沒錢,但這個情況之下就比較麻煩了,就只有既申請農村低保和五保的情況之下,雖然這個費用不夠老年人在農村的基本生活保障,但同時由當地的政府對這部分人的基本生活費用做一定的支出補貼,因為畢竟在農村,像這種無兒無女的老年人還是極少數的。同時也呼籲我們社會對這種農村低保五保,也就是無兒無女的老年人進行幫扶。畢竟我們這個社會是一個大家庭,在生活幸福的道路上,不應該落下任何一個人。

在老齡化越來越凸顯的今天,無論是在城市還是在農村,養老問題都是這個社會共同關注的問題。





山野小萬


這個問題的標題有點不合語法,應該為農村沒有兒女的農民怎麼養老。其實,對於這個問題,農村沒有兒女的老人完全不必擔心,養兒防老的傳統觀念早已不合時宜了。我國自人民公社時期就對農村孤寡老人建立了五保制度,不存在孤寡老人沒法養老的問題。

不過,作為農村老年人,在能夠勞動的時候,能力自力自理的時候,一般是不願意入駐敬老院的。大概因為養老院的管理相對嚴格一點,自由慣了的農村人不願意進去受拘束。晏子所包的一個貧困戶,是共和國的同齡人,生於1979年,已經71週歲了,一生沒有妻室,當然是無兒無女。因為年歲已高,勞動能力下降,所以村裡列為貧困戶,享受低保政策。去年晏子又爭取政策,幫其翻修了房子,小日子過得非常開心。暖和的時候,老人還出去打打工,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晏子問他,為什麼不去住敬老院,那樣不就啥也不用幹了嗎?老人笑笑說,活動活動身體好,能蹦能跳的,我才不去受那拘束呢,等不能動了再說吧。

其實,這個老人的想法,代表了大多數農村老人的想法。我國雖然建立了五保制度,但並不是所有的無兒無女的老年人老了都去敬老院養老。在農村,孤寡老人養老,還有其他一些形式,比如和近親親屬簽訂養老協議,由侄子輩或侄孫輩養老送終。這部分老人一般都有一定的物質基礎,將來財產由養老人繼承,按農村老人的說法,這叫肥水不流外人田,除了有人為其養老送終,還有人為其承繼香火,進行年節祭祀等。

還有一部分老人,年輕時積攢下較多的財產,老來就不用愁養老問題了,不能動了的時候完全可以僱個保姆,伺候其吃喝拉撒。只要生前過得開心幸福,完全不必去考慮死後的事情,死後萬事皆空,考慮那麼多也沒啥意義。即使沒有財產,不能僱個保姆,只要生活能夠自理,一般也不愁吃穿問題。因為國家實行精準扶貧,對於符合五保條件的老人會全部納入低保範圍,給予經濟上的扶持,還會經常有志願者和社區服務者到家裡探望,日子過得也是相當幸福的。

當然,實在沒有生活來源,也沒有近親親屬願意為其養老,到達沒有勞動能力的時候,完全可以向村委會提出申請,由村委會安排入駐敬老院,統一進行養老。雖然不那麼自由,但老人們湊在一起,也有作伴的,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其實,不管哪種選擇,最好還是年輕時積攢下一定的財產,有點積累,只要能動的時候,還是自食其力為好,因為自食其力完全可以自由自在,不用看任何人的臉色。大家說是不是呢?


齊東晏子


農村的沒有子女也就是俗稱五保戶

在農村沒有子女的五保戶是由國家贍養費,近幾年國家還給五保戶固定的生活費,不能自理送養老院,還給蓋房子,有的五保戶甚至比兒女雙全的還要幸福,在農村生活條件普遍不是很好,贍養父母也就有些心無餘而力不足。這就導致部分兒女雙全的老人也沒有得到應該的贍養!而五保戶就沒有此類問題





滕州農民在臨沂


最低生活保障,醫療費全報,五保戶補貼,按排到養老院等,這些都需申請。

依據《特困人員認定辦法》規定,“三無”城鄉老年人、殘疾人和未滿16週歲未成年人,依法納入特困人員救助。

“三無”,也就是“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或者其法定義務人無履行義務能力”。

辦法規定,要享受特困人員救助,需要本人主動申請,或者委託他人申請,有困難的,戶籍地鄉鎮人民政府以及村(居)民委員會,要主動發現,主動幫助申請。

以確保“應救盡救、應養盡養”。縣級民政部門審批通過後,發給《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證》,特困人員從批准之日下月起享受救助供養待遇。


小吳劇場


對於農村沒有兒女怎麼養老這個問題,小編剛才也看了大家的發言,下面我也說一下我們這裡的情況:對於五保戶國家政策是優越的,五保戶分兩種,一種是無兒無女,也無侄子的老人,當他們歲數大或身體不好,無法種地時,村裡會給吃的穿的用的,若是生病不能自理,村裡派人照顧,至到終老,房屋宅基地村裡收回。

第二種就是那些無兒無女,有親侄子的老人,

他們歲數大以後,每月可領一二百元養老金,每年年底,村裡給油米麵,若有病,由侄子拿錢看病並照顧,若是不在了,房屋宅基地歸侄子所有。

以上是我們這裡五保戶的養老情況,最後祝老人們身體健康,安度晚年。



農民阿雪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是三農領域的胖丫的農村事!

近些年來,雖說農村的生活質量,在國家的幫扶和帶動下有了很好的改善,但不得不否認的是,依舊有很多農民想要去城市奮鬥和發展,畢竟城市和鄉村還是存在一定差距的,當農村的青壯年紛紛湧入外地打工時,在農村留下的多是一些上了年紀的老農。

那麼也就不得不說一下農村養老的問題了,我們知道在農村退休的老人,是沒有退休金的,但所幸一些老農還有子女的贍養,但在農村也存在沒有子女贍養,或是不想勞煩子女贍養的老人,那麼他們又該怎麼養老呢?有一位老農表示,這要感謝農村的養老金,現在也有很多農民不知道養老金,或是不清楚值不值得,那今天筆者就來略談一下。

以前的農村有種觀念叫做“養兒防老”,但現在養一個兒子非但不能防老,也許還會帶來額外的負擔,畢竟現在結婚的彩禮就不是一筆小數目。很多農民就算有兒有女,也不敢將希望過多地寄託在兒女身上了。於是會在年輕的時候繳納一定的保險,為之後的養老做準備,都是花錢,不如將錢花得更有意義一些

而且現在的養老金,每年都呈現上升的趨勢,根據繳納的基數、年限的不同,上升的空間也有一定的不同。而農村現在的養老金基本也和城市的模式差不多了,人們定期繳納養老保險到60歲之後,每個月就會得到將近1200元左右的養老金,這對於農村老人來說已經是一筆不小的收入了。

那麼也會有一些農民疑問,這樣難道不是在自己掙自己的錢嗎?還不如每年攢錢用自己的積蓄。老人在剛剛領取養老金的幾年中,確實是在領取之前自己投資的錢,但這些養老金會一直髮放,直到老人壽終正寢,所以總有一天是會回本,有人也對此計算過,如果從60歲開始領取,大約到72歲就能領完之前所投資的錢,剩下的錢就是純補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