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仅仅从能力上说,明治天皇是不是要比那个时代的东亚其他君主强一点?

闪击伯爵2


这和谁强没关系。关键是制度问题,我们历史不缺这号人,不长久的原因是制度的缺失,私心太重。


dtujk123


不赞同,如果你仔细读过日本人和美国人写的日本近代史研究,你会发现,明治的一生,本质上是个傀儡,绝大部分时间没有什么事情是能做主的,甚至连皇后找谁,皇位继承自己都说了不算。

明治一直到打赢日俄战争之前,都整日恐惧会被权臣架空,推翻。皇权理论上最有力的支撑就是第一师团(也就是近卫师团)和东京警备队,一直要到打赢了日俄战争,明治被捧上千古一帝,明治大帝的地位,拥有了巨大的威望之后,才被皇室成员牢牢抓住,他的人身安全才算是第一次得到了彻底保证,也就是日俄战争以后,明治才有了对当年捧他起来的元老重臣下手调换的能力。可惜,没活几年就死了。

说明治厉害,还不如说是开创明治微新的这些元老重臣们厉害,没有伊藤博文这些人做主导,就明治的那点见识和手腕,不亡国就算合格。

同时代的东亚,真厉害的反而是泰国的国王,外交上左右逢源,内政上西化改革,并且牢牢掌握住权力,成功保住了国家独立。


闲庭晓筑民宿龙大叔


我觉得强不止一点

明治天皇(日语:めいじてんのう,1852年11月3日-1912年7月30日),名睦仁(むつひと),日本第一百二十二代天皇,孝明天皇统仁次子,万延元年(1860)被定为储君,并赐名睦仁。

庆应三年(1867年)其父孝明天皇突然去世,睦仁继承天皇之位,并经历江户幕府戊辰战争,推翻德川幕府的统治并实行“王政复古”,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庆应四年(1868年)改元“明治”,采取“一世一元制”。明治元年(1868年)颁布一系列维新举措,实行明治维新,带领日本自封建社会迈入工业化世界大国。明治二十二年(1889年)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明治宪法),确立了自己的权力。明治二十一年(1890年)颁布《教育敕语》,推行封建的军国主义的教育方针。明治四十五年(1912年)7月30日凌晨零时四十三分因尿毒症去世,享年60岁。陵墓为京都的桃山伏见陵。

明治天皇在位的45年期间,是近代日本改革最为显著的时期,日本实现了社会、经济、军事等多方面的发展,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并完成了向帝国主义的转变,走上军国主义、称霸世界的道路。

再详细看一下他的为政举措

明治维新

明治天皇采取“奉还版籍”政策,废藩设县,将全国划为3个府72个县 ,建立起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还废除旧的“士、农、工、商”身份制度,将所谓公卿诸侯之类的贵族改称“华族”,将大名以下的武士改为“士族”,废除了封建俸禄。还颁布了一系列改革法令,实施了富国强兵、殖产兴业和文明开化三大政策,在全国改革军警制度,建立新式军队,创办军工产业;学习西方文明,引进西方科技与管理;发展现代教育,培养现代人才,整体提高国民素质 ,称为“明治维新”。

神化天皇

明治政府于明治二十二年(1889年)制定《大日本帝国宪法》(明治宪法),这部东亚首部的现代成文宪法是摹仿普鲁士宪法的钦定宪法。明治宪法第一条规定:“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的天皇统治之。”明治宪法系基于天皇主权的原理,由天皇总揽立法、司法、行政之统治权。此外,行政各部的官制、陆海军的统帅、宣战的公布、条约的缔结等,都属于天皇的大权。从此,天皇摇身一变,成为神圣不可侵犯的“神人”。在明治宪法下,皇室典范异于一般法律,与宪法同为最高法规。

皇权制度

明治政府于明治二十二年(1889年)制定《大日本帝国宪法》(明治宪法),这部东亚首部的现代成文宪法是摹仿普鲁士宪法的钦定宪法。明治宪法第一条规定:“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的天皇统治之。”明治宪法系基于天皇主权的原理,由天皇总揽立法、司法、行政之统治权。此外,行政各部的官制、陆海军的统帅、宣战的公布、条约的缔结等,都属于天皇的大权。从此,天皇摇身一变,成为神圣不可侵犯的“神人”。

大日本帝国宪法

明治天皇是日本天皇中最特殊的一个天皇。在他之前,女天皇可以堂而皇之地登上帝位,古代的日本,就曾出现过六个女帝。日本的年号是摹仿中国的制度而制定的。只要有祥瑞的征兆等因素,一个天皇可以容许变更多个年号。但是从明治天皇以后,一个天皇只限一个年号。因此也可以年号来代替天皇的称呼,例如明治天皇、大正天皇、昭和天皇等。从前的天皇,权力不是落在地方豪族或外戚贵族的手上,就是落在武家政权的手中。天皇可以说是只是一个傀儡,到了明治天皇,他总揽大权于一身。皇室典范是皇室制度的基本法律,明治二十二年(1889年)于大日本帝国宪法之下制定。在明治宪法下,皇室典范异于一般法律,与宪法同为最高法规。

现行皇室典范,系于日本国宪法制定时同时修改,并以一般法律施行。与旧典范之最大相异处,首先在于皇室继承只限于嫡出(正妻所生),不承认庶出(正妻以外所生)。明治天皇及大正天皇全系庶出。此改变乃为尊重婚姻制度而来。其次,现行典范承认平民之皇太子妃。战前,皇太子妃必从皇族或三大贵族家庭中挑选。江户时代以前,日本允许女天皇的存在。但明治以后的皇室典范规定,只有男系的男子才能继承皇位。

外交

明治天皇在位期间,亲任日军最高指挥官。明治八年(1875年)9月,日本与朝鲜发生“江华岛事件”(日本称“江华岛事件”,朝鲜称“云扬号事件”),日本派出军舰云扬号航行到朝鲜西海岸测量海图,遭到朝鲜江华岛炮台守军炮击,双方发生交火,最后日本方攻陷炮台。1875年9月24日,云扬号等3艘军舰满载战利品撤离江华湾,于28日返回日本长崎,向东京政府发电“报功”。 日朝双方签订《江华条约》又称《江华岛条约》,是朝鲜和外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日本取得了自由勘测朝鲜半岛海口、领事裁判权、贸易等权利,成为日本日后侵略朝鲜的开始。

1876年日朝条约签订场景

明治二十七年(1894年),日本与清朝发生甲午战争,清朝败给日本,与日本签署《马关条约》,台湾割让给日本,而李氏朝鲜不再是清朝的藩属国。甲午战争次年(1895年),日本派遣桦山资纪接收台湾成为殖民地。历经八国联军(明治三十三年、1900年)、日俄战争(明治三十七年、1904年),朝鲜半岛因此成为日本殖民地,库页岛南部则纳入大日本帝国版图。日本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完成日本帝国主义。

军事

明治天皇在位期间,扩军备战,推行军国主义道路。从19世纪80年代起,日本以中国为假想敌,不断进行扩军备战。在天皇的支持下,到1893年,陆军总兵力达到23万人。海军已有大小舰艇55艘,总吨位达7万多吨。随着军费开支的逐年增多,日本议会不断有人反对。明治二十六年(1893年)的第四届议会再次削减海军军费,明治天皇便自己拿出30万元,又要文武官员在6年内交纳其俸禄的十分之一,以弥补建造军舰的不足费用。此后日本于明治二十八年(1895年)战胜了中国,确立了自己在东亚的霸主地位。十年后,于明治三十八年(1905年)又通过日俄战争打败俄国,使自己正式跨入了帝国主义国家的行列,成为了世界性的大国。明治四十三年(1910年)日本又正式吞并了朝鲜。

文化

人才政策

明治年间, 日本政府雇用大批外籍专家从事各个领域的工作。从安政七年(1860年)至大正三年(1914年)间, 日本聘请的外籍专家中, 单有姓名可考的就在1100人以上。其中最多的是工部省, 从明治元年(1868年)到明治八年(1875年), 工部省聘请外籍专家达588人之多。

同时, 明治政府给予西方技术专家和技师非常优厚的待遇, 以期留住人才。例如, 当时日本唯一的高等学府——东京大学给予外籍专家的薪俸占该校全年预算的1/3。一般的外籍教师的薪俸也都比日本高级官员高, 政府所聘外籍教师月薪最低为800日元、最高为2000日元, 而当时明治政府中最高薪金的大臣月薪只有800日元。在后来发布的有关小学教育员名称及待遇的 “敕令”中准予小学教员享受等同判任文官的待遇。由此可知, 明治政府在财政上对教育给予了巨大的支持, 这成为教育迅速发展的基石[30] 。

教育制度

明治五年(1872年)8月颁布的 《学制》令是明治政府进行教育改革的开始, 也是日本近代史上第一次大的教育改革的开端。

《学制》明确宣布从小学抓起。为在全国普及小学, 政府把全国分成8个大学区, 每个大学区划分为32个中学区, 每个中学区划分为310个小学区, 形成一个统一的全国教育网, 使每一个适龄人都能在学校学习。为了真正普及初等教育, 明治政府实行初等义务教育, 并把普及初等义务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中心环节。政府强调, 凡 6 岁以上儿童均需读完小学, 女子与男子享有同样的受教育权利; 凡拒绝送子女入学的父母要受到相应的惩罚。

由于中央政府督促地方政府提高儿童入学率, 而地方又普遍采取鼓励、劝诱、强压等措施来促使民众送子女上学, 使得小学入学率迅速上升。在教学内容方面, 日本仿效法、美等国, 以近代新知识取代 “四书五经”, 强调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为了满足学生数量迅速增长的需要, 政府还兴办了大量的师范学校由其培养教师。

经济

为了贯彻执行“殖产兴业”的方针,扶植资本主义成长,明治政府决定大力创办国营企业,由国家带头实行资本主义工业化。为此,明治政府首先接收了封建时期幕府和各藩经营的军工企业和矿山,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设备加以改造、充实和扩大,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两大陆军工厂(东京炮兵工厂、大阪炮兵工厂)和两大海军工厂(筑地海军兵工厂、横须贺海军兵工厂),分别隶属于陆军省和海军省,成为明治初年日本近代军事工业的基础。明治初年创办国营军事工业的直接目的,是为“富国强兵”生产武器设备。但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它却成了日本建立资本主义大工业的主导力量,为国民经济的资本主义化生产了一大批生产设备。如横须贺海军工厂于明治二年(1869年)为生野矿山制造了几十种采矿机械,明治十三年(1880年)以后又制造了供两千锭纺纱厂使用的水车动力涡轮机。大阪炮兵工厂也为纺织厂制造了许多机床、齿轮及其他机械用具,这对日本后来出现的产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明治三年(1870年)12月12日工部省成立,成为推行“殖产兴业”政策的中心。它接管了大部分从前属于各省的官营工矿企业,并创办了一些新企业。明治四年(1871年),已由长崎府接管的幕府“长崎制铁所”转归工部省管辖,被改建为长崎造船所。在法国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这家造船所到明治十二年(1879年)已建成船坞、锻造、铜工和锅炉等车间。明治四年(1871年),工部省还接管了原佐贺藩创办的加州制铁所,后改名为兵库造船所,除修造船舶外还生产各种机器。同年底,工部省又利用佐贺藩交出的机器设备,创办了一家制造机器的企业。该厂以蒸汽为动力,由铸造、模型、锻造、锅炉等车间组成,共拥有各种机器设备139种,其产品包括锅炉、汽褪、起重机、抽水机等工作机械,以及精米、制丝、制茶、纺纱、制糖器械等农产品加工机械用具,共百余种。尽管产品大部分是仿制品,也比较落后,但对其他工业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这些都是东亚同一时期其他君主无法比拟的。


唐明国亮


日本明治维新(1868),是世界史上一大奇迹。一个又小又穷,资源贫乏的封建国家,仅用了半个世纪的时间,便实现了社会、经济、军事多方面的脱胎换骨,成为一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一切,都和“明治”这个年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庆应三年,1867年(庆应3年)倒幕运动开展之际,孝明天皇骤然死去,睦仁十六岁继承皇位。翌年1月9日,举行践祚典礼。在革命份子的鼓舞之下,12月9日断然实行“王政复古”。庆应四年(1868)1月,倒幕派发动政变,迫使将军德川庆喜把政权交给天皇睦仁。1868年3月发布《五条誓约》,9月改元明治,采取“一世一元制”。同年7月改称江户为东京,翌年以旧江户城为皇宫,总揽统治大权。明治新政府的官僚在天皇权威的基础上保持政权。接着,倒幕军在京都附近打败幕府军,不久又进占江户。7月,天皇睦仁将江户改名为东京。8月27日举行即位典礼,9月8日改年号为明治(年号取自《易经》,圣人南面听天下,向明而治)。10月,明治天皇抵达东京执政。12月,返回京都,与一条美子(昭宪皇太后)举行大婚之礼。明治二年(1869)明治天皇再度抵达东京,并定东京为首都,以图一新人心。接着,在明治政府推动下,接二连三的推出版籍奉还、废藩制县、制定徵兵令等前所未有的大改革。1869年宣布“版籍奉还”(版是领地,籍指户籍),1871年实行废藩置县,1873年着手地税改革。1881年(明治14年)发布《军人敕谕》。1889年制订《大日本帝国宪法》和《皇室典范》。1889年颁布帝国宪法,1890年召开帝国议会。其中与天皇地位最有关的就是大日本帝国宪法的制定。1890年10月发布《教育敕语》。这些形成近代天皇制国家的基本法律和意识形态的支柱。

1882年颁布《军人敕谕》,强调效忠天皇的建军思想。派遣伊藤博文赴欧洲考察制宪,贯彻天皇主权、宪法钦定的立宪原则。明治二十二年(1889年)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俗称明治宪法,得以确立他的权力。1890年颁布《教育敕语》,推行封建的军国主义的教育方针。1893年下达造舰诏书,带头实行扩军备战。1894-1895年亲自指挥甲午中日战争。1904-1905年又发布宣战诏书,挑起日俄战争。

对外,明治天皇于1894—1895年发动中日甲午战争,1904—1905年进行日俄战争。随着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的胜利,明治天皇越发确立了至高无上的地位。

明治四十五年(1912)7月30日凌晨零时四十三分,明治天皇由于尿毒症去世,享年61岁(虚岁)。他在位四十五年期间,日本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并走上了军国主义帝国主义的道路。他的一生可以说是日本近代国家诞生的同义字。明治天皇的陵墓为京都的伏见桃山陵。

明治四十五年(1912年)7月30日因糖尿病去世,虚龄六十。在位期间,日本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并走上军国主义、帝国主义道路。大正三年(1914年),昭宪皇太后去世,日本政府建立明治神宫,把明治天皇神格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