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为什么说青花瓷永宣不分家?

全球中国艺术品共赏


明代的永乐和宣徳两朝的时间較短,总共只有33年,官窑所生产的东西从器型到胎土的以及釉料的选用都是一脉相承的,更主要的是这个时期的官窑所使用的青花料都是进口的苏麻离青料,分辨起来比较容易,苏料所特有的晕散和深入胎骨的特征一目了然。但是要想准确的分辨出永乐和宣徳青花官窑瓷器,对于一般的收藏者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瓷之宝光


永宣青花瓷器说的是明代永乐、洪熙、宣德三朝历时33年(1403-1435年)所生产的青花瓷器。

明代自永乐朱棣黄帝至宣德朱瞻基黄帝的33年被称为“永宣盛世”,是中国历史上五大盛世之一。永乐、宣德两朝的瓷器,秉承宋代辉煌的制瓷技术、发扬元代“苏麻离青”钴料在瓷器上绘制传统中国水墨画的精湛工艺、引进西域地区器物造型和装饰纹饰,创造出来了被后人誉为“发旷古之未有,开一代之奇葩”永宣青花瓷。此时期的瓷器画面线条粗细并用,青料浓淡兼施,画面富有苍翠欲滴的意趣,透出凝重雄浑之美,一如“永宣盛世”,威压四海之气势。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以其胎质坚实细腻、釉面精细纯净,青色浓艳,造型多样和纹饰优美享誉盛名。

明永乐青花花卉锦纹如意耳扁壶2016年香港苏富比拍卖价11,052万HKD(图片来自雅昌网)

明万历王世懋《窥天外乘》一书就这样记载:“我朝则专设于浮梁县之景德镇,永乐宣德间内府烧造,迄今为贵”。

自明代成化时期开始至晚清民国均有大量仿制,最为成功的当属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他们用当时清宫旧藏的永宣青花瓷器作为蓝本,从器型、尺寸、装饰纹饰、暈散等均去精心仿制烧造,充分说明后世对永宣青花瓷的高度认可和推崇。但这段时间的青花瓷器不管是器型、胎质、釉面、发色还是画工、纹饰等各个方面均大同小异,因此在收藏界有永宣不分家之说,究其原因大概有如下几点:

明永乐青花葡萄折枝花卉菱口折沿大盘(直径45cm)2019年北京保利拍卖成交价19,550RMB(图片来自雅昌网)

1. 永乐(1403-1424年)朱棣在位22年、洪熙(1424-1425年)朱高炽在位10个月、宣德(1426-1435年)朱瞻基在位10年,历经33年,其中洪熙只有10个月的时间,所以永乐宣德从时间上保持了不间断的连续性;

明宣德青花五爪云龙大罐高48.5cm,2016年香港佳士得拍卖成交价158,040HKD(图片来自雅昌网)

2. 永乐、洪熙和宣德三朝更替平稳、政局和社会顺利过渡,保证了永宣时期生产条件的基本一致,很多御窑厂还是同一个御窑厂,所用瓷泥(麻仓土)、釉料、青花钴料、工匠、工艺等均平稳过渡和顺利传承;

明宣德青花折枝“事事如意”纹大盘直径43.6cm 2018年上海福铭拍卖成交价2,070万RMB(图片来自雅昌网)

3. 永乐宣德时期的官窑青花瓷器所用呈色剂同样为“苏泥勃青料”,青花用料是一致的;

4. 永宣二朝官窑瓷器泥土均为景德镇的高岭土(麻仓土),具有同样的:胎质紧密、细腻、坚硬、颜色干净等特征;

5. 永宣瓷器均具有釉润如脂,釉色泛青似湖水的共同特点;

6. 永宣瓷器纹饰风格、题材纹饰、画法、器物造型基本一致(永乐瓷器相对略显纤细、雅致),难分伯仲,整体纹饰画工臻熟超绝,以写意代工,笔法遒劲有力,粗旷豪放,软笔勾勒、点染,线条连绵不断,多用没骨画法,一笔点画,布局虚实错落,层次丰富,整体清朗灵动,典雅,规整端庄。

7. 款识,宣德期间的官窑青花瓷,大多书四字或六字行书款:《大明宣德年制》或《宣德年制》,而且写款位置随性没有固定位置,永乐官窑青花瓷器大多无款;极少的有款瓷器多为篆书款《永乐年制》或刻(包括暗刻)划《永乐年制》篆书款;

因此几件永宣青花瓷器摆放在一起,如果不去靠寻找器身上的款识,是很难准确区分哪件是永乐哪件是宣德时期的器物,从而形成了青花瓷器永宣不分家的说法。而实际上收藏界目前普遍把没有可供明确断代款识的同等级瓷器划分为永乐时期的瓷器。因为宣德官窑一般都有写款。

1. 有篆书款《永乐年制》款青花折枝花卉两系扁壶

2. 永乐(无款识)瓜瓞绵绵青花大盘直径45cm

3. 宣德青花喜鹊登枝大盘直径45cm

4. 宣德翼龙纹青花大罐


邨村通


永宣不分家,只是从它的用料上而言,它们都是用的进口苏麻离青,都具有苏麻离青的共同特征,再加上画风相近;所以那些没有款的瓷器就不好区别了!







東山草堂珍玩


永宣不分家是特定历史时期的老说法。可以从这么几个当面分析。1.由于早先文献和实物不足,导致大部分陶瓷爱好者不能很好的研究分类,且当时的市场趋势也不需要分出个永乐还是宣德。这和我们现在日趋精准化的市场需求很不同。2.永乐宣德时候的青花瓷的确有很多器型相似纹饰略有差异或器型略有差异但纹饰发色却一致的产品。可以说风格上极其相似。3.永乐宣德一共也就30来年,时间比较短。其实永乐宣德之间的差异就存在于“丝毫”之间。除了修胎之外,永乐青花的胎体比宣德略轻,整体的纹饰比宣德秀气,纹样布局留白多。宣德的绘画给人感觉更加粗放一些,布局也更加满一些。尤其是叶子明显变小后仍然有满的感觉。宣德时期釉子感觉比永乐厚。而且宣德时期烧造温度较高,所以釉面会出现橘皮釉,这一点永乐是没有的。永宣时期的釉子都很莹润,更加莹润的则为永乐。











品古仓


景德镇瓷器生产进入明代初期,其生产工艺技术水平都有了很大进步,特别是明代永乐期间郑和七下西洋(延续到宣德年间)在异域它国换回来大量的奇珍异宝、矿物原料、产品样板等,其中矿物原料除“苏麻离青"以外,还有紫菲、胭脂石、琉璃色料等等……。

永乐、宣德瓷器制作有了改进,(相关的资料有佐证了),延续元代麻仓土的基础上,胎料的制作淘洗陈腐制泥更加细腻,烧成后的瓷胎没有缝隙及颗粒,外观感觉更加细糯,百度也有增加。釉质也是改进了配方(加进了低温熔剂),官窑瓷器的釉子更加亮青、亮白,透明度硬度也有了提高,加之进口的各种釉用原料,永乐的瓷器制作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

永乐瓷器开创了创新之路,在历代的官窑瓷器中类别、造型、品种、纹饰等方面的创新也是比较丰富滴,特别是在器型纹饰方面吸收了西域伊斯兰文化元素,其制品得到伊斯兰各国的普遍欢迎和喜爱,同时也易货回来大量当时所需用品。宣德期间基本上继承了永乐朝的生产工艺,技术水平,由于宣德皇帝更是喜欢瓷器,曾下令一年生产了四十多万件瓷器,据记载挑选出这么多皇家用瓷,按照十选一、二的官窑标准(有的品种合格率要好一些),至少也要生产数百万件,为此宣德期间有资料记载,新建了各种各样不同规格的窑炉三十多座。

终上所述,应该是永宣瓷器不分家的简单诠释,更多的内涵还要大家去发现。

随文发两件永乐、宣德青花瓷器,供藏友们鉴赏!




锦绣之州话古玩


永乐瓷器的造型,以优美俊秀、厚薄适度、仪态万方爲其突出的特点。型制都很新颖,与宋代迥然不同,比元代和明初洪武有较大的发展和改进。

此时瓷器品种繁多,仅从釉面特点来看,一改宋、元时的釉色单一而富于色彩。如有些相同的器型却具有不同的釉色,有些不同的器型却具有同一的釉色,等等。

过去,因永乐和宣德靑花器的器型、釉面、纹饰都很相近,人们往往不加区分,统称之爲“宣靑”,故有“永宣不分”的说法。随着对永乐、宣德瓷器风格的深入研究,现在已经基本摸淸其各自的面貌特征,完全可以把两者区分开来。



我是泡茶妹


青花瓷中明代永宣不分家,这句据经验之谈脱口而出的结论还是旧时期的老专家或古玩商的老店主之口而出,最早谁说的判断结论不得考证,反正大都在两朝近呼三十年之间的作品,如果没有明确官窑款识很明确就是某年某朝瓷器,它们在宋元瓷制作、施釉,纹饰,等基础发挥又有了新的高度与特征,两朝相近,朝代更新,瓷工匠还在而且往往出自同一期大工匠同一窑口,火候,釉料。永宣不分可能出自瓷工之口的流传比较科学!尢其这一时期的民窑瓷器或民窑仿官窑瓷器更是不好分辩。真正专业博物馆的论证及眼独的专家,永宣瓷器尤其官窑还是确定真真的,其宋元明清,年代与作品!(Han)


Han56458953


明朝时期永乐朝和宣德朝中间洪熙朝只有一年时间,很短,等同于这俩个朝代相连,。 他们的青花瓷器有许多类似的地方,所以有“永宣不分”的说法。明代永宣两朝的30余年里烧造的青花瓷,在青花瓷烧造历史上堪称稀世珍品。


秋雨艳玲


风格画风极其相似


鲁克电影精选


明代永宣两朝的30余年里烧造的青花瓷造型古朴、典雅,胎体精细,釉色晶莹艳丽,青色浓艳,造型多样和纹饰优美而负盛名,代表了中国青花瓷制作的最高水平,它既不同于元青花瓷的热烈奔放,又有别于中晚明青花的典雅稚拙,更不同于清前期青花的明艳华美,开创了中国青花瓷的黄金时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