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斗彩与青花五彩该如何区分?

向往天堂的青年


瓷器鉴定真知堂:

刚写的文章,就是说明这个问题的。一般收藏爱好者确实无法区分斗彩和青花五彩。很多不是专业收藏五彩瓷器的,也搞不明白这个问题。

首先要分清楚釉上彩和釉下彩。

釉下彩绘瓷,指的是把彩绘颜料画在瓷器的素胎上,然后罩透明釉一次烧成的瓷器,主要品种有青花和釉里红两种,清初还有一种釉下三彩瓷器,比较少见。

釉上彩绘瓷器,主要有五彩,粉彩,广彩等。

斗彩属于釉下彩和釉上彩结合器,早期的五彩,由于是用釉下青花反应蓝色,不是釉上蓝彩,所以也属于釉上釉下结合器。又称青花五彩,有别于纯粹的釉上五彩瓷器。

成化斗彩的彩绘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第一种分两步走,第一步用青料在素白瓷胎上勾出纹饰的轮廓线,罩上透明釉,烧成淡描青花瓷器。第二步在釉面上青花双钩范围内填以所需色彩。

第二种也分两步,第一步用青料在瓷胎上勾出纹饰轮廓线,局部纹饰用青料彩绘,罩上透明釉,经高温烧成青花瓷器半成品。第二步在瓷面上根据纹饰设色需要施多种彩,再经炉火烘烧而成。

不管哪一种方法,青花纹饰轮廓线都是必要的,也就是说青花轮廓线是判断斗彩的标准。

青花五彩一般以红、黄、绿、紫及青花为五种主要颜色,不同于釉上五彩的是,蓝色是先施釉下彩烧成半成品,再在半成品上彩绘其他颜色。

青花五彩不用轮廓线,而是先把青花需要的部分在釉下画好。有点像绘画里的没骨画法。但不绝对。有些轮廓还是用青花画的,区别在于斗彩去掉釉上彩,就是一件完整的淡描青花器。青花五彩去掉釉上彩,那就不是一件完整的瓷器了。

您看明白了么?欢迎关注本人头条,三十年收藏经验无私奉献,数百本鉴定专著的知识,消化了之后给您分享。


瓷器鉴定真知堂


【文藏来答】斗彩与青花五彩的主要区别是:在斗彩瓷器上,釉下青花起主导或骨架作用,青花已经构成了整个图案的框架,或者说是白描样稿,斗彩瓷器的半成品(未施釉上彩)是一件图案完整的淡描青花器。而在青花五彩瓷器上,釉下青花只是被作为一种颜色使用,同时为釉上绘画定好位置。青花五彩瓷器的半成品(未施釉上彩)是一件图案不完整的青花器。明成化 斗彩鸡缸杯 2.81亿港元 2014年香港苏富比春拍

“斗彩”一词的渊源

清康熙 仿成化斗彩鸡缸杯

明清时期景德镇瓷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颜色釉瓷,另一类就是彩绘瓷。彩绘瓷简称彩瓷,主要有青花、釉里红、五彩、斗彩、珐琅彩、粉彩等。其中青花、釉里红属于釉下彩,粉彩、珐琅彩属于釉上彩,而五彩既有纯釉上五彩,还有釉下青花和釉上五彩结合的五彩,后者我们叫它青花五彩。但是很多人都知道,斗彩也是属于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相结合的装饰工艺,那它跟青花五彩有什么区别呢?由于它们都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的结合,如何给斗彩下一个确切的定义,把它跟青花五彩区别开来,这就成了我们研究斗彩瓷器的一个前提,否则没法进行继续研究。

更多陶瓷收藏专业知识!我在【文藏APP】等你呦!陶瓷栏目满满干货!

斗彩瓷器创烧于明代已经为世人所公认,但是斗彩这个名称不见于明代文献记载,人们翻遍明代文献找不到“斗彩”这个词,一些记录瓷器的书都把斗彩称作五彩,或者叫青花间装五色,比如晚明人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十六)曰:“本朝瓷器用白地青花间装五色,为古今之冠。如宣窑品最贵,近日又贵成窑,出宣窑之上。”

斗彩缠枝莲托八宝纹天字盖罐 1987年景德镇市珠山成化地层出土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明代晚期的文人对于明晚期以前的瓷器的评价,最开始的时候是认为宣德瓷器的是最好的,但后来又认为成化时期的瓷器超过宣德时期的瓷器,所以又把成化瓷器奉为第一,他们对于瓷器的评价和认识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清代雍正乾隆年间的宫廷档案中仍无“斗彩”之称谓,档案中涉及成化斗彩时使用的是“成窑五彩”一词,比如清宫内务府造办处《雍正七年各作成做活计清档》当中记载:雍正七年五月十三日据圆明园来贴内称,四月十六日太监刘希文、王太平交来成窑五彩磁罐一件,无盖。

考察一下斗彩这个名称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呢?最早见于大约成书于雍正乾隆年间的《南窑笔记》这本书,书中“彩色”条曰:“成、正、嘉、万俱有斗彩、五彩、填彩三种。先于坯体上用青料画花鸟半体,复入材料凑其全体,名曰斗彩。填者,青料双钩花鸟、人物之类于坯胎,成后复入彩炉填入五色,名曰填彩。其五彩,则素瓷纯用彩料画填出者是也。”

斗彩与青花五彩的区别

明代景德镇烧造的彩瓷品种繁多,《南窑笔记》的作者按照彩绘工艺从中划分出斗彩、填彩和五彩三种,在当时的情况下已经属于难能可贵,为人们进一步研究彩瓷奠定了基础,然而今天看来《南窑笔记》作者的划分缺乏严密性,主要表现在《南窑笔记》对斗彩的解释是“先于坯体上用青料画花鸟半体,复入彩料凑其全体”,从工艺上看,这个过程的实现可以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坯体上画花鸟半体或局部,其余部分用青料双钩轮廓线,上釉烧成以后再按青花轮廓线来填彩,凑成图案全体,实际上成华斗彩瓷器使用的就是这种工艺。另一种也是先于坯体上用青花料画花鸟半体局部,但是不用青料双钩轮廓线,经施釉烧成后,再于釉上以没骨画法或钩线填彩画法凑成图案全体。嘉靖、隆庆、万历时期的青花五彩瓷器使用的就是此种工艺技法。

清雍正 斗彩团菊纹碗 中国嘉德

由于上述两种彩绘的工艺技法不同,由此造成所装饰瓷器的视觉效果也就不可能一样。对于第一种工艺技法来说,釉下青花在画面中起主导或骨架的作用,诸多釉上彩色附丽于釉下青花,遂使整个画面呈现鲜丽清雅之美感。而对于第二种工艺技法来说,釉下青花只是被用作画面中的一种颜色,同时为拟装饰的图案定好位置,因釉下青花与釉上诸彩的作用处于同等地位,致使釉下青花对整个画面所呈现的缤纷华丽的艺术效果影响不大。

清顺治 青花五彩人物诗文筒瓶 成交价:28.75万元

今天绝大多数古陶瓷研究者都同意把第一种技法描绘的彩瓷叫做斗彩,而对以第二种技法描绘的彩瓷叫做青花五彩,按照上述说法,《南窑笔记》中所说的填彩应该归到斗彩的范围内,而《南窑笔记》所说的五彩的概念应该进一步扩大,其中包括纯釉上五彩与青花五彩两种,从实物资料看,“双钩填彩”是斗彩瓷器上所使用的最基本的工艺技法,根据所绘的物象不用,再辅以“点彩”、“染彩”、“覆彩”等技法。实际上,只用“双钩填彩”一种技法的斗彩瓷器很少见,大多数斗彩瓷器则是在双钩填彩的基础上诸法并用。

清乾隆 斗彩团菊纹盖罐 中国嘉德

鉴于上述原因,我们可以为“斗彩”做出新的定义和诠释:斗彩是一种釉下青花和釉上诸彩相结合、具有特殊艺术效果的瓷器装饰工艺。其做法是先在已成型的坯体上以青花料双钩图案轮廓线,或在此基础上以青花料描绘图案的局部。施透明釉经高温烧成后,再在釉上以填涂技法,或在此基础上辅以染、覆、点彩等技法,按需要施以各色彩料,完成图案全样,复入彩炉经低温焙烧而成,从而产生釉下青花与釉上诸彩竞相斗妍的艺术效果。在斗彩定义中,最重要的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使用釉下青花双钩图案轮廓线的瓷器才能叫斗彩。

斗彩鸡缸杯半成品 1990年景德镇市珠山成化地层出土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斗彩与青花五彩的主要区别是:在斗彩瓷器上,釉下青花起主导或骨架作用,青花已经构成了整个图案的框架,或者说是白描样稿,斗彩瓷器的半成品(未施釉上彩)是一件图案完整的淡描青花器。而在青花五彩瓷器上,釉下青花只是被作为一种颜色使用,同时为釉上绘画定好位置。青花五彩瓷器的半成品(未施釉上彩)是一件图案不完整的青花器。


文藏



釉上五彩康熙王朝的最好,最先发明并使用了黑彩,感觉就是不一样的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