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搭起特色“乡村直播间” 共创网上“幸福课堂”

深圳福田水围小学全凯老师在湖北乡村DIY为学生上直播课

搭起特色“乡村直播间”  共创网上“幸福课堂”

(通讯员:颜慧敏)深圳市福田区水围小学语文老师全凯,因为这次疫情滞留在湖北老家——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的一个村庄里。停课不停学,记者今天获悉,全凯老师心系校园和教学,在老家自己动手搭建起了别具特色的“乡村直播间”,如期上起了直播课。

游子归家 旅程艰辛

全凯老师是硕士研究生,2019年7月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现任水围小学六(3)班班主任,兼任六(3)班和六(5)班语文教学。全老师还是水围小学教工羽毛球队队员、学校宣传组成员,同时经常担任学校各项活动的主持人。

搭起特色“乡村直播间”  共创网上“幸福课堂”

今年1月20日凌晨3点,由于未买到高铁票,全老师选择了乘坐大巴返乡。在经历了35个小时的漫长旅程后,终于得以和家人团聚。也正是因为没有买到高铁票,全老师取消了在武汉探亲的计划。回到家乡,村里已到处洋溢着过年的欢乐气氛,家家户户忙着打扫卫生,准备年货。然而,一场意想不到的严重疫情使湖北全省上下都进入了紧急状态。很快,各市、县、乡镇到各村,迅速开启了封路,禁止出行等措施。热闹的乡村瞬间变得冷清,家家户户大门紧闭,全老师也只好待在家中,除了每天看书学习做好防护之外,还第一时间向亲友邻居转发疫情最新信息和政府最新通知,呼吁大家积极遵守规定,保护自己,保护家人。

自我坚守 屏前忙碌

在留守湖北的这段时间里,全老师与学校保持着密切联系,一面按照学校要求,积极填报各类调查表,做好个人防护工作,一面又迅速回到工作状态,积极完成着校宣传组的撰稿工作。他凭着手上仅有的一部手机,连续撰写了2篇学校防疫工作专题通讯稿,并与水围小学党支部负责人郭敏敏老师合作,连续完成了5篇水围小学党员先进事迹报道。

搭起特色“乡村直播间”  共创网上“幸福课堂”

而这些工作,还只是他手上工作的一小部分。作为一名班主任,他最放心不下的还是班上的孩子们,他时刻关注学生动态,在班级群里转发各类文件通知,统计全班同学的健康数据并及时上报,像上足了发条的时钟一样,一刻也不停地运转,“埋头”于手机屏幕前。湖北的冬天湿冷得厉害,每每操作一会儿手机,他的手指就会冻得僵硬,不得不将手伸到火炉上烤一烤,等手指又能活动了,继续埋头打字。

老“玩手机” 被家人觉得“不务正业”

当然,这点困难难不倒他。全凯面临的最大困难,还是开学之后的线上教学工作。身处农村老家,家里没有安装网络,也没有电脑。全凯心急如焚,只能靠一部手机,不停地搜集教学资料,开展教学直播,在班级群里和家长、学生沟通学习情况。

过去的两个特别的教学周里,他每日从早到晚盯着手机。一开始,这一切在全老师家人看来有些“不务正业”,总是摆弄手机,把眼睛都盯红了。后来,得知他是为了学生时,家人全力表示支持。母亲心疼他,常在他批改完学生作业后把热毛巾递给他敷眼睛。

没有网线,手机已是最佳装备;没有隔断,室外就是最佳直播间。2月17日,依据上级文件精神,全校需统一进行线上教学。全老师也开始了他的直播教学。和其他老师不同的是,每天一节的语文课,他总是先花十分钟给学生直播讲解清楚基本学习要求,再在群里发送学习资料和作业。在他看来,虽然直播只有十分钟,但是学生们可以看到老师的容貌,听到老师的亲切的声音,并且可以和老师互动,这会拉近老师和同学们之间心与心的距离,虽然隔着一层屏幕,但也会让学生们学起来更安心,更有兴趣,更有效率。

搭起特色“乡村直播间”  共创网上“幸福课堂”

▲全凯老师写下的详细教案

本学期,全凯需要多带一个班语文课。这个寒假的直播,也是他尽快和学生熟悉起来的重要时刻。由于家里的东西比较杂乱,全老师担心直播效果会打折扣,就躲到自己的房间,布置了一个简单的背景。忙活了半天,他还用铁丝在椅子上拧了一个简单的手机架,就这样,直播课程在他的努力下终于顺利完成,并受到学生们的称赞。许多同学在群里留言:“全老师,您真棒!”

搭起特色“乡村直播间”  共创网上“幸福课堂”

教学互动 细致构划教学详案

除了大量复杂的线上教学工作,批改作业也是一个大难题。由于硬件设施的不足,全老师担心自己在直播教学当中无法亲自监管到学生,如果再不重视批改学生的作业,那么线上教学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全老师没有过多考虑自己操作手机端的不便,而是在群里认真督促大家要及时地把作业发给他。

每一首古诗、每一段朗读、每一篇作文,全老师都会不厌其烦,认真批改,在图片上标注,并适当点评。遇到特别爱“较真”的孩子,他还会耐心指点,而这一改,再抬头时,已是晚上十一点多。山村的夜晚空旷宁静,全老师家总是灯光点点。

搭起特色“乡村直播间”  共创网上“幸福课堂”

齐心战“疫”!在教育一线,众多教育工作者正坚守岗位,用特别的方式和学生、家长们一起共同创造网络上的“幸福课堂”,思考着未来教育的走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