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毫米波的5G芯片在国内能不能正常使用?

孔望山社区



1、 关于5G毫米波mmwave

在2019年的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上确定了5G业务的关键技术参数,确定5G的频谱及毫米波段。

3GPP协议规定5G的频谱主要使用两个频段,FR1频段和FR2频段。其中FR1频段范围为450MHz~6GHz,称为Sub6GHz频段;FR2频段范围为24.25GHz~52.6GHz,此频段称为毫米波。对于Sub6G频段,我们运营的比较多,目前的2G、3G、4G都运行与此频段。但是Sub6G频谱资源有限,且大部分已分配,而毫米波段有丰富的频谱资源,可以实现大带宽的数据传输,所以在5G网络中,毫米波技术将会有很大的优势。

2、 国内外的5G芯片布局,支持毫米波的芯片情况

目前市面能生产5G芯片的厂商主要有华为、高通、三星、联发科。

其中华为的5G芯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麒麟990是其首款旗舰5G SoC芯片,采用巴龙5000基带,支持SA&NSA 双模式5G网络,支持Sub6G频段,但不支持毫米波频段。

高通推出了X50、X55、X52基带,并支持毫米波频段。目前市面上外挂X50基带的手机有很多,小米MIX3 5G版、OPPO Reno 5G版、联想Z6 Pro 5G版、MOTO Z4/Z3+5G 模组、努比亚mini 5G版等,不过X50采用10nm制程,耗电量和发热量较高。X55采用了7nm工艺制程,功率低、发热量小,支持NSA和SA,支持2GHz毫米波频段。

三星有和Vivo合作的Exynos980,支持SA/NSA双模5G模式,不支持毫米波,而三星自家研发的Exynos990则支持毫米波。

联发科天玑1000支持5G双模、双载波聚合的5G芯片,支持5G+5G双卡双待、Sub-6GHz频段SA独立组网与NSA非独组,但是不支持毫米波

下面一张图说的更清楚:

总的来说只有高通和三星的5G芯片支持毫米波,都是美国的5G基带芯片主厂商。

其实,现在已经回答了您的问题,

3、 国外内5G频谱分配

目前在运营商中,目前全球运营商中,使用毫米波的只有美国,因为Sub-6频段在美国被军方大量占用,不足以供运营商支持起所有的用户,所以美国使用毫米波来建设5G,主要是28GHz(27.5-28.35 GHz)和39 GHz(37-40 GHz)。就此而言华为的5G芯片上不上毫米波现在还无所谓,因为华为手机进入不了美国,只在中国和其它地区销售。

除了美国外其他国家基本都采用Sub6GHz频谱作为5G频段,国内采用C波段(3400~3600MHz)主要有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2515MHz-2675MHz的160MHz频段给中国移动,此外4800MHz-4900MHz频段的100MHz也分配给中国移动。

其实现在已经回答了您的问题,5G毫米波芯片在国内是用不了的,因为国内没有建设毫米波的5G网络。

5G毫米波的优劣

优:“五毫米波,不5G”,因为而在毫米波频段,可使用的最大带宽是400MHz,数据速率高达10Gbps甚至更高。在5G时代,这样的带宽表现才能满足用户对特定场景的需求。

劣:1、衰耗大,毫米波覆盖和信号穿透力也是一个大问题,美国的实践表明,毫米波基站覆盖只有190米左右,信号穿透力很差,一进建筑物就没信号。另外,降雨、大雾都会对毫米波传输造成影响,会产生“雨衰”......如果我国现在就以毫米波为主力建设5G网络的话,投资将是天文数字。2、产业链不成熟,毫米波相对于低频段,整体产业链完善程度还不足够,包括器件的成熟度等,还需要进一步推动整体产业链成熟。

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就表示: 在频率问题上,我们现在是工作在6GHz(千兆赫兹)以下的频段,这个频段与毫米波频段相比建网相对更快一些,但能得到的最高峰值带宽不如毫米波频段,所以未来中国5G还要采用毫米波频段。


冰哥说科技



毫米波通信作为第五代通信技术的关键技术,可以极大地提升以往较低的数据连接,同时提供更广阔的频带,容纳更多的用户数量。然而用于毫米波通信路径衰减较大,对物体的透射较弱,容易受到物体阻挡;并且温度、湿度等天气对衰减有很大的影响,在降雨时衰减明显加重。


谷歌做过一个实验,实验结果就时毫米波的覆盖程度只有3.9%的人口,而厘米波的覆盖程度高达11.6%人口,而随着Gpbs的变化来看,其浮动越高,覆盖就越广

技术领域上毫米波的确可以称得上是优秀的,但是在使用程度上却恰恰相反,厘米波的使用程度更广。这是因为毫米波和厘米波的覆盖率大不相同。而产生这样的结果是厘米波的波长较长,其穿透障碍物的能力就强,传播过程较慢,中断的风险也就随之降低了。为此投入的成本也会随之大大降低。

任正非介绍,美国的5G标准选择为毫米波,宽带远比5G宽得多,但有个缺点,覆盖的距离很短,美国可能以为5G不会那么快到来,将来覆盖的技术可能得到解决,没想到10年后5G就产业化应用了。

“我们是厘米波,是中频,当年在试验选择的时候我们公司也是一种赌博,当时很少有厂家愿意选择中频,当然,毫米波我们也在做,但我们认为厘米波代表了5G的前景。”

任正非说,“不幸”的是,这个5G又让我们赌对了,毫米波短期内还不能广泛使用。

现阶段国内基本在采用厘米波,到让后续也有毫米波的出现,这肯定是一定的,国内短期选择厘米波还是成本和覆盖面积的原因。后边一定会用毫米波,毕竟优势很明显。所以不用担心这个问题。


枯钺


应邀回答本行业问题。

仅支持毫米波的5G芯片不能在国内使用,但是现在其实也没有什么仅支持毫米波的芯片,支持毫米波的芯片同时也需要支持Sub-6G。

真正的被商业应用,而不是在实验室里,唯一的只支持毫米波的5G芯片是最初的高通的X50。

现在我们说到5G的标准,空口标准都是在说NR,这个是在3GPP框架下的。3GPP是一个全球性的专利组织,是现在制定国际部署的5G标准的一个组织。

最初期的3GPP成立是欧洲为了推广自己的UMTS,后来随着各国通信业组织的加入,慢慢的成为了全球性的通信业组织。现在全球运营商部署的移动通信制式基本都是基于3GPP框架下的标准。

现在3GPP正在制定5G的国际标准,空口被称为NR,NR也就是新空口的英文缩写。现在很多时候说5GNR是5G标准,其实这不过是5G的空口标准,但是由于错的人实在是太多了,也就将错就错了,很多时候都是这样。

在5GNR这个标准出现之前,其实还是一个空口标准,现在也称它是Pre-5G,那就是5GTF标准。

在2015年,Verzion(美国的运营商)、思科、爱立信、英特尔、高通、LG、诺基亚、三星成立了5G技术论坛(5GTF),这个论坛的目标是使用毫米波替代光纤入户开发一种无线家庭宽带业务,现在这部分已经并入了3GPP的5GNR三大应用场景的eMBB(增强型移动宽带之中)。

Verzion最初期的5G网络就是基于5GTF标准的网络,后期商用开始慢慢转为支持3GPP标准的5G。

高通的X50最早期发布是在2016年年底,最初就是给这个5GTF使用的,开始的时候也只支持毫米波,制程是28nm。到了NR开始商用的时候,高通发布的给5G手机的X50已经开始支持NSA组网,而且可以支持毫米波和Sub-6G,制程也变成了10nm,其实和最初的X50已经不完全是一个产品了。

现在全球已经商用的5G基带其实都是支持Sub-6G和毫米波的,不过某些Soc芯片没有支持毫米波。

基带芯片,是一个移动通信的产品之中最重要通信部分的功能模块。就现在已经发布的5G基带,包括高通、三星、联发科、展讯这几家的,都是支持Sub-6G和毫米波的。华为的巴龙5000同样也支持毫米波和Sub-6G。

而一些Soc阉割掉了对毫米波的支持,同样的,一些使用了支持毫米波的Soc的5G手机,同样也阉割掉了对于毫米波频段的支持。

手机要支持毫米波,仅仅是有Soc支持也不行的,还需要有相关频段的滤波器、以及配置对应的毫米波天线,而这些滤波器和天线的价格也是比较贵的,现在国行版的5G手机都阉割掉了这部分毫米波的支持,不管是高通系的5G手机还是其他的都是如此。

毫米波和Sub-6G都是3GPP规定的5G无线频率。

3GPP规定的5G频率,包括Sub-6G和毫米波,但是现在全球运营商部署了毫米波的5G的只有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等少数的国家。

美国的5G从毫米波开始的原因是它的C-band这个被通信业认为是最适合部署5G的频段被美国的军方大量的占用,没有合适的频率给民用运营商使用,所以才导致了美国的5G不得不从毫米波开始。

而实际的美国毫米波5G覆盖的效果是很差的,运营商也都头疼不已。

而除了美国之外,其实那些已经开始商用5G的国家,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欧洲等国,都是从Sub-6G开始部署5G的,归根到底就是毫米波的覆盖效果实在是太差了,而如果使用毫米波做覆盖型的5G的话,成本也很难让运营商接受。

中国现在没有部署毫米波。

中国的四个拥有5G牌照的运营商,分别是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和中国广电。

使用的频段分别是中国移动n41和n79、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n78,中国广电的n28和n79。

现在已经建成的5G网络基站,中国移动部署的是n41,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部署的是n78。

现在中国的运营商还没有开始部署5G毫米波,按照计划会在20221年左右开始启用毫米波频段,不过更多的会在一些工业物联网场景使用,或者是在一些例如体育场等无阻挡而且对于容量要求更大的区域做热点补充覆盖使用。

对于一种产品来说,使用的人越多,产业链也就越成熟,成本的单价也就越低,而由于现在全球只有美国等少数国家在部署毫米波,所以毫米波的产品价格就要高一些,对于国内的用户来说,运营商没有部署毫米波,使用支持毫米波的产品也不过是给美国摊平这部分研发成本而已。

总而言之,现在也没有纯粹的只支持毫米波的5G芯片,都是一些同时支持毫米波和Sub-6G的芯片,或者是只支持Sub-6G的芯片。现在中国的运营商没有部署毫米波,如果有单纯支持毫米波的芯片在国内也将无法使用。

以上个人浅见,欢迎批评指正。喜欢的可以关注我,谢谢!

认同我的看法的请点个赞再走,再次感谢!


通信一小兵


关于毫米波的5G芯片在国内能不能正常使用?我的答案是能,不过目前仅在两种场合下使用:一、军用装备,二、运营商测试。

根据3GPP划分,用于5G的毫米波频段是24.25GHz—52.6GHz,此频段比Sub-6GHz频段的频率高很多,意味着在空气中传播损耗很大,甚至刮风、下雨天传播效果都很差,需要更密切的基站部署,也即需要更大的投资。美国因为Sub-6GHz频段被军方占用,资源稀缺,所有他们选择毫米波段上5G。

毫米波段在我国以前主要是军方使用,现在仍然使用。而民用这块,5G商用先行的是Sub-6GHz频段,频谱已划分完毕,但Sub-6GHz频段最大的问题是频谱拥挤,带宽很窄,资源紧张。

后续国内的毫米波段肯定会启用,因为毫米波频谱丰富、带宽大,目前中国移动和华为已经开始联合测试,预计2022年毫米波正式商用,工信部对毫米波段频谱划分还未正式公布,可能不会太久。各设备商对毫米波段也在磨刀霍霍,谁也不愿放弃,或落伍。

下图是华为在展会上展示的毫米波手机中的手势识别技术。

总之,目前毫米波芯片国内也有用,不多,后续会很多,现在国内厂商也有毫米波芯片及手机。

以上回答供参考。


木子又李


不能,中国的5g频段是厘米级的,不会有毫米波基站,也就谈不上支持毫米波5g芯片。

毫米波你用不到,但你买5g手机却很有可能当冤大头,多花上百块钱。

因为除华为手机使用自有基带芯片外,其他很多手机都会用高通芯片,而高通芯片内置的是毫米波基带,它向厂家收取的芯片授权费用里就包含了这部分成本,而这个成本会转嫁给消费者。

你用不上的,而且还要额外付另外一笔钱,因为手机厂家为支持厘米波还要另外集成一个厘米波基带。

所以,你要买使用高通芯片的5g手机,要为基带付两份费用,但只有一半是你用的上的。

所以,尽量别当冤大头,关键是这样显得你很傻。


智慧养老那些事儿


一、毫米波究竟是什么?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估计还得科普下毫米波的知识。

按照3GPP的标准,Sub-6和毫米波技术都是5G的标准,是写进规范里面的。按照3GPP的标准,Sub-6是指450MHz--6GHz这一段的频率,而毫米波是指24.25GHz--52.6GHz这一段的频率。

可见,所谓的毫米波,其实就是使用的无线电波,波长在毫米级别的那一段。

二、国内5G使用什么频段?

那么问题来了,中国的5G使用的是什么频率?这个大家在网上是可以搜到的,工信部给三大运营商也分了频段的,其中电信拿到的是N78、中国联通拿到的也是N78。

中国移动用户数多,所以有两段,一段是N41,另一段是N79,前段时间工信部又放了一段出来,给广电、电信、联通,其实也是N78段的,其它的频段,工信部暂时还没有给三大运营商分,大家都没有使用权利。

可见,毫米波至少在国内是没有使用的,国内5G并不使用它,当然以后会不会用,那是以后的事,谁也不清楚,毕竟5G毫米波也是有其优势的,中国未来应该会用的。

三、毫米波芯片在国内有没有用?

现在的5G芯片第一是必须支持Sub6的,因为目前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使用Sub6这个频段,哪怕是美国,也有运营商用它。

而毫米波有些芯片支持,有些芯片不支持,但只要是5G芯片,就一定会支持Sub6,所以毫米波芯片不会单单只支持毫米波,从这个角度来看,毫米波芯片在国内一样可以用的。


互联网乱侃秀


目前国内三大运营商均没有使用毫米波,均使用Sub-6频段。使用毫米波的也就是美国,因为Sub-6频段在美国被军方大量占用,不足以供运营商支持起所有的用户,所以美国使用毫米波来建设5G。不过国际上的和国内的运营商也表示了接下来会推进毫米波,但那是以后的事情,估计最早也要到2021年才会商用。



阿法智


国内目标主要还是用的厘米波,毫米波主要面向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领域。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模块一般会直接负载一个5G模块,国内目前主要是华为巴龙5000和中兴的迅龙1020以及展锐的春藤510,这三款基带都支持厘米波和毫米波,具体取舍看厂家配套了。

比如海思麒麟990 5G版本目前就不支持毫米波,很多人认为是阉割版,其实不是。这跟运营商组网是有直接关系的,很多人认为运营商会部署毫米波基站,这种想法是想当然而且是天真的,运营商目前都是厘米波基站,而毫米波基站并不是面向大众通讯的,毫米波基站主要面向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说白点就是一个5G热点,覆盖面一般都是特定区域特定场景。

总得来说,你这个提问的问题是一个伪命题。




焦虑老爸


任何技术都有它的优缺点和主要应用场景,毫米波技术若转换成宽带,在家路由器由高毫米波发射,强它的优点就强于厘米波,而厘米波主要用于手机室外工作,那么毫米波厘米波的结合,就能发挥各自的优势。

事实上手机在实外用的吋间除了打电话,其它的比室内应用要少,因白天要工作学习,不可能随时玩手机吧,而下班在家玩手机看电视玩电脑的吋间更多。


雅阁居士闲逸雅居


毫米波5G,相当长时间内在中国民用领域几乎毫无用处,毫米波芯片也几乎就毫无用武之处。因为毫米波5G覆盖、穿透能力很差,如果大规模全面商用毫米波5G其网络建设成本将是难以承受的,费效比太差,在全球都很难商用。

目前只有美国计划使用毫米波5G频段,原因还是被动的,因为美国的主要Sub6频段都被美国军方占用了,几乎不可能腾换出来。但是美国实际上也仍未启动大规模毫米波5G商业建设。

中国现在主要集中于Sub6频段5G网络建设,可以足够手机通信领域的需求。管理部门及各大运营商都还没有毫米波5G建设计划。毫米波5G速度更快,或许未来可能在局部特殊应用中会用到,但是不可能作为普遍的日常民用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