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掏空家底全款買房是對的嗎?

langman莘蒂


與過去十年、二十年相比,如今在大城市購買一套房子,並不輕鬆,甚至要舉全家之力才能夠勉強湊夠首付款。最近一段時期,“六個錢包”的言論備受爭議,但確實也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而在當下,房子更像是一種奢侈品。

十年乃至二十年前,當你擁有月薪一萬元的水平時,往往是非常值得驕傲的。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當時全國平均月薪水平普遍不高,即使在北上廣深這類特大城市,當時一萬元的月薪水平,也是非常好的薪酬待遇;另一方面,則是當時房價非常便宜,或許不用百萬價格,就可以在北上深這些特大城市購買一套不錯的房子,而當時月薪萬元的薪酬待遇,確實也是比較可觀。

75折特大優惠剩最後1天

廣告

圖片

但是,十年後的今天,月薪萬元似乎不再是少數人的專利。然而,從近年來全國平均薪酬水平的上漲速度來看,也基本上保持較快的增長態勢,而月薪萬元的群體也開始加快增加,甚至成為了一種常態化現象。至於相對應的房價,則出現持續大幅上漲的表現,而十年前的百萬資金,十年後的今天或許連特大城市的首付款也無法滿足。由此可見,在房價大幅上漲的背後,實際上還是離不開貨幣實際使用價值大幅下降的問題。

薪酬待遇跑不過房價漲幅、以股市為代表的重要投資渠道跑不贏房價的表現,這恰恰導致越來越多人把投資目光轉向了房地產市場,甚至開啟了系列買房、囤房的計劃。然而,在一二線城市中,不少家庭已經不僅僅侷限於房子自住,而平均下來,平均每個家庭擁有三四套房子,更有甚者擁有十多套房子,而空置率比例有持續攀升的趨勢。

站在當下,我們的社會往往呈現出兩種明顯分化的發展狀態,一種是買得起房子的人,會因保值增值需求而變得擁有越來越多的房子;另一種則是買不起房子的人,卻越來越買不起房子,社會階層固化壓力愈發明顯。

站在買不起房子的群體角度思考,尤其是對年輕人來說,如果要想在大城市立足,長期依靠租房子過日子還是不行的。究其原因,一方面在於房價持續上漲,租房成本也會隨之上漲,而與買房相比,租房更像是一種消費行為,花費出去了就不能產生回報。至於買房,即使價格多高,自己最終還是產權人、房子價格上漲的直接受益者;另一方面則是在於房子捆綁著太多的利益,包括落戶、子女教育、社會保障以及自己以後養老等,都似乎離不開房子。

確實,對於國內房地產市場,幾乎是人心思漲,無論是上至地方,還是下至購房的普通老百姓,都希望房子價格可以越來越高,滿足其自身身價的不斷提高。然而,在各方利益趨同的背景下,實際上也成就了房價持續上漲的根基。

這些年來,一方面是地方對土地財政的依賴度持續增強,而從近期數據來看,多個城市的土地出讓金出現大幅增長的狀態,而土地成本的水漲船高,開發商拿地成本的持續上漲,終究還是會把成本轉嫁到普通購房者的身上;另一方面則是股市造富、互聯網造富效應強勁,而對於大量企業而言,一旦手持原始股的大股東高管獲得了限售減持的機會,那麼他們都會熱衷於把鉅額利潤投向一些頗具增值能力的投資渠道,而國內房地產市場就是一個頗具代表性的增值途徑。除此以外,對於近年來上市公司持續高燒不退的理財熱,也最終導致鉅額資金變相投向房地產等隱蔽投資渠道,並持續補充這些投資渠道的資金缺口,間接造成房地產市場的火熱程度。

很顯然,面對持續高居不下的房價水平,年輕人要想在大城市立足,沒有一百多萬的資金作為首付款,恐怕很難獲得購房的機會。然而,對於在社會打拼時間不長的年輕人來說,又怎麼能夠一下子拿出如此龐大的資金呢?歸根到底,還是離不開“六個錢包”的問題,而舉全家之力湊夠首付款,這或許也是不少年輕人打破階層固化的唯一出路。

從表面上來看,舉全家之力購房,確實是不可思議的事情。但,在現實情況下,年輕人乃至整個家庭的人要想在大城市立足,就需要在當地擁有一套房子。與此同時,因房子捆綁著太多的利益,無論是為了父母養老,還是為了以後的子女教育,抑或是為了自己的發展前程,寧可努力奮鬥數十年,也不希望自己以及自己的家人產生遺憾。由此一來,對於剛需一族而言,即使房價多高,也有著購房的強烈需求。但是,購房本身不容易,而繳納首付款,往往也需要舉全家之力才能夠滿足首付款的資金門檻了。

雖然“六個錢包”扎傷了年輕人的心,但這卻顯得非常現實。然而,在舉全家之力才能購房乃至滿足首付款要求的背景下,實際上也體現出不少年輕人乃至不少家庭的焦慮所在,而這也是社會階層持續固化的真實寫照。

房子成為了一種奢侈品,年輕人要想突破階層固化的瓶頸,無論多艱難都得買房,甚至要舉全家之力才能滿足首付款的准入門檻,這既是無奈也是悲哀。但是,在房價高燒不退的背景下,或許年輕人的夢想與目標都圍繞在一套房子身上。受此影響,年輕人的思維與活力、社會的創造力、社會的核心競爭力又怎麼能夠獲得實質性的提升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