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0 中国“探月港”:九天揽月搭“鹊桥”

中国“探月港”:九天揽月搭“鹊桥”

中国“探月港”:九天揽月搭“鹊桥”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嫦娥四号中继星侧记

中国“探月港”:九天揽月搭“鹊桥”

5月21日清晨,在嫦娥三号“奔月”4年多之后,中国又做出一个探索月球的大动作——将在素有中国“探月港”之称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将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鹊桥号中继星发射升空。

中国“探月港”:九天揽月搭“鹊桥”

▲2018年5月21日5时28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鹊桥”号中继星发射升空。梁珂岩 摄

5月21日凌晨,繁星闪烁,“探月港”里紧张忙碌,托举着“鹊桥”嫦娥四号中继星的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巍峨矗立在三号塔架,等待出征的号令。

这次发射引起国内外的高度关注,这不仅是是世界首颗运行于地月拉格朗日L2点(简称:地月L2点)的通信卫星,而且有特殊使命和诸多风险挑战。它的成功与否对2018年年底中国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任务至关重要。

中国“探月港”:九天揽月搭“鹊桥”

中国“探月港”:九天揽月搭“鹊桥”

“各号注意,30分钟准备!”“01”指挥员张光斌响亮的调度声音,从测发大厅传递到各分系统指挥员,岗位人员按规程进行发射前最后的准备工作。

这是张光斌第一次担任“01”指挥员,熬了一宿面容略显疲惫,盯着测试发射实时大屏的眼神却炯炯有神。

“第一次担当‘01’指挥员,压力挺大的。但是我们准备工作非常充分,身后有一批经验丰富、技术成熟的团队在支撑,必胜的底气也很足。”张光斌坦然道。

此次任务中,三级火箭加注是技术状态变化较大的项目之一。“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三级加注都是低温燃料,而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三级加注却是常规燃料。”三级前端负责人韩国河介绍说,“虽然加注容量和时间减少了,但是我们的工作量增加了,口令和状态检查的次数更多、标准更细。”

中国“探月港”:九天揽月搭“鹊桥”

随着发射塔架上一组组回转平台陆续打开,乳白色箭体上的“CZ-4C”深蓝大字映入眼帘。据悉,这次发射任务也是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首秀。

为确保任务万无一失、圆满成功,该中心在高强度发射挑战下,一方面对三号发射塔架、发射指挥系统、指控中心系统等多项设施设备和系统都进行了适应性改造,确保硬件上保持最佳状态。另一方面从各分系统中遴选最好的指挥员和岗位操作手专人定岗负责,不断完善文书,协调各方接口,确保万无一失。

中国“探月港”:九天揽月搭“鹊桥”

中国“探月港”:九天揽月搭“鹊桥”

“……3、2、1。点火!” 5时28分,随着“01”指挥员一声令下,烈焰飞腾,声震山谷,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迎着清晨第一缕朝阳喷薄而出。

“后续,“鹊桥”还需进行12次轨道控制任务,经过中途修正、近月制动和月球借力,进入月球至地月L2点的转移轨道,通过三次捕获控制和修正后,最终进入环绕地月L2点的使命轨道。”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鹊桥”号中继星项目经理张立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伟仁介绍,在去往地月L2点使命轨道的途中,“鹊桥”需要多次进行中途修正,要完成全部使命还需“过五关斩六将”。最关键的一次是近月制动的变轨,他形象地称为在距月面100公里高度时给卫星“踩一脚刹车”。这次变轨的窗口时间很短,且只有一次机会。如果没按计划完成好“刹车”动作,“鹊桥”很可能从此飞离预定轨道,因为这颗小卫星携带的推进剂不足以让它重新进入预定轨道。

中国“探月港”:九天揽月搭“鹊桥”

此外,“鹊桥”采用的伞状大通讯天线由于是首次使用,其性能表现需要经受在轨实际检验,而远距离通讯也是一大难点。地球上的通讯卫星通常是在距地面3万多公里的地球同步轨道运行,“鹊桥”距离月面距离远了1倍多,有7万多公里,这些对这颗中继星实现与嫦娥四号着陆器和巡视器稳定可靠的通讯提出挑战。

“太阳帆板展开到位”“卫星状态正常”,伴随着嫦娥四号中继星已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主任张学宇郑重宣布:“此次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指控中心掌声热烈,科技人员在庆祝发射成功的同时,祝福“鹊桥”后续旅程圆满顺利。

中国“探月港”:九天揽月搭“鹊桥”

▋作者:邹维荣、张晓霞、王玉磊、梁珂岩

▋监制:邹维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