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1 關於促進和保障農村小規模學校發展的建議

老俞閒話 | 關於促進和保障農村小規模學校發展的建議

今年1月,一張雲南魯甸“冰花男孩”的照片在朋友圈刷屏,引發社會公眾對農村留守兒童群體的關注,留守兒童以及農村教育發展問題,一直是我非常關注的。

2012年兩會的時候,我有一個提案是關於留守兒童的,《關於解決留守兒童“知識、心理”雙育問題的建議》,提到要關注留守兒童的教育和心理問題。六年過去了,留守兒童的問題依然是當前中國社會最受關注、最令人揪心的社會問題。這些問題的形成,是多方面的原因,但鄉村小規模學校的消失與衰敗,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今年兩會,我的第二個提案就是關於鄉村小規模學校發展的。

關於促進和保障農村小規模學校發展的建議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鄉村振興戰略”,要“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高度重視農村義務教育……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提高農村小規模學校的教育質量,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一環,因為這些鄉村小規模學校在我國基礎教育體系中起到了兜底教育公平的重要作用。

遺憾的是,撤併鄉村小規模學校,集中辦農村寄宿制學校,曾是我國2012年之前鄉村學校建設的基本思路。雖然國家強調在“就近入學”的前提下“適當合併”,但許多地方政府卻將減少財政支出和“提高效益”作為優先目標,農村學校的撤併規模遠超實際需求。統計數據顯示,1995年我國農村地區有19.36萬個教學點,到2010年時僅剩6.54萬個,減幅達66%。

大規模的撤點並校沒有達到預期中的“讓絕大多數鄉村孩子接受更好教育”的實際效果。就像前段時間大家關注的“冰花男孩”王福滿所遭遇的一樣,對走讀學生來說,撤點並校後出現了“上學遠、上學難、上學貴”的問題,交通安全隱患增加,同時城鎮學校“大班額”問題日益嚴重。對寄宿學生而言,撤點並校後仍有很多學校寄宿條件極為簡陋、衛生條件差、營養水平較低、課餘生活匱乏、生活老師缺位,住校生心理健康水平普遍較差,課業成績不甚理想。

更深遠的影響則是,學生進城切斷了農村兒童與鄉村文化的傳承通道,進一步加劇了鄉村文明的凋敝。

針對撤點並校存在的問題,2012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於規範農村義務教育學校佈局調整的意見》(以下稱《意見》),提出 “農村義務教育學校佈局要保障學生就近上學的需要……人口相對集中的村寨要設置村小學或教學點,人口稀少、地處偏遠、交通不便的地方應保留或設置教學點。”

《中國農村教育發展報告2017》(以下稱《報告2017》)顯示,2016年全國鄉村教學點有8.68萬所,較2012年增加了2.43萬所,但遠不及1995年時19.36萬個教學點的一半。不僅數量偏少,大多數小規模學校仍存在諸多令人堪憂的問題。國務院參事室與四川省參事室的一份調研報告顯示,目前鄉村小規模學校的發展仍存在教育資源倒掛現象嚴重、小規模學校難留好教師、語文和數學之外的課程開設率低等主要問題。

中國經濟發展的地域差異以及當前教育發展現狀,決定了農村小規模學校將會長期存在。為了更好地建設鄉村小規模學校,變“小而弱”為“小而美”,真正地推進教育公平與均衡,特建議如下:

1.專門制定促進和保障農村小規模學校發展的政策,在經費支持、師資供給、校園建設等方面予以保障。尤其是在經費上應加大投入,優先保證農村教學點有充分和獨立的教育經費。

2.採用“一校多點,捆綁式發展”,建立中心校或中心寄宿學校和多所衛星式小規模學校捆綁發展的運行機制。建立教師輪流任教制度,實現當地城鎮中心校與鄉村教學點共享優秀教師資源。

3.給老師更好的待遇,制定激勵政策鼓勵優秀教師到農村小規模學校長期任教,對於在鄉村教學點任教的老師,在薪資待遇、子女入學、評優晉級等方面享受優先權。

4.優先在農村小規模學校發展教育信息化。利用互聯網直播、錄播、“雙師課堂”等新手段,引入優質教學資源,彌補優秀教師缺乏的難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