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1 迴歸傳統,莫受當代書法家影響——清華美院教授點評書法作品

特約評改人:錢玉清(中國書協書法培訓中心教授,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特聘教授)

迴歸傳統,莫受當代書法家影響——清華美院教授點評書法作品

莊惠民 行草條幅 規格180cm×60cm

釋文:殘年風燭,發出微弱的光。蒼老的手,在人間寫下大愛。病弱的身軀,高貴的心靈,他在九旬的高齡俯視生命。一疊疊匯款,是寄給我們的問卷,所有人都應該思考答案。

莊惠民作品評語:此作給人的感覺是每個字都在晃,站不住、立不穩,側鋒太多。從審美而言,一幅成熟的大字行草作品,中鋒、側鋒所佔的比例為8﹕2較為適宜。該作品幾乎每筆皆在追求一定的彎度、弧度,缺少肯定、堅實的筆調,看似婀娜嫵媚,實則怯弱飄浮。

作品明顯存有米元章印跡,但對米氏的“刷”意在理解上出現了偏差。懸掛審讀,即有散架左瀉之危。“手”、“人”、“病”、“我”、“都”字用筆潦草、隨意,筆不入紙,手不逮意,是典型的法度“貧血症”。“間”、“旬”、“問”幾乎在同一位置出現相同的字形、字勢,用筆是不合適的。建議作者在技法層面特別是在進一步梳理、解讀古人筆法上多下功夫。究其源、探其流,使用筆更加規範,落筆更加精準。

迴歸傳統,莫受當代書法家影響——清華美院教授點評書法作品

王黨生 行草條幅 規格180cm×60cm

釋文:少年時尋見光,青年時遇見愛,暮年到來的時候,你的心依然遼闊。一生追隨革命、愛情和信仰,輾轉於戰場、田野、課堂。跨越萬水千山,腳步總是堅定,而愛越發寬廣。人民的敬意,是你一生最美的勳章。

王黨生作品評語:此作文秀端雅,用筆剛斷俊爽,自信從容,看得出作者研習二王有年。作者既立足傳統,又關注當代,濃厚的古風雅韻和強烈的時代氣息並存。章法也參差有致,營構合理,墨色濃淡枯潤,字體大小穿插,讓人心生歡喜。線條粗細變化也產生了一種和諧狀態下的矛盾對比關係,“依”字在“寬”、“田”、“然”等字的重墨相襯下更加亮麗動人。

不足之處:一、“戰”、“見”、“勳”等字均有相交觸碰的筆調,使人產生緊張、壓抑感;

二、兩個“是”字,兩個“越”字等均缺少變化。

三、“光”、“青”、“的”、“田”等字的用筆切轉稍顯生硬。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作者受當代書家影響較大,希望作者回歸傳統,深入挖掘,從古帖中汲取營養和信息為我所用。在鍾情二王的同時,可兼顧顏真卿行書的學習,進而使結字更加敦厚,線條更加圓柔。

迴歸傳統,莫受當代書法家影響——清華美院教授點評書法作品

錢玉清示範作品 規格90cm×34cm

特別提示:千年蘭亭號作品點評推出以來,受到廣大讀者的特別關愛。應讀者要求,我們定於每週一、三、五定期推送作品點評欄目,希望得到大家一如繼往的關注。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