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黃日華版《天龍八部》經典還是胡軍版經典?為什麼?

快樂的浩楠1


關注令狐伯光,帶你瞭解影視娛樂大小事!

黃日華《天龍八部》vs胡軍版《天龍八部》:兩個版本都非常的經典,但都有各自擅長的優點和缺點。香港版擅長角色塑造,情緒節奏,和音樂處理。大陸版場景宏大,武打過硬,傳統文化表達勝於香港版。


由於兩個版本都是改編自金庸小說《天龍八部》,如果評價體系,站在改編的電視劇在還原原著小說上面,那麼更經典的必須是胡軍版的《天龍八部》。

中國觀眾現在的閱讀量就很低,再想一想將時間推到1997年黃日華《天龍八部》開播,即使傳播大陸時間晚了一兩年。在2000年之前,中國大陸的民眾整體接受教育的程度,和當時整個中國大陸的富裕程度。


這裡,可以肯定一定以及肯定的說,在2000年前黃日華版《天龍八部》電視劇熱播之際,中國大陸觀眾,沒有形成大範圍看過金庸的《天龍八部》原著的觀眾。

當時電視劇收視主流60後和70後,這兩代人教育程度可想而知。80後和90後當時年紀太小,對於流行小說閱讀量沒有形成大範圍。至少,遠沒有網絡時代興起後,網絡小說的書迷,當有網絡小說改編電視劇,在還原小說爭議的影響力大。


同樣的情況,當年很多經典電視劇都相同,最著名莫過於六小齡童版83版《西遊記》,玉帝被孫悟空打到鑽桌子底下,大叫:“快去請如來佛祖。”,本劇對於玉帝實屬汙衊,原著中孫悟空只打到門口,就被王靈官給攔下來。

黃日華版《天龍八部》改原著,只舉例一個非常鮮明的例子。這是一個作為原著小說迷,不大能忍的改原著情節。


在第一集。丐幫偷襲遼國大軍死傷慘重後,喬峰揹著音響出手。和臥底在“西夏一品堂”,化名李延宗的慕容復交手。兩人不但打得旗鼓相當,喬峰還輕而易舉叫出慕容復的絕招“斗轉星移”!!


《天龍八部》原著小說裡,一直渲染慕容世家的“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的核心設定,造成結果是,天下武林,都以為慕容家族精通天下所有武功。實際上,慕容家族不是會天下武功,只是有一門家傳絕學“斗轉星移”,取巧的借力打力罷了!

也就是說,原著裡“斗轉星移”是慕容家武功稱霸江湖的根本,卻也是慕容家族“精通天下武功”最大的秘密。和慕容復最親近的王語嫣從頭到尾都沒有說過,慕容家四大家臣等親近人都不太清楚。


黃日華版《天龍八部》裡面,喬峰過幾招一口叫出慕容復最核心武功,直接將這個核心設定打得了稀巴爛。偏偏黃日華版本《天龍八部》類似情節,絕不是一個,兩個和數個,而是多到家常便飯。

胡軍版《天龍八部》自然也有其問題。比如什麼詬病的胡軍像土匪,鼓風機,披頭散髮,情節稍顯拖沓一類。但是在還原原著上面,胡軍版《天龍八部》,絕對比黃日華版強不止一籌。


更多關於金庸劇的問題,歡迎大家關注討論!!!


令狐伯光


不少回答都開始比較黃日華與胡軍的演技了,完全對著問題跑偏了,題主問的是兩版《天龍八部》的區別。在我看來,這兩版天龍實在沒有比較的必要,因為完全不是一個維度空間的產物。

《天龍八部》與《水滸傳》是一個筆法

說《天龍八部》,一般都會想到喬峰的豪氣、段譽的痴情、虛竹的呆……但是往往會忽略小說文本的意義。《天龍八部》所述江湖,與《水滸傳》一脈相承,從此角度來說,張紀中是深得其中三味的。

這兩部小說確實有很多相像的地方,更有方家考證說金庸有不少情節是在致敬《水滸傳》。比如人物出場,都是各自一條線,然後英雄聚義在一起,而主角出場的順序也都很晚。《水滸傳》遲至17回宋江才蹣跚而至,然後迅速退場。

《天龍八部》中喬峰到了14回才出場,與段譽痛飲,然後遭遇三十年人生的重大波折。喬峰的丐幫,一心是要護衛大宋對抗遼國,這也有宋江麾下的梁山“替天行道”的味道。而喬峰遇到阿骨打打虎那一段、與康敏的糾葛,都像極了是金庸在向武松致敬。

張紀中的《天龍八部》彷彿是補足央視《水滸傳》的遺憾

張紀中所投拍的胡軍版《天龍八部》也像是完成當年拍攝《水滸傳》的一個遺憾。98版的《水滸傳》礙於預算和市場原因,僅僅拍了43集,大量的人物和情節被刪減,百回本中最主要的征討遼國的故事也被砍掉,讓這部經典之作充滿了遺憾。

以抗遼為主題之一的《天龍八部》,讓張紀中不但補足了遺憾,更能重新建構一個超越《水滸傳》的江湖世界。

從這版天龍的演員也能看出來:

導演之一鞠覺亮後來拍了新版《水滸傳》,成色上大打折扣,但全本呈現了原著;

慕容復的飾演者修慶,是98版《水滸傳》中的花榮;

扮演青年高俅的修革,飾演的是風波惡,這哥倆再次同時出現在一部劇中。

阮小五的扮演者張衡平,在天龍中飾演褚萬里;

飾演白麵郎君鄭天壽的劉立偉,天龍中出演巴天石,他更著名的角色是《大明王朝1566》中的大太監陳洪,《風箏》中的徐百川;

出演扈三孃的鄭爽,在天龍中扮演餘婆;

飾演西夏將軍赫連鐵樹的晉松,與98版水滸無關,但在2011版水滸中出演了魯智深;

老年高俅的扮演者魏宗萬,在天龍是扮演為情所困的鐘萬仇;

矮腳虎王英的扮演者許敬義,天龍中的角色是玄難大師,未能與鄭爽繼續前緣,可惜他已於2017年辭世;

《天龍》中的演員,還有不少是央視版《笑傲江湖》的演員,這基本構成了張紀中的武俠劇班底,後來在不少武俠劇中仍拋頭露面。

天龍與水滸,原本是一個世界

金庸構想的《天龍八部》的世界,第一個充滿屠戮仇殺的底層江湖,一言不合就殺人,很多人比如四大惡人的殘暴程度比起李逵有過之而不及,雲中鶴貪淫好色的比起王英、周通絲毫不遜色,康敏的風騷出格和狠毒可以說潘金蓮、潘巧雲、閻婆惜加起來也不夠。可以說是一個高配版的《水滸傳》,就彷彿一百單八將都有了各種高明的內功心法、外功和輕功術等。

那麼,胡軍的喬峰如何呢?

金庸原著中的丐幫是武林第一大幫派,也是個近似黑社會的組織,每日裡在泥裡土裡摸爬滾打,肯定會有一層土氣吧。胡軍的表演更像是還原了一個黑社會老大,從水滸世界和天龍世界一起走出來的北宋底層領袖。

黃日華版的《天龍八部》則是都市觀影群體想象中的江湖,標準的港片風格,故事節奏快,人物形象也到位。黃日華的幫主重情重義,像極了一個對都市生活反諷的偶像。


何殊我


個人以為,都很經典

黃日華版的多經典就不必說了,港版的《射鵰》《神鵰》和《天龍》,已經是很多人心中的白月光

後續的版本,不被罵已經很不錯了,能叫好叫座的有幾個?

胡軍版的是為數不多的一部

從劇情上說,張紀中的版本幾乎是最忠於原著的

從選景和選角上說,大陸的景色和演員,也都非常養眼,而且演員也都非常敬業,沒有出現過流量小生小花旦的問題。就算電視劇被吐槽被罵,也有非常出彩的角色,比如嶽不群,林平之,田伯光,儀琳,比如小龍女,郭襄,比如虛竹,段譽,王語嫣,木婉清,天山童姥,星宿老仙等等

那麼重點來了,胡軍飾演的蕭峰怎麼樣?

首先外形上講,胡軍高大魁梧,爺們勁兒十足,有人說太兇了點,匪氣有餘,霸氣不足。問題是蕭峰小小年紀就敢拿刀捅人,丐幫也屬於江湖幫派,怎麼可能沒有草莽氣?至於霸氣,胡軍項羽關羽趙雲都演過,說沒有霸氣,有點挑刺了

其次演技上,作為老戲骨,胡軍有著深厚的舞臺劇功底和豐富的電視劇經驗,我個人以為,電視劇裡有些地方確實用力過多,但並不影響整體質量

第三武功上,這版的武功打鬥個人是最喜歡的,除了武打動作好看帥氣,有質無形的內力也表現的極為到位,看的非常過癮

最後,大陸版的《天龍》的確大火了一陣子,有港版的珠玉在前,能做到這種程度已實屬不易,目前豆瓣評分8.1,也說明了這部電視劇已經被廣發網友認可,成為了一部經典的武俠劇

文末,第一眼看到胡軍飾演的蕭峰,我的感覺就如同原著中段譽初見蕭峰一樣,“暗暗喝了聲採:‘好一條大漢!這定是燕趙北國的悲歌慷慨之士!’


小強2836


黃日華版的蕭峰,和胡軍版的蕭峰,他們都是很經典的武俠片。但要是說“武俠味”,顯然黃日華版的更勝一籌。我們看黃日華的武俠片,就會不由自主的感嘆:武俠片就應該是這個樣子。而看張紀中導演的武俠片,覺得和《水滸》沒有本質差別。



(張紀中版的“降龍十八掌”,比殺豬時豬的嚎叫聲還難聽!)

香港的武俠片,缺點在於經費有限,所以道具比較簡陋,有些衣服都是重複使用的。而大陸拍片,財大氣粗,加上場景有祖國的名山大川,拍出來的視覺效果壯觀。但是,武俠片,要的是一種緊張感,觀眾看的是刺激和熱血沸騰,並不是要看景觀片。看景觀片,沒有必要看武俠片。香港的武俠片,導演就是一個高明的作家,一集裡面的高潮情節,都出現的有張有弛,恰到好處。而反觀張紀中的武俠片,就味同嚼蠟,和流水賬一樣,沒有組織起高潮。

此外,張紀中的一些武學絕技的設定也有問題,意境落後,不夠美觀,甚至可笑。胡軍打出的“降龍十八掌”,每次都是慢吞吞的做雙臂撐天狀,這不是露出空擋給別人攻擊嗎?而且,胡軍版“降龍十八掌”的特效聲“龍吟”,我怎麼聽都像是豬嚎叫一般,實在是難聽至極。


懷疑探索者


胡軍的03版《天龍八部》作為內地為數不多的優質武俠電視劇之一,曾一度引領者金庸武俠內地翻拍的風潮;其中胡軍飾演的喬峰、林志穎飾演的段譽都可稱之為經典形象。而一眾老戲骨加盟形成的配角精彩演繹,同樣比香港TVB的版本配角實力高出許多。但是因為黃日華版天龍首先登陸於內地,在內地的受眾面十分廣泛;加上先入為主的理念,導致了很多觀眾只認TVB版。



但是TVB武俠劇依然在《天龍八部》中暴露出了各種習以為常的問題,比如角色常年不換衣服,取景過於簡單和隨意,特效處理不夠精緻;甚至在配音上太過於重複和單調,不能讓人有新鮮感。因製作經費所限,總體來說黃日華版《天龍八部》大氣程度上遠不如內地版的《天龍八部》。


就黃日華和胡軍個人飾演的喬峰來說,可謂是各有所長。黃日華的喬峰從容大氣,一招一式舉手投足便有高手風範,尤其在結尾大戰丁春秋慕容復等人,更展示出不俗的身手;但是讓人無法理解的則是,黃日華版喬峰一年四季全戴著同意頂帽子,這個設定反而不是很合邏輯。

反觀胡軍版喬峰,則被他演繹的更加舒展豪放,而披頭散髮的設定更增添了喬峰三分狂野的氣息;在打鬥設定上顯然內地版的更加豐富精彩,港版的武術套路過於單調,而內地版因大好河山的襯托,飛簷走壁、上天入地都能展露出武術指導團隊的用心,讓許多觀眾目不暇接大呼過癮。



就我個人喜好來說,本人更喜歡內地胡軍版的《天龍八部》。


關注頭條號武俠小王子嗎,我陪各位一起聊武俠。


伯德小姐


居士我認為毫無疑問是黃日華版更為經典。

首先比較一下天龍三兄弟:

蕭峰是《天龍八部》真正的男一號,雖然出場比較晚,但是戲份最重要。所以《天龍八部》拍得好不好,首先要看蕭峰。

黃日華演的蕭峰和胡軍演的各有千秋,都受到了廣泛的好評,我認為黃日華的蕭峰更勝一籌。

蕭峰雖然是契丹人,但是自幼在大宋長大,所以他骨子裡雖然有契丹人的兇悍,但平時並不會表現出了,反而在豪放中帶有一絲儒雅之氣。原著中蕭峰是會隨身帶摺扇的,而胡軍的蕭峰披頭散髮,一看就是胡人的模樣,怎麼也不像會帶摺扇的樣子。

書中關於蕭峰有一個細節,在少室山上,蕭峰帶著燕雲十八騎出場了,許多丐幫弟子情不自禁地喊了一聲“喬幫主”。這說明了蕭峰很有親和力,不應該是像胡軍的蕭峰那樣一味兇悍。

段譽是把整部《天龍八部》串起來的人,這本書以段譽開始,又以段譽結束。所以段譽也是極重要的角色,很多人看《天龍八部》主要是看段譽泡妞。

陳浩民的段譽和林志穎的一比高下立判,林志穎勉強及格,陳浩民九十分以上。

陳浩民剛出場時,穿著王子的錦衣,一看就是富家公子。後來換上樸素的白衫,那也是儒雅天真,很好地表現出了段譽的“呆氣”,讓人憐愛。

林志穎呢?帥是挺帥的,但我總覺得他演的段譽不是真傻,而是裝傻。林志穎笑起來壞壞的,一副隨時準備扮豬吃虎的樣子。說白了,林志穎演的不是段譽,而是小魚兒。

至於虛竹,他在三兄弟中的戲份最少,也最不重要。我認為樊少皇和高虎演得都不錯。

胡版天龍八部的一些配角非常出彩。比如計春華的段延慶,我覺得比黃版的好多了,計春華太適合這樣的角色了。但是配角的出色無法挽救主角的瑕疵。

胡軍版的一些情節也欠考慮。比如第一集,蕭峰和丐幫兄弟喝酒吃肉,這時汪幫主、馬副幫主和馬伕人出現了,丐幫弟子們放下酒碗呆呆地看著三個人,蕭峰卻像沒看到三個人一樣,自顧自地找別人碰杯喝酒,別人當然沒理他。我知道導演是想表現蕭峰對馬伕人視若無睹,但是來的還有幫主副幫主啊,這是你的上司啊蕭峰,你這樣不理不睬真的好嗎?喬三槐夫婦沒教過你基本的禮貌嗎?

最後想說一點,胡版雖然比黃版更為精緻,取景也很大氣,但是缺少了一點“俠味”,這點最為致命。香港拍武俠片的經驗豐富,雖然陷入了程式化,但是他們知道怎麼表現出俠味。


夢露居士


長篇武俠小說是香港金庸先生中後期的一部力作,小說背景是兩宋時期與遼、西夏、金、元的對峙、激戰。

兩宋王朝共存在三百一十九年,而兩宋實際無暴君,昏君不少,膽小怕事、花天酒地、殘害忠良,但卻有一個好風氣一一藝術輝煌。但是,一手好書法絕對扺擋不了如狼似虎的"五胡"兵馬,為何漢王朝會存在319年,我的理解是兩宋王朝在危機關頭挺身而出忠臣良將如寇準、揚業、包拯、岳飛、韓世忠等等。
否則,兩宋王朝早就完蛋。

而金庸的巜天龍八部》正是基於這樣的理念,塑造了喬峰、喬幫主這個忠肝義膽的英雄。

啊,參一生參不透這道難題

這句歌詞是黃日華扮演的喬峰而於1997年7月28日上映的巜天龍八部》主題曲的一句。

香港版的巜天龍八部》演員陣容強大,黃日華,樊少皇,陳浩民等,特別是喬幫主,在氣質、膽魄、相貌均受人熱捧。

張紀中版《天龍八部》

該劇於2003年12月11日上映,獲得了22屆中國電視金鷹獎"十佳"作品獎。

演員陣容也頗為強大,內地硬派演員胡軍擔綱,林志頴、高虎、劉亦菲、陳好、劉濤等主演。

胡軍的長髮飄飄扮相,我不眀白導演想傳達什麼意圖,俠義?瀟灑?民族融合?如果這樣的話則過於簡單。

張紀中版《天龍八部》戰爭場面宏大,拼殺激烈,看到很爽,過癮,但是,忽略了重要的一點,兩宋時期的大宋軍隊是弱於五胡騎兵的,如果這樣示強於觀眾,則混淆了當時的軍事形勢。

港版巜天龍八部》則較好處理了這個問題,著重突出喬幫主的仁慈、俠義、忠勇。這與兩宋存在依靠忠臣良將的維持事實一致。

而胡軍扮演的喬幫主則有幾分兵馬大元帥的氣質,可是,這是一部武俠小說改編的電視劇呵,呵呵!

金庸先生在談到電視劇改編誰好的問題上,認為,小說中的文字以外加入了讀者自己的經歷、個性、情感和喜憎。電視劇卻把人物固化了,觀眾沒有想象餘地。我不能說哪一部最好,但可以說:把原作改得面目全非的
最壞⋯

黃日華版和胡軍版基本都較好反映了原著精神,各具特色,如果非要評個最好,那麼也是牡丹和幽蘭的比較。

黃日華是一一牡丹!


良人執戟2


我更喜歡黃日華版本的《天龍八部》

此前,TVB也拍過《天龍八部》,黃日華也有參演,此後,《天龍八部》也一再翻拍,包括口碑不錯的胡軍版,但說起來,還是覺得97版天龍最經典,原因何在呢?

當然,經典是一個集體結晶,臺前幕後都有功勞:金庸原著的精彩故事是基礎,以李添勝為監製的團隊的細心打磨,加上演員的傳神演繹。

《天龍八部》是金庸在鉅著時代的重要作品,和《笑傲江湖》《鹿鼎記》一個時期,陳世驤評價是“無人不冤,有情皆孽”,倪匡的評價是將此書比作大海,一浪迎著一浪,一浪高過一浪。

連載期間有個插曲,金庸外出辦事,倪匡曾經代筆寫過一段時間,阿紫的眼睛就是倪匡給弄瞎的,當然後來出單行本的時候,金庸還是重新創作了。

《天龍八部》和《俠客行》是金庸小說中佛學思想的代表作,《俠客行》還只是體現在“知”的層面上,而《天龍八部》是在“行”的層面,人物性情各異,但都是按照佛家的規範行事。而且故事涉及大江南北,有大理、大宋、大遼、女真等,算是金庸小說中最熱鬧的作品之一,好看且深刻。

演員的選擇很成功,尤其是作為靈魂人物的蕭峰由黃日華扮演,他創造了自83版《射鵰英雄傳》郭靖之後又一經典的武俠形象,後來參演的《蕭十一郎》(又名《割鹿刀》)也沒有超越。

其實,黃日華扮演蕭峰,有個缺陷就是個子不算高,扮演西北大漢在身形上不大匹配,所以才用頂帽子作為裝飾和彌補。

因為演技爆棚,人角合一,讓人忽略了個頭,認為他就是蕭峰,覺得蕭峰就該戴個帽子。後來看胡軍版蕭峰長髮飄然,包括回頭看梁家仁的髮髻,反倒有些不習慣了。

這一身行頭也被黃日華穿到了TVB頒獎典禮上,可惜那一屆的競爭對手是《難兄難弟》中的羅嘉良,這一版蕭峰沒有得到視帝加冕。

不過,20年過去了,記得《難兄難弟》的人恐怕不會有《天龍八部》的人多吧,時間已經給黃日華加冕。


香港電影


有一句評論評價03天龍和97天龍:你根本不會想到這兩部電視劇只隔了6年,以為它們是兩個年代的產物,TVB天龍八十年代,央視天龍21世紀。 喜歡97天龍,是因為人都有懷舊情結,港產武俠劇延續了83射鵰的餘威,雖至20世紀末仍讓人充滿遐想,但客觀說,從95之後,港產武俠劇已經走下坡路,到現在已經是萬劫不復。人才斷檔,技術落後,視野狹隘,商業勝藝術等等因素導致港產武俠劇一蹶不振。97天龍更像是對港產武俠劇輝煌時期的致敬與輓歌,而談不上一部優秀的現代武俠劇。  

對武俠小說的改編,首先要看原著與劇作的情節距離。97天龍改得金庸都不看,而相比之下03天龍倒是頗受金庸認可。畢竟,香港在文化上延續了上世紀海派餘脈,一切以市場為導向,“商人幫忙”。當時沈從文就說海派沒文化。而到了香港,更加缺乏對“文化”的尊重,一切以撒狗血賺錢吸引眼球製造話題為己任。相比之下,張大鬍子雖屢受詬病,但你得承認,他搞的三國西遊以及金庸劇相對來說是比較尊重原著的。 但談原著會涉及到文本與大眾傳播距離的問題,所以這個打住。就從電視劇本身來談。  

1、選角與造型設計。先說造型。張大鬍子搞歷史劇搞習慣了,喜歡一切按照實物來。天龍的時間設定在宋朝,那時的服裝髮型什麼的都有人研究過,基本上,03天龍造型是符合當時大致情況的。而97天龍的造型甚至遺留了嶺南傳統戲劇的戲服形式。比如香港武俠劇常有很大而翹的肩部裝飾,97天龍某些服裝也如此。更加不可思議的是喬峰那個帽子,閱遍古代服飾,實在很難找出一個對應物(難不成是孔明帽子改進版?)。還有一些造型凸顯了演員或者美工的不敬業,如和尚尼姑就是一個大帽子,帽子下的頭髮還清晰可見。港產武俠劇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男演員前額束髮造成的高高隆起,這個有專門論述武俠劇的網帖談過,基本屬於一個嶺南審美流變吧,但卻造成了造型的僵化,也與求真造型相牴牾。 03天龍造型當然不是盡善盡美,但總體上做到了“實際 現代審美”的結合。張大鬍子在造型上遭人詬病的比如“披頭散髮”形象。但從喬峰這個角色的設定來看,他是很難有束髮形象的:首先是乞丐,後來是契丹人。如果喬峰頭髮清爽如段譽般的公子哥,那才是怪事。尤其值得一提的女演員的造型非常美。如果有愛好古代服飾的童鞋會注意到那些服裝的部位與名稱一般都與當時的服飾對應。而反觀97天龍,乃至幾乎所有的港產武俠劇,你分不出服裝的年代,哪個朝代都是一個樣。  再說選角。我認為胡軍目前來看是最符合喬峰氣質的演員。喬峰首先要外形高大,其次要有豪爽與野性混合的氣質。作為北方滿族人,胡軍至少一直有硬漢的感覺。黃日華氣質而言過於正氣,眼神有點GC主義戰士的味道,一味的苦大仇深,缺乏野性。還有一個弱點,就是身材不高。據說為了展示身材高大,所以當初才設計了那個失敗的帽子造型。黃日華演喬峰,豪爽不夠,野性不夠,唯一可稱道的就是長期武俠劇薰陶下的某種獨特氣質,一看就是武俠劇演員。相比而言,胡軍缺點影視劇的“江湖氣”。  其它選角,除了03段譽不如97段譽,基本可說完爆,女演員更是如此。有人愛拿李若彤比劉亦菲,可實打實地說,李若彤美得沒有中原美人的感覺,典型的東南亞人種特徵。無論是小龍女還是王語嫣,李若彤在外形上都不符合,但她比劉亦菲演的有靈氣。

   2、動作設計與場景選擇。03天龍的動作設計我甚至認為達到了華語武俠電視劇的巔峰。比如火焰刀的設計,空氣波動的樣子無人可及。而97天龍的武打特技還延續了八十年代港產劇的樣子,五顏六色的激光束,採石場炸石頭一般的掌力爆炸,旋轉升空的演員。這些在七八十年代是很好,但都世紀末了,你本應該可以引領武俠動作設計,結果你倒拾人牙慧。當然,03天龍的不少動作設計是融合了以前港產武俠劇的設計,但它難能可貴在於不浮誇。現在西方設計個科幻遊戲都講究碎片濺開的物理規律,你雖是武俠劇,但起碼得看上去不太浮誇才是。我可以接受降龍十八掌以空氣凝聚成龍形衝擊而出,但實在接受不了它以彩虹形式炸開石頭。  再說場景。很多人說大鬍子選景是美,但要看美景我不如看風光記錄片。這就是為反對而反對了。武俠劇之所以給人俠的感覺,首先你得有江湖,江湖不只是人心,還有廣闊的華夏美景。塞外秋風駿馬,江南春雨杏花。我要看的江湖是遼闊的中華,塞北蒼茫大草原,西域萬里莽莽大漠,東海萬丈波濤滾滾,南國小橋流水人家。只有這些美景才託得起江湖,託得起俠客、英雄美人。而不是沒事就靠在海邊依偎看海浪,一家皇宮站十個人就擁擠,一次攻城戰站在城頭就望見城下敵人的鬍子有幾根。

   說了這麼多。97天龍陪伴我們度過了小時候,但並不因為它給了美好的回憶就說它好。拋開技術與資金這些因素,我們看武俠劇,不只是看回憶,更多的是圓自己的一個武俠夢。在夢裡,除了程式化的表演,千篇一律的服裝,擁擠狹小的城鎮,五顏六色的武功,我想,一個真正的武俠夢更應該包括一些更為宏大而精緻的東西。


角深


因為黃日華射鵰的先入為主,近20年來,說到天龍就是黃日華版。

大陸翻拍的金庸劇,其他也許不如港版,但胡軍版真心至少不比黃日華版差。

首先,胡軍版比黃日華版忠於原著,這是多數觀眾願意看到的,而非編劇無謂的改編。

其次,喬峰是個大英雄,黃日華版略嫌歇斯底里,反應小我的多些,詮釋“帝釋天”的內涵方面剛不如胡軍。

其三,服飾方面,黃日華版顯然不如胡軍版能反應宋朝《望海潮》般的全球最富、遼國胡人服飾等。

第四,人物對白港式模式化,沒反應金庸寫本小說的良苦用心和深意,稍顯淺薄。

第五,主角配角都偏老,尤其阿朱、段譽、慕容復等,與八部天龍對應的“乾達婆”、“沙竭羅龍”、“迦邏龍”等佛教精義不太符合。

張紀忠後期的翻拍較前期更重文化內涵,特別是《西遊記》,雖不被多數人叫好,但你看懂張忠於原著的修行之路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