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如何评价俄罗斯的移动核电站计划,这种设施是否有安全风险?

SmileyMaggie


“罗莫诺索夫院士”被绿色和平组织称为“移动的泰坦尼克号”,也就是说,它就是一艘看起来牢固豪华,但是却不堪一击的核电站,鉴于30多年前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国际社会必须要对它进行重点关注,毕竟这艘核电站船是移动的,一旦被恐怖袭击或者它自身出现问题,所造成的后果比切尔诺贝利要严重的多,有时候一个不经意的错误就会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个道理,污染会随着海洋流和大气遍全世界。



当年切尔诺贝利被认为是绝对安全,但是事故还是发生,原因就是因为,当年以色列空袭由前苏联援助伊拉克的核反应堆,使得苏联不得不考虑,如果切尔诺贝利核电站被袭击,是否能停堆。
于是把四号反应堆作为实验对象,在全场停电的情况下,汽轮机中断蒸汽供应,利用汽轮机转子的惯性旋转来满足机组本身电力的实验,但是没想到却因为工作人员的失误,违反核燃料棒的操作规程,导致反应堆功率瞬间增长到额定功率的一百倍,尾端从330度瞬间达到了2000度,把燃烧核燃料产生的争气喷射到空中,造成了大气尘埃污染。

(切尔诺贝利四号机组被掀翻的顶盖)



4个小时内,五万多居民被全部撤出,而专家们却告诉苏联高层,这只是一个小事故,根本没什么,戈尔巴乔夫还被专家告知核反应堆就算爆燃,仍然安全,甚至就像在家里煮茶叶一样,而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就是在红场摆一个茶壶一样,没有任何安全问题,然而事故所造成的后果直到今天还在继续,所以这个移动核电站就算安全级别系数再好,也不是百分之百,一旦出事,后果不堪设想。


风云一点通


苏联时期拥有广袤的西伯利亚地区,那里除了气候原因外,几乎是人类生存的天堂,煤、油、气储量都远远超过任何一个国家。淡水储备量占人类的百分之二十,森林面积占整个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此外还有及其丰富的各种稀缺有色金属。可以说要什么就有什么。

西伯利亚地区地广人稀,虽然占着异常丰富的资源,但是因为气候恶劣道路不通所以没有太大的开采。早年就连架设电线杆都需要重型直升机调运架设,可想而知环境恶劣。为了开发西伯利亚地区苏联开发了移动式核电站。

整个核电站分为三大部分分别装在四辆T10加长型底盘上(由原来的七对负重轮增加到十对负重轮),分别是核反应堆部分两辆,发动机和汽轮机一辆,控制设备和输出设备一辆,系统全重两百余吨。可以通过铁路运输或者是自行抵达目的地。该核电站既可以民用也可以军用,战争时期可以为重要目标持续供电。这样看起来很美好的项目却是断断续续,好不容易八十年代项目重新上马,但是在乌克兰境内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事故(世界上最大的核电站事故)。该项目最终被迫取消。

核电站小型化看起来非常诱人,尤其是可以移动的核电站。当然小型化完全没有问题,问题是安全性能得不到保障。几乎没有什么安全保障措施,而且因为其体积小,周围环境的放射性数值能不能达标都是个问题。


紫龙防务观察


俄罗斯制造的世界上首艘浮动核电站“罗莫诺索夫院士”号向世界展示,这预示着俄罗斯在该领域的研究取得了相应的成果。其实关于浮动式核电站的研究早已经开始,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上多个核电强国都进行国类似研究,只不过由于资金、技术、安全以及紧迫性等问题,各国的研究进度不同而已。虽然美国并没有公布自己的移动核电站计划,但是这不代表美国在该领域的技术不成熟。

事实山俄罗斯研制的这款移动式核电站缺陷很大,最主要的缺陷就是安全隐患。首先这个核电站面积很大,但是其又缺乏必要的自我防御设施,所以一旦遇到战乱等就面临巨大安全风险。其次这种移动式核电站对核相关技术要求很高,移动过程中存在核泄漏等安全风险。目前俄罗斯透露将会部署到西部利亚东部,这样的部署会不会给当地带来巨大隐患,确实让人担心。

当然不可否认这种移动式电站在能源提供等方面有着极大作用,这也是主要军事强国投入大量资金研发的基本原因。如何克服这种电站的脆弱性,尽量增强其自身防御能力,就是大型移动式核电站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了。虽然从理论和技术上可以做到这种浮动式核电站的安全可靠,但是由于特殊不封闭作业环境、特殊的核处理过程,以及不断变动的位置,大量位置的外部风险等都会给这种核电站带来极大威胁。


深度军备


首先做任何事情都会存在风险,个人觉得1.问题出来以后造成的事故是否在可控范围内2.问题出现之前按照初级中级高级终极,做好预案3.创新需要冒险精神但是最好还是在小范围冒险比较合适4.都说(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家哪来的国)现在可以加上(没有地球那有国何来安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