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康熙王朝》容妃逝後,康熙說了句“凡看到容妃刷過馬桶的人全部殉葬”,你怎麼理解?

居雅散人


真的是特別喜歡這個電視劇,特別是容妃逝世後,康熙在她的棺槨旁邊的真摯表達,他是沒有辦法,只能犧牲容妃,說到這征戰一生的康熙溜了淚,康熙一生為了國家犧牲了很多人,他是帝王,只能為了國家犧牲容妃,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我們說說容妃和康熙的關係。

容妃與康熙是情感知音,同時也是三宮六院中最愛的女人。容妃是康熙當上帝王的時候選派的妃子,祖籍福建,容妃是聰明的的女人,她大度寬容,美貌與智慧並存,強烈地吸引著康熙對她的寵愛,和康熙有一個女兒,名為藍齊兒,也稱藍齊格格,康熙最深愛的女人,但為什麼要將她打入冷宮,直至去刷馬桶呢,這就和孝莊太后的懿旨有關,只因為容妃傳達了孝莊的懿旨,力保太子胤礽,而慧妃又煽風點火,立證容妃假傳孝莊太皇太后懿旨,康熙儘管相信容妃的話,但面臨對未來江山繼承人的問題還是考慮周詳,認為太子不適合接任,又不能說孝莊的不是,只好說容妃假傳懿旨,讓自己心愛的女人成為他愛新覺羅家族政治的犧牲品。奪容貴妃之位降為常在,後因放走紅玉,康熙將容妃逐出後,後來因為慧妃和自己努力勸鑑康熙不能廢了太子,以至於去刷馬桶,這時候康熙依然很愛她,但是沒有辦法,他只能忍著悲痛。

最後,在康熙七十歲是舉辦千叟宴的時候容妃被馬桶砸死,結束了她的一生,康熙聽聞這個消息悲痛欲絕,把凡是見過容妃刷馬桶的太監全部殉葬,我想康熙這麼做第一是為了保全容妃的面子,因為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容妃畢竟是貴妃,其他那同學這種事情豈能外傳出去,豈不丟了面子,第二,容妃是康熙最愛的女人,一直對不起容妃,他心裡愧疚,陪葬一些太監也是合情合理,這麼做也能彌補康熙的愧疚之心。

容妃逝後,康熙封容妃為孝慈仁皇后,寫了一本書,讓她的事蹟流傳後世。



化學反應事


《康熙王朝》中“容妃刷馬桶”這個梗是個敗筆。二月河小說中並沒有容妃和藍琪兒,只是在電視劇中出現了。

雖然無論小說還是影視劇難免有杜撰,但是應該符合社會規律,即人之常情。即使再複雜的帝王心術,也沒必要去編撰個歇斯底里。

歷史上康熙皇帝是個正常的人。電視劇中之前愛著容妃,寵著藍琪兒。似乎因為廢立太子的事情,卻對容妃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容妃死後,康熙傳旨“凡看到容妃刷過馬桶的人全部殉葬”。並給予容妃厚葬,還冊封為“孝慈仁皇后”,並讓張廷玉為容妃寫傳,各種誇讚。





為什麼說這些情節不符合邏輯:

第一,容妃是與康熙關係近,還是太皇太后關係近呢?當然是丈夫。太子胤礽也不是她親生兒子,完全沒有要在這個問題上與康熙力爭。容妃還是個識大體的人,不會不理解康熙的全盤考慮。


第二,即使容妃堅持說有孝莊太后的遺囑,康熙也可以聽,也可以不聽。他是完全可以乾綱獨斷的皇帝。親爹順治的批示,不是也燒了嗎,重新啟用姚啟聖。

第三,有討論說,康熙帝看出了容妃干政的苗頭,所以打擊她。難道康熙沒有信心嗎,怕容妃成了武則天?


第四,藍琪兒嫁給了噶爾丹,屬於重要統戰對象,即使武力征服,也有之後準噶爾的治理的也是個大問題。從藍琪兒及其與噶爾丹的兒子這邊,容妃的政治待遇也不能降低。

第五,退一百步,即使康熙移情別戀,不再喜歡容妃。可以擱置一邊,事實上不理不睬。也可以正式下旨,降級給處分,打入冷宮幽禁。甚至直接賜死。但讓一個寵妃去刷馬桶,損失的不只是容妃自己的面子,皇權也沒有尊嚴。

可憐了容妃這演員。

李德全為什麼沒有殉葬?


幾葦渡


電視劇《康熙王朝》中,容妃是其中的一個重要角色,很多事件都需要她和其所生的女兒藍齊兒來穿插。

然而,在康熙第二次西征噶爾丹時,孝莊太后因病去世,死前對容妃遺言令康熙不得廢太子。

而在這時,康熙已經獲知太子胤礽的外公(其實是外叔公)索額圖企圖謀逆傳位,而太子胤礽也並不反對。

於此,康熙最終決定廢黜太子胤礽,但正在祭拜太廟宣佈這一決定時,容妃當著大眾的面宣佈了孝莊太后的遺言,這下令康熙十分尷尬!

最終的結果,太子胤礽仍舊被廢,而觸犯了龍威的容妃被康熙打入冷宮,並罰洗馬桶為生 。



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康熙一方面也是不得不如此,但其心中,他畢竟與容妃有過很長的一段情感。最終,在容妃死後,康熙下令將所有看過容妃刷馬桶的太監雜役等全部殉葬。

以上是劇情介紹,那麼,歷史真有為殉葬這一回事嗎?

應該說,古代帝王令后妃、宮女等為自己殉葬的事屢有發生,比如遠的秦始皇等,都曾搞過大規模的殉葬。

再如近的明朝,也同樣做過如此殘忍之事。



如《明朝小史》中的記載,明太祖朱元璋死後,“伺寢宮人,盡數殉葬”。這就是說,為朱元璋伺寢的40餘名妃嬪全部陪葬於孝陵。

其後,明成祖朱棣的長陵也有從殉妃嬪30餘人,明仁宗的獻陵有7名妃嬪陪葬,宣宗的景陵有10名宮人“殉節從葬”。

直到明英宗時,其臨死前下詔說:“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止,後世復再為。”由此,明朝這才停止了殘酷的宮殉制。



到清朝後,這種宮殉現象也曾發生過。這就是在努爾哈赤死後,其大妃烏喇那拉氏被皇太極逼而殉葬,後者的理由是:烏喇那拉氏假傳遺旨,說要將皇位傳給多爾袞!

當然,這次的殉葬主要是出於政治目的,而為了掩蓋,皇太極又令努爾哈赤的其他庶妃代因扎、阿濟根等也一同殉葬,這也是中國歷史上明文記載的最後一次殉葬。

由此可知,所謂容妃死後,康熙令太監殉葬之事不甚可靠,而主要是電視劇為劇情更加生動而編出來的。


坑爹史冊


康熙自始至終都愛著容妃,這是毋庸置疑的。可以說,康熙這一生真正只愛過三個女人,一個是蘇麻喇姑,一個是赫舍裡,一個就是容妃。對於蘇麻,康熙既有朦朧的少年情愫,又有對姐姐般的敬愛;對於赫舍裡,少年夫妻結髮之恩,又是艱險之中助康熙鞏固地位的貴人,可惜早早逝去,是康熙心裡一輩子抹不去的梗;而後者卻是康熙一生唯一曾享受人倫之樂的愛人、知己和伴侶,也是他中年以後唯一的情感寄託。康熙雖後宮三千,子嗣眾多,卻喜歡和容妃、藍琪兒相伴,彷彿尋常百姓的三口之家。而孝莊內心也是最認可容妃為自己的孫媳婦的,大小事情也願意和容妃互通有無。這如果是在尋常百姓家本是好事,可是皇家畢竟與百姓有別,一旦牽涉到政治鬥爭,勢必有犧牲品。而容妃可以說就是犧牲品,甚至換個角度說,深愛容妃希望與之白頭偕老的康熙也是犧牲品。

康熙貶容妃的主要起因是關於廢太子的事。康熙下令廢不成器的太子,而容妃遵照孝莊的遺囑竭力勸阻康熙不能廢太子。康熙一怒之下將容妃貶為宗人府之奴。而掌管後宮而嫉妒容妃已久的慧妃便分配容妃去幹最髒的活即刷馬桶。容妃不但幹又髒又累的活,還受盡太監們的欺凌,最後勞累過度,憂思成疾而逝。

康熙貶容妃當然是不得已。太子不成器,已不可救藥,除了廢除已別無他法,國家絕不能交到這樣的人手裡。容妃搬出的理由卻是世上唯一能撼動康熙決定的旨意——老祖宗的懿旨。老祖宗的出發點是太子被廢,阿哥們爭皇儲,骨肉相殘。所以吩咐容妃要力勸康熙不要廢太子,是念茲在茲。容妃的忠誠和賢貞自然會堅持老祖宗的懿旨,至死不渝。那麼巨大的矛盾形成了:廢太子以選更合適繼承人,不得不廢,何況已昭告天下,又是關乎國本的大事,朝令夕改,君威何在;老祖宗懿旨在前,如果不遵從,豈不是不孝,皇家的顏面又何在。不可調和矛盾之下,只好犧牲了容妃——容妃假傳懿旨。更重要的是容妃公然在群臣面前呼喊阻攔康熙,不但違反了後宮不得干涉政事的禁忌,更是把康熙弄得下不來臺。此時康熙不勃然大怒,重責容妃,還有其他方式否?

康熙的心裡很清楚,容妃傳的懿旨是真的,容妃的出發點並沒有任何居心叵測。冷靜之後,康熙何嘗不是唏噓懊悔,然而又有什麼辦法可以收回。

在之後的日子,或許康熙時常想念容妃,懷念過去的舉案齊眉、天倫之樂;一邊又心疼自己的所愛受冤枉此刻正遭受奴役;一邊又是怨恨容妃為什麼不能理解他的難處,而挑戰他的皇威;一邊又是在空蕩的房間唏噓唯一的知己唯一付出感情的愛人也背己而去,內心倍感淒涼。真是百感交集。

康熙的心思於是變得敏感,其實他渴望知道容妃的近況,但又有什麼方式去了解?一個被自己以假傳懿旨之滔天大罪貶為奴役的廢妃,怎能有什麼好的理由去接見?他小心翼翼地偽裝著自己,不讓任何人看出自己的心思,他竟開始有些迴避聽到容妃的情況,被貶的容妃一定是在遭受奴役和欺侮,知道了只會徒令自己六神無主;何況,一旦接見容妃或赦免容妃,以容妃的忠貞和耿直,勢必又要再提老祖宗的懿旨。他太瞭解容妃了!容妃已受重罰,如果再犯皇威,除了殺她再沒有別的處罰了。這麼一想,他甚至有些怕再見到容妃。其實在這一點上,他對容妃是有一絲敬意和憐憫的。他何嘗不知道容妃是冤枉的,此事如果換了任何一個妃子,也就妥協了,甚至可能提都不會提老祖宗的懿旨,可是她是容妃,老祖宗生前留給她的任務她捨命也要去完成。

但是皇帝也有皇帝的難處。朕心裡的苦容妃你又知道否?你要是稍稍一妥協,或是選個更好的時機告訴朕都不至於這個田地。一向善解人意的容妃啊,為什麼現在離朕的心這麼遠?

容妃逐漸變成了一把利刃,刺在康熙的心頭。留著痛,拔出來更痛。唯一的辦法只有儘量去掩蓋。就這麼一天天的挨著。

然而容妃的死打破了局面。猝死,來得突然,康熙萬萬沒有想到。容妃的死亡讓康熙的負罪感終於爆發,不可收拾。他每天悄悄在心底裡牽掛的容妃再也不會開口說話了,永遠沒有可能再對他噓寒問暖,說說知心話,當然,再也不會提老祖宗的懿旨了。康熙面對容妃不會再有壓力,可是他心裡積累了太久的話也沒有機會跟容妃說了。那個曾經的三口之家永遠成為了過去,永遠。

康熙只是貶容妃為奴,但直到容妃死去,才知容妃乾的活是刷馬桶,死在馬桶堆裡,汙穢纏身,死的悽慘。這群為非作歹的奴才,竟然這樣的欺凌容妃,如果不是他們的百般欺凌蹂躪,或許容妃也不至於這麼快死去。惱怒、忿恨、恥辱感頓時佔滿心頭。該殺!何況,這群奴才留著,以後勢必還要到處散播容妃刷馬桶的情景,不殺之,談何尊嚴。朕要彌補容妃,加封容妃,怎麼能允許有人還風言風語,朕的容妃絕不許誰再玷汙。容妃刷馬桶的事只當是從沒在這世上發生過。所有見過容妃刷馬桶的人一概不留!

電視劇裡主演陳道明這一段演得很到位:開棺的瞬間,康熙的身軀猛的一顫,一步倒向棺身,伸出一手做撫摸狀,卻抖動著。他惦念容妃太久了!此刻終於可以和她平靜地相處一會兒。望著安詳躺著的容妃,康熙開始了他痛苦而淒涼的獨白:

“容妃,朕知道你從來沒有矯旨欺君。朕相信老祖宗確實留給你懿旨了,要你盡力保全胤礽,以免太子被廢,阿哥爭儲,骨肉相殘。這些,朕都知道!但是,朕不能把一個不成器的太子硬扶上皇位啊,那樣一來,非但骨肉相殘,天下也要相殘了!朕只能讓你承擔罪名,說你矯旨欺君,將你打入冷宮,朕這些苦心,沒法和你說啊……”

皇帝的苦只有皇帝自己知道。即便是體己如容妃,聖明如老祖宗,也並不能完全體察朕的孤苦和無奈啊。

電視劇開頭,順治皇帝要救即將被燒的和尚師父而不能時,對尚年幼的康熙說:玄燁,你皇阿瑪被他們逼得生死兩難啊!

康熙何嘗不是。他彷彿又想起了一句熟悉的話:這個皇位只要你坐上去了就會知道那是天底下最苦的座位。

是啊。天下人都說大清是朕的,其實還有句都知道而不能說的話——朕,也是大清的。

我是正經閒聊。歡迎大家留言。


正經閒聊


康熙一生經的女人雖多,但其摯愛的卻只有三位,她們分別是蘇麻喇姑、赫舍裡和容妃。可這三個人對康熙的意義是完全不同的,她們三個人分別代表著康熙人生的三個階段(少年、青年和成年)。蘇麻喇姑代表著康熙的少年時光,那時候的康熙缺少母愛,而這個大姐姐給予了自己很多關愛,賦予了自己許多力量,這個時候的康熙正處於懵懂的階段。而赫舍裡則代表著康熙的青年時光,那個時候的康熙剛剛親政,正是意氣風發的時候,他又與赫舍裡郎才女貌,這個時候的康熙正處於帝王術的養成階段。容妃則代表著康熙的成熟階段,這個時候的康熙治大國如烹小鮮,自信滿滿,但卻也是康熙最痛苦的一個階段。

也正因為此,這三個女人有著不同的結局。康熙對蘇麻喇姑的感情是複雜的,更多的像是初戀的感覺。蘇麻喇姑端莊大方,又救過康熙的命,所以康熙對她的感情是一種類似於初戀的朦朧感情。只可惜蘇麻喇姑對做皇帝的后妃完全沒有興趣,她只是把康熙看做是自己的弟弟,因為這是孝莊皇太后的囑託。

而赫舍裡與康熙則是真正意義上的夫妻,他們彼時都情竇初開,正是你儂我儂的時期。再加之赫舍裡家族對康熙朝政有莫大的支持與幫助,康熙對赫舍裡充滿了感激之情,他們的感情應該說是最豐沛的。可是赫舍裡因小產去世,康熙對此痛心不已,為了安撫自己即將離世的妻子,康熙立了胤礽為太子。

而在赫舍裡去世後,康熙所愛的也只有容妃而已。容妃是康熙煩悶時唯一能相互交流的人,是他在複雜朝政之餘棲息的港灣。從康熙唯獨讓容妃去省親可以看出來,康熙對這位妃子是真的寵愛有加。可是這個時候的康熙是最成熟的,他心目中最重要的只有那片萬里江山,其餘的兒女私情都只能放置一旁。所以當容妃陷入政治時,她與康熙之間的衝突也就將隨之而來,康熙也只有犧牲容妃。

孝莊在去世之前就已經發現,太子胤礽的水平較之康熙實在是雲泥之別。出於朝局穩定及安撫索額圖家族的考量,孝莊留下了一道遺詔,希望能勸阻康熙廢掉胤礽,並把這道遺詔交給了容妃。

在列祖列宗的牌位前,康熙宣佈了自己即將廢黜太子,這個時候容妃挺身而出,說出了遺詔的事情。康熙相不相信有遺詔的事情,他當然相信,因為容妃是最不會說謊的。可他要裝作不信,因為他為江山計必須要廢掉胤礽,那這個遺詔就必須是假的。而如果這個遺詔是假的話,容妃便有欺君矯詔之罪,所以康熙懲罰了容妃,廢掉了她的名位。容妃又因為紅玉的事情讓康熙勃然大怒,發至內務府為奴,一向嫉妒容妃的惠妃趁機落井下石,讓其去刷馬桶。

這就是康熙的性格,他可以與自己的政敵把酒言歡,但是對自己愛的人他一刻而不願意忍。誰對他好,他心裡知道,可是他為了這個江山,他必須要犧牲一切,無論是愛人還是自己的兒女。藍齊兒是他最寵愛的公主,但為了和親,他只得讓她遠赴大漠。容妃是他最愛的嬪妃,但是為了朝政,他只能讓她為奴。

康熙的千叟宴上,他環視那些隨他一生的老人,想必會想起他深愛的那些女人吧。蘇麻喇姑和赫舍裡已經奔赴九泉之下,只有容妃也還在世上陪著自己。可是這個時候卻傳來了容妃的死訊,康熙的心想必是碎了,他一定也後悔了。顫顫巍巍的康熙來到內務府,面對著容妃的遺體說道:

“朕知道你從來都沒有矯旨欺君, 朕相信老祖宗確實留給你遺旨了,要你儘量保全胤仍,以免太子被廢,阿哥爭儲,骨肉相殘。這些,朕都知道。但是,朕不能把一個不成器的太子硬扶上位。”

康熙又下令追封容妃為孝慈仁皇后,讓其與赫舍裡相伴自己於九泉之下,並把那些見過容妃刷馬桶的人通通殉葬,因為他不允許還有人活著玷汙自己的愛妃,那怕那是真的。在容妃蓋棺之時,康熙終於表達出了自己的情感:

“朕還要他寫明,孝慈仁皇后,二十七年來,與朕心心相印,情理相通,同甘共苦,恩愛交融。二十七年了,蓋棺!”

以上。


逆流時代


以戴罪之身死在馬桶堆裡的容妃,汙穢纏身,悽不忍睹,而治她以罪,罰她為奴的康熙在厚葬她時,則下令凡看到容妃刷馬桶的人全部殉葬,殺死了所有看過容妃刷馬桶的人。


這個廣受熱議的橋段,以其大起大落的情感戲與血腥殘忍的語境,將觀眾深入帶入劇情,調動起觀者情感與思考大潮,更因其不可思議的人物逆襲言行引發觀眾長久的深思與爭論。

那麼,康熙為何要殺死所有看過容妃刷馬桶的人?

當我們要探討康熙這一既是忠貞愛情又是冷血無情的決定時,首先要明確的是,這個情節,史無可證,完全是編劇者的虛構。

在歷史上,這樣的情事,既沒有發生過,也不可能發生——大批人殉清代皇家喪事禮俗並不存在,而且歷史上根本就不存在容妃這個人。顯然,這又是“戲說”。

當然,這個“戲說”不是喜劇的戲說,而是悲劇的“戲說”。其實,就情節論情節,除了缺少歷史真實生活外,甚至連藝術的真實性都難以經得起推敲——它就是一齣戲,一出編劇生造出來的賺取觀眾眼球的高潮戲,似乎是對呂后以“人彘”酷刑置戚夫人死於茅坑情節的仿襲。

因此,我們所要探討的,與其說是康熙為何要這樣做,不如說編劇是如何要康熙這樣做,他要通過這一情節,塑造一個什麼樣的康熙形象。

讓我們先來梳理一下事件的來龍去脈。康熙下令廢不成器的太子,容妃遵照孝莊的遺囑竭力勸阻康熙不能廢太子。康熙一怒之下,以編造遺囑干涉朝政罪名將容妃貶為宗人府之奴。

而掌管後宮且嫉妒容妃已久的慧妃便分配容妃去刷馬桶。容妃受盡太監們的欺凌,勞累過度,憂思成疾而逝。


當容妃死後,康熙深深內責,而且之前也不知容妃被罰去刷馬桶。因此在容妃死後,他便作出了殺死所有看過她刷馬桶的人的決定。

而康熙之所以作出這樣匪夷出思的舉動,大致出自這樣幾種原因:

一、替容妃翻案,證明容妃無錯,不應受此非人處罰,而且容妃的一生也是很清白的。他希望世人能通過這個決定,真正瞭解容妃。

二、通過這一舉動,向容妃贖罪。他還下令追封容妃為孝慈仁皇后,讓其與赫舍裡相伴自己於九泉之下。

三、以此掩蓋這段容妃飽受恥辱的歷史,保持容妃的體面。雖然世人知有此事,但具體細節卻因為知情太監的全部死亡而再無人知曉。若是這群奴才留著,以後勢必要到處散播容妃刷馬桶的醜態慘景,是對容妃的再玷汙。

四、懲罰那些在容妃刷馬桶期間凌辱過她的人,替容妃報仇解恨。當初康熙只是貶容妃為奴,但直到容妃死去,才知容妃乾的活是刷馬桶,死在馬桶堆裡,汙穢纏身。這群為非作歹的奴才,竟然違背旨意,如此欺凌容妃,沒有他們的百般折磨,容妃也不至於這麼快死去。惱怒與恥辱的怒火充滿心頭,於是作出“該殺”的決定。


五、在表現出他對曾經做下的懲罰容妃決定的深切懊悔時,更想表達的是對容妃愛之深,正如他自己所言:“朕還要他寫明,孝慈仁皇后,二十七年來,與朕心心相印,情理相通,同甘共苦,恩愛交融。二十七年了,蓋棺!”

顯然,這一橋段之所以引發人們熱議,就是因為它揭示了人物豐富複雜的內心世界,也使人物形象更加豐富多面。也正是由於故事情節與人物性格的複雜性,康熙殺人的動機,人云亦云,很難有絕對正確的答案,而這,正是這個人為設計的情節的藝術魅力所在。



但話又說回來,殺掉所有知曉容妃刷馬桶的人的決定,還是有濫殺無辜之嫌,在被殺的所有知情太監中,肯定會一些同情與幫助過容妃的人,他們的被殺,就沒有任何道理可言。而康熙為了一己之情,不分清白,不分好壞,一律處死,恰恰表現出他作為最高統治者的殘忍血腥、冷酷無情的一面,這是不值得肯定,更是不值得讚美的,因此這一情節反而有損於康熙正面形象的塑造。當然,歷史上康熙既有仁慈寬厚的一面,又有冷酷絕情的一面。從來伴君如伴虎,君心莫測,而康熙這隻嗜血老虎,總是把身邊人當羔羊看,只要他一不高興,一不順心,一旦震怒,就可以嚴罰任何人,就可以任意殺人。


小小嬴政


康熙這句“凡看到容妃刷過馬桶的人全部殉葬”,其中包含了許多層的信息,多年來隱藏在康熙和容妃夫妻間的感情糾葛和無奈抉擇,終因容妃的死去得到了解脫。


康熙與容妃伉儷情深,在充滿了權力鬥爭和機關算計的深宮大內,康熙從容妃和他們的女兒藍其兒那裡,獲得了許多家庭的愉悅放鬆、天倫之樂。那段時間,是三人關係最為融洽的時候。

皇室的家庭也是政治,根據康熙的安排,原本是以“滿漢聯姻”的名目將藍其兒下嫁李光第,恰巧兩人也是互生情愫,這段婚約收到了政治效應和兩情相悅的完美結合。但隨著噶爾丹的迅速崛起,康熙又不得不改變初衷將愛女遠嫁和親,只為了順利執行先收臺灣後平準葛爾的戰略、避免力不從心的南北兩線作戰。容妃雖然捨不得,可還是順從了丈夫、服從了皇帝的政治安排。

此時的容妃,本可利用康熙對自己和藍其兒的愧疚把握更多的恩寵,但很明顯容妃更多看重的是骨肉親情。正是出於親情,當康熙身患瘧疾的關頭她能挺身而出為丈夫試藥,當清軍和準葛爾騎兵血戰的兩軍之間她又毅然得趴在藍其兒身上保護女兒。可此舉在康熙的皇帝立場看來是嚴重的動搖軍心,是萬萬不能饒恕的行為。為了給西征的千軍萬馬一個交代,從政治影響考慮的康熙,果斷降低了容妃的品級。



第二次西征,康熙不再帶上容妃,是想避免上一次容妃母女阻攔兩軍陣前的尷尬局面,同時也可以冷處理一下夫妻之間的緊張分歧關係。但偏偏孝莊太后臨死前,又對容妃託付了保護太子的遺囑,平白無故又地將無辜的容妃推到了與康熙尖銳的對立面上。

對於皇太子胤礽,康熙深恨其捲入索額圖與明珠的黨爭,太子和大阿哥的爭位風波更是讓他這個做父親的痛心疾首,生怕自己的晚年受到來自於兒子的傷害。對太子失望至極的康熙,認定胤礽絕對不是繼承皇位的合適人員,最終下定決心廢黜太子。而容妃此時搬出孝莊的遺囑為太子辯護,使得康熙必須痛下抉擇貶斥容妃,甚至不惜指責她矯詔,以此來表明自己廢黜太子的合法性。



其實康熙內心深為了解容妃,也知道保護太子是孝莊的真實本意。但政治家的本能告訴他絕不能因為親情牽絆而讓不合格的太子繼承皇位,於是也只能割捨與容妃的情分,仍由她幹著最卑賤的刷馬桶的活。即使藍其兒回京省親,也只是安排容妃在女兒面前演了一場家庭和睦的戲。

等到容妃的死訊傳來,康熙終於忍耐不住宣洩多年以來壓抑在內心深處的情感,他不想讓自己與容妃之間的悲劇為外人所知,於是下令所有看到過容妃刷馬桶的太監、近侍殉葬。同時,他也不想讓後人流傳他與容妃的不幸婚姻,不僅當場追封容妃為孝慈仁皇后,而且更是授意張廷玉修改自己與容妃的生前記錄。


劇透歷史


《康熙王朝》這部電視劇我看了好幾遍了,我感覺這部電視劇拍的非常成功,意義深刻!對於您提的這個問題我是這麼理解的。

雖然康熙讓榮妃去刷馬桶但是康熙依然愛著容妃

在康熙王朝中康熙這個人物性格是非常複雜的,它一方面要保持著皇帝的權威和尊嚴,另一方面也有鐵漢柔情柔情的一面。“凡事看到容妃刷馬桶的人都去殉葬”這句話能夠看出康熙內心一直深愛著容妃,只是礙於皇帝的面子沒有用語言表達出來!



看到康熙冷酷無情的一面

在歷史上康熙既有仁慈祥和的一面,又有冷酷無情的一面。古人有云伴君如伴虎,康熙就像一隻老虎,他身邊的僕人就像一隻羔羊,何時宰殺這隻羔羊,只看康熙的心情。因為康熙有這種冷酷無情的性格,才能使他的一生中完滅鰲拜,平三番,平定葛爾丹的偉業!康熙的統一為大清王朝爭取了幾十年的太平盛世!


傭人對容妃的欺凌導致康熙震怒

康熙將容妃的等級由貴妃降為常在,那些傭人們有點x眼看人低。認為容妃不受寵了,他們就可以隨便欺負容妃!其實這些事情康熙都看在眼裡,這從一個側面表現出康熙是一個非常有心計的。可以看出康熙疾惡如仇!



以上是我的一家之言,希望大家批評指正,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


無名小卒沒有名字


《康熙王朝》在2001年拍攝的電視劇,豆瓣評分9.0,匯聚了斯琴高娃,陳道明、茹萍、李建群等實力演技演員的作品,這部作品是小編小時候看過的作品,如今很多年過去了,對於容妃的形象依然印象深刻。

康熙和容妃可以說是紅顏知己,容妃的溫婉謙卑,給予的是無盡的愛與陪伴,在康熙心目中的位置不可估量。

但是一代帝王,自古以來帝王之家,是要被江山奴役的,一輩子都要兢兢戰戰為江山社稷而活,以至於容妃被貶成奴,命其刷馬桶。

即便如此,仍舊是坦然受之,對康熙只有滿滿的心疼,心疼他的不易,心疼他的孤軍奮戰。

印象最深的一句臺詞是:皇上,你去涮你的天下,我刷我的馬桶,也許我的馬桶比你的天下乾淨得多。

容妃的愛女藍齊兒,康熙最寵愛的公主,依舊沒有逃脫和親的宿命。在藍齊兒回來看母親時,容妃才換回一身華麗的服飾,但眼中是無盡的悲涼。

容妃在宣佈有孝莊遺旨不容廢棄太子,雖然這是孝莊的使命,但她從一而終的堅守,可見這個女人有極其強大的毅力和耐力,康熙對太子也是非常寵愛,堪稱溺愛,但是太子的無能卻讓康熙無法將祖宗的江山放到他的手中,於是不得不違背祖宗遺願廢黜太子。

對此,容妃的離世對於康熙來說仍是心中無法訴說的痛,他對她的愛,表現在容妃死後封后,表現在容妃死後將所有見過容妃刷馬桶的人處死,

表現在,“容妃啊,朕知道你從來沒有矯旨欺君。朕相信老祖宗確實留給你遺旨了,要你盡力保全胤礽,以免太子被廢,阿哥爭儲,骨肉相殘。這些,朕都知道!但是,朕不能把一個不成器的太子硬扶上皇位啊,那樣一來,非但骨肉相殘,天下也要相殘了!朕只能讓你承擔罪名,說你矯旨欺君,將你打入冷宮……朕這些苦心,沒法跟你說啊!做一個一國之君實在是太難了… ”

道不盡的無奈,還有辛酸。


銳影Vanguard


皇上,您有天下,臣妾有馬桶,您刷您的天下吧,臣妾刷臣妾的馬桶,這馬桶說不定比您的天下還要乾淨。

大家多讀幾遍上面這句話也就大概理解了容妃的內心獨白與苦痛,這簡單而附有內涵的一句話道出了康熙帝的恨與狠,說明了康熙帝註定“孤家寡人含恨而終”的心酸與苦楚。

康熙下令殺掉所有見過容妃刷馬桶的人其實另有原因

其實康熙並不是昏君和暴君,而正是因為他身在其位不得不以皇家的利益和威嚴為首,他先是皇帝其次才能說是人父和人夫。

讓二十幾個太監全部陪葬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太監們故意在容妃刷過的馬桶裡撒尿,對容妃就是一種汙穢,其實也是對康熙帝的侮辱,

2,扒掉容妃的衣服,更不必說這簡直是沒把皇帝睡過的女人當女人,

3,容妃致死並非是馬桶砸死的,而是被太監們日夜折磨致死,

以上幾點康熙帝不是不知,而是知而避之,這也是康熙帝為什麼讓見過容妃刷過馬桶的人全部陪葬的主要原因。

康熙帝在看過容妃的遺容之後也曾說出了他內心的真實想法

“容妃,朕知道你從來沒有矯旨欺君,朕相信老祖宗確實留給你了遺旨,讓你儘量保全胤礽,以免太子被廢,阿哥爭儲,骨肉相殘,這些朕都知道”

雖然容妃被打入了冷宮,但是在康熙的心中最愛的女人還是容妃,在康熙心中容妃才是最配做後宮之主的女人,然後就在容妃死後康熙帝讓人為容妃本紀,把容妃的孝行,德操,堅貞,智慧在,詔告四海,傳之後世,使之永垂不朽,母儀天下。

“容妃聽旨,朕冊封你為孝慈仁皇后,從即日起,你有朕千古相隨了”

以上的種種說明了康熙對容妃的愛,亙古不變,與日俱增。

容妃落得今時今日的地步,乃至死在了馬桶堆了的原因也是因為其為人太過耿直,宅心仁厚,眼中只有夫君,沒有帝王的狹隘,也是觸犯了大清律法,後宮不得干政的條例。

俗話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就是應驗在了容妃的身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