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有大格局的人,都能看透這一點

有大格局的人,都能看透這一點

文 | 雷文濤 · 主播 | 宸聲

親愛的書友,你好。在今天的早讀中,我們繼續共讀《活出生命的意義》,建議閱讀P89-P100。

“當你明白苦難的意義,你將不再畏懼苦難;當你明白生命的意義,你將更加敬畏生命。”

有大格局的人,都能看透這一點

他們的心彷彿不見了,只剩下一個空洞。他們覺得自己被掏空了,空而且冷,感到很噁心、暈眩。

他們不得不蜷縮在角落裡,堅挺著,不讓自己的心繼續下墜。

因為飢餓和疼痛,他們的耳畔嗡嗡作響,像嘭嘭的鼓聲,像謳歌玉米的歌聲,像咒語。

他們突然從渾身冰涼變得滿身燥熱。他們的血液在奔流,面頰在燃燒,屋子在他們面前旋轉著,陰暗了。

時間彷彿過了很久,可是天還沒亮。“為什麼天還沒有亮呀!”他們絕望地低語著。

有大格局的人,都能看透這一點

在集中營中,犯人們飽受著奇特的“時間體驗”之苦,他們受到了一種扭曲的心理時間的折磨,顯得特別漫長。

戰爭結束後,犯人們回憶牢獄生活,最令他們壓抑恐懼的是,他們不確定自己要被關多久,也不確定自己哪天才能被釋放,更不確定這樣一種生存狀態能否結束。

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說過,集中營生活是一種臨時的存在,未知期限的臨時性存在。

有大格局的人,都能看透這一點

他們不知道這種“臨時性存在”何時能夠結束,也不可能去追求生活的終極目標。

他們不再像正常人一樣為了將來而生存,他們的生命結構變了,只能看見眼前的選擇,徹底忽視可能到來的危機。

人們好像走在自己的葬禮上,沒有未來,沒有目標,覺得自己的生命已經終結,好像已經死去。

弗蘭克爾不禁感嘆道:“在集中營中,一天過得比一個星期還要慢。我們的時間體驗是多麼荒誕啊!”

這種體驗會比恐懼更加可怕,在時間上會痛切地體會到監禁生活的遙遙無期;在空間上則是活動範圍的逼仄;在身體上則受盡摧殘。

自由對於他們來說,變得遙不可及,那麼地不真實。

他們寧願,蜷縮在某個角落,忍受著寒冷和飢餓,徹底地陷入回憶。

有大格局的人,都能看透這一點

回憶,是囚徒忘記眼前痛苦的防具。可是沉溺其中無法自拔就會蘊藏著一個危險,那就是忽視積極度過集中營生活的機會。

他們更願意閉著眼睛,在回憶中生活。沉溺在過去,無限美好的虛幻場景中,他們認為生命真正的機會,早就離自己遠去了。

他們覺得自己的命運早已經註定了,那就是死亡。還不如選擇一種相比較而言舒服的方式消磨掉剩餘的時光。

可總有人不願意屈服。

死神早在進入集中營時就宣告了他們的命運,可是他們從不畏懼,他們一定要努力地、充滿意義地活著,將所有的痛苦,都轉化為生命的激情。一直到自己親手翻開命運的底牌,才能甘心。

毫無疑問,弗蘭克爾正是這樣一種人。

有大格局的人,都能看透這一點

在他最痛苦的時候,強迫自己去想一些瑣事來化解痛苦,可是已經感到了厭煩,就強迫自己去想別的事情。

突然,他看到自己站在明亮、溫暖而歡快的講臺上,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當下折磨他的一切。他和他的痛苦都變成了他研究的對象。

通過這個辦法,他成功地脫離了當時的苦難,他把當時遭受的苦難,看成了過去,著眼於未來,彷彿一切磨難都變成了對未來的意義。

斯賓諾莎說過一句話:“作為痛苦的激情,一旦我們對它有了清晰的認識,那他就不再感到痛苦了。”

有大格局的人,都能看透這一點

而那些對未來喪失信心的犯人,註定要走向滅亡。

他們漫無目地活著,自甘墮落猶如行屍走肉。

他們拒絕穿衣洗漱、拒絕出操,任何勸說威脅對於他們來說都不起作用。如果生了病,他們也拒絕去看,他們就這樣放棄了,縮在自己的軀殼裡放棄了一切生的可能。

有大格局的人,都能看透這一點

就連以折磨囚犯取樂的囚頭,都不願意鞭打他們,鞭打他們猶如鞭打屍首,不叫不痛,毫無樂趣。

他們放棄生命的起因,很可能是因幻想一個接一個地破滅。

弗蘭克爾有個朋友F就是這樣。

某天夜裡,他悄悄地告訴弗蘭克爾:“醫生,我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裡有個聲音告訴我,3月30日,我們就能得到解放。”

他消瘦的面龐,頓時變得紅潤起來,眼神中充滿了希望。可隨著時間的推移,那個日子越來越近,戰爭極不可能在那個時間結束。

2月29日,他發了高燒。3月30日他陷入了昏迷。第二天,他離開了這個世界。

預言沒有如期實現,他絕望了。在那段時間,大批量犯人也因同樣的狀況死去。

尼采說過:“知道為什麼而活,你才能生存。”

若是想恢復內在的力量,就必須看到自己未來的某個目標。

或許你會回答,我很迷茫找不到目標。

其實,我們期望生活給予我們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生活對我們有什麼期望;我們不應該詢問生活有什麼意義,而應該去思考自身的過往;我們不需要回答,我們只需要行動,採取積極的行動。

去愛,去挑戰。即使失敗,也不要緊,重新制定目標,永不放棄。

如果你發現經歷苦難是命中註定的,那就迎接苦難的挑戰。

一旦我們明白苦難的意義,我們就不再通過無視折磨、心存幻想或者虛假樂觀等方式來逃避現實。

所有我們承受的一切,別人都無法奪去;所有我們堅守的一切,都將融入靈魂。

榮耀你的意義,你的生命將在這片大地上延續……

有大格局的人,都能看透這一點

有書君語:本週我們共讀的書是《活出生命的意義》,著名心理學家弗蘭克爾是20世紀的一個奇蹟。納粹時期,作為猶太人,他的全家都被關進了奧斯威辛集中營,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於毒氣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倖存。

弗蘭克爾不但超越了這煉獄般的痛苦,更將自己的經驗與學術結合,開創了意義療法,替人們找到絕處再生的意義,也留下了人性史上最富光彩的見證。

這本書曾經感動千千萬萬的人,它被美國國會圖書館評選為最具影響力的十本著作之一。到今天,這部作品銷售已達1200萬冊,被翻譯成24種語言。他並不是當年集中營裡被編號為119104的待決囚徒,而是讓人的可能性得以擴大的聖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