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博士後與教授哪個職稱更高?

呯呯波


最早的時候,筆者也一直以為博士後是一個學位,以為是博士再往上考就是博士後。直到去年看了一個綜藝節目《奇葩大會》,裡面有一個博士後去參加,在講段子之前,專門先科普了一下博士後的知識,原來博士後並不是一個學位,而是相當於一個研究員的身份,它是在你讀完博士之後,準備繼續再科研方向深耕,但是暫時又沒法成為科學家,所以就出現了一個博士後的崗位進行過渡。

而教授的話,大家就比較熟悉了,是一個職稱。通常在高校裡,你得先讀完博士,然後通過考核成為一名大學教師,再從最基礎的講師,慢慢努力,申請評選副教授,成為副教授之後,再申請成為教授。通常,博士的倒是都是教授,很多博士後也是跟著自己的教授導師一起搞研究。兩者之間的差距還是挺大的。至於哪個職稱更高,那肯定是教授了。

至於院士和科學家的區別,大概跟985院校和211院校的區別類似,其中,院士就相當於985院校,科學家相當於211院校,雖然兩者不是從同一套體系分出的兩類,但是在實際上兩者卻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所有的院士都是科學家,就像所有的985院校同時也都是211院校,但是科學家就不一定都是院士了,有些211院校也不在985計劃內。直觀上比高低的話,當然也是院士的職稱要更高一些。而且聽說院士的行政職位也都很高。


一切正在發生


皇帝不稱朕,專注史評與時評

不知道為什麼,這個題目,還有點熱!

一百多人收藏,二百多人答題。

此題“大眾關懷”的熱點在哪兒呢?

其實這個題目問的有點“歪”,壓根兒是個錯題!

因為博士後根本就不是職稱,也非學歷學位(最經常的誤會,是人們把博士後當作一種比博士更高的學位),所謂“博士後”,是擁有博士學位者在研究生畢業後的一種工作經歷。

一些機構(如大學、社科院、研究所、某些大型企業)會設立“博士後工作站”,站裡的除了導師(擁有博導資格),其研究人員往往對外招聘,那些來應聘的研究者,就稱之為“進站”,進站兩年,在一位導師的指導下,就某一個課題進行專項研究,寫出研究報告,經過審核批准,就可以“出站”了。

這就是“博士後”。

國家對博士後的政策比較優厚,比如你進入某個大學的博士後工作站做研究,不僅可以把關係轉進去,有工資拿,安排住房,還可以解決孩子的入托、入學等問題。現在一般大學的年輕教師,多會在工作一兩年後,爭取到更高層次的大學博士後工作站工作一段時間,取得一個“博士後”的資格,對學術有利,在評職稱時也是加分項。

另外,不知從什麼時候起,一些高校發明了“師資博士後”一說,他們招來的新老師,並不直接入職,而是進入某個學院的博士後工作站,工作兩年,時間期滿,如果達到規定的一些指標(主要是發文章、爭取科研項目,還包括一定的授課任務),經過考核,才能留校,否則出站就得走人!

一般來說,進博士後工作站做研究的,都是年輕老師(俗稱“青椒”),職稱都比較低,以講師為主。

大學的教學科研崗職稱,包括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四級,又各自分檔。一般博士畢業,直接就是講師,講師達到一定年限,就可以評副教授。副教授分四級(在職稱體系裡,從七級到五級)。副教授一般要滿五年,就可以評教授了。教授也分四級,從四級教授到一級教授,名堂是很多的。

也就是說,一個人評上了教授,也只是入門的四級,他還得繼續努力往上攀登。所以一些教授出去講學,喜歡自我介紹:“我是三級教授”或“二級教授”。其實外頭的人哪裡曉得這些名堂啊?曾有一個自稱三級教授,聽眾卻不懂,下來打聽,還以為三級教授不如副教授呢!

大學老師,基本工資主要就靠這些級別分檔,但每一級差別不是特別大。

如今大學多,教授也濫。但院士就不得了了。院士分中科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每年都要評,難度很大。院士如何厲害呢?我不多說,只舉一例,即院士享受副部級的醫療待遇!近年來,關於院士評選出了許多負面新聞,所謂“熙熙攘攘皆為利”,這個我就不多講了。

院士是在自然科學領域頗為建樹的人,但院士不能和科學家劃等號。首先院士是要經過評選的銜頭,有相應的福利待遇,是在科學界和社會上的身份象徵;而科學家只是一種榮譽稱號,是對從事科學研究的人的一種尊稱。比如袁隆平,網上說他三次落選中科院院士,但他絕對是科學家;又如屠呦呦獲得了諾貝爾獎,也是絕對的科學家,她也不是院士。(皇帝不稱朕答題)


皇帝不稱朕


這完全是兩個概念。

嚴格而言,博士後都不是一種學歷,只是一種學術研究經歷。而教授則是一種職稱。在現階段,教授的學術地位要比博士後高很多。

學歷來說,一般是大學本科四年,可獲得學士學位,再考入碩士研究生,三年,一般可獲碩士學位,再考入博士研究生,一般是三到四年,也有五年的,看你博士論文的完成和通過年限而定。博士畢業後,暫時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可再申請進入博士後流動站,一般是兩年出站,要完成一份出站研究報告。如此說來,花費在學習上的時間真的不短。但是僅有學歷,是不能保證你能晉升到副教授和教授的。

我們大學目前錄用的教師門檻,是國內外名牌大學的博士,有博士後經歷且有較好的研究成果者,優先考慮。經過競爭進來以後,一般的資格是講師(有時研究機構內稱為青年副研究員,但待遇基本上還是講師),五年後可申請副教授(有博士後經歷的可省去兩年)。申請的准入門檻是五篇核心期刊(CSSCI)論文 (其中有一篇是權威期刊的論文),至少主持一項省部級以上項目,一部學術專著。這只是准入門檻,達到這一門檻後再參與競爭。自副教授申請教授,也要在五年之後,在副教授以後再有十篇核心期刊論文,一本專著和一個國家級項目。當然這依然是准入門檻,還需競爭。當然,年齡在几几年之前出生的,已經有教師資格但不具備博士學位的人,也可提出副教授或教授的資格申請,但研究成果一定要達到或超過標準,不然有可能一輩子當講師。而新錄用的教師,若進來後在六年內不能升到副教授,有可能叫你離職,這就是所謂的“非升即走”。因此大學教師的工作並非鐵飯碗。

因此,現在在我們大學,要當一個教師,博士學歷或博士後經歷是最基本的准入門檻,教授才是比較高的,是你具備了基本學歷後不斷積累了相當的學術成果後才可晉升到的職位。


復旦大學徐靜波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博士後就是個工作啦,既不是學生的學位,也不是職稱啦。但是教授呢,就算職稱啦。

教授就是教育體系當中的職稱,職稱一般是分為5級:正高級、副高級、中級、助理級和員級,教授是正高級職稱,也是高校當中教師的最高職稱。

教授呢,就和研究員平級了,基本上。教授呢,本身還要在高校中去任職和教課,所以往往高校裡教授多,而研究所裡,都是研究員更多。

整體來說,到博士後了呢,基本也可以說自己是這個方向、領域的專家了,甚至科學家??當然,博士後和教授來比的話,還是教授的含金量更高一些,待遇也好不少。

基本高校裡的教授,年收入都在百萬級別以上,而且有安家費、住房補貼、學校裡房子低價購買資格等等。而且如果是在science和nature包括柳葉刀這些頂級的期刊上發表論文後,都會有比較高額的獎勵的。在理工科呢,基本上是看這個教授自身的影響因子,也就是第一作者、第二作者下的論文數量乘以每篇文章對應的影響因子。

一些領域的教授影響因子能達到50以上,甚至接近100,這樣基本離院士也不遠了。

科學這條路是枯燥而困難的,但真的達到了那個級別後,真的是能體驗書中自有黃金屋的感覺。

如果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希望您可以給我點個贊!花不了多少流量噠!相信我!嘿嘿嘿!


不哈韓的小韓


毫無疑問,教授的職稱高,而博士後甚至都不能稱為一個“職稱”。

什麼是博士後

博士後的英文是Postdoctoral,指的是在獲得博士學位後,在有關的單位(一般是高等院校或研究機構)從事科學研究的工作人員。博士後並不是一個學位,也不是一個職稱,而是表示一段工作經歷。相應的,這些有資格接收博士後的單位或地方稱為博士後流動站或博士後工作站,其中博士後流動站的資格要高於博士後工作站。可見,只要是博士畢業的人都有資格或者說機會去做博士後。博士後在站的時候都需要一位合作導師,這位導師一定要是博導。注意,跟博士生的“指導教師”不同,博士後的導師稱為“合作導師”,這表明在科研工作中,他們在一定程度上是平等關係,而非“指導”關係。當然,實際上合作導師在很多時候還是要指導博士後的,因為很多博士後都是剛剛畢業幾年的博士。

大學中的職稱序列

對國外大學而言,教職序列從低到高依次包括助理教授、副教授和教授。從助理教授到副教授再到教授,相當於上兩個臺階,而且每個臺階都很不容易。那麼博士後在哪呢?對於國外例如美國的高校而言,如果一個博士後想成為教授,那麼他/她首先需要應聘助理教授崗位,在這個崗位幹得好,才有機會去競聘副教授,再幹得好才能競聘教授。從這裡可以明顯看到,博士後在國外的大學裡都沒有進入教職序列,是最低端(助理教授)教職的應聘人員,因此其跟教授的教職誰高誰低可以立判。我國大學的教職跟美國相似,但一般沒有助理教授,而是稱為講師。講師在我國是中級職稱,而副教授和教授都是高級職稱,其中副教授是副高級,教授是正高級,這兩者跟國外大學的副教授和教授都是對應的。因此,在我國論職稱的話也是博士後遠低於教授。當然,近年來我國許多高校實行了一些人才政策,很多博士剛畢業的人或者博士後可以直接被聘為教授,對此我不做評論。

待遇這事沒法說

一般來說,在同一個單位收入都是跟職稱掛鉤的,但現在很多單位有各種激勵措施,所以也可能存在低職稱收入高過高職稱的現象。同時,各地的經濟水平不同,經濟發達地區的博士後有可能收入高過經濟不發達地區的教授。

院士是我國在科學技術方面給予科學家的的最高學術稱號,一般來說,獲得院士稱號的人都在其所研究的領域做出了超越常人的貢獻


氣象學博士


近幾年,高等教育的普及,人們漸漸接觸到更多的高等學歷,但是每個層級的名稱,讓很多人傻傻分不清楚,例如研究生、碩士學位、博士後等等,人們既不明白具體的指向,也不知道具體屬於什麼等級,鬧出很多的笑話。


尤其是對“博士後”的誤解更大,其實博士後並不是指一個學位,類似博士學位和碩士學位這樣的,而是指某種“特殊”的研究人員。這個“特殊”的點在於,他既不是一種工作,也算不上是科學家,僅僅可以稱的上是一段工作經歷。在博士後的這一段工作時間中,將會繼續在自己的專業上深度研究,與自己的合作博導,共同探究課題。


但是教授則是一個職稱,主要包括初級、中級和高級,想要成為教授必須經歷層層考核,例如教師行業,基礎流程是首先要成為講師,接下來是副教授,最後才是教授。目前想要成為大學教授,初始學歷應該是博士學位,應聘成為大學講師,再逐級上升。


所以博士後和教授性質不同,兩者沒有辦法直接比較。在待遇方面,一般是與個人職稱掛鉤,其次要具體綜合所在的地區經濟發展情況,最後還有院校的內部激勵機制,通常來說,不管你是博士後,還是教授,發達地區的待遇都要高於經濟不發達地區。


而院士和科學家可以算是一個系統內的兩個不同層級。科學家就是大眾理解的,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人員,但是院士是在科學家中,比較傑出的人才,做出了突出貢獻的一小部分科學家,院士是對他們的一種肯定,所以也可以說是一種榮譽。同等條件下,院士的待遇要優於科學家,成為一名院士,是所有科學家的最終目標。


決勝網


(醫患家特約回答:協和阿偉)


博士後是博士畢業後在正式工作前的科研訓練,既不是學歷,也不是職稱,只能算一段科研工作經歷,相當於正式工作前的過渡期,一般2-4年。西方發達國家科研院所在招收科教人員時,一般都要求有一段博士後經歷。博士後因為經過了博士培養階段,所以具備獨立的科研能力,這也是國外實驗室樂意招收博士後的主要原因,相比博士具有更高的科研效能。國內目前也在大力發展博士後,給的博士後待遇已經可以與國外博後相媲美。

教授是科教文衛中的最高職稱,一般由低到高可以分為助教、講師、副教授和教授,或與之對應的實習研究員、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教授和博士後是完全不對等的兩個概念,博士後出站一年後符合條件可以申請副教授或副研究員的職稱。


院士是國家設立的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一般為終身榮譽。我們國家,分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


醫患家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博士後不算一個職稱啦,嚴格來說,博士後也不能算作學歷,它其實更像是一段工作的經歷。

在讀完博士之後,可能因為沒有找到心儀的或者非常適合的工作,也可能因為自己導師的安排或者建議,有些人會選擇先進入高校或者是一些科研院所的博士後工作站進行研究工作。一般博士後的時間是兩年左右,算是博士在畢業之後的過渡時期。

而教授就是教育體系當中的職稱,職稱一般是分為5級:正高級、副高級、中級、助理級和員級,教授是正高級職稱,也是高校當中教師的最高職稱。

它和研究員其實是平級的,但是也是有區別的,因為教授是要承擔著教課任務的,所以一般在高校當中都是評教授這個職稱,而在一些科研機構啊則都是評研究員職稱。

所以如果一定要拿博士後和教授來比較一下,那當然是教授的含金量更高,待遇也更好。

評教授職稱還是需要一定的工作成果和資歷的,是有一定難度的。

在國外的很多大學,要想評上教授更是難上加難,非常少的人能夠評上正教授,很多年紀很大的老師都才是副教授級別,可以說副教授基本上就已經是許多人工作一輩子能到達的頂峰了。

而且在西方很多國家,都是實行教授終身制的,這樣可以保證教授的學術研究不會受到任何因素的牽制,像是政治因素啦,商業因素啦以及資金因素等等。

然後題主提到的,院士和科學家的區別,科學家其實是一個非常寬泛籠統的稱呼,院士則是在一些國家的科研院所最高的學術稱號,可以說是最傑出那些的科學家吧。


不吃腸的大腸


咱們一個問題一個問題來講。

博士後是一種臨時工作,不是職稱,不能直接拿來跟教授比。

國內有些地方可能有博士後出站可以評副高級職稱的規定,這樣看的話,博士後期滿出站了也只是相當於副教授,比教授(正高級職稱)要低。

國外的話, 有不少博士畢業找不到合適工作,於是做幾年博士後來提升能力積累實力,像美國有些職位招聘的時候直接寫需要幾年的博士後經歷。

至於待遇,那更是差別明顯。同一所大學裡面,博士後待遇可能跟講師差不多,那當然是跟教授差得遠了。國內有些跟產業相關的,比方說一些企業的博士後年薪可能會有幾十萬(是的,企業也是招博士後的,見下圖,圖自中國博士後官網),國外有些知名的博士後項目也不錯,這些還是可以和待遇低的大學教授比一比的。

要是說含金量呢,那就更不好比了。有些博士後能力很強,尤其是國外知名大學的博士後,工作業績可能比三流學校的一些教授還要好。

至於院士和科學家,也是兩種不同的分類,院士一般是說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的,中國社會科學院叫學部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官網上寫著“中國科學院院士從全國最優秀的科學家中選出,每兩年增選一次”。

也就是說,院士是科學家中選出來的,院士一般都是都科學家,但是科學家可能是院士,也可能不是院士。


喬小海


博士後是一段學習經歷,教授是學術職稱,這兩者是不可比的。

1.博士後是博士畢業後繼續深化研究的一個學習過程,它既不是職稱也不是職務,更不能衡量學術水平。在國外讀博士後的許多人,都是博士畢業後慢就業或不願就業繼續做自己喜歡研究的人。

2.教授是職稱,它可以衡量一個人學識和學術研究水平的高低。我國教師職稱分五個等級,從畢業入職的見習期到助教、講師、副教授直至教授。

3.我國對從事科學研究的專家教授在社會上統稱科學家,而對科學技術研究的傑出教授專家國家給於一個名譽稱號“院士”。所以,院士必定是傑出科學家,而專家教授科學家不一定有院士稱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