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3 刘备托孤诸葛亮情景150年后惊人重现:诏书却被大臣当场撕毁

《三国志》中的白帝城托孤:刘备病危之时,召丞相诸葛亮、尚书令李严托孤,命二人辅佐其子刘禅,其间刘备与诸葛亮曾经有一段对话,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是这样的:

"章武三年(223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这段话和事情的经过,就是被后世人所津津乐道,推举为君臣之间肝胆相照的千古佳话的白帝托孤。

刘备托孤诸葛亮情景150年后惊人重现:诏书却被大臣当场撕毁

而就在一百五十年后的东晋朝堂,竟然也出现了与此惊人相似的一幕,在晋简文帝司马昱即将驾崩之前,也留下了一封与刘备托孤诸葛亮内容非常相似的诏书给当时的权臣桓温:言"少子可辅者辅之,如不可,君自取之。"诏书写好后,先给到就在寝殿外值班的大臣王坦之手里,王坦之看到诏书内容后,并没有发出去给桓温,而是拿着诏书怒气冲冲的进了皇帝寝宫,当着简文帝司马昱的面把诏书撕了个粉碎。

简文帝躺在床上流下眼泪,叹道:"晋室天下,只是因好运而意外获得的,你又何必如此不甘!"王坦之正色道:"晋室天下,是晋宣帝(司马懿)和晋元帝(司马睿)建立的,又怎由得陛下你独断独行!"简文帝无言以对,命令王坦之重新起草遗诏,改成:"家国大事都要一一禀告大司马(桓温),太子要象刘禅对待诸葛亮一样,敬重桓温。"

刘备托孤诸葛亮情景150年后惊人重现:诏书却被大臣当场撕毁

原来简文帝司马昱是桓温扶立上皇位的,不过只是个傀儡皇帝罢了,所以本来还能多当几年琅琊王的司马昱,在坐上宝座后不到9个月,就气愤、忧郁而的了重病,眼看着要一命呜呼了,于是留下了有"少子可辅者辅之,如不可,君自取之。"内容的诏书,并让桓温"依周公居摄故事"处理政事。他是感觉桓温实力太强,即便传位给儿子也是没啥用,不如就顺水推舟把皇位让给桓温算了。不过天不亡晋,此时左卫将军王坦之正好在殿外当值,撕毁了这份不负责任的诏书,将桓温“摄政”改为了“辅政”。

刘备托孤诸葛亮情景150年后惊人重现:诏书却被大臣当场撕毁

桓温原以为简文帝临死会禅位给自己,或让自己摄政,而今大失所望,怨愤不已。后来朝廷征桓温入朝或是加给的赏赐,桓温都一概推辞不要。第二年桓温带兵入朝,拜谒皇陵。当时,京中流言四起,都说他此次入京是要诛除王坦之、谢安,颠覆晋朝。朝廷命谢安、王坦之率百官到新亭迎接,拜于道侧,朝中位望稍高者皆惊慌失措。但不久,桓温患病,返回姑孰,前后在京不过十四天,之后桓温病渐沉重,但仍逼朝廷加其九锡之礼,并多次派人催促。谢安、王坦之见桓温病重,以借口拖延赏赐,终于在同年7月,桓温病逝。至此,东晋江山社稷又得以延续了49年之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