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如何評價愛德華·茲威克執導的電影《燃情歲月》?

紅頭鳥


“有些人能清楚聽見自己心靈的聲音,並按這個聲音生活,這樣的人,不是瘋了,就是成了傳說。”

崔斯汀一頭金髮,柔情似水從原野上策馬呼嘯,任何女人都無法逃脫他那樣狂野的深情,蘇珊也是。當他們眼神的第一次交匯,就註定了一場逃不開的愛戀。

每個男人都有三十歲,那是一個男人最黃金的年齡,而那年布拉德·皮特正好30歲,再也找不到人能比他更適合崔斯汀這個角色,他擁有著令人無法拒絕的眼神,他英俊,充滿了冒險精神,還有充滿了瘋狂的自由。

蘇珊完全陷入了他的溫柔和狂放不羈裡,蘇珊沒有辦法拒絕和他一起在馬背上的奔馳,沒有辦法拒絕他在山莫的墓前痛哭流涕的深情的懦弱,更沒有辦法拒絕他突然轉身的吻。

他們相愛了,在山莫的墓前他們相擁了,在慘劇結束後,一切似乎都要幸福起來了。

可是崔斯汀的體內流淌著熊一樣的血液,他是一個像風一樣的男人,有著最動物的原始性,的確這個男人桀驁不羈並且很迷人,但他永遠不會屬於你,他是屬於自由的。

正如電影開頭所說的“有些人能清楚聽見自己心靈的聲音,並按這個聲音生活”,崔斯汀就是這樣的人,所以他要離開蘇珊,我堅定的相信他是愛著蘇珊的,只是內心的聲音蓋住他對於蘇珊的愛,即使蘇珊說,蘇珊近乎乞求的說:“即使我有了孩子,你還是要走嗎?”崔斯汀紅著眼眶卻又幾乎沒有遲疑的翻身上馬,塵土飛揚中只留下了流涕泗流的愛人。他是愛她的,我堅信。只是,自由的天性高於一切,包括愛情。


這段愛情註定是悲劇的,在愛上一個狂放不羈的男人的時候,你就會承受他殘忍的選擇,這個選擇蘇珊接受了,蘇珊說:“我會等你,永遠”,可年復一年的等待,除了不知何處寄來的古怪玩意兒之外和決絕的信件,以及鋪天蓋地的絕望和歲入骨髓的寂寞之外。一切都了無音訊。永遠是多遠,我們不知道,但永遠應該太遙遠了吧,蘇珊等不下去了,蘇珊投入了埃弗瑞德的懷抱,那個可以帶給她幸福和安定,並長相廝守的男人。

花園裡她白衣長髮,安靜美好。她看到他了,那個讓她的心殘缺掉的男人,瞬間淚水盈眶。她摘下手中的鐲子,對他說:“拿去,我不要。”可是這個手鐲她可是日日夜夜都戴在手上啊。怎麼會不要呢。她一定是不知道該用怎樣的姿態,才能夠表達清楚她對他那愛恨難清的情感呢?也許她一直在等這一天,等這個男人站在她面前,等他看見這個一直在她手腕上的手鐲。可脫口而出的卻是:“拿去,我不要”。

你看啊,即使明明相愛著,他們就這樣錯過了。

潮汐開始明白,我們永遠都無法阻止崔斯汀去追逐自由和天性;無法阻止單純的山莫,讓他不要衝向戰火犧牲自己寶貴的生命;也無法阻止埃弗瑞德在人群中脫穎而出把自己的文明和才華帶進國會。

是什麼讓我們相遇和擁抱,是因為心靈的聲音吧

是什麼讓我們無法觸碰痛苦不已,也是因為心靈的聲音吧

是因為“有些人能清楚聽見自己心靈的聲音,並按這個聲音生活,這樣的人,不是瘋了,就是成了傳說。”

最終崔斯汀把他的愛與安定給了那個從13歲起就說著要嫁給他的伊莎貝爾,兜兜轉轉,他還是幸福了,雖然幸福是短暫的。

那個叫做伊莎貝爾的狂野女孩,他自信,獨立,自由,並且在13歲就相信自己會嫁給崔斯汀。也許是蘇珊的愛情太豐富,太複雜不適合崔斯汀,所以潮汐相信是這個女孩子的單純和獨立,讓崔斯汀獲得了精神的自由,伊莎貝爾從未在崔斯汀面前哭過,甚至在與崔斯汀結婚那天,她一襲白紗,依然仰著頭,獨立,優雅,淡定,美得像是通透而又純粹。

此刻潮汐彷彿聽到導演在聲淚俱下的說,生命是一場放逐和流浪,遵從你的內心吧!並按這個聲音生活活下去吧!去創造自己的傳說吧!

很多人會看完電影后,被電影狂放的熱烈的情感所打動,認為這是一種舒服的生活方式,男人該有選擇自己生活的權利,該聽從自己的內心。

可潮汐不同意這樣的說法,所謂的遵從內心不過都是對於現狀無法改變的逃避,他們其實從未真正的勇敢過,崔斯汀因為山莫的死自責內疚,無法釋懷,所以他拋妻棄子,獨自流浪,他遵從了他的內心,但他反而是懦弱的,他不曾勇敢過,他不敢面對那個真心愛他的蘇珊,更不敢去安慰同樣痛失愛子的父親,甚至對於同樣悲痛的兄長大發雷霆。他把自己的內心當做是一切行動的指南,遵從內心,其實是骨子裡的自私。

如果生而為人,反而丟棄了責任,和麵對生活的勇氣,把懦弱當成是內心的聲音,那麼我拒絕傾聽這種聲音。我們真正該相信的不是什麼內心的聲音。

而是該堅持的,該欣賞,該讚揚的是伊莎貝爾的堅持,是蘇珊的日復一日的等待,是埃弗瑞德的對於蘇珊毫無理由的接納,是顫顫巍巍的老上校在兒子遇到困難之時堅定的舉起的獵槍,是老上校把埃弗瑞德攬在懷中一起紅了的眼眶,我們該堅持這些東西,這些美好的,能讓人感覺到這就是幸福的東西。

我不希望你的一生為了追逐內心的聲音,在世間漂泊和流浪,忍受孤獨和寂寞,成為悲壯的傳說。

我希望你是個普通的平凡的人,我希望你是個單純的人,我希望你充滿了責任感的人,我希望你能在歲月變遷中依然不改本色,我希望你能成為讓自己幸福,也能讓他人幸福的美好的人兒。你不必是出色的,不必是人人羨慕的,甚至不必是正義,但我希望你是幸福的。


潮汐電影


《燃情歲月》是愛德華·茲威克執導,安東尼·霍普金斯、布拉德·皮特主演,於1994年12月23日美國上映。

《燃情歲月》主要講述了一個悽美動人的故事,充滿了溫情和陽剛之氣,記錄了西部的偉大歷史。

本片令人欽佩的地方它具有人文情懷,影片以酋長的視角來敘述情節的變化,在表現崔斯汀成長的過程中,戰士的成人禮、砍熊爪、挖心臟、剝頭皮、狩獵等,都具有強烈的印第安色彩,為本影片的人文情懷增色不少。

在人物塑造方面很成功,在愛情、親情、理智、慾念的選擇上,讓他們很無奈,他們更像是歷史長河中的一葉扁舟,隨著歷史的變化而變化,沒有選擇的權力。在Susan的身上我們看到了自己,為了愛情和夢想選擇堅持,但在後來它們似乎被遺忘,我們也在不知不覺自動放棄了當初的夢想。或許平凡才是我們最終的歸宿。回憶起當初才覺得那是燃情歲月。

《燃情歲月》體現出了人性中的感動與激情,背景音樂平淡舒緩,夾雜著激昂高亢把人帶回自己燃情歲月的時光,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是一部波瀾壯闊的史詩,唯美靜謐的書寫。暗藏了對美國當代史的諷刺。


司徒王胤


《燃情歲月》這部片子

相信資深影迷都不會陌生

同樣作為1994年那個傳奇之年的作品

它的光芒可能沒有同年的《阿甘正傳》和《肖申克救贖》那麼強

但依然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影片前半段的節奏比較緩慢

沒有耐心或者不喜歡這種類型片的觀眾

可能會覺得索然無味

影片的配樂是由頂級配樂大師詹姆斯·霍納操刀

僅僅是配樂就讓我對這部片子愛到不行

有種一曲肝腸斷,天涯何處覓知音的張力

但因為電影中所涉及到的價值觀

並非是普世的價值觀

我個人覺得有點類似於《碧海藍天》

這兩部電影都是宣揚個人價值的實現大於一切

必要時甚至會犧牲其它來完成

誠然,這種價值觀難以普世

所以可能會有一些影迷不喜歡

其實電影評價本就是很私人的事情

文化差異,口味經歷每個人都不盡相同

實在沒必要互相嘲諷

你有喜歡的理由,別人也有不喜歡的權利

內心真正喜歡不代表是裝13

不喜歡也不一定代表別人就沒看懂

下面說一下從我對這部電影的理解吧

不強求認同,只是提供一種可能也不見得正確的思路

影片開始其實已經說了它要表達的

有些人能清楚的聽見來自心靈的聲音

他們遵循內心的聲音而活著

這種人最終不是瘋了,就是成為了傳奇

父親為了聽從內心的聲音

放棄了英勇奮戰後的榮譽

歸隱山林,從此清閒一世

哥哥聽從內心的聲音,堅持要從政

即使是與父親決裂也不回頭

但其實他內心真正想要的是父親的認同

弟弟聽從內心的聲音

要像父親一樣在戰場上獲得榮耀

即使是離開未婚妻,戰死沙場

男主聽從內心的聲音

去追求放蕩不羈的自由

即使是放棄愛人和家庭的牽絆

蘇珊聽從內心的聲音

想要一份完美的愛情

即使這愛情讓她飛蛾撲火,悽慘落幕

每一個他們的價值觀都不同

有些符合世俗規矩,有些不符

所做的決定也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理解

在弟弟戰死後,蘇珊對哥哥解釋說

她依然愛著山姆,後來當男主回來時

她和男主走到了一起

而當男主離開後,她沒能熬得住相思苦

和哥哥走到了一起

我想,蘇珊之所以對哥哥解釋

是因為內心的聲音被現實暫時性的壓了下去

她知道愛上男主不能夠被世俗所理解

所以她想要壓抑內心真實的想法

但在男主回來的瞬間她就被擊垮

後來她也想要永遠的等著男主

努力聽從內心,但卻被現實打敗

最後忍受不了內心的煎熬,走向自我毀滅

而男主作為一個悲劇式人物

在常人看來好聽點是喜歡折騰,難聽點就是作

對於這樣的人物,有時我們也充滿矛盾

可能在我們內心的深深深處

深到我們自己都覺察不到的地方

我們極度渴望成為這樣的人

但我們還要表現出對他的敵對

以向外界證明我們的價值觀是沒有問題的

我們崇拜或討厭這樣的人物

是因為我們沒法活成他們這樣

生命中的險惡沒有什麼恐怖

生命中的寂寥沒有什麼悲憤

生命中的放縱沒有什麼缺憾

生命中的痛苦與埋沒無關

關鍵是,即使在始終無人注目的暗夜中

你可曾動情地燃燒

像那顆不肯安歇的靈魂一樣

為了答謝這一段短暫的歲月

或許在這樣的電影裡

能為依然在乏味的地方苟活的我們

來帶些許的慰藉,像是一片阿司匹林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