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为什么张学友演电影总喜欢接些逗比角色?

只是默默为你伤心


要说明这个问题就要先带大家了解一下张学友都演过哪些逗比角色。

据不完全统计,张学友的喜剧片大概有以下九部:《旺角卡龙》里的乌蝇、《东成西就》里的洪七公、《倩女幽魂》痞子道士燕赤霞、《超级学校霸王》扫把头、《最佳女婿》美发师纪阿开、《笑傲江湖》千户欧阳全、《神经刀与飞天猫》九尾狐、《月满轩尼诗》阿来,还是就最不符合他歌神形象的《黄飞鸿》里的牙擦苏了,这个尝试可谓是非常大胆,完全把偶像包袱抛到九霄云外了。

张学友很优秀,作为四大天王的他,唱歌跳舞演戏样样精通,是所有人心中的完美男神,可这个完美男神偏偏喜欢用丑角、逗角来丑化自己,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他喜欢挑战生活中的不可能,帅哥演帅哥,有什么意思?

而且现实生活中的他本身就是个很逗的人,1961年7月10日出生的他是个标准的巨蟹座,而巨蟹又是个盛产搞笑明星的星座,比如周星驰、比如薛之谦。

所以他已经算是其中搞笑的比较正常和含蓄的了!他的那些逗比角色之所以会深入人心,也是因为他本身跟这种角色有很多共通之处。

虽然张学友只是偶尔尝试,但人家就算是玩玩也玩出了一片新天地,他凭《东成西就》洪七公的角色拿了当年的最佳配角奖,所以从那时候他开始不断尝试这种类型的角色,并成功在逗比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当然,逗角也不是谁都能演的,要让人哭很容易,但要人笑,其实是最难。所以他之所以能接到这种角色,归根结底还是他自己的表演功底够硬,看看朋友圈的表情包,简直不服不行!


颜公子看剧


其实说老实话,张学友和小九不是一个年代的,小九认为应该是妈妈们的偶像吧。在小九的眼里,他是一个比较严肃的人,因为“四大天王”可不是那么好当的,所以小九觉得张学友应该在工作上特别严谨,认真负责。但是,令小九大跌眼镜的就是他在好多电影里居然扮演的是逗逼角色,是的,你没有听错“逗逼”。

说起张学友大家应该想到他的歌吧,什么《吻别》、《一千个伤心的理由》、《不老的传说》等等。但是今天,小九在这里不谈论他的歌,咱们来谈论他的影视作品。小九了解了一下,张学友这个人性格开朗,活泼,乐观,我想应该就是他的性格才造就了现在的他吧。

现在,我们来看看他有哪些逗比的电影,最让小九影响深刻的就是他客串《72家租客》,在里面饰演街上卖手机的人石坚,这还不是最奇怪的,他一头非主流白发亮相才惊呆了小九的眼。当时小九内心是绝望的,为什么我的天王变成了这个样子,你到底经历了什么?

还有最经典的一部电影《旺角卡门》,我想大家肯定知道,张学友在里面贡献的表情包到现在都有人在用,包括小九自己,为此小九还专门去看了电影的。

好的说了怎么多然后我们来回归正题为什么张学友会接这么多逗比电影,其实小九一开始也搞不明白,他被奉为“四大天王”为什么要靠搞笑来博眼球,明明自己有的是实力,却要走上电影人的道路。

不过这么多年小九终于明白,其实小九个人认为这和个人性格和经历有关,张学友本身是比较开朗的,以为开朗所以爱笑,他本人应该是想把这种爱笑的性格传染给所有人。

还有就是在他和女朋友分手后,经历了一段低迷时期,整天酗酒,反面报道满天飞,但之后他与前女友复合后,开始戒酒,并且接演逗比电影,小九想应该是他想把的这份喜悦表达出来吧,并且向世人展示现在的他不再是曾经酗酒的他。


朱以恩


同意楼上的说法,其实张学友并非都是逗比角色,很多都是正片的角色,但是由于张学友本人的特性,往往在做一些情绪化的表演时,面部的肌肉会过分的扭曲,导致了喜剧效果,而令观众产生了这个演员怎么总是接“逗比”角色的错觉。

比如,我们最熟悉的在《旺角卡门》里的那一幕:

其实人家明明好好在演一个凶神恶煞的表情,定格来看的确很符合现在流行的吐槽文化。

我觉得评价张学友的演技可以从下面网页的总结入手:

暴戾如左手,悲戚如阿辉,嚣张如太子,文艺如班主,凄惨如乌蝇,搞笑如洪七,儒雅如耀国,市井如表哥,平淡如阿来。

而张学友的正片中,我必须提名吴宇森的那部《喋血双雄》!

《喋血街头》聚焦越战时期的港人困境,张学友饰演辉仔的对兄弟梁朝伟有情有义,却最终被贪得无厌的李子雄因为一箱金子而命丧黄泉。

在被越南军队抓获并勒令开枪杀人的一幕中,张学友饰演的辉仔呆滞、惊吓的表演恰到好处地展现了一个普通人在面临道德生死抉择时的不安与彷徨,甚至是对生命的另一种考量。

被李子雄一枪爆头后奇迹般苏醒的辉仔张学友将一个精神、生理上受到严重创伤的人物演的活灵活现,而面对昔日的兄弟情义,张学友更是以服人的演技获得了第十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男主角的提名认可。不禁感叹,能把傻子和流氓都演的那么好的人,影坛中屈指可数的,张学友要算一个!

如今的学友已经56岁之多,长相并不出众的学友在他的从艺生涯中从不缺歌坛领域的奖项认可,是大众心中公认的歌神无二,这样一位优秀的艺人,几乎可以算是绯闻、负面新闻的绝缘体。

就是这样一位兢兢业业,活跃在娱乐圈三十年的艺人却在影坛里终未获得过金像奖的认可。


香港电影


张学友是被歌唱事业糟蹋的一枚演技派演员,他是四大天王中最早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演员,虽然只是最佳配角,但能够在午马、周星驰、曾志伟和万梓良的围剿下获得第八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配角,足以证明他的天赋。

1988年,在王家卫电影《旺角卡门》中,张学友出演了一个黑帮小混混“乌蝇”,整日幻想着有朝一日能上位当老大,最终横死街头。这个表情包到现在还在网上广泛的流传。

如果他专心于演技事业,全心全意投入电影,和梁朝伟一样,我觉得他早就成为香港演技派的代名词。

张学友一开始演电影都是演的一些逗比角色,我觉得这和他的外形有关,当时有帅气耍酷的刘德华、黎明,温柔多情的张国荣,搞笑诙谐的周星驰,而外型不太出众的张学友,就只能靠一些逗比的配角打开市场。

但是等到他成名之后,演技被肯定之后,张学友开始摆脱这些逗比的角色,试图接一些有深度的角色,比如《男人四十》中的林耀国,但我个人认为,他演的最好的角色,还是那些诙谐的小人物,相当的接地气。

比如《金鸡2》中的冯仁坤,以不多的戏份被提名香港金像奖最佳男主角,足以证明他的实力。

张学友确实是香港最具天赋的演员和歌手,不管是做演员还是做歌手,他都无愧于同行,都交出了让人满意的答卷。

唯一可惜的是,与香港金像奖失之交臂,以他的演技,如果认真演戏的话,一座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应该是手到擒来。

可能太热爱歌唱事业了,在四大天王中,他可能是在演戏上花费时间最少的,但却是最有天赋的一个人。


影视口碑榜


那是最不好演的,当然也是最能感受到专业的,^_^


小汉锤金块


说张学友总喜欢接些逗比角色,这可能是你的错觉吧。张学友确实接过一些喜剧片,如《东成西就》等,但更多的,他还是饰演严肃的角色。通过这些角色,张学友在电影圈也斩获颇丰,他的演技也获得诸多好评。

大多数人对张学友的第一印象应该是歌唱得好,有“歌神”、“四大天王”等荣誉头衔。但鲜为人知的是,他在表演方面也很有天赋,在电影领域也取得过惊人的成就。


1988年,在王家卫电影《旺角卡门》中,张学友出演一位不学无术又自以为是的黑帮小混混“乌蝇”,整日幻想着有朝一日能上位当老大,最终横死街头。彼时刚出道的张学友面容还略显青涩,但饰演的地痞形象却深入人心、演技得到电影业内人士的肯定和好评。凭借此角,张学友荣获第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男配角奖,当时的竞争对手有午马、周星驰、曾志伟和万梓良,由此可见张学友获得此奖的含金量。

1990年,在徐克电影《笑傲江湖》中,张学友出演东厂太监“欧阳全”,接受厂公(刘洵饰演)的命令,假扮已经被杀害的林平之潜入华山卧底,找寻葵花宝典。虽然是配角的戏份,其表现却是主角级的。凭借此角,张学友荣获第27届台湾电影金马奖的最佳男配角奖,同时在第1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获得最佳男配角提名。

除此以外,1990年《倩女幽魂II:人间道》中的年轻鬼马道士“知狄”、1991年《黄飞鸿》中搞笑至极的“牙擦苏”、1995年《鼠胆龙威》里虚有其表的武打巨星“龙威”,张学友凭借着出色的演技,3次获得最佳男配角奖的提名。

即使是打酱油的角色,比如1991《阿飞正传》里的“歪仔”、1993《射雕英雄传之东成西就》和1994《东邪西毒》里的洪七,张学友的表现都让人惊鸿一瞥。1991年《喋血街头》和1995年《非常侦探》里的出色表演更是让他两次获得了金像奖最佳男主角的提名。

为了专注于音乐事业的发展,张学友在1996年宣布暂时息影。

2001年复出,在许鞍华电影《男人四十》里出演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林耀国”,事业平平所致的失落感、突如而来的师生恋、儿子的亲生父亲即妻子的前任出现构成了故事的框架,张学友将一个中年男人所面临的困境和危机出演得淋漓尽致。凭借此角,他获得了2001年印度新德里国际电影节的最佳男主角奖,成为华人电影明星中最早获得该电影节影帝头衔的香港男演员。同时也获得第2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男主角提名。

2003年《金鸡2》和2010年《月满轩尼诗》,张学友又两次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的提名。以唱歌为大众熟知的张学友,在电影方面取得的成就已经胜过大多数的专职电影演员,由此可见他在表演方面的惊人天赋。

在金像奖上,张学友还两次获得过最佳原创电影歌曲奖。

作为一名香港电影演员,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的影帝头衔,无疑是电影事业上的最大肯定和成就,刘德华就曾为此奋斗多年才最终如愿。如果张学友一直专注于电影事业,未必不能像同期的刘德华、梁朝伟一样斩获影帝头衔。但还有很多机会,我期待着张学友登顶金像奖影帝的那一天。



文艺青年读美剧


说起张学友,有一张经常被人们用来当表情。

愤怒or吐槽的神图。

该图出自1988年王家卫导演的《旺角卡门》,张学友在里面演一个混混,“宁愿做一日英雄,都不想成世做条虫!”

在戏中,他主要负责骂脏话、打群架和干蠢事,蠢到最后害死自己和刘德华。

一届歌神为什么要扮演这样的角色呢?

87-89年是张学友事业的低谷期。

那四年,他的专辑卖不出去,整日酗酒。

记者会不好好参加,迟到,结果被黑到很惨。

关键时候,是电影拉了他一把。

80年代末正处在香港电影黄金年份,产量高,虽然只是机械式地从一个片场换到另一个片场,但收入稳定,拍一部拿一部。

张学友“一开始并不喜欢演电影”,可能就是与这种民工式的演戏状态有关:同时开工三部,晚上九点半直接从录音棚出来去摄影棚,剧本都没有,导演直接说,你,台词几句,怎么怎么样,来吧……

直到《旺角卡门》,发现原来电影这么有意思。

他凭借“乌蝇”一角拿下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配角,是“四大天王”里最早与金像奖结缘的。

评价港片,大卫波德维尔在《香港电影的秘密》所说的八个大字常常被引用。

尽皆过火,尽是癫狂。

张学友“野兽派”的演技,与港产片简直绝配。

不信你看,张学友早期的电影形象总是着力过狠。

他多演飞扬跋扈,暴戾嚣张的反派。

总有一两场戏需要大发脾气。

《明月照尖东》

《忠胆义英》

演喜剧,就是要淫贱写在脸上。

《鼠胆龙威》

《超级学校霸王》

因为演配角,大情大性的演技方式容易出彩,而演主角,多少有点过犹不及。

夸张,几乎是当年所有香港男演员的通病,如果梁朝伟没有遇到王家卫,也断不可能拿下这么多个影帝。

而张学友最遗憾的地方就在于,他没有自己的王家卫。


电影审片官


还不是因为表情包深入人心,总觉得是逗比,话说我听学友的歌都不能好好看封面了。感觉他的视频只要下巴一翘就要骂人...



胖虎的亲爹


他在接受采访时多次说过,他那时是事业的低迷期。整天喝酒天天喝醉是兰桂坊的常客,说是拍电影是为了生活有片就接,从没想过什么能不能拿影帝只是为了钱。所以他不只演逗逼,为了生活什么都演除了三级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