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应该为了丰富提升自己而看一些没有兴趣的书吗?

彭国放


众所周知,当今时代的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各类书籍浩如烟海,而我们的时间和精力都相当有限,知识的焦虑困扰着每一个都市人。到底应不应该为了提升自己看一些自己不感兴趣的书?

有书君以为,这个问题是很多人都曾面临的,或正在受到它的困扰。今天有书君就针对这个话题,结合自身的读书经验和感悟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庄子就说过这么一段话,“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意思是说啊,我这一辈子是有限的,但是知识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逐无限的知识,这事不划算,我不愿意这么干。


话是这么说,可是谁有庄子的洒脱和超然,这句话我们听听就当解闷了,别当真。要是真想提升自己,开阔眼界,不感兴趣的书那是非读不可。

有书君读大学那会对西方文学有很大的兴趣,但是外国文学中很多典故都出自圣经,要是不知道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对这一段话的把握就会含混不清,所以有书君就找了一本《圣经》来读。读到四分之一的时候就觉得看不下去了,很难读,人名很多,关系很复杂。比如基甸一共有七十个儿子,你很难记清到底都有谁。


于是有书君就去请教自己的老师,提出的问题就是,“老师,我应不应该看那些自己不感兴趣的书呢?”

我们老师连想都没想告诉我,说:“那肯定要看啊。作为一个学中文的,各类书籍都应该看,这样才有提高。”

“老师,那些书真的挺难读的,而且我自己喜欢的书还没有读完呢?”

“孩子,书总是读不完的,无论是自己感兴趣的,还是不感兴趣的。但是如果从扩大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来说,读自己不感兴趣的书要比自己喜欢的书效率更高,效果也更明显。”

“不懂!”

“如果把自己喜欢的书化成一个世界,把不喜欢的书归为一个世界,如果你一直不接触不喜欢的那部分书,你就永远不知道喜欢那类书的人是怎么想的,你不会理解他们的世界,这也就限制了你思考问题的角度。”

尽管时过境迁,有书君还是记得当年老师的教诲。老师的一番话也确实对有书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最直接的莫过于坚持读完了《新约》和《旧约》。此后,有书君在读书时也没有只读自己喜欢的书,对于一些其他领域的书也有所涉猎。比如关于经济的,吴晓波先生的《历代政治变革得失》和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等等;关于音乐的调性和声及二十世纪音乐等等。


这些书的影响不一而足,就拿吴晓波先生的《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这本书来说,他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从春秋战国到改革开放这段时期内重大的经济事件,观点犀利,和正统教材有着很大的不同,这是很少人能做到的。

读不同种类的书,甚至是自己不感兴趣的书,从本质上来说,都是为了增加自己思考问题的角度。什么是大学?大学就是以各种不同角度看待世界的专业群体,而我们通常只能选择一个视角去看待周边的一切,这就造成了我们视野的狭隘和理解的局限。

而那些你不喜欢的书,正是看待世界的其他视角,多涉及一个学科,你就会增加一个看待世界的视角;多读一本,你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就多一份理解。如果能一直坚持下去,有书君觉得这样的人,一定是生活的智者,活的潇洒且通透。


所以,但从提升自己来说,那些不感兴趣的书非读不可。此外,有书君想要提醒广大书友的是,“但当涉猎耳,且欲卿治经为博士耶?”如果遇到了一本是非不感兴趣的书,看一眼就要吐的那种,有书君以为,这样的书不读也罢。本来大家的时间都不多,精力也有限,为了一本书寝食难安的,确实犯不上。


有书快看


我觉得你没入门吧?

看一篇文章,如果有几段数学公式,可能就会跳过去直接读后面的文字,这是人之常情。如果一篇文章数学公式太多了,说不定读者就剩10%了。

但是如果是写一篇介绍的文字,或者阐述一个现象和调查结论,显然作者很愿意写点数字或公式。为何?因为一下子就把事情说透了。

前面的读者和后面的作者,区别是一个是门外汉,一个是内行。


一个章节试着来回看几遍,争取弄懂作者想表达的意思,或者作者的逻辑。然后将作者的废话拿去,看看是否可以缩写成5、6行的内容摘要。

对于章节中的某几个数字用纸抄下来,自己相面做比较。比如相互间的差值,比例等等,口算一下写在旁边。

对于出现的公式,看看他推导的过程自己纸上抄一遍,或者利用他提供的公式做2道应用题。

所有的公式都是抽象成理想化模型,数字统计也有可能错误或某种条件的统计造成失真。那么是否可以质疑作者的思路和结论呢?

做这些工作就是为了让自己看进去。如果某个章节这么做了,你就从门外进到了门里。

不是所有的章节都需要这样精读,但关键章节如果没看懂,很可能后面的章节只能是走马观花了。


海螺008


刚开始读书我也是千律一片,久了发现读书要读经典,这有一个好处,读书多了,建立自己的思维后你会发现很多书你看看目录就知道它想表达什么想写什么,有些书就像新华字典里面的字根和目录,你掌握了怎么用字根和目录,就可以有自己的一套思维。


乡间来信


我觉得是可以看下去的。我本身就是在学经济学的。对数字等很是头疼。本身也不太喜欢这个专业,但是学了学了还是感觉挺有意思的。其中的某些部分可能会令你喜欢的,就像博弈论等等。会有意思的。可以当来一个闲时阅读的内容来读。我也不知道经济学有啥用,不过又好像挺有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