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慈禧为什么一定要毒死光绪帝?

卖女孩的小火柴天堂


”权力能够让人变成魔鬼”——这句话也许很多人不会认同,但只要稍稍了解一些中国历史或者世界历史,对各国的王族皇室有一些了解,就不会对这句话有太多怀疑了。

光绪只是其中一个而已

中国历史上,一共曾有过26个被废的皇帝,其中还不包括光绪,因为他毕竟名义上没有被废。而在这26个被废的皇帝里,有超过70%都在被废之后两年内被杀死,其中最主要的办法就是毒杀。

所以其实把被废掉的皇帝杀死基本是不需要什么理由的,只是历朝历代的一种规范作法而已。或者说每个废掉皇帝的人都可以有无数个理由来支持他把废帝杀掉。比如为了清除废帝的党羽,为了防止有人借废帝造反,可以说都是再明显不过的理由了,而且确实是非常现实的理由。

“光绪”绝对不是省油的灯

石头君在这里把“光绪”的名字上打了引号,主要目的是为了说明,光绪在位期间虽然基本上一直是被慈禧所摆布,但无论他自己能力如何,也无论他主观愿望如何,单单他这个皇帝的名号,就足以对慈禧造成重大威胁了。

比如我们先来看看光绪是如何被“废”的。光绪被“废”源于百日维新的失败。公元1898年,亲政的光绪皇帝推动戊戌变法刚满百天,就被慈禧联合袁世凯发动政变撤消,而且所有维新党人都受到通辑。而理由是维新党人曾试图游说袁世凯发动兵变,包围颐和园,抓捕慈禧太后。而据现代一些史学家考证,后来被杀的戊戌六君子之一谭嗣同确实曾经到天津游说袁世凯“勤王”,而袁世凯因为从别处得报,以为事情已经败露,所以才把谭嗣同给卖了。

不管光绪本人是什么态度,他都可以成为反对慈禧的精神领袖

也就是说,无论光绪对这件事是否知情,也无论慈禧政变是否早有密谋,但只要有人打着光绪皇帝的名号,就可能导致慈禧自已和她周围的人面临大祸。而更为严重的事还在后面。在光绪被夺权之后,其实已经注定要成为中国历史上第26个被废的皇帝了。1900年年初,慈禧立了端郡王载漪之子溥儁为大阿哥,已经准备在几天之后让光绪“禅位”了。但慈禧没有想到的是,禅位的计划一出,立即遭到了列强的强烈反对,英国公使更是公开表示“我英认定光绪二字,他非所知”。

慈禧怎么会甘心让光绪在自己死后乾坤倒转?

列强的反应让慈禧震怒,这才有了后来利用义和团杀洋人,乃至后来的八国联军侵华。也就是说,在某种意义上,八国联军侵华也是因为光绪而起。所以从这两件事上,大家其实已经可以看出光绪虽然自己没多大本事,但因为头上顶了个皇帝的名号,所以对慈禧和她的党羽来说,却始终是最大的威胁。

无论如何,光绪名义上就是皇帝,慈禧死后,如果光绪不死,重掌大权是必然的

而慈禧在世时,震住光绪自然是问题不大,但一旦慈禧死了,清廷里无论谁继位,谁主政,其实都不可能再有人能震住光绪了。所以光绪还政是会必然发生的。而作为和光绪斗了十几年,还曾经因为他几次差点被推翻的慈禧,怎么可能会甘心在自己死后让光绪重新翻天?就算慈禧真的能不管“死后洪水滔天”,她周围那些为她卖了几十年命的党羽也不可能束手待毙,所以慈禧死之前毒死光绪其实是必然的选择,一点也不奇怪了。


桃花石杂谈


首先必须指出,问题中说慈禧为什么非得毒死光绪有待商榷。因为有关光绪的死因,一百多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争论,至今仍无定论。不过身为皇帝的光绪,死的确实太过巧合。1908年11月,38岁的光绪帝与74岁的慈禧分别于二十一日和二十二日先后去世,死亡的时间相距不到20小时。这不免让人浮想联翩。

早期的史学家、档案专家和医学专家根据清宫档案中留存的文献,对光绪的脉案进行研究,认为光绪之死,是属于正常的病亡。不过随着科技的发展,科技开始介入史学研究,2008年科技检测证明光绪帝系砒霜中毒。

问题谁是凶手呢?试想在当时的情境下,能毒杀皇帝的最大嫌疑人自然是慈禧了。假定慈禧是凶手,那她杀害光绪的动机是什么呢?分析起来,大致有以下两点:

一是慈禧垂帘听政,与光绪产生权力之争。光绪亲政后,慈禧并没有归政的意思,仍然坚持垂帘听政以继续操控朝政。这引起了想要有一番作为的光绪的不满,并由此形成了帝党与后党的激烈争斗。在这场权力争斗中,慈禧与光绪的感情自然荡然无存。

二是戊戌变法期间,以光绪帝为首的帝党竟然谋划杀害慈禧,这导致双方恩断义绝、兵戎相见。为推行新政,掌握实权,光绪帝在变法期间,竟采纳谭嗣同等激进人士的意见,意图谋害慈禧。事情败露后,慈禧与光绪的矛盾彻底激化。慈禧又重新夺回朝政,并有另立新君的意思。无奈碍于列强和中外臣工的反对,慈禧的计划未能实现。但她对光绪的忌恨并未消除。


与书居


慈禧于1908年11月15日去世。死后第二天,37岁的光绪皇帝去世的报道也出来了(死亡时间其实是14日)。

此前,几位在国外接受教育的中国医生给皇上看病,据说皇帝已经变得颇为消瘦,非常虚弱。有报道(当时媒体没人管,上海《申报》经常报道今上的疾病)说他得了布赖特氏病(Bright's disease),即肾小球肾炎。与皇帝接近的宫廷消息认为他身体非常健康,生平很少患病。

据说,光绪私下里为太后即将死去而欢欣。太后听到消息发誓道:“我断不能先之而死!”所以就毒死了光绪。

这种说法历来不受重视。但2008年,中央电视台清史纪录片摄制组连同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等四家单位共同宣布:

他们历时数年,对光绪帝遗骨、头发、下葬的衣物进行检测,发现其中附着有高含量的三氧化二砷(砒霜),由此认定光绪死于急性砷中毒,应为他杀。而专家们一致认同慈禧太后的嫌疑最大。

但光绪的身体的确一直不好,而且与肾有关。

光绪死前一年,他曾亲自写下自己的病原:“遗精之病将二十年,前数年每月必发十数次,近数年每月不过二三次,且有无梦不举即自遗泄之时,冬天较甚。近数年遗泄较少者,并非渐愈,乃系肾经亏损太甚,无力发泄之故。” 在御史胡思敬的记载中,有天阉一条,称“凡男子不能近女色者谓之‘天阉’,……闻德宗亦系天阉,疑莫能明。或宫人因其无子而诬之,未可据为实录也。”光绪的确没有后代。

在许宝蘅(时任军机章京、内阁承宣厅行走)的记录当中,在鹿传霖(时任军机大臣)的记录中,在为他诊病的太医的记录中,都已经说得很清楚。光绪自幼体弱多病,成年后愈发加重。在光绪死前半年,他肝肾阴虚,脾阳不足,气血亏损,御医已经束手无策。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马勇先生提出了不同看法。他认为,光绪帝遗骨、头发和下葬的衣物中的砒霜,可能并非是光绪体内的毒药残留所致,而是古代用于保存尸体的防腐剂。

马勇先生认为,砒霜用来防腐,这是中医的传统处理方法,“从长沙的马王堆开始,几千年来就是这么保存的。”

马勇指出,慈禧对待这个养子,比自己亲生子还要好,并非像后人猜测的那样势同水火。“一点重话都不敢说。什么事都能包容,都从自己那里寻找责任。”怎么可能下此狠手?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房德邻认为,“光绪帝系砒霜中毒死亡”说难以成立,他的论文很长,很专业。我选择了普通人能读懂的三条,列举如下:

依照医理,急性胃肠型砷中毒和慢性砷中毒是内藏的含砷量最高,可是《报告》的数据却是右袖的最高,它是左袖的2.45倍,是躯干(对应内藏和上腹部)的1.96倍,这怎么解释?内衣右袖含砷量为躯干的1.96倍,这个数据推翻了《报告》的“大量的砷化合物曾留存于光绪帝尸体的胃腹部”的结论,也推翻了急性胃肠性砷中毒的结论。
二十一日光绪帝弥留之际,多次有医生诊视,子刻是御医张仲元、全顺、忠勋等诊视,其后杜钟骏、周景焘入宫诊视,午刻周景焘再入宫诊视,他们都记录了光绪帝弥留状态的情状,均无任何砷中毒的表现。
除脉案外,杜钟骏的回忆录《德宗请脉记》、屈桂庭的回忆录《诊治光绪皇帝秘记》也没有说到光绪帝临终前有砒霜中毒的症候。

房德邻教授认为,这就是个永远的悬案。


神州袖手人


我是日航君,为您解答。

光绪皇帝的死一直是一个谜团,到现在对他的死因仍没有定论,究竟他是被谁害死?怎么被害死的?为什么被害死的?下面请听日航君为您解答。

一、光绪皇帝死因:砒霜中毒

目前已经有多重证据证明光绪皇帝是砒霜中毒而死。

名医屈桂庭在《诊治光绪帝秘记》记载光绪死前三天

"在床上乱滚","向我大叫肚子痛得了不得",且"面黑,舌焦黄","此系与前病绝少关系"。

而光绪入殓也一反常规地由宫内太监办理,讳莫如深。

据溥仪说,光绪皇帝在死前一天还好好的,只是因为用了一贴药后就坏了;在病重消息传出两小时后,光绪皇帝便驾崩了。这样来看,光绪皇帝属于“暴亡”。

另外,根据2008年对光绪的头发的检测来看,光绪皇帝死于砒霜中毒。

因此对于光绪皇帝的死因,我们推断光绪皇帝是被人害死的,死于砒霜中毒。

那么凶手是谁?

光绪剧照

二、凶手慈禧论

凶手是慈禧的传闻应该是流传最广的传闻了。

人们推测,因为慈禧知道自己将一病不起,她不甘心死在光绪帝前面,因此决定杀掉光绪皇帝为自己陪葬。

另有说法是,慈禧太后因为早年经常迫害光绪皇帝,害怕自己死后光绪皇帝复位,因此杀掉了光绪皇帝。

这两种说法,都很有道理,也符合慈禧阴险毒辣的性格,并有多种史料支撑,因此这种说法颇有市场。

慈禧可能是害死光绪的凶手

三、凶手袁世凯、奕劻论

这是一种较少被人提起的说法。

在当时有一个传言,即袁世凯准备废掉光绪皇帝,拥戴奕劻的儿子载振为皇帝。这引起了慈禧太后极大的警惕。

后溥仪回忆,光绪死之前所用的那一味药是袁世凯派人送来了,只是因为用了那一贴药光绪皇帝才不行了。按照惯例,皇帝的药方要抄录一份给内务大臣留档,如果是重病的话更要分给军机大臣留档。

后有内务府大臣回忆,光绪当时得的不过是普通的感冒,他看过这些药方,也不过是普通的治疗感冒的药,也没有分发给军机大臣。结果第二天光绪皇帝就驾崩了。

并且在此时,袁世凯的嫡系段祺瑞率领的第六镇北洋军有异常调动,慈禧以重金暂时安抚了第六镇北洋军。

若是以上说法属实的话,那就证明袁世凯、奕劻之间有密谋,并且光绪皇帝的死与袁世凯和奕劻脱不开干系。

袁世凯也有可能是害死光绪的凶手

四、总结

现在可以确定的是,光绪皇帝是被人害死的,并且还是砒霜中毒而死,现在不能确定的是,凶手是谁。目前来看慈禧与袁世凯、奕劻均有可能。究竟真相如何,就留待各位读者去思考了。

文:日航通鉴 图:来自网络与站内,侵删


日航通鉴


权利分争诱发了慈禧和光绪之间的矛盾。

光绪本来是大清的皇帝,按理说慈禧经过垂帘听政之后,到了光绪年龄大了,已经成年了,这时候慈禧就应该把皇位让给光绪了。

但是,慈禧并没有这样的想法。因为她太知道权利能够带来的好处了。所以,她也就不打算把实际权利交给光绪了。

正是因为如此,才引发了光绪皇帝的不满的。

但是,光绪皇帝也仅仅是限于不满而已,毕竟当时满朝文武大臣都是慈禧的人,根本没有人把他当做皇帝来看。

这就导致了光绪和慈禧之间的矛盾的不可调和。

那时候的光绪皇帝,对慈禧的仇恨肯定是刻骨铭心的,若是杀了慈禧,危及不到自己的统治,我想他肯定会把慈禧给杀了的。

但是,事实上那时候杀了慈禧,对他来说也是有一个不确定的未来。所以,他也就迟迟不肯对慈禧下手了。

维新派的介入,光绪有了除掉慈禧的想法。

大家都知道光绪帝属于是维新派,他是很想通过改革来使大清走向繁荣昌盛的。但是,很无奈的是,慈禧一直在他面前指手画脚,阻碍他的变法,作为皇帝的他什么事都做不成。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康有为,梁启超等保皇维新派的出现,改变了这种形式。于是,光绪开始联合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实行变法。

但是,这个变法,始终没有任何进展。原因就是因为慈禧的阻碍。

为了实行彻底的变法,维新派的人,不得不谋划一场暗杀了。

这个暗杀就是针对于慈禧的暗杀。

当时谭嗣同找到袁世凯,是想让袁世凯把慈禧所在的颐和园给包围了,然后派刺客把慈禧给杀了。

但是,这件事最终因为袁世凯的告密被终结了,康有为梁启超逃跑,戊戌六君子被慈禧送到了菜市口杀了头。

暗杀事件后,慈禧有了除去光绪的想法。

维新派之所以敢谋划刺杀慈禧的事件,背后的主持人肯定是光绪了。所以,对于光绪要刺杀自己,慈禧还是很气愤的。

这时候慈禧先是把光绪给囚禁在了中南海,然后,她想把光绪给除去,重新换一个人当皇帝。

当然了这件事最终因为洋人的反对没有成功。

因为洋人觉得,好不容易有个支持变法的皇帝,只要皇帝变法,就会对洋人有利。万一慈禧换上一个保守派来,那岂不是这个法就变不了了。

最终,迫于洋人的压力,慈禧就没有把光绪给换掉。光绪一直都是慈禧手下的一个傀儡,一直到了他三十八岁死亡的时候,都是如此。

近年来专家得出结论,光绪是死于砒霜。

大家都知道光绪和慈禧是先后一天去世的。因为他们去世的时间很仓促,死的也很突然,所以,很多人就猜测,是慈禧临死前杀了光绪帝的。

毕竟光绪第一天去世了,慈禧第二天紧跟着也走了。

也就是说慈禧临死前,也把光绪给杀了。后来经过专家对光绪的衣服进行一番检验,得出的结论就是,光绪是被砒霜毒杀的。

当然了慈禧毒死光绪,这也仅仅是一种推测,事实上光绪皇帝的死亡,要复杂的多。慈禧只能说是凶手之一,不能说光绪就是她杀的。

要知道死亡是一件不可预测的事情,慈禧也不知道自己杀了光绪之后,第二天她肯定就会死。

所以,光绪的死,不一定是慈禧干的。说不定慈禧和光绪都是被一个人害死的呢?这种可能性也是会发生的。


汉史趣闻


公元1908年11月14日傍晚,光绪皇帝孤独寂静病死在北京中南海瀛台涵元殿,临终前无一人侍奉身边。苦命皇帝走过了他38年的坎坷人生。第二天,操纵晚清半个世纪的慈禧太后也驾鹤西去,举国震惊。光绪皇帝死因到今天一直是清史一大疑案。目前普遍接受的有两种说法:1,是病死说;2,是谋害说。


▲光绪皇帝 崇陵

答题之前,我们先来捋顺一下慈禧与光绪皇帝的关系。光绪帝,爱新觉罗·载恬生于公元1871年北京醇亲王府。他是醇亲王奕譞之子、道光皇帝之孙、咸丰皇帝之侄。其母亲是慈禧太后妹妹叶赫那拉·婉贞。也就是说光绪皇帝既是慈禧的亲侄也是亲外甥。

我们再来回望一下晚清。自公元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中国近代便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朝开始进入风雨飘摇,外忧内患的局面。从道光皇帝到咸丰、同治一直到光绪继位,大清朝已是一副夕阳晚照的残景,整个帝国一步步滑向日薄西山的边缘!

清廷虽然也进行了数次改革自强运动。如开展洋务运动、兴办实业、建立铁厂,修筑铁路、派遣留学生出国等等,但做的都是表面文章,并没有深入到实质层面。直到时间跨度到公元1895年,拥有亚洲一流的北洋水师竟然败于近领日本,最终签订了屈辱的《马关条约》,并将台湾岛割让给日本。引起举国哗然!此时的大清朝宛如一艘在大海上航行的破舟,随时有倾覆的危险。亡国灭种的危机也已摆在眼前!而此时的慈禧太后却沉寂在自己的六十寿辰当中。年轻的光绪皇帝却是悲愤交加。

危机过后,如何摆脱列强欺凌成为当朝统治者迫在眉睫的问题,作为不甘守旧的光绪皇帝依然决定听从以康有为、康启超为代表的改革维新派的建议,决定自上而下,对帝国旧有体质进行深层次改革。这一改革触动了帝国以慈禧为代表的守旧派的利益,最终得到了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的激烈反对与阻挠,轰轰烈烈的改革运动仅维持了103天便宣告收场。康有为、梁启超逃亡国外,“戊戌六君子”甘愿为变法慷慨赴死!光绪皇帝被软禁囚禁在中南海瀛台,不许与外界往来。

这次改革彻底触怒了慈禧太后,最终使母子俩的关系彻底激化!我们都知道,同治皇帝19岁就去世,光绪是以堂弟身份过继给慈禧太后,最终登上皇位的。光绪皇帝从幼年开始便在慈禧的淫威下长大,性格变得较为孤僻。众所周知,母子俩感情一直不和,表面光绪皇帝虽已亲政,实际上大权一直牢牢掌握在慈禧太后手里,光绪皇帝只不过是乾清宫的一个摆设,一个象征!

抛开光绪皇帝病死一说,假如是慈禧太后毒害致死,那也只有一种情况。就是慈禧太后害怕如果她先于光绪前离世,光绪皇帝必然会将她几十年来做出的治国策略彻底颠覆,另起炉灶,这显然是慈禧太后不愿看到的,为此她只能让光绪皇帝死于她之前!

是非成败转头空,几度夕阳红!相信历史会有真相大白的那一天……
▲清朝光绪皇帝真实肖像,法国拍摄师:Charles Chusseau Flaviens拍摄。


小司马说



光绪的一生都是在慈禧太后这棵大树的树荫下度过的。二人可不是愉快幸福的过日子,而是充满了冲突、矛盾和暴力。

光绪帝的父亲醇亲王死后,坟前栽了棵大树,树盖遮天蔽日,寓意颇好,这是光绪帝一脉欣欣向荣的表现,慈禧太后看不惯,几次三番命人砍去,光绪帝看的紧,一直没找到下手的机会。

一日,慈禧太后又路过,看着亭亭玉立的的树冠就来气,喊来内务府的人,让他们速速将树砍去,内务府的太监不置可否,你望望我,我望望你,慈禧太后倔脾气上来了,我就看着你们砍,你们不砍树,我就砍了你们脑袋。

太监们无奈,噼里啪啦就动起手来,有人将此消息报告给了光绪帝,光绪帝急命人备轿赶往事发地,一边赶一边哭,可他还是来晚了一步,搁着老远就看到了倒在地上的大树。

另一个让光绪帝感到害怕的事情就是慈禧太后赏赐的御宴。


皇室的菜肴每餐门类繁多、花样丰富,远非一般人可以想象,就这些菜品,莫说吃完,尝完都是个不小的挑战,慈禧太后一个人自然也是吃不完。

但她比较疼爱光绪帝,时不时就叫来吃自己的“剩菜剩饭”,光绪帝每次吃的肚皮都要涨好多天,就这样慈禧太后问他吃饱了没有,还不敢说吃饱。

光绪帝知道她是有意虐待自己,敢怒不敢言。

这些是生活中二人不愉快的地方,政治上二人相左的地方更多,大家也了解的较多。

比如“归政”问题,慈禧太后把持朝政多年,即使退居二线,光绪帝仍然处于处处掣肘,被架空的地位。

二人矛盾的爆发点在戊戌变法,光绪帝被软禁,成了阶下囚。

但无论如何,他是大清国的皇帝,一旦熬死了慈禧太后,他仍然可以大权在握,那么,很难讲发生在光绪帝身上的事情不会发生在慈禧太后身边或者亲人身上。

两人恩怨太深,要么一直被压制,要么反击,显然,光绪帝的命没那么好,被压制了一辈子。


历史三日谈


"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崩逝于北京中南海;15日,慈禧太后在北京故宫宾天。光绪皇帝死后不到21小时,慈禧太后就死去了。
关于光绪的死因,众说纷纭一直争论不休。很多历史资料证明光绪帝是死于中毒。
明末给光绪帝看病的医生屈桂庭在所著《诊治光绪皇帝秘记》写到“光绪帝在临死的前三天,在床上不停的翻,并且不停地大叫‘肚子疼得不得了。’脸色发暗,舌头又黄又黑,明显是中毒的症状。”

2008年11月2日,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在北京举行清光绪帝死因研究工作报告会,报告中光绪帝摄入体内的砒霜总量明显大于致死量。

1、对与光绪帝同一时期、同一类别的人和物进行砷元素对比,光绪帝头发中的最高砷含量是其棺椁内物品最高砷含量的83倍,是墓内外环境样品最高砷含量的97倍。

这表明,光绪帝头发中的高含量砷元素,并非来自环境的沾染。

2、 研究人员将光绪帝的头发与当代慢性砷中毒患者的发砷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发现,前者头发中的最高砷含量是后者的66倍,而且砷含量分布曲线与后者也截然不同。这表明,光绪帝头发中高含量的砷元素并非慢性砷中毒形成。

种种研究结果表明,光绪帝遗骨、头发、衣物中高含量的砷化合物为剧毒的三氧化二砷,即民间常说的砒霜,正式宣布光绪被人用砒霜毒死。一段纠缠了100年的光绪死因之谜,就此破解。

到底是谁害死了光绪帝,矛头自然指向了慈禧太后。毕竟光绪帝作为皇帝,有人想要害他,自然是没有那么容易的。

《启功口述历史》一书记载:光绪死去当天,当日礼部尚书溥良(启功曾祖父)在太后住所外侍疾,亲见一个太监端着盖碗从乐寿堂出来。溥良问这个太监端的是什么,太监答:‘是老佛爷赏给万岁爷的塌喇(酸奶)。’送后不久,太监小德张(张兰德)就向太医院正堂宣布光绪皇帝驾崩了…… ”

那么慈禧为何要毒死光绪呢?

民间猜测其中一个原因:权力之争,彼此仇视,除而后快。

慈禧太后把4岁光绪弄上皇帝的宝座,就一心想着让他做个傀儡皇帝,自己仍做大清国的实际掌权者。光绪从小就被慈禧严格管教,甚至不能见自己的亲生父母。

在光绪长大之后,对慈禧太后产生了强烈抵触情绪。就连婚姻大事光绪都无法自己做主,慈禧把自已的亲侄女嫁给光绪并立为皇后,还把光绪深爱的珍妃投入井中淹死。当初说好的光绪成年后权权归还,慈禧也一直没有去兑现。

戊戌政变后,慈禧太后幽禁光绪帝于瀛台。光绪在瀛台的一举一动皆不自由,受到人的监督。光绪帝对慈禧恨之入骨却又无可奈何,空有满怀的抱负,无法施展。

权力至高无上的慈禧在光绪与自已意见不合时对其呵斥、责难、强权打压,光绪无力反击,只能消极对待,进行无声反抗。在慈禧寿诞全朝上下大庆七天之时,他回去读书,见慈禧时也是面露阴沉,让慈禧大为恼火心生不满。

戊戌政变之后,当庚子年八国联军进逼北京,清兵屡战屡败,慈禧感觉走头无路,准备自杀时,她就决定不能让光绪活在世上。

此事《景善日记》有记载,最重要的两处:“老佛言,出走不如殉国,并令皇帝亦殉之。”就是说,还在此时,慈禧就已经决定,她自己若死的话,决不会留光绪皇帝活在世上。

由此可见,杀光绪并不是将死之时的临时决定,而是一贯方针,就是不许光绪逃脱自己的掌握。自己要死,必将要拉上光绪,不会给他独自执政的机会。

而三十几岁的光绪帝,年轻是唯一的资本,与七十多岁的慈禧进行生命长度的赌赛,只等慈禧一死重新执政。慈禧死前患有痢疾,当时拉肚子长达一两个月,已奄奄一息。

得知慈禧病重以后,光绪没有重新继续装孙子、前往询问病情,而是返回自己寝宫,心情似乎还不错。光绪脸上的表情被太监看到,随后跑去密告慈禧太后说:“皇上听说太后病重,脸有喜色。”

一直老谋深算的慈禧怎么会轻易给对手翻身的机会,听到这情况面露凶相:不能死在光绪前面。马上密令亲信毒死光绪。

另一个原因是:慈禧怕光绪重新执政后,抵毁自已、报复家族和破坏其身后事。

慈禧害死珍妃、囚禁光绪十年,二人之间原本的恩情已被仇恨代替。如果慈禧死在光绪前头,光绪执政铁定会反攻倒算,慈禧害怕光绪对自己进行多方报复。

首先,生前他们之间的政见不合。在管理国家和人臣等方面,光绪是一个激进的改良派,而慈禧是一个保守派,两个人意见分歧很大,慈禧还常说立错皇帝了。慈禧死后,史书掌控在皇帝的手里,光绪皇帝可能贬低慈禧,慈禧的名誉将很难保证。

晚清御史、光绪的近臣恽毓鼎的《崇陵传信录》及徐珂所编著的《清稗类钞》等书认为,慈禧在病危期间,惟恐自己死后,光绪重新执政,推翻她既定朝政及平反她一手制造的种种冤案,于是令人下毒手将光绪害死。

其次,慈禧还担心家族利益受损。慈禧控制了清朝的政局以后,她的家族也鸡犬升天,成为京师最显赫。若慈禧去世,整个家族失去了保护伞,光绪皇帝很有可能对她的家族进行报复。

光绪皇帝平时的言谈中也透露出了这个意思。慈禧显然考虑到了这一点,在毒死了光绪皇帝以后,她选择了3岁的溥仪继位,还任命载沣为摄政王。这一系列的政治动作,基本上都是为了保全自己家族的利益。

最后,慈禧担心自己死后不能按生前荣誉风光大葬,甚至担心被鞭尸。慈禧生前已与光绪彻底决裂,光绪不止一次对外宣称“自己亲政以后将如何如何。”这给慈禧带来了很大的危机感,慈禧开始为自己的身后事担心。

历史上多尔衮生前一直处在满洲贵族内部明争暗斗,并遭顺治帝忌恨,在他死后仅两个月,即顺治帝亲政第二个月,皇帝遂下诏,除多尔衮母子罢追封撤庙享之外,对死去的多尔衮还采取了掘墓鞭尸这种严厉惩罚。慈禧担心自已也遭受这样的报复,先下手为强,选择了弑君。"


有书共读


虽然太医院拥有大清最优秀的医师,但在严苛的封建体制下,特别是给皇帝治病,自然会让这些高明的医师们缩手缩脚,正所谓“医多不治帝王病”。

给皇帝治病是高风险的事情,稍有差池则会性命不保,因此对于医师来说,维持则是上策,在维持的基础上争取治好。因此光绪帝的病情在医师争取维持下,每况日下,快不行的时候,医师明知道光绪帝大限将至,却不敢说,只能把光绪帝的病情描述为“棘手”,因为他们知道,如果说出光绪帝大限将至,那么自己也许就得身首异处了。所以说,光绪帝很大原因是死于封建王朝的体制内。

传言慈禧毒死光绪,可信度不高。首先光绪以“德”著名,而且晚清时期,真正对慈禧产生威胁的是袁世凯与奕劻。另外,光绪帝死后,并未及时下葬,直到1913年崇陵建成后才下葬,光绪帝的尸体在行宫正殿停放五年之久却不腐烂,其中不得不考虑有“砷化防腐”的因素存在。


五味社


这句话,不一定成立,因为虽然现在几家单位共同宣布光绪帝是砒霜中毒而死,但是呢,学术界有两个大家,对这一说法提出了若干质疑。这两位大家一位是房德邻,一位是马勇,一位是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一位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学术造诣都很深。

如果综合两位学者的意见,可以发现他们的观点主要如下:

1、虽然戊戌期间慈禧和光绪不和,但是辛丑后慈禧光绪的关系一直都还不错,这个时间长达8年;

2、光绪死的前后,所有能够接近光绪的大臣和医生,在日记、记录和回忆录中,均提到了光绪身体不好,到光绪死前已经积重难返,但没有提及到砷中毒;

3、所谓砒霜中毒是后来的判定,但是对尸体采取防腐剂,有可能也会检测出类似的结论。

总之,现有的资料来看,还不能够百分之百确定光绪就是砒霜中毒,还需要有更多的证据,才能佐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