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寄宿制”對孩子的傷害有多深?

西北梅林


我舉個例子,能很好的說明孩子內心的傷痛。



很多家長因為工作和家庭的原因把孩子放在寄宿制學校,覺得我給了孩子最好的物質條件,因為現在寄宿制學校通常要高昂的學費,那麼試想幾十年後,等我們老了,孩子是不是可以把我們放在最好的養老院,就盡到了贍養的義務,你會不會心裡有一絲疼痛?會不會想讓孩子對你有更多的關愛,這就是現在孩子的真實感受,只是他還太小,無力表達,無力改變。

我們能陪伴孩子的時間只有短暫的那麼幾年,成長就是一個分離的過程,到了一定的年齡孩子自然就離開了,為什麼要把孩子過早的放到寄宿制學校呢?

有兩點對孩子是不可逆的傷害。



第一,過早的把孩子放到寄宿制學校,孩子缺少了應該有的愛與關懷,所以長大後他不會愛。

也許有人反駁,學校的老師也很好啊,再好能好過爸爸媽媽給與的愛嗎?這種關懷是能替代的嗎?

最直接的後果就是他不知道如何與家人相處,不知道如何才是愛別人。

第二,如果孩子自控力差,到寄宿制學校只能更差。

孩子自制力很強,學習生活不用太過操心的可以送寄宿制學校,但是孩子在你身邊你都管不好,何況不在身邊了,多少孩子到了寄宿制學校覺得離開了父母的監督,父母的約束可勁兒玩,等想學習的時候卻發現落下的功課已經太多。



去寄宿制學校一定慎重,不是學校不好,而是孩子太小,正是需要爸媽的管教約束關懷的時候,有些愛無法替代。


石榴親子


標題戳中我的心。

初中的時候,因為父母在外地工作,而我留在老家讀書,我就寄宿在舅舅家,當時舅舅在農貿市場開了一家雜貨鋪,一樓是門面,三樓四樓住人,舅舅有一雙兒女,我和表妹住一間房。

對於初中敏感時期的我而言,寄宿是一種很尷尬很不安的事情。有一回舅舅出差回來,給表妹帶了禮物,可能他一時忘了我的存在,當他拿著禮物走進房間給表妹的時候,我感到有些失落和惶恐,少女心思敏感脆弱,也不知道該怎麼表達自己的心情。

有一回準備來大姨媽了,洗了澡就躺在床上,半夜醒來褲子髒了,可是沒找到衛生巾,也不敢去敲舅媽的門,只好墊了厚厚的紙熬到天亮,第二天小賣部門開了,剛拾掇好自己,就聽到表姨媽(每天來幫舅媽看店的一個親戚),大聲地說,晚上洗完澡也不把衣服洗了,這麼熱的天,廁所都臭了! 她沒說我名字,但我知道她在說我,那一刻真的好想媽媽,好想在她身邊。

寄宿的時候很久才見媽媽一面,每次她都會給我生活費,或者交給我外婆,但錢只出不進總會花完的,讀書時期,各種學雜費總是零零碎碎的,今天20明天50,都不多,那時候沒有微信支付寶,想要錢只能銀行轉帳,有時候錢用完了,也不好意思問外婆或者舅媽要,偶爾問問還行,但是時間久了,今天20明天100的,誰心裡都不舒服,所以我就只能熬到下一次媽媽給生活費,這種心情,不知道你們能不能理解。

寄宿的不便和尷尬隨便羅列都有一大堆,也正是由於青春期的這段經歷,我的性格變得敏感細膩安靜,不敢外放情緒,高中開始,我就很少向父母伸手要錢了,除了必要的大開銷,比如學費補課費會開口要,剩餘的日常開銷買些衣服日用品什麼的,都靠週末兼職,到了高中畢業,18歲吧,就沒有再要過家裡的錢。在應該肆無忌憚的歲月裡沒能學會撒嬌依賴,也就習慣了有事自己扛。

長大成家後,我對家的完整性非常看重,我不希望我的小孩孤單單的寄宿在別人家,哪怕關係再好再親,都替代不了父母的愛,我也不怨恨我的父母,畢竟生活所迫,誰也不想的。我很感激舅舅一家,當年他們給了我一席之地,沒有看輕我鄙視我,才讓我健康的渡過青春期,這是我第一次文字記錄下當年的一段寄宿經歷,很感慨,也很感謝!

現在的我,每天都會對女兒說我愛你,我認為愛要及時表達,要讓孩子學會勇敢說出內心想法,不管去哪裡,我都會力所能及的帶上他們一起出發,讓愛永不缺席。




嘉人有約ss


我有一個同學因為不適應學校的住宿環境,而影響了她的一生。

記得我上高一的時候,我因為那時候身高比較高,所以經常是坐在後面兩排,那些學習成績比較好的學生一般是坐在前面四排的。男生一般喜歡觀察班上哪些女生長得好看,那時候我就注意到班上有一個挺嬌小的女生長得挺好看的。後來就注意到他經常在早上上早讀的時候趴在座位上也不知道是在做什麼,後來有耳聞他是趴在桌子上哭,據說是不是很適應宿舍的那種環境。在忽然突然就聽說這個女孩子轉學去了他家附近的一所普通中學讀書了,這之後就很少聽到她的消息。


直到我上大學的時候,偶然有一次通過QQ的可能認識的人聯繫到了這個女同學。通過QQ聊天瞭解到這個女同學,當時是在市裡面的一所職業技術學院裡面上學,學的是臨床醫學專業。當時就挺替他惋惜的,畢竟是因為沒有適應高中宿舍的集體生活就轉學,然後導致後來沒能夠考上一所好學校,畢竟如果按照他高一時候進班的20多名成績這樣一直堅持下去的話,將來高考的時候可能會考一所一本高校的,就因為這樣不適應環境而導致一念之差轉學,最終改變了她的一生。


後來我分析了一下這個女同學,她在上小學初中的時候,家附近就有一所中學,那個時候是不用去學校宿舍裡面住宿的,直到到了高中的時候突然進入那種集體宿舍的環境,晚上宿舍裡面有人打呼嚕、磨牙、說夢話、夢遊等等狀況,這都導致他在這樣的環境中無法正常入睡。無法入睡的話,就會導致情緒比較低落和焦慮,這樣久而久之可能會使得她精神衰弱,最終產生了想轉學的想法。

好在這個同學在上專科的時候,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專升本,最終上了一所普通二本醫學院的臨床醫學專業,大學畢業以後通過自身的努力又進入了縣醫院裡面上班。



饕餮視聽


這個還要看家庭的教育啦。

吉普哥初中12歲初一時開始住校,因為當時父母的單位整個礦務局只有一箇中學,我們家離學校有15公里左右,又沒有班車之類的,所以只能住校。當時除了礦務局總部的孩子,其他礦上的所有的孩子都是這樣的。


學習不忙時,一週回去一次,當時還是執行5天半工作制,一到週六中午下課了,就期盼礦上的車子來接。有時候看到其他礦的車子先來了,羨慕得不行。當自己礦的車子一到,大家興奮地爬上車。那時管理也不規範,拉人的車子都是解放牌東風牌那種卡車,大家爬上後面的車廂,一個擠一個,也挺有意思。那時公路不好,車子顛簸的很,大家都是搖搖晃晃回家,到了週日下午又搖搖晃晃到學校。

學校是封閉式的,除了礦務局總部的孩子上下學能進出學校,其他人一律不能出門,如果有事兒一定要出門,比如生病去醫院,就得跟班主任打報告請假,同意了才能讓門衛放行。


住校了,所有生活就得自己照顧自己,洗衣服,到食堂打飯等等,全靠自己。所以從小就鍛鍊了獨立自主的性格。後來讀高中是到了老家,上大學是去了北京,都是離開父母的,也沒覺得有什麼缺失,特別是父愛母愛。

雖然從小父母對自己很嚴厲,犯事兒了也被父母大罵,現在回想起來也覺得天下父母心不容易。現在父母年紀大了,自己又在外地工作,父母不是很想跟著過來,雖然吉普哥是家裡獨子,但是父母還是喜歡老家那種空氣清新、鄰居熟悉的環境,所以也隨著他們了。不過贍養父母的職責,我確是不能放下的,每年父母生日和過年都要回去看他們,而且明確告訴他們,以後年紀再大點,就要和我一起生活,我來給他們盡孝!


吉普哥說說


說一下我自己吧,我從小學二年級就開始寄宿,從小學一直到大學畢業,直到開始工作一直都在外地。在家呆的時間最長的時間是高中畢業的三個月!現在工作七八年了,下面呢,我就分析一下寄宿制的利弊,這裡說的是利弊,而不是傷害!因為我覺得用傷害這個詞有點嚴重了,所以就用利弊這個詞了。

小學二年級,爸媽工作特別忙,姥姥的身體又不好,總是住院,爸媽的同事說臨近的一個縣裡有一所特別好的私立學校,學校的老師都高學歷,學校的硬件又特別高大上,所以爸媽就把我送了過去,當時的學費還挺貴。自從那個時候開始,小學,中學,大學,再到工作,我就一直在外面,不管是住宿還是租房,在家最久的一次是高中畢業了以後放的那三個月假期。

先來解剖一下自己吧,從性格方面,首先是好的影響,從二年級開始,我就變得獨立起來了,從剛開始連食堂飯的字都不認識,需要問一問旁邊的大哥哥大姐姐,到最後一路走來,發現最大的優勢就是獨立意識和快速適應環境的能力。寄宿制學校大多是日常問題都需要自己解決。我們學校也有一個生活老師,但好多班都是她一個人負責,所以不能面面俱到,所以大多是還是自己負責。時間長了,就成了習慣,不到萬不得已,不去麻煩別人。還有快速適應環境的能力,從二年級開始,到五年級換了一所學校,初中換,高中換,大學換,剛開始工作也是雖然經常性的換學校肯定不好,對我來說,也沒有特別好的發小,這麼多年我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越來越強了,到什麼環境中,我都能快速的適應並融入進去。

下面說一下弊端,中小學是最需要和父母溝通和交流的年齡,也是最需要被保護被呵護的年紀,在寄宿制學校裡,就只能跟老師和同學們交流,所以話比較多,上課下課愛說話,什麼都跟別人說也不設防,還因為把社會想象的比較美好,所以一路走來也吃了不少虧,所以大學做的事現在回想起來也挺二的!

還有就是初中開始,進入了青春期,性格行程的最佳時間,其實最不該住校的,因為一有問題沒法跟最親近的爸媽溝通,雖然青春期的孩子不愛跟爸媽溝通吧,但是遇到大事還是會溝通的。有了問題爸媽也看不到,特別容易對將來的性格贊成不好的影響,我在大學時跟我同學說,他們都說,你沒變壞就很好了!

雖然我在外面住了這麼久,但是從一個家長的角度,從一個老師的角度,從孩子成長的角度分析,我都不建議太早就住校,個人建議,最早最早也要到高中才住吧,如果有條件不住最好。因為作為孩子來說,他們其實還是很願意跟父母溝通人生觀,價值觀的問題的,因為你是他們最親近的人。最後,因為我一直在變換住處,所以一直有居無定所,漂泊在外的感覺,直到現在結婚了,才有了家的感覺!所以最後,我的建議是最好不住,如果實在想住,高中開始吧!

不知道大家有什麼看法,歡迎大家來討論!


左手指揮


(⊙o⊙)哇,這個問題可以說是非常適合我回答的了!我是一名大三在讀學生,從初一開始在一所軍事化管理寄宿制私立學校讀書!

事情從我六年級開始說起,當時剛開始掀起一股到縣裡學校上學的風潮!準確來說,從我堂哥那一年開始,農村孩子都開始去縣裡讀中學了!我的堂哥比我大兩歲!到我這一屆基本都去縣裡讀書了,因為農村中學離我家挺遠的,教學質量也有問題,當時一路上還有很多流浪漢,嚴重威脅到安全問題!所以從六年級開始,同學們和家長們都開始考慮去縣裡的私立學校參加招生考試,通過了考試才可以上學!



於是我和一眾小夥伴們在2009年的五一去參加那所私立學校的入學考試,當時只考了語文和數學!因為去參加考試的學生太多了,分批分期去考!(我們縣裡私立學校挺多的,幾乎都在五一招生考試,所以很多同學會去參加好幾場場考試)我當時只考了這一所學校,所以考完就回家了。

後來回來後繼續照常上課,有一天我還在家裡搭的地震棚裡待著,突然聽到我家的電話響了,當時心裡就有預感,感覺會是通知結果,然後一接果然是學校老師打來的,告訴我被錄取了,在八月十八日去參加入學考試!掛完電話,我很興奮,迫不及待告訴爸媽!媽媽很自豪也很惆悵,畢竟能考上還是很不錯的,但是私立學校就說明了學費會比鎮裡學費貴很多!當時看著媽媽為學費發愁的樣子,我也很難過,考慮了幾天後,我準備和媽媽說我就在鎮裡中學讀書,然而媽媽拒絕了我,很大聲地告訴我,你就去縣裡讀書,都考上了不去幹啥!去那裡好好讀書,比在這裡好!媽媽會供你讀書的!

後來一整個暑假,除了開始鍛鍊自己洗衣服以外,過的也很自在!當時是八月二十四號去報道軍訓!我媽送完我就走了。我們學校打電話是要去買那種電話卡排隊在公用電話亭打的,每天排隊人都很多,我第三天實在忍不住,跑過去排隊打電話給我媽,剛聽到我媽說話,我就哭了邊哭邊跟我媽說話,因為我之前從來沒有離家過連我們村都很少出……後來因為寄宿制學校嘛,時間都是有規定的,我掛完電話,就回了班級。當時班主任在帶領我們熟悉同學!然後我嬸嬸突然出現在我的班級外面,當時很驚喜,後來就舉手和班主任說一下,立馬跑出去,我嬸嬸問我怎麼了?然後我又說不出話就哭了。當時班主任以為我上臺表演呢,結果看到我跑出去,然後就也出來和我嬸嬸聊聊。後來嬸嬸走了,我的心裡就沒那麼難過了。依然還會想家,當時悄悄地從家裡抽屜裡找出爸媽姐姐的一寸照放在包裡,上床睡覺的時候拿出來悄悄看。( 因為我們家沒有其它照片,我自己也是從小沒照片,只有我姐姐有小時候的照片!)

我們學校是兩個星期放一次假!也就是說我需要在學校連續上十二天,才能放兩天假,包括了我回家返校的時間!經常是第二個週五下午放假,週日中午就得返校!我記得我第一次放假回家的時候,我媽吃著飯喝著酒,看著我,笑著笑著就哭了,然後我也跟著哭了!

後來也就慢慢不那麼想家了!想說的太多了,竟然沒有辦法控制自己的思緒了……一想到那時候,依然很心酸很想哭!

說說學校的大概制度和日常生活吧!學校不允許帶手機,染頭髮打耳釘,穿奇裝異服!不準吃泡麵辣條!被抓到要通報班主任,然後學校通告啊之類的,總之很嚴,這幾條規矩是死的!初中不允許不吃飯,因為我們學校吃飯是每個年級每個樓層按順序排隊吃飯的。所以班主任要全程陪同,送到食堂,並且要停留到同學們都端著盤子開始吃了才可以走的!然後我們學校食堂不允許剩飯菜,菜吃不完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是飯堅決不允許剩的,一般會有老師和學生值班查倒飯的!一般看到你的盤子裡還有飯就會讓你去吃完,如果你趁亂倒了,不好意思你站那裡站著,等著記名字通報班主任,再通告全校。

我們的每天作息時間都是有規定的!每個年級的作息時間不一樣,我初一的時候是六點二十吧?!記不清了,大概在這個時間段左右。到點了生活老師會吹口哨喊你起床,沒有吹口哨的時候不準提前起床,吹了口哨之後也不準不起床。總之很無奈了。哦忘了說我們宿舍是八人宿舍,有陽臺,無衛生間,當時是不允許帶行李箱的,每個人一個小櫃子,櫃子上下兩層!洗漱去公眾水房。每天起床要把自己的杯子疊整齊,被子要疊出稜角,床單不能有一絲褶皺,鞋子放一邊床底,盆放一邊床底,都要擺成一條線,門窗要抹乾淨,地要掃乾淨,還要拖好幾遍,不能有頭髮和一點點髒。垃圾桶一定要乾淨。一天要打掃兩次,一次早上起來,一次是午休起來。午休要求沒那麼嚴,但也只是比早上稍微松一點。每週還要大掃除一次,垃圾桶簸箕之類的要洗刷乾淨。每天打掃完之後給生活老師檢查,檢查合格了,你才可以去吃飯上課。不合格走了的話之後檢查到你的宿舍會打電話給你班主任然後你的班主任會叫你回去打掃乾淨再回來上課。床單被套全部用學校發的,不準不統一。

學校打熱水是在一個統一的地方,露天的熱水水龍頭,一個一個排隊去打。冬天的時候打個熱水會急死人,那個隊伍長的哦……真是待了六年依然還是想吐槽這個……對於我來說,那六年裡影響我最深的除了內務整理之外,還有刻在我腦子裡深深的口哨聲,做什麼都要排隊,以及吃飯可以剩菜但一定不能剩飯的習慣。(我不會說後來我畢業了,聽到哨聲都會突然一激靈,然後才反應過來自己已經畢業了)

其實寄宿制學校也沒那麼差那裡有很好的老師。雖然在學校的時候很煩,但是的確教會了你很多東西哦!我到現在都還每天疊被子和捋床單,東西一定要擺放一條線。略微強迫症吧!

要說傷害的話,可能以前的話會覺得自己好苦呀,不能和大家玩,不能在家裡呆那麼久,每天的休息時間好少啊!後來也就習慣了,現在更多的反而是懷念!我清楚地記得,我從上了寄宿制學校後就只有最後一年高三放過一次元宵節假,因為上學太早了,學校在那一天給我們放了假。

我們家親戚家的小孩子都是去了公立學校讀書家裡人租房子陪讀,因為家長都覺得私立學校太苦了,吃的不好,睡得不好,什麼都得自己做。我可能習慣了倒不覺得了。

不知不覺已經說了這麼多,我還有好多沒說呢……一想到以前的種種,總是感慨萬千,有點亂,大家將就著看吧!(*∩_∩*)


非典型性95後


在還沒上大學的時候,我一直以為大家都是寄宿制的。一週有五天在學校裡度過,週末兩天就可以回家。但是後來我發現,真相併不是這樣的,有些學校是走讀制,白天上學,晚上回家。

現在我們那個地方的很多學校都取消了寄宿制,實行走讀制。我沒有辦法說寄宿制對孩子帶來的是益處還是傷害,但是我可以說一說關於我的經歷。

我初中跟高中都是寄宿制,整個中學六年階段都是住宿在學校,像是一隻候鳥往返於學校和家之中。一到週五的下午就整個學校就會很興奮,因為放學了就可以回家了,雖然人在課堂上,但是心早已飛到了學校的圍牆外面,飛回了家中。

每個週末回家,家裡人都很開心,晚飯的時候也很熱鬧。餐桌上的飯菜比往常會更豐富,爸爸有時候還會喝點小酒。每次回家媽媽都會說我又瘦了,所以桌子上的菜都是我喜歡吃的,還一直往我的碗裡夾菜,讓我多吃點,恨不得一頓飯把整個星期的肉都補回來。學校的伙食說實話真的不怎麼樣,加上學習的強度大,而中學又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寄宿制對於最直接的影響就是營養跟不上,整個中學都十分的清瘦。


週末回到家之後,最主要的任務就是玩。玩手機,打遊戲,看電視,晚上可以很晚才睡覺,對於學習早就被拋到了腦後。父母也不會很刻意的讓我去學習,就當作是放鬆,隨著我來了。一回到家後,在學校裡有規律的生活習慣全部被打破,不按時吃飯,不按時作息。這種情況不僅僅是在是在週末,還一直會持續到週一,導致上課的時候會一直打瞌睡,收不迴心。

在學校的生活學習都是按照規定來進行的,一節課四十分鐘,每天上午五節課,下午三節課,晚上兩節晚自習,一天的時間都被安排的滿滿的。而且在學校裡限制攜帶手機,智能設備,每天有老師督促學習,如果是在家根本就沒有辦法有這些很好的學習環境。


寄宿制看起來十分的不人道,因為它把孩子與父母分離開來,甚至有些學校在小學的時候就已經實行寄宿制了。孩子還那麼小,正式跟父母撒嬌,渴望父母溺愛的年紀,卻不得不與父母分開。但是寄宿制給孩子帶來的更多的是獨立與自信,良好的學習環境。

所以對於寄宿制的問題,還是得要分情況看待。我個人覺得孩子太小的時候不適合寄宿制,而隨著孩子年紀的增長,學習強度的增長,寄宿制所營造的環境對於孩子的學習室十分有利的。


大三老學長


我是小學五年級開始寄宿的,當時是因為這所私立學校教學水平比較高。五年級的孩子,已經可以很快的適應環境了,於我而言,寄宿並沒有什麼不好的影響,反而,我學會了整理內務,我有很嚴格的作息,在有限的時間內,我學的東西更多。因為嚴格的時間管理,我可以在寫完作業之餘的時間去練字,去學各種特長,去讀課外書。這種習慣一直持續到中學畢業,高中就開始走讀了。


因為這種經歷,所以我不排斥寄宿,甚至想等孩子上學之後,也送去寄宿制學校。但是,還是有幾點需要注意。

第一,年齡。我不建議小學前三個年級送去寄宿。因為這麼大的孩子對環境的適應力本身就很差,容易過於依賴老師,並且很容易受到來自大孩子的傷害。我們當年學校為了照顧一二年級小同學住宿,一二年級住下鋪,五六年級的住上鋪,看到太多大孩子欺負小孩子的事情。

第二,獨立性。有的孩子小小年紀就很獨立,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你把他放在任何一個環境他都可以如魚得水。但有的孩子獨立性很差,這種的就要思考適不適合送去寄宿學校。

送孩子去寄宿學校並不代表家長不關注孩子,有的反而是為了給孩子更好的學習環境。我們這邊的寄宿學校都是私立學校,各方面條件都很好,孩子去了不會受苦,學習也有更好的老師教導。反觀我現在,自己也有孩子了,並沒有覺得寄宿制給我帶來了傷害。


鳶尾1218


路過答一發。

先說個見過的。

剛從麗江寧蒗永寧鄉回來。當地有一所小學教溫泉完小,全校200多個孩子,有一半是住校生。最小的是學前班。基本上是哥哥姐姐帶著弟弟妹妹。現在條件好了,學校有免費食堂,在更早之前,也就是實施免費食堂之前,住校的學生需要從家裡自帶米糧,在學校做飯的。以前學校宿舍一大間住三四十個孩子,現在是蘇寧捐贈的校舍,一間10個孩子,高低床。

這麼小的孩子,為什麼要住校?家長放心嗎?

溫泉村原來是個鄉鎮,下轄17個村。後來撤鄉設村,但是溫泉完小還是17個村小組唯一的學校。所有的孩子都在這裡上學。

他們最遠的每天上學單邊步行四五個小時,最近的一兩個小時。沒有車,唯一的一條路也只修好了兩年,而且只能通摩托車。孩子們基本只能步行。

不住校只有輟學,所以很多家長都不願意孩子上學。這幾年政府高壓扶貧,才算是強制性要求必須讓每個孩子都接受教育。

這就是為啥這麼小的孩子要住校。而且他們住校比家裡吃的住的條件更好。


再說個我自己的例子。

初中開始住校。自帶乾糧,一週可以回一兩次家。洗衣服這些自理沒問題。至於校園欺凌問題,有肯定是有的,但是不影響。對於大多數底層群眾來說,社會就是叢林法則。每個人成長過程都會遇到這些事,有的人遭遇的早,成熟的早,有的人晚一點而已。看到被老公殺了藏屍冰箱、誘騙到泰國殺妻的慘案,頗有感觸,有誰能在父母的羽翼下被保護一輩子呢?

對我個人來說,住校的好處遠大於壞處。別的不贅述,最主要的是對於個人三觀的塑造。

本人出生於農村,父母基本都是文盲,雖然愛我們勝過一切,也鼎力支持我們多讀書改變命運。但與此同時,父母也跟其他很多很多的農村人一樣,有眼界短淺、心胸狹小、喜歡佔小便宜甚至衛生習慣不好等諸多毛病。

整個青少年時期,都是一個人三觀成型的重要時期。我很慶幸,因為住校,遠離了父母的不良影響,通過外界多元的影響(書本和同學老師等),養成了比較獨立完善的三觀、人格,不說多完美,但是至少少掉了很多原生家庭的劣根性。這就是受教育的意義。

如果我沒有住校,而且一直跟父母一起生活,要麼在生活中的衝突更激烈(三觀不一致),要麼就是跟他們保持一致的三觀,變成那種自己討厭的人。


城市裡的孩子住校,有一部分原因是為了鍛鍊獨立、生活自理能力。其實這些都是很小的事情。

在心理性格、三觀塑造等方面的影響,才是最重要的。


家電零售觀察


我來說一下我的經歷吧,不過我寄宿的比較晚,是高中才開始寄宿的。

那是剛上高一的時候,因為以前都是跟父母在一起生活,洗衣做飯都是父母來,自己什麼都不問。我先來說幾點變好的吧:

1、我們上高中要自己帶飯盒打飯打菜,每次吃完飯都要自己洗飯盒,如果沒洗乾淨,下次吃飯的時候會有一股難聞的味道,慢慢的就會把飯盒洗乾淨了。

2、因為寄宿,所以衣服襪子要自己寫,記得有一次,洗衣粉沒有了,沒買,舍友問了幾個也沒有,可是夏天不洗襪子放那肯定臭,於是就用水多搓了幾遍,然後就放那晾著,第二天舍友問:你有乾淨的襪子嗎?借我穿下,我說在那呢,然後他走過去就拿手上準備穿了,忽然把襪子放鼻子邊吻了一下說:太臭了,我倒,太尷尬了,從那之後我每次洗衣服襪子都會用洗衣粉洗,洗完後再聞一下有沒有異味,丟人啊。

3、吃飯要充錢到卡里面,有一次充值的時候摸了半天發現50元不見了,可我明明記得就放我褲帶裡的,那次週末回去我跟我爸說我不住宿了,爸問為什麼?我就說錢被偷了,然後爸說:出門在外肯定會碰到這樣那樣的難題,如果每次碰到就退縮那還有什麼出息?乾脆躲在家裡別出門算了,要想辦法,比如晚上睡覺把50/100的大錢壓身體底下,從那之後我學會了要把錢財等重要的東西放好不讓外人知道,不要放在明顯的地方。

總結一下好的一面就是更獨立了,吃一塹長一智。

說下不好的:

1、每天上完一天的課後,吃了晚飯洗完澡就要去上晚自習,然後上到晚上十點半,完全沒有休閒放鬆的時間,老實說再讓我回到以前去寄宿我都不知道我還敢不敢去了。完全就是學習-睡覺兩點一線。

2、有段時間迷戀上看小說,那時經常晚自習後打個電筒躲在被子裡看小說,一看都到兩三點,反正沒人管,隨便了。只是後來經常精神不振成績下滑三天兩頭被叫到辦公室訓話才慢慢改變。

總的來說:寄宿更鍛鍊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只是這個過程中,家長不能抱著“反正孩子在學校肯定有老師管”的心態,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心裡性格會有很大的改變,尤其是在遇到挫折的時候,我們父母要經常關注孩子寄宿的學校生活情況,不要只關注學習情況,可以多問問孩子的生活情況,有沒有遇到什麼困難,讓孩子覺得就算他寄宿在學校爸媽還是跟以前一樣關心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