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多尔衮不当皇帝,是想霸占孝庄当太上皇吗?

汤汤哥儿


至于说他霸占孝庄,当小皇帝的皇叔父,然后当太上皇这个问题,说实话,多尔衮当初没想这么多,事情发展到什么地步,他也估计不到。

真实历史也没有太后下嫁之说,由此也就不存在他想当太上皇的想法。多尔衮比侄子顺治死的早,他也没机会当太上皇。

下面春秋君就摆事实,讲道理,加以论证我讲的理由。

首先说多尔衮是希望当上皇帝的。当他的哥哥皇太极突然死去时,能够问鼎皇位的有三大势力,一个是皇太极的哥哥代善,一个是皇太极的长子豪哥,一个就是多尔衮本人。


(多尔衮和孝庄)

皇太极的大哥代善为人和气,在八旗中威望很高,他的拥护者除了几个儿子外,实际还是不可小觑的力量,但代善觉得自己年纪大了,自己的儿子都不争气,于是他放弃了竞争,但是他倒向谁,谁做皇位就明显占据上风。

当代善退出竞争后,剩下的就只有多尔衮和豪格之间的竞争了。多尔衮此时很想称帝,因为做皇帝还是有很大吸引力的。

好处是什么大家想必能够脑补出来,不说别的,单就“三宫六院七十二妃”这些性自由福利就让男人们趋之若鹜。这点道理地球人都知道。

豪格也想当皇帝,毕竟跟着老爸出生入死用鲜血换来的江山,岂能拱手让人。“父死子继”天经地义,豪格是这样想的。

而他的叔叔多尔衮却不这样想,当初哥哥皇太极是抢我的皇位才做的皇帝,不仅如此,为了称帝,他还亲手用弓弦勒死了我的母亲阿巴亥。现在皇太极死了,这皇位还给我不正应该吗?

于是,多尔衮和侄子之间剑拔弩张,谁也不想放弃当皇帝,说实话,多尔衮对皇帝是梦寐以求。但是真要动起手来,完胜豪格也未必能做到。



(豪格和贝勒)

多尔衮不愧为一代聪明的政治家,他敏锐的想到,假如叔侄二人为争皇位打的不可开交,后金刚刚稳定,刚刚要进取中原,如此一来,前期取得的成绩就会付之东流,由自己亲手打下的大片土地,也许还会沦落到明朝手中。

多尔衮不想看到后金分崩离析,他站在新的高度审视自己的国家,难道这大好河山要毁在自己手中?多尔衮扪心自问。说实话,谁为之奋斗,谁就会爱惜成果。多尔衮不想玉石俱焚,于是他想放弃争斗。

多尔衮有自己的打算,讲真豪格还真不是叔叔的对手。多尔衮心里想,我当不上皇帝,豪格也别想当,他为了以后拥有更多的权势,就拥立皇太极的六岁儿子福临为帝,这样以来,皇帝小,势必让多尔衮辅政,权利还是多尔衮操控,如此看来还是不错的办法。

常言道,“两强相争弱者得利”。六岁的福临(后来的顺治)几乎是被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砸蒙了。他的母亲(孝庄)喜极而涕,想不到孤儿寡母还有如此福气。


(顺治)

就这样,经过一番波折,多尔衮拥立顺治为帝,顺治是清朝入主'中原的第一位皇帝。

接下来说说多尔衮是否要霸占孝庄这个问题,真实历史太后没有下嫁,也就是说没有证据证明多尔衮要霸占孝庄。传出太后下嫁是明朝文人张煌言写的一首《建宁宫词》,考证历史有三大要素,证据,证言、证物。用一首词来说明问题显然没有说服力。并且它是孤证。

目前史学界对“太后下嫁”之说是持否定态度的。


秉烛读春秋


第一,是为了他的整个大清安定做着想,清朝刚刚入主中原,很多大明朝的残余势力还没有解决,此时如果清朝内部出现了问题,那玩笑可就开大了,闹不好他们几代人的基业一下子就没了,明朝卷土重来也是有可能的。

第二,多尔衮也没有子嗣,就算他夺得皇位,也后继无人,毕竟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才是最可靠的,传给侄子或者其他宗室的话,闹不好又会激起巨变。

所以多尔衮选择揽权而不自立,才有后面清朝的两百多年…当然也有很多其他因素,这只是我的个人的一点点看法,不喜勿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