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孩子闹情绪时,该如何教育孩子?

我是桃小tao2


孩子经常闹情绪,很有可能是因为孩子的情绪管理出现了问题。

情绪管理能力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可能会影响一个人以后的人际交往能力,所以家长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脑科学家曾经做过一个研究,想要了解下为什么人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存在那么大的差别。后来,经过研究分析发现影响人际交往的两个重要能力,第一个是情绪调节能力;第二个是共情,也就是同理心。

研究发现那些情绪稳定对别人友善,而且愿意跟别人合作的人,最讨人喜欢,最容易拥有良好的爱情友情跟亲情,那些脾气暴躁的人很少有人愿意和他们合作。

那为什么有些人就管不了自己的情绪呢?

这可能和大脑本身的结构有很大的关系。现在的脑科学已经证实了,产生情绪的区域和管理情绪的区域不是同一的。

产生情绪的区域叫做杏仁核,所有的情绪都从那里发生,不管你生气难过,开心都从那里来儿,在出生之后不久,杏仁核就发育成熟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孩子一开始的时候就会产生喜怒哀乐各种情绪。

而管理情绪的区域是前额叶的大脑皮质,这个部分到二十多岁才慢慢慢慢发育成熟,所以如果家长不注意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可能会让自己当自己的情绪来临时候被情绪控制、裹挟。

很多家长面对孩子的情绪,可能存在两个误区。

一个常见的误区,就是面对孩子的情绪,自己出现了过激的反应。

家长之所以会出现过激的反映,主要是因为对于孩子的情绪做出了过度的诠释。

比如,当看到孩子不好好吃饭,很多家长会解释会孩子故意和自己在做对。而实际的情况很有可能是孩子觉得食物味道不是很好,或者是孩子的身体不舒服。如果是家长把孩子的情绪解释为在和自己做对,那么肯定会产生过激的反映,然后进一步升级自己和孩子的冲突。

其实,对于很多未成年的孩子来说,他们还不是很擅长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而情绪是传递自己看法的一种方式。就相当于一个不会说话的婴儿一样,他们哭肯定不是为了闹人,而是因为他们想要传递的信息,父母没有准确的解读。

二是,认为小孩子出现情绪是很长的现象,只要孩子成年以后就不会有情绪了。

情绪管理和学习能力一样是需后天进行有意识的培养,特别是如果是想让孩子成为一个幸福的人,更应该注重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培养。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呢?

情绪管理,其实概括起来主要是有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情绪表达能力,另外一个是情绪管理能力。

1、确认

在要决定如何管理情绪之前,首先要让孩子自己能准确的定义自己的情绪。

很多孩子对于自己的情绪理解,都是处在比较抽象的阶段。他们经常就是觉得自己难过、伤心、愤怒之类。

父母可以引导孩子,使用更加详细的语句来描述自己的情感,这样可以让孩子对自己的内心有一个更加准确的了解。

2、验证

要向孩子表明,你是能感受到孩子的这种情绪的,你很能理解他们此刻内心的感受。

并且,在理解孩子情绪的基础上,引导孩子发现引起自己出现不良情绪的原因。

3、指导

和孩子一起讨论,当以后再发生这样事情的时候,自己有没有别的办法。

如果是有别的办法,看看采用哪种方法,才能产生更好的效果。


期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升学与考试


我女儿已经三十岁了。虽然到了而立之年,却总是象个小孩子,动不动就生气。这不,前几天为点小事,我们母女两人就闹翻了。女儿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家因为装修现在暂时住在我们这里。有一次我数落女儿没帮我做家务,并说她自己以后也要带孙子的,现在要学着做……结果我女儿就生气了,还说以后不会和孩子住在一起,要从我这儿搬出去等等等等,我一听肺都要气炸了,转而一想他们的压力也很大,既要上班又要带孩子,确实不容易。晚上睡觉的时候就和她动之以情哓之以理的说了一通,我说你也是做母亲的,有哪个母亲不心疼自己的孩子,我腿痛确实累;你要学会搞事,免得媳妇以后说你什么都搞不好,你要是为这点事就搬出去,女婿会对我们怎么想;你是家里的磨心,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搞好家里的团结是你的责任。家和万事兴,要让孩子在和睦的气氛中长大…当时我女儿就开心的笑了,并说我以后会注意。通过这件事使我认识到遇到事情要好好沟通,不必争吵,一样也会解决问题。但愿女儿和我能在生活中能慢慢成长。


WXZ3488


隔壁班有个孩子特别容易情绪失控,一发脾气不是自虐就是攻击别人,我们全园职工都比较心疼他。他的家人曾经把他当做自闭症,因为孩子有时候跑我班玩,越相处越心疼,有一天我忍不住跟他父亲说:我敢保证孩子不是自闭症,只是行为控制和情绪控制有问题。我给了他几点建议。

一天教研活动,他在我们身边玩的好好的,突然开始乱踢,抓自己的头发,我几乎抱不住他。我尽力把他抱到没有东西伤害到他的地方,蹲下来,拉着他的手反复说:发脾气不好,发脾气没用……不一会就平静下来了。

每个人都有情绪不好的时候,关键是怎么恰当地发泄不良情绪。

孩子闹情绪时,作为家长或者老师千万不要动怒,平静地、耐心地等他情绪发泄完,然后问他的感受,问他发脾气解决问题了吗?

如果孩子意识到了自己行为的不妥,再和孩子一起共同寻找恰当的发泄情绪方式:画画、玩玩具、听音乐、看书、和朋友一起玩等,转移了注意力,就会忘记不开心的事情了。

如果孩子闹情绪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那就一定不要满足他,否则尝到了胜利的甜头,以后还会用这种方式来达到目的。


妈咪老师


孩子生气和我们成年人不同。在他们小小的世界里,你违背了他的意愿,他们就会用生气表示不满。刚开始我家孩子生气的时候,我为了照顾他的情绪,会对他进行安慰,有时也会道歉。后来时间长了,我发现他开始有点不讲理。

我对他开始改变策略,我们有些事不能满足他,会给他说一下原因,或是告诉他下次一个具体的时间再买。小家伙的记性特别好,特别是到了那一天一定要满足他。这个方法并不是每次都好用,要根据情况改变方法。

那么对于那么爱生气的宝宝,我们有时会感觉有点小失望。总认为那么小的孩子,应该是爱说爱笑,应该很开朗。可孩子也有自己的情绪,对于孩子生气,我们没有必要太多的关心和在乎。日常的一些经验告诉我,你越是在意他的情绪,他越是爱生气。对于他生气可以选择漠视。你不要去关注他,自己该干嘛干嘛,你会发现,用不了五分钟,孩子就会有跑到你面前,嘟嘟嘟的又和你说个没完。

这一点我在儿子面前,总感觉很惭愧。有时因为他生气,我也会情不自禁的生气。当孩子修复好情绪,却发现自己掉到情绪的坑里出不来了。作为家长的你有这样的感受吗?


妈妈要成长


我家二宝也爱生气。

宝宝生气就是想引起大人们的注意。我家宝宝生气时就接着趴地上哭闹,只要每次这样我都不搭理他。过一会儿没人搭理他,他就自己起来哭着让我抱,我抱着他就耐心给他说:有什么事要跟妈妈说,不能这样趴地上。然后轻轻安慰他。

他不到两岁,讲道理的话有的听不明白,但每次生气哭闹我都会耐心给他讲道理。

我家大宝贝也会生气,他生气时我都是温柔得给他讲道理,抱抱他安慰他,现在他变得自己会调节自己的情绪,性格开朗了。


王老师谈教学


孩子惹自己生气,为人父母者大都经历过,我也不例外!

孩子惹我生气时,一般我会这样想:毕竟是孩子,不必和他计较。这样一想,气不容易上来,大多时候都避免了母子间的冲突。

当然,遇到心情不好,孩子又惹我生气时,我也会按捺不住的骂孩子几下,那时想不计较都难了!后来,受一部动画片的启发,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便对孩子说:“我们一起打兔子好不好?一定是它惹我们不高兴了!″母子俩搬出玩具兔,稀哩叭拉的揍了一顿,表面是打兔子,孩子却觉得你在陪他玩,开心多了,当然就不会再继续惹大人生气了。

现在,孩子慢慢长大,而作为父母的我们,育儿知识在一点点的增加,其它方面也在慢慢的成长!经过时光的雕琢,阅历的增加,教育孩子再也不感到那么力不从心了!

总而言之,无论何时,尊重孩子,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育儿方面的许许多多的问题,才能更好的解决!


梦回校园1314


一个臭脾气爸爸的自我蜕变

 

曾几何时,我是一个暴躁的小强、愤怒的小鸟,对儿子的教育方式采取大道至简的方针:打骂。严格来说不能称之为教育,因为在我潜意识里没想过教育,只是在自己不开心或儿子做错事时情感的不由自主的真情流露。

  转眼间孩子已四岁余半,当看到儿子脾气越来越暴躁、越来越像我时我很苦恼,当儿子嘴上说从来都不亲我时我也很无奈,当儿子老是不听我话时我也很无助,越生气越无助我就越找机会向儿子展示权威一番,如此恶性循环使我意识到自己怎么如此“幼稚”,从来没有学会用爱和沟通教育孩子,甚至我都反感自己的所作所为。

直到有一天翻看了《游戏力》这本书,讲的是让父母用各种自创的游戏来“止暴制乱”,加深与孩子的联系和感情,让孩子在游戏中变得自信和聪明。自我感觉有所收获后迫不及待的开始了实验,我常玩“互学对方”“正话反说”“模仿秀”“角色互换”等,嘿,确实孩子面对我的笑容多了,关系也明显改善了,有时儿子还会一边笑一边对我说“爸爸,咱俩来玩个游戏吧”,顿时我发现儿子居然有求于我了,我成为“好爸爸”的次数与日俱增,我也逐渐意识到了教育方式的重要性,其实这种方法是如此简单,简单到父母觉得幼稚至极而不屑于尝试,其实请记住,孩子的天性就是玩,再也想不出比玩游戏更能拉近与孩子关系的办法了。

紧接着我花了重金买了《我们的孩子》这本书,讲的是美国孩子在不同社区、不同父母、不同教育方式上所呈现的显著差异和时代变化,此书用了大量的数据来支撑,虽没有很多实用的方法,但使我进一步意识到父母对孩子一生影响的重要性,相声三分逗哏七分捧哏,教育孩子三分学校七分父母,就是这么形象的比喻有木有!

接下来我又看了一本我认为目前看过的最好的教育类书籍《正面管教》,可以说彻底改变了我的教育观(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还得继续坚持努力,与旧思想作斗争),我了个神,原来父母在日常管理中犯了如此多的错误而不以为意,

原来我们自己小时候受的苦又完美继承倒了下一代身上,来看看父母有哪些常犯的错误吧:

1.对孩子过度控制or骄纵(严厉和惩罚不仅不能让孩子改正,还能产生4R:愤恨:这不公平,我不能相信大人了;报复:下次我一定要找补回来;反叛:我偏要对着干:退缩:我就偷偷摸摸干或者自卑)

2.对孩子讽刺性说教:我早就告诉过你......(在孩子产生逻辑后非得说句羞辱的话)

3.替孩子做他自己能做的决定:我们老是习惯于让孩子怎么做而不是问孩子该怎么做

4.用更多的控制来掩饰自己的担心:不让孩子玩这个、玩那个,在自己玩手机时还不用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

5.不理解孩子错误行为的原因:其实不外乎一是求得大人的关注来获得存在感。二是寻求权力,三是要对大人的行为报复,四是在自暴自弃。

6.不理解“你的性格决定孩子性格”:不经意间孩子就会变得和爸爸一样,其实爸爸也是不经意间变得和爷爷一样。

 

仔细想想,也许你是职场的精英、官场的领导、商界的富豪,但你真的会教育孩子吗?你是不是犯了其中的哪一条,以上只是大家常犯的但不仅限于这些,现在来学习一下怎么解决这些常见问题吧。

1.在孩子做错事、发脾气时先抱抱孩子,让他感觉到你对他的爱,而不是唠叨、讽刺、责怪;

2.定期开家庭会议,给孩子自主发言、投票权,让他体验到当家做主的感觉;

3.不要老是决定孩子该做什么,而是先问问自己要做什么;

4.多给孩子提供选择而不是命令;(我常用的,当孩子不想学习时我会说:我给你两个选择,一是好好学习一会奖励你一张奥特曼卡还可以看动画片,二是可以不学习但也没有奖励。每次孩子都迫不及待的说我选第一个,有时候我还没说第二项呢,嘿嘿)

5.不要命令式的说教,而要启发式的提醒;(我们常说:你要赶紧穿好衣服就送你去学校,换成“谁想去学校?想一想去之前先做好什么呢?”效果就事半功倍了)

6.学会“积极的暂停”,在双方情绪失控时闭上嘴,先冷静一会;

7.让孩子参与制定日常管理表,并一起遵守执行;

8.孩子不睡觉:睡前和孩子分享今天最开心的和最不开心的事情,是最有效让孩子安静早睡的方式。

9.孩子不吃饭:让孩子参与买菜做饭,比不停地唠叨效果好得多;

10.孩子不起床:提前与孩子沟通好第二天早上要怎么做。

请记住:有效正面管教的的核心原则就是和善而坚定,以上这些经验是我在实践中实操有效的,但教育孩子决不能一蹴而就,不要指望这些方法能一次见效、终生享用,有时候我也会是在没耐心而批评孩子,这倒不可怕,但我每次都会给孩子道歉并问他下次该怎么办,儿子每次也都会很乐意分享他的想法。

教育孩子,永远在路上。

                                     





读书望天下


许多父母经常强迫孩子以纠正他们的坏脾气。这是不科学的。父母必须明白,孩子和大人都有同样的发泄不满和愤怒的愿望。因此,当孩子生气时,父母首先应该学会接受孩子的愤怒,使他们心理平衡。为此,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祥和的环境。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不容易让孩子产生情绪冲动。

2,教你的孩子如何表达愤怒。由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能力有限,他们往往不知道如何表达和平衡自己的情绪。父母应该教他们的孩子如何表达愤怒,让他们认识到不侵犯他人的表达是允许的,例如通过绘画。讲故事和其他表达愤怒的方式。

3,用良好的心情感染孩子。实践证明,父母的情绪稳定,孩子的情绪一般都是健康的。相反,他们孩子的情绪更强烈。因此,父母应该检查他们发泄怒气的方式是否还有改进的余地。

4,转移孩子的坏情绪。当孩子心情不好的时候,父母可以利用孩子感兴趣的事情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她的情绪改变。

5,给孩子调节情绪的机会。父母应该启发和诱导孩子,使他们有机会调整自己的情绪。冷处理方法。这不是不理睬他,告诉他,他点火的习惯是错误的,没有人会是明智的。等孩子不要生气,再跟他说话。对于这样一个暴躁的孩子,打不能解决问题,只会使孩子越来越激烈的脾气。打孩子也是无能的表现。当孩子生气的时候,父母只会忽视他,当他结束时,他可以和他讲道理。


俏妈宝贝


小朋友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有很多连家长无法解释的行为和语言,尤其是行为方面,总是会让宝妈很疑惑,刚才还好好的,一转眼就哇哇大哭了。

三岁半的青青是小朋友口中的“爱哭鬼”,摆积木时不小心让积木倒了就会大哭,衣服穿不上去也会哭,手里拿的东西落下也大哭,宝爸以为这是因为孩子年纪还太小,事情才会做不好,等他长大了自然就不会哭了!妈妈觉得爸爸这样的鸵鸟心态无法解决青青的问题,但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如果爸爸妈妈从未教育孩子要如何正视挫折带来的情绪以及解决办法,就让孩子直接面对挫折,只会让孩子产生逃避现象,孩子自然而然会为了避免挫折而拒绝尝试,很快地也就变成一个不愿参与的旁观者,更错失了最重要的学习机会。但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并面对挫折的能力是从小就要开始培养与训练。

下面介绍三个方法,提升孩子的挫折忍受度,进而控制自己的小脾气。

1、用大量的赞美拥抱来鼓励孩子:

当孩子肯尝试处理事情时遇到挫折,表现出悲伤沮丧时,大人应该立即给予正向大量的鼓励回馈,让孩子累积面对挫折时的成功经验,逐渐提升他的挫折忍受度。可以在孩子神情沮丧时给及一个爱的拥抱。

2、平时打好预防针

家长可每天利用绘本或爸爸妈妈自己的亲身经历,教导孩子学习接纳挫折及自己的情绪。让他们觉得遇到困难是很正常的事。

3.以同理代替责骂

在孩子遭遇挫折而生气时爸爸妈妈应避免指责,尝试多同理孩子当下的情绪,比如说:妈妈知道你很生气……,并引导孩子做出合适的行为反应。

平时也要特别注意,对孩子的日常管教,不建议家长用黑脸和白脸。如果在家庭中存在着黑脸和白脸,或者爸爸妈妈的教育和爷爷奶奶的教育不一致导致的孩子遇事爱生气,孩子就会有意识的看人下菜,一旦妈妈不给解决,就去找姥姥。以为生气可以解决问题。这种情况家长要及时沟通,一些原则性的问题绝对不能妥协,孩子对谁生气都没有用。


婷朵妈妈说



为什么说家长需要反思呢?就是过去的教育方法是迁就、妥协、放弃原则太多,一句话就是娇生惯养的结果。当孩子长大了,以自我为中心、小霸王习惯逐渐养成,不再像当初一块糖就能哄住他。不听话、发脾气这种情况是不良教育产生的不良后果。

其实,所谓发脾气就是一种情绪发泄,是很正常的现象。孩子不听话,其实这也说明有进步了,有自己独立的思维和见解,不能够一概否定。家长面对一个难以管教的孩子,可能出于无奈,所以企图寻求正确的引导教育方法。


作为家长,应当尊重孩子,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既不要以家长自居,居高临下横加指责,又不要放任不管,听之任之。
曾经有位家长突然发现自己教育孩子失职,迅速改变策略,和孩子零距离接触,从孩子的身上查找自己的不足。纠正孩子的缺点先从自我批评入手,向孩子做检讨。孩子看到成人敢于面对自己的错误,自然也就不再坚持自己的错误。遇事商量解决,不要自作主张或者强迫命令。要改变孩子,是要其内因起变化,单靠外因是不行的。无事早预防,有事冷处理。就是要把问题消灭在没有出现之前,预测到可能会发生的问题,早打防疫针,早约定,孩子对自己做出的承诺是愿意遵守的。出了问题不要立即处理,不要将矛盾激化。事后处理效果会更好。再一个原则是多鼓励少批评,多赏识少处罚。以正面教育为主,但是处罚必不可少。这样孩子就知道自己应该对自己承担责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