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李敖大骂金庸二十余年,金庸为何一直没有反击?

张雪-妙妙


李敖骂过的人很多,骂过金庸的人也有很多。

不过李敖骂过的文人里面,金庸算相当大牌了,而骂金庸的人里面,比起王朔这样骂人跟地痞流氓一样的,李敖的水准显然高出很多。但金庸撰文稍微回应了一下王朔,对李敖,似乎没什么公开回复,我们知道,李敖比金庸小几岁,在中国文坛,两人勉强算是同一代人,王朔跟二人不是一个档次,按常理来推断,金庸应该回复李敖不理王朔才对。

李敖骂人,是一种文化上的骂,用词刻薄但讲的很清楚:我告诉你,我看不起他。那些的什么玩意儿啊?胡适讲,那是下流里面的侠义部分,他自己没有做得到,相信这个,就要身体力行,你搞文艺工作的人,研究精神文明的人,不讲真话,不做真事,像余光中,像金庸这些人都是这种货色,我看不起,打倒金庸;金庸的信佛,是一种“选择法”:凡对他有利的他就信;对他不利的,他就佯装不见。这种伪善,自成一家,就叫做“金庸式伪善” 。

你让金庸怎么回复?写一篇长信,论述武侠小说的来源、历史、合理性?顺便探讨佛法?讲真,这种课题,写起来就是学术论文,能成专著!老爷子年纪不小了,写这个,得悠着点。还有你要知道,李敖是靠读书吃饭的,金庸文化水平高基本没人否定,可和李敖一比,就显得逊色了,你要和他论述这些,哪怕细节有一点纰漏,那就完蛋了,给人留下话柄,被骂更惨。

还有一个根本性问题:李敖的批评,金庸很有可能是无法反驳的。 熟悉李敖文章的人应该知道,李敖很擅长写出那种论点如“晴天霹雳”一般的颠覆性文章,可是全文读完,滴水不漏,论点清晰,论据充分,你不仅无法反驳,当你读完后,你根本不会反驳,无论他开篇的论点多么奇葩,你都会乐于接受并会心一笑。

因为他说得对!李敖对金庸的批评,未必是错的,金庸写武侠,不是出于文艺目的,很大程度上就是喜欢武侠,而且当时武侠热,能赚钱。金庸本人政治上有点投机倾向,而李敖不同,李敖是个能坐政治牢的人,不止一次为公理站出来的人,和一个一直把自己放在“正义”一方而且大节上你很难挑刺的人对立(和胡因梦属于私事,我说的大节指的公共事业),就好像边防军人和美籍华人谈谁更爱国,胜负不言而喻。

相比之下王朔就好对付多了,王朔骂金庸的文章水准不是不行,而是很差,差到瞎子都能看出不知所谓来。一个看过金庸的人,或者一个喜欢看文评的人,不用一分钟就能看出文章里的问题来,王朔本人没有多大底气去批评金庸,所以他的论点都是不过大脑的,现成的,就好像一个孩子在和一个成年人吵架一样,成年人笑嘻嘻看着他说着自己种种不是,然后温颜告诉他:我的小说,从来只有五本,没有七本的!王朔小说很好,但在金庸这事上,确实有点落了下乘。

我是金庸的死忠读者,从旧版到三联版到世纪新修版都看过,我想说的是:金庸很斯文,很低调,可也很聪明,能写出那么多老狐狸的人,自己也是老狐狸,老狐狸反击别人之前,会搞清楚对面是吃肉的狼,还是吃屎的狗。


紫色护卫队


李敖生平喜欢骂人,尤其热衷于骂社会上有头有面的人,许多名人给李敖骂过都没有回应。当中的道理很简单,因为李敖书读多,却没有传统文人的温柔敦厚,骂人的时候完全不留情面。比如对他的前妻大美人胡茵梦,维持只一百天的婚姻,离婚后骂了前妻许多年。至于李敖批评学者名人出错,倒是有理有据,此所以许多文人给他狠骂之后,也只好不作响应。李敖文笔厉害、说话词锋锐利,莫说有些他骂人的情节已经是他对别人错,即使是半斤八两,打起笔仗或互相开骂,恐怕没有几多人敢与李敖周旋到底。

另一边厢,金庸却很容易惹人骂,普通人骂他,他都不怎么回应。倒是社会上有名誉地位的人骂他,他才会着意,间中会回应一下。此外,你骂他的武侠小侠他特别着意,我们看看二十一世纪的新三版金庸武侠小说就知,他经常在每一回完了之后,加注反驳骂他小说出丑而有头有面的人,一般都是响应甚么学者、教授的。例如有人说「世界上没有汗血宝马」,他就白纸黑字在小说上写「我亲自骑过」;有人说「世界上没有白色骆驼」,他就讥笑道「我亲眼见过」、有人「未见过骆驼以为马背肿」等等。如果是没有甚么名誉地位的人乱骂,金庸倒是不回应的。

李敖骂金庸而金庸不回应又是甚么一回事呢?

首先,李敖不是骂金庸武侠小说,所以就不是金庸着意的范畴。其次,李敖也没有骂金庸的政治观念和政治活动。李敖主要骂金庸学佛却坐拥巨额家财,没有怎么做善事。这个涉及金庸个人对于佛法和佛学的理解,佛陀没有要求每一个学佛的人都要散尽家财,又或者不允许做买卖赚钱。这不是一个可以用学术、学问、学识来解决的争议,于是就不构成金庸非要响应不可的条件了。


[潘国森],已刊行单行本30余本,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国学研究者,精通金学,认为传统文化对现代人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指导作用。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头条号并与我沟通交流。


潘先森说


李敖刚开始骂金庸的时候,金庸很想反击,可是李敖是谁啊?口才好、学问大、敢骂人也会骂人,骂人骂的相当有技术含量,那种佛挡杀佛的劲儿,金庸可挡不住。因此金庸避而不战!

金庸想:“我不反击,他应该骂两天就自动停了吧?”

没成想,李敖连续骂了一个月。而且骂出了新花样,抛出了新证据,提出了新问题。

金庸赌气:“我看他骂多久?我就不信他能骂一年!”

万万没想到,李敖真骂了一年。且越骂越勇!

金庸着实有点受不了,想反击!可是想想自己已经被骂了一年了,此时李敖已经骂的特别全面,特别系统,自己反击都找不到点了……

时间过的飞快,转眼3年过去了,李敖一如既往!金庸突然发现自己习惯了!

之后金庸把这个习惯延续了17年!


博士君


我特别喜欢金庸的武侠小说,可以说读金庸武侠是少年时代最有乐趣的事情之一。但是李敖骂金庸,我也不认为有什么不妥。我一向都认为作家和作品是分离的,古今中外很多伟大的文学家,人品都一般甚至不咋地,真正品格高尚的十之一二都没有,但仍旧不影响他们成为伟大的文学家。文学这种事,靠的是天赋、洞察力和思考力,只要这人大节不亏,能写出好作品,他爱咋的就咋的。

李敖骂金庸,骂的很厉害,主要观点有两个:一是武侠就是不入流的东西,算不上文学,就是臭鸡蛋;二是金庸写的侠义他自己就做不到。这个骂不是私底下说一下,也不是写写小报,而是在节目里面对亿万观众破口大骂。若按一般人理解,金庸肯定要跳脚回击,但是金庸丝毫没有回击,为什么呢。


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就是李敖骂的有几分道理,武侠小说面对正统文学,确实腰杆不够硬,因为很多专业人士不予承认,金庸要是在这一点上跟李敖辩驳,丝毫不占优势。至于李敖说的另外一点,金庸写的好做的不好,这也确实是事实,本来李敖一个人说金庸言行不一,说说也就过去了,没几个人在意,如果金庸跳出来说不对,我是如何如何身体力行言行一致的,很容易把自己绕进去,李敖的辱骂会流传的更广,到时候就骑虎难下了。

第二就是跟金庸的为人有关,金庸是个特别复杂的人,外表低调温和,内心七窍玲珑,他写了这么多长篇巨著,很多思想是无法掩饰的,既有如郭靖一般为国为民的理想,也有像杨过一样的离经叛道,既有如张无忌一般的柔软寡断,也有像令狐冲一样的洒脱不羁:这些都是他理想的状态。但是现实中的处世之道却在《鹿鼎记》里展露无疑,金庸能写出这么一部不是武侠的武侠小说,绝对已经人老成精了,能屈能伸圆滑世故绝对玩的溜溜转。他这样的人会跳出来跟李敖一样破口大骂吗,显然不会。

第三就是金庸李敖处境不同,所以面对李敖的辱骂,金庸处于超然的地位。李敖是谁,那是骂人专业户啊,李敖一生骂人无数,骂他的人更多。金庸呢,虽然不少人骂他,但是喜欢他的人更多,那是远远超过骂他的人。老人喜欢他少年也喜欢他,甚至领导人都喜欢他。在被万亿人追捧的光环下,有点不同声音没啥大不了。李敖呢,骂他的人多了去了,还缺自己这点火药?



一览众河小


哈哈,挑事儿是不?这个话题,可有些火药气味啊!不过,既然成了题目,笔者暂且就闲聊几句。

先说说李敖先生,是怎么骂的金庸的呢?

李敖的性格,恐怕众人皆知了吧!嘴不饶人,到处树敌,是个典型的批判大师。



这里,着重提一句李敖曾经说过的话:我要骂你是忘八蛋,还要证明你为什么是忘八蛋。

而这句话,大多数被他骂过的人,无论是朝堂大员,还是文坛领袖,还真就没有人站出来反驳过。说白了,李敖的骂,批判,多多少少还是有些根据的。

李敖先生骂金庸的论点,大致有两点。

第一,说他是在宣传伪武侠,是一种狭隘的,低级的思想态度,这种虚无缥缈的武侠文化,连金庸自己都无法做到,为什么要写出来,影响年轻人呢?

第二,都知道金庸先生,很是信奉佛学思想,这在他的小说里面,就能够看的出来,大部分正面武侠人物,都是师出少林,而且许多的武功招式,像降龙十八掌,都是以佛学词汇,衍生出来的。



可是,李敖评价金庸是选择性的信奉佛学,对他有利的就信,对他不利的,便选择性的忘却。

那么,为什么李敖这么说金庸,而金庸直到李敖去世,也没有反驳一句呢?

笔者认为,原因有二:一是两个人私交不错,金庸先生也知道李敖的性格,而李敖呢,也曾邀请对方去家里做客。二是,金庸先生为人低调温和,这么长时间,列位听到过金庸的绯闻或者不愉快的消息吗?



所以,这个话题,权当茶余饭后的甜点,吃进肚子里,也就罢了,两位先生都是中国文学领域的大师,都值得我们尊敬。

欢迎小伙伴留言讨论,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文人草堂 。


文人草堂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特地去看了一遍视频。将李敖的观点简述在下面。



1.金庸的武侠小说就像臭鸡蛋一样。你吃都不用吃,就知道是臭的。飞檐走壁哪有这事儿呢?什么怪东西嘛!


里面的侠义部分金庸自己都做不到。什么华山论剑啊。什么狗屁东西。



2.看金庸小说的都是境界低的人。至少是在浪费时间。




3.搞文艺工作的人,应该讲真话,做真事。不讲真话,不做真事,像金庸,余光中都是这种货色!

看完之后,怒极反笑。简单来说,李敖是个垃圾。

对于他的作品,只在很早之前看过一本情书集。感受是,骂人骂的狠,情书也写的十分肉麻。

原本对于“骂人”这种行为大家都是觉得LOW 的。只是因为对方是个名家,是个学者,于是我们反而去崇拜,去推崇。想来真是十分可笑。

根据他上面攻击金庸的言论,我们可以简单地判断这个人是个有文化的智障。



这些话是个人就能骂的出。骂的没有一点水平。实在对不起他“斗士”这个称号。

你说金庸的武侠是臭鸡蛋,吃都不用吃就知道。试问,你连人家的作品都没有看过,哪儿来的资格去评判别人的好坏?

后面那句“飞檐走壁是什么怪东西”更加令人可笑。如果每一个人都像你这样想象力呆板僵硬,只知道现实主义,那么中国将会少多少神话传奇色彩?光《西游记》就没它的存在之地。

第二句不禁让人怀疑他是否生在这个时代。

中国有千千万万的金庸研究者,爱好者,推崇者。你李敖又有几个?靠着骂人和自卖自夸累积起来的一点名头真让你蹿上天了。



最后他说搞文艺的人都应该讲真话。那么你所谓的真话是什么呢?

难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不是真话?

难道“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不是真话?

你说他们写出来的东西自己都做不到,伪善!那么照你这么说,历史上所有的学者,作家,大师都是一群伪善的人。陀思妥耶夫斯基滥性,托尔斯泰玩女人,济慈吸毒……

根据他的语言,以及他说这些话的神态动作,我都不认为那是一个有涵养的人应该具有的风范。更主要的是,他的骂点毫无论点论据。

金庸为何要反击他?他连论点论据都没有,金庸压根儿没必要去反击他!

难不成金庸去对他解释武侠中的飞檐走壁是超现实的想象产物?还是去为自己辩解,其实自己也能做到书中所述的侠义?

没必要。

——专注于武侠与文化领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我!


武侠怪客


不知道有多少人看过原文,也不知道有多少人看过李敖的其他作品,我也没法具体举例,只能先说两个结论:第一,李敖骂金庸的内容,很可能是对的;第二,金庸在学术上的水平,确实比不上李敖,如果反击,自己更难看。

第一,李敖骂金庸的内容,如果大家看过李敖的原文,李敖骂金庸的核心,并不是金庸在佛学上造诣不深,而是金庸对佛教的选择性相信,他把这个总结为金庸式伪善。这句话其实有些接近今天的道德婊了,换言之,李敖的意思是,你金庸信佛,不是因为佛是对的你相信,而是因为佛是对你有利的你相信,你相信的部分,恰恰是那些你用的上(或者说能够为你添砖加瓦的),但是佛教的某些对你不利的部分,你是不相信的,或者选择性失明,当做不存在,顾左右而言他。

关于这个问题,原文的逻辑其实很清晰,因为以李敖的地位,他是可以和金庸面对面对话的,所以他描写他与金庸面对面争论的情景(实际上没有争论),可信度颇高,金庸总不能自己打自己脸,说当时自己的意思是什么,其实并不是这个意思吧?看过李敖的一些现场节目的人可能都知道,李敖这个人现场表现度其实很高,以金庸的口头表达能力来讲,现场再次被打脸的可能性极高——退一万步来说,即使金庸也语言天赋奇佳,能够在随后与李敖的不期而遇现场版的争论占得一丝先机,但是金庸信什么,信佛啊,信佛的人,除非信通透了的济公之流,在现场还是需要表现出自己的佛家风范的,什么样子呢?比较看透世间,比较没有情绪,比较淡然,但是这些表现有个前提,你有绝对的控场权,你不能遇到抬杠的,或者你遇到抬杠的,你有巨大的能力能够威压对方,否则你的淡然很可能被对方解读为你哑口无言,而李敖是什么人?李敖是在台湾和蒋介石干了几十年的人,又和蒋经国继续干,能在立法院拿着一筐子皮鞋扔对方的人,说句不尊敬的话,现场表现是什么完全不可控,几乎相当于“流氓”(本人对李敖还是尊重的,所以流氓用了双引号),在这样的人面前显示不悲不喜?快算了,可能被拆台的更快。

另外,金庸在佛学上,大概真有自己的“投机选择性”,这点我并没有与金庸对话过,所以不能完全肯定,只能用其他的事情来说。在金庸小说《天龙八部》的后记里,金庸有一句话是这样描述自己的文学功底的:曾学柏梁台体而写了四十句古体诗,作为《倚天屠龙记》的回目,在本书则学填了五首词作回目。作诗填词我是完全不会的,但中国传统小说而没有诗词,终究不像样。这些回目的诗词只是装饰而已,艺术价值相等于封面上的题签——初学者全无功力的习作。——大家可以看出,这时候的金庸,还是比较谦虚的,可是近些年有一段视频,金庸是这样评价今天的小说的:我看过今天的一些小说,确实写的不行,我那时候写的小说,他们今天是写不出来的。为什么同样一个金庸,一方面谦虚,一方面如此的“不谦虚”?原因很简单,谦虚的时候,金庸在当时地位还不稳固,当年的武侠小说,在当时有点像今天的网文,是为了报纸卖的好而写的,自然读者喜欢什么就写什么,而且相比较曹雪芹的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而讲,金庸当时在明报的连载形式非常容易出现前面挖的坑,后面埋不起来,前面的伏笔,后面没有解释的情况,最典型的就是《天龙八部》,很多人猜测天龙八部实际上想写八个主角,来展示他们的虽然强大,但是受限的人生,可实际上最后的主角只有三个,乔峰段誉虚竹。当然随后有很多人所谓的“解读”凑了其他的人,可是我们不妨看一下李敖的好友,《天龙八部》的半吊子作者,倪匡对这个现象的解读:“照这样的篇名看来,金庸是想写八个人,来表现这八种道神怪物。可是,《天龙八部》中,哪八个人,是代表这八种道神怪物的!……我的结论是,金庸在一开始之际,的确有着写八个人,来表现八种道神怪物的意愿但是写作前的计划,意愿是一回事,写出来的小说是怎样的,又是一回事。”这等于倪匡也承认了金庸写着写着跑偏了的问题,而且他随后的描述,也说了这是很多作家都会犯的毛病——这等于什么呢?这等于侧面证明了金庸在当时的文坛,还没有非常高的地位,他写的小说,根本没到能够被评为经典的地步。所以当时金庸在小说的后记(出版的版本)中,不断谦虚自己的水平不高,为什么呢?是因为与其等别人骂,不如自己先把姿态放低。但是随后那些老家伙们都驾鹤西游了,自己的作品虽然也基于自己的不断修正有所提高,但是更重要的是,没有谁再有资格和资历能说自己不行的时候,自己就有了能说自己不行的实力,于是就可以在电视上说现在的小说不行了。

这样的表现,是一个世外高人的表现么?不是,只是一个普通人,一个投机者,在审时度势之后的理性判断,这个理性判断就是,选择最有利的方式,在当时的社会情况下,获得最大利益,这样的心态用到学佛上,不就是选择性信佛么?

李敖这样批判金庸,只是说出了金庸的真实的一面,金庸有什么好辩驳的?

——写到这里得明确一下,笔者这样说,并不是不承认金庸的地位或者小说价值,实际上笔者也非常喜欢金庸的小说,笔者想说的其实是,李敖骂金庸,意图是告诉世人,你们把金庸捧到了一个完全不是金庸自己的高度,金庸没有那么完美,某些方面,他也只是普通人而已!他也有普通人的投机,普通人的审时度势,普通人的钻营。

李敖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李敖是个斗士,他可以为了跟蒋介石作对,不断地开报纸,被关了继续开,写了几十本书,变着法的骂蒋介石,换句话来说,李敖一部分算活在自己的理想世界里,就算妥协,他也是机智的妥协,而不是钻营。所以他有这样的信念和实际做法,自然可以骂金庸,但我们就算了,我们自己本身其实可能更恶劣,自然没有资格骂金庸什么的。

第二点,那就是李敖的学术水平。金庸曾经说过一件事,他写的小说中很多知识,或者很多桥段,实际上是写的时候才查的,也就是说他原本不知道这些——笔者也写小说,对于这种情况很了解,作家写小说的时候,往往不是什么知识都具备,实际上今天大家看起来很牛逼,很专业的桥段,很有可能是当时作者为了表现某个意图,或者这个角色很牛逼,或者性格时必须要用一些东西来衬托,而这些东西作者很有可能是不专业的,而这时候负责人的作者,则会临时抱佛脚的去查书——很显然金庸也是这样处理的(这更加证明了,实际上金庸的水平,在当时并不是极高,但也比你我高)。

这样的方法会有什么问题呢?拿来主义。明报的小说是当天写了就要用的,所以留给金庸的时间其实并不多,况且当时金庸的工作情况是除了小说还要写社论,写很多专栏,这样查得的内容,自然没有很多时间去求证,去钻研,所以基本上小说中的一些学术的专业度,并不是自己的研究水平——当然,作为当时的读者,也没有对金庸有这么高的学术要求。

而李敖是什么水平呢?李敖的读书已经到了可以自己考证,甚至推翻前人结论而自建体系的水平的。

我举一个例子:

李敖曾经挑战过《道德经》里的一句话,“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他说这句话的负阴而抱阳,常规的解释是背负阴而抱着阳,他说这样解释这个负字是错的,为什么呢?他举了两个例子,第一,《道德经》里的另外一句话,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老子已经很明确,阴阳的关系是互相包容的关系,怎么会有背负阴而抱着阳这样相对立的关系呢?第二,负这个字,在先秦时期,很可能有另外的意思,于是他举了当时荆轲刺秦的描述,里面有一句话,是大臣们看到荆轲在拿着匕首追秦王,秦王身上有剑,但是因为秦国的剑太长了,所以一时拔不出来,这时候大臣们对秦王说了一句话:王负剑,王负剑,秦王照做,结果拔出宝剑,杀了荆轲。——李敖说,所谓王负剑,不可能是把剑背在背上,因为实际情况,这样更难拔出来(各位可以自己尝试,或者脑补),而更好拔出剑的办法,是把剑抱在怀里(抱在胸口),一只手拿剑鞘,一只手拔,所以这个负字,在当时很有可能其实也是抱的意思。这样一来,解释负阴而抱阳,其实就是既抱阴又抱阳,与后面的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的意思保持一致。

先不论李敖的结论对不对,至少这个描述有两个信息,第一,李敖的阅读量确实不小,甚至他的记忆能好到对一个细节通过另一个细节来解读。(这个能力其实挺可怕的)第二,李敖对一些学术问题,是有自己的方法论的,这个方法论是:先尊重作者自己的逻辑,在作者同一本著作中找类似的意思,看是否有矛盾(这是最可信的办法)。其次,再通过同时代的其他著作来侧面解读——为什么我说这个?是因为我对头条上用《封神演义》来解释《西游记》这样既不专业也不靠谱的方式实在是非常无语。

顺便说一句,李敖的这样的方法论笔者是比较认同的。最近一位朋友告诉我他有一个“新发现”,那就是《道德经》里“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中的刍狗,很可能解释是错的,不是草扎的狗的意思,而是真的一种狗,他的理论基础是,他听贵州人说,他们那边真的有一种狗,叫草狗,这种狗好吃懒做,也不能看门,人们对待他的方式就是有吃的就给,但对这种狗没有任何预期,这不就是上天对待人的态度么?——这个逻辑和事实看起来是合理的,但我说了两点,第一,老子当年的生活区域,基本是中原到潼关一代,他不太可能知道当时的贵州有一种狗,叫草狗,当然也有另外一种可能,那就是草狗被中原人吃光了,只有贵州剩下了,所以第二个原因就很重要,在当时的其他著作里,是有刍狗这个词的出现,以及对应的解释就是草扎的用于祭祀的狗,以常理揣度,老子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下,不用这个词的通用意思,而用另外的意义的可能性,并不是很大。——这用的也是李敖的考证方法论,那就是判断古人内容时,以当时的解读,甚至作者原文的解读,可信度更高。

而李敖绝对不用的办法,就是自己拍脑袋,说——我觉得。如果大家看过李敖上的《康熙来了》,你会发现小S问的问题,李敖的基本回答套路是,谁谁谁曾经在自己的某个著作里说过什么什么,他的意思是什么什么,所以你说的这个如何如何。

而金庸呢?在蓝凤凰给令狐冲治病的桥段,直接写成用水蛭吸几个大汉的血,然后在通过秘术灌注给令狐冲,这个桥段明显是自己拍脑袋的,以至于读者也受不了了,问金庸,如果血型不一样,这样的话令狐冲会死的。——我也是醉了,会有这样认真的读者,从侧面反映以当时读者的水平,并不是完全无脑的认为金庸的小说是经典。当然,这大概也是金庸在随后不断修改自己小说的动力。所以,我们只讨论金庸的当时的水平与李敖相比,并不否认金庸的认真度。

这样比较,高下立判,一个是用别人的学术结论来填补自己的小说空缺,最终满足读者意淫的作品,一个是在中国的各种经典著作里已经可以建立自己学说的能力,这完全是小区乒乓球冠军和刘国梁的差距么,所以李敖以自己对佛教著作的了解来批判金庸,金庸反击了,自取其辱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说了这么多,其实不是要捧谁,贬谁,其实想说的是,我们要正确理解李敖对金庸的骂,那和我们理解的骂完全不是一个层次的骂,李敖说金庸的伪善,其实不是说金庸多么的不堪,而只是说金庸你也有非常普通人的一面,而金庸的不回复,是自己当时的最佳选择。

再有一点,两个人的圈子也不同啊,从小说著作来看,金庸的小说再怎么样,也比李敖的小说好看,不是吗?


作者系纵横文学网《众神聊斋》签约作家


沐雨纵横众神聊斋


能挨李敖的骂,也是一个人一生的荣幸,至少能证明你的确是个名人,是某个领域标杆试的名人。众多的虾兵蟹将根本入不了李敖的法眼,只有仙界、鬼界那些教父极人物,才能触动李敖骂人的神经。



据说,被李敖骂过的人有三千之多。包括两蒋,李登辉、陈水扁、三毛等等,当然,做为武侠小说领域泰斗极的人物~金庸,更是难逃此劫。

李敖批评金庸小说里那些侠义部分都是虚伪的,他一样也没做到。说金庸信佛是一种“选择法”,对他有利的他就信,不利的佯装没看见,这就是伪善。甚至当面质问金庸,你口口声声自称佛教徒,把钱财看的很淡,那你死了之后,会像佛家讲得那样散尽家财吗!李敖犀利的话直扎金庸的软肋,让他无言以对,因为他凡胎未脱,焉能做到四大皆空!

金庸小说里的侠义只是拿来给人看的,他所谓的信佛,和普通人一样,只为求自己与家人的平安,根本没有一丝一毫普渡众生的佛家思想。而李敖批判一个人,从来不是胡批乱批,是有的放矢的。

面对李敖批判,金庸不是不想反戈一击,但他没那个勇气,因为他还贪恋尘世的繁华,做不到四大皆空。


洛水清风


您好,文化问答专家刘愚愚。李敖大骂金庸是真的,而且是在拜访李敖时骂的!

金庸说,我儿子走了,我信佛!李敖说,你信佛,钱是不重要的,你为什么抄房、存钱?金庸什么也没说!

但后来金庸是有辩解的!金庸说,为什么李敖这么大意见呢?一次,李敖跟胡梦蝶谈恋爱,闹得满城风雨,当时《明报》想刊登,李跟金说:不要登。但最后《明报》还是登载了,金与李结仇了!

金庸解释说,《明报》的创刊词就讲要公正!我不能违背!李敖耿耿于怀!

又一次,李敖说,我台北有一套房子卖给你要不要?金庸说,我不在台北住,不买。李敖说:半送半卖要吗?金说,我不要。

这些事,李与金结下梁子!二十几年过去了两人老死不相往来!

但据很多人跟金庸接触后对金庸评价是很高的。王朔骂过金庸,后来王朔反而觉得自己无知!

金庸对很多的骂都是一笑了之不解释!所以才得到这么多人的尊重!

王蒙、马云、聂卫平等对金庸评价达到了极致!认为江湖仍在,侠客没了。

刘愚愚,应该是金庸对谩骂不是说二十几年不反击,而是几乎不反击!你说呢?













英雄拒绝黄昏


李敖大爷骂人有套路的,谁火骂谁,谁影响大骂谁。而且骂的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金庸先生的小说,本身就是以虚构的世界观为主体,写的都是不可能发生的事。这也没啥,小说嘛,非要它带实际意义,社会价值未免牵强。

即使红楼梦,曹雪芹本人肯定也会对后世的红学家瞠目结舌,尼玛我想都没想的玩意你们全给挖出来了。

金先生写武侠,一为赚钱养家,二为娱人娱己。如果读者在里面读出一些意义来那固然是意外之喜,没有也不打紧。李敖大爷当然看不下去,他写的书那必须非得是带着意义来创作的,至于看的人少,也不过是读者水平不够,但如果有人创作了“垃圾作品”却比他受欢迎,那当然叔叔可忍婶婶不可忍。

对他这种批评,金先生还真没法反驳。王朔不同,王朔也是写小说的,而且他的小说也未见得高雅。

他骂金庸是“四大俗”,就有点类似同行相轻了,这必须怼回去啊,否则岂不是是人都能上来踩两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