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日本人平均身高比中國人高,為什麼有的運動員身材比較矮呢?

在路上hhhtzjj



日本人的平均身高比中國低,去過日本的人都會有這個結論。衡量一個國家的身高指數是用18-25歲青年的身高,而不是成年男子(女子)平均身高,因為後者沒有意義。 日本的緯度並不是和中國東北差不多,除了北海道,日本大部分地區緯度在北京和上海之間。 日本女排身高不高與她們的排球理念有關,日本認為女排首先應是地面保障好,身材高大的球員,如果攻強守弱就會被棄用。 當古巴出現路易斯這樣的外星人時,中國、蘇聯等隊都儘量選擇更高大的隊員與之抗衡,而日本排球界不少人認為,古巴這種簡單粗暴打法是沒有前途的。


你你你午睡了嘛


中國的取值範圍是18歲以上的人群,結論是男性167.1cm、女性155.8cm。

這個是國外媒體的數據,並不是我國網站上各種“別有用心”的人捏造出來數據。其中我們要學會讀懂這組數據。其一就是中國統計的18+的年齡段比較吃虧。因為18歲還沒發育完成,而且49歲之後人的身高都會出現縮短。所以公平的說,如果統計樣本恆定不變的話,那麼中日間的平均身高是差不多的。

然而,不能忽視的一點是,日本的平均身高在過去一百年裡,比中國的平均身高增幅要快。甲午戰爭前,英美曾經對中日兩國士兵做過體測,中國士兵平均身高4200px、臂長1900px;日本士兵平均身高3750px、臂長1550px。到了二戰時期,日本造出的“三八大蓋”,很大設計理念就是彌補日本士兵身高過矮的。

日本身高騰飛,有比較黑暗的“人種改良”,這個不提。就拿最簡單的說,人家小學生的午餐營養足夠,ZF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候也要掏錢讓每個小學生午飯喝上牛奶,這導致了他們體質的騰飛。而中國經歷太多的事,咱能全民吃飽飯才不過區區30年的事。

事實是,中國城鎮的90後人群,身體素質正在突飛猛進地迎頭趕上。我一個80後,當初在高中時,4500px的身高已經很可觀了。但是去年回母校做活動,發現4500px在現在的高中生裡,只是普通標準。

最後不要區域化劃分,這樣很容易引起地域黑,沒什麼意思。“南人北相”從來不是什麼貶義詞。拿足球來說,我們有東北足球的身體優勢、彪悍;這並不妨礙南派足球和海派足球在我們的國家隊裡扮演重要角色。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有了多樣化的選擇,選材和打法才更加全面。


看一下上屆世界盃他們的身高:

吉田 麻也 189 森重 真人 183 酒井 宏樹 183 本田 圭佑 182 大迫 勇也 182 長谷部 誠 180 伊野波 雅彥179 遠藤 保仁 178 今野 泰幸 178 柿谷 曜一朗177 酒井 高徳 176 內田 篤人 176 岡崎 慎司 174 山口 螢   173 青山 敏弘 172 清武 弘嗣 172 香川 真司 172 長友 佑都 170 大久保 嘉人170 齋藤 學  169


反倒是日本,他們國民平均水平上來了不假。但下限可以強行拔高,人種的“上限”卻是無奈的事情,他們那出優秀的大個太難了。所以,與其“靠天吃飯”,等著上天賜予他們一個高大威猛的救世主,倒不如因材施教,像足球隊、排球隊那樣制定好下三路技戰術風格,這樣整個民族的人都不耽誤。

所以說,從運動員體質上說,日本下限高、上限低;而中國是下限低、上限高。硬件有了,怎麼調和好,全靠我們的管理決策方面的從業者了。


快意體育


這個問題還真是。

從幾個方面說吧:

一、日本平均身高是比中國略高,但中國人身高分部非常寬,北方人相對高一些,南方人相對矮一些,這是跟氣候、水土、遺傳等等一系列有關的,北方人平均就比日本人高了,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挑選的餘地反而更大,所以平均身高並不那麼重要。

二 、運動項目並不都需要大個子運動員,比如體操運動員往往需要身材不那麼高的,比如籃球運動員中的後衛往往身材不算太高,比如排球的那個自由人身材往往也不太高,比如射擊運動員對身高的要求就沒有那麼嚴格等等,所以從整體看有一些矮個子運動員是很正常的。

三、平均身高並不能說明太多問題,比如姚明和郭敬明的平均身高比我還高一點,你能說郭敬明比我高一點還是姚明就比我高一點?


重型手扶拖拉機


到現在為止,中國人的平均身高還是低於日本人(167.1cm:1.708米)。但中國如果按地區分的話,平均身高從東北往西南逐漸變矮。由於人口基數巨大,挑出比日本平均更高的運動員並不困難。中國東北特別是遼寧盛產高水平運動員,和那裡人均高度更高。身體更強壯直接有關。


科技文化鄭軍


瑞士《商報》26日稱,一個國際研究團隊日前公佈的調查結果顯示,荷蘭男性以1.825米、拉脫維亞女性以1.7米,分別奪得男女平均身高第一。東帝汶男性(1.6米)和危地馬拉女性(1.49米)為全球最矮。

來自英國、瑞士等國家的800人研究團隊,選取世界衛生組織關於各國1914年和2014年18歲人口的身高、衛生和營養等資料進行分析,結果顯示,男女身高排名前十位的都是歐洲國家。

男性身高前十位依次是荷蘭、比利時、愛沙尼亞、拉脫維亞、丹麥、波黑、克羅地亞、塞爾維亞、冰島和捷克。

女性身高前十位是:拉脫維亞、荷蘭、愛沙尼亞、捷克、塞爾維亞、斯洛伐克、丹麥、立陶宛、白俄羅斯和烏克蘭。

報告還顯示,100年來,一些國家人口的身高增長很快。伊朗男性平均身高多了16.5釐米,韓國女性長高20.2釐米。中國大陸男性和女性的平均身高分別是1.718米(93位)和1.597米(87位),百年來分別長高11釐米和10釐米。日本男女平均身高分別是1.708米和1.583米,韓國為1.749米和1.623米。中國人平均身高仍然超過日本。


高峰同學哈哈哈


作為專業的體育迷和日本留學生,我有一個定權威回答這個問題。

對於上面的問題,我分三點回答

1日本人平均身高比中國高的真實性。我負責任的說,真實,但是數據滯後。1990年之前出生的日本人比中國人高很多,大約1995年出生的持平,1995年之後出生的中國逆轉。

所以很多人說的很多00後明明很高,沒錯中國00後確實比日本高很多。但是30歲往上40歲50歲的日本男人身高都有一米七略多,這是比中國人高的。但是後一代沒有明顯提高。中國南方一米八的男孩比比皆是。

僅僅說男性,日本女性真的矮得慘不忍睹,日本情侶或夫妻隨隨便便最萌身高差。

2體育方面:為什麼運動員矮?

日本人口僅為中國十分之一,按照正常概率,我們高個子是他的十倍。

3日本人才培養路徑與中國不同

不是唯高是才,日本人偏愛靈活的矮個子運動員,因為這是他們的民族特點。


我很冒險的夢


從客觀事實來說,日本人在某一年齡段的平均身高確實超過了中國人。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60-70年代,中國經濟水平較為底下,日本卻正好處在經濟騰飛時期,60-70年代出生的日本人身高有所增加,中國人則有所降低。

第二:中國的地域範圍很廣,這裡我沒有任何歧視的意思,但長江以南地區的部分省份確實拉低了中國人的平均身高,這主要是氣候條件導致的。

第三:日本人的身高統計和中國人不一樣,日本人很早就劃分很詳細的年齡段來分別進行身高統計,但中國人這種劃分較晚,所以之前經常會出現中國人的全民數據對比日本青壯年的數據的情況。

第四:日本人的尺子有問題,這事我們可以參考日本運動員在國內和國外的100米數據,中國運動員跑進10秒20的成績多是在國際大賽上,而日本運動員的好成績百分之百是在本土跑出來的。

最後說到運動員,中日體育人才的培養機制不一樣,日本採用以校園體育為基礎的“全民培養”,中國則採取校園選拔,體校培養的“精英培養”。運動員的生活條件在貧困時期大大優於普通人。(在1960年,全民半飽的時期,中國乒乓球隊運動員被強制要求每天吃一斤肉,當時人均工資二十幾塊錢,少兒業餘體校每天都有高達五毛的錢補助)

因此,中國運動員在任何時代身材都明顯高於日本人也就不奇怪了。


baby愛科學


身材高並不是什麼好事。從醫學的角度來看,個高的人心臟壓力大、負荷重,離心臟遠的四肢和頭腦容易出現供血不足的情況。這也就是為什麼個子高的人年紀大了容易心腦血管疾病,手腳比個矮的人笨,就是這個道理。同樣根據醫療統計,個高的人壽命普遍低於矮個子的人,很大程度緣於心髒負荷問題。比如長壽老者幾乎全是矮個子。另外有足夠數據證據表明,個高的孩子在智力、性能力方面普遍低於個矮的孩子,這恐怕也跟心臟供血能力有關。根據中國人生理特點,最佳合理的身高應在1.60~1.70之間。


翔之


運動員的選材有問題,記得內蒙選足球運動員出國,要求身高1.85米,然後找了一堆理由圓謊。梅西身高1.70米,馬拉多拉身高1.65米,在中國,不可能被選中得到專業訓練。我們看到最多的就是足球,現在還有羽毛球運動員,日本身高不算高,其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們選材都喜歡選人高馬大的,可能剛訓練時,這類人會佔優。但哪一類人能通過技術,球商打敗對手,我們的教練就選不出這一類運動員。


手機用戶8629403611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