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 最真實的經驗分享:只要做到這3點,就可以給足寶寶安全感

知的世界,有更好的情緒控制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但是,安全感看不見摸不著,到底爸媽要怎麼做,寶寶才會有足足的安全感呢?

安全感

做好這3點幫寶寶建立安全感

安全感源於心理學上的“依戀“概念,並不是寶寶生來就有的,而是幼年時期在和媽媽(或其他主要照料者)的互動中逐漸建立起來的。父母在和寶寶的互動中,注意做到以下3點,就可以幫寶寶建立起安全型依戀,也即我們所說的安全感。

01總是及時、有效地回應寶寶的需求

嬰兒時期,哭就是寶寶和父母交流的最主要形式。當他們不舒服了、餓了、困了、冷了、想跟父母玩了,都會用哭聲來表達。這時,父母作出反應,抱起寶寶、餵食、輕輕搖晃、溫柔安慰……

這些看似不重要的行為順序在寶寶和父母的生活中反覆發生著。持續一段時間後,寶寶就會形成對父母的期待,就會知道父母會怎麼對待自己的哭聲(需求)。寶寶會明白“當我有需求時,父母就會回應我,幫助我”。這就是安全感最初的摸樣。

作為父母,要想及時、有效地回應寶寶的需求,就必須讀懂寶寶不同形式的溝通信息,如,聽得懂哭聲、看得懂肢體動作、表情、語言等。讀懂了寶寶的需求,然後第一時間用語言或動作回應,讓寶寶知道父母已經聽到了自己的需求。這樣寶寶會明白自己是重要的,自己的想法是被父母聆聽的,自己生活的世界是可以預測的,這是建立安全感的基礎。

既然哭是寶寶表達自己的主要方式,那父母就要探究哭背後的原因,而不是一味地讓寶寶停止哭泣。有很多父母特別見不得寶寶哭,只要寶寶一哭,就想趕快止哭,剛開始可能還給寶寶溫柔地講道理,如果寶寶不聽繼續哭,那就威脅“你再哭,再哭就不要你了“ 、 ”我數三下,你再哭我就走了啊“……寶寶不哭了,讓寶寶哭的問題就解決了嘛?長期不允許寶寶哭,寶寶就會覺得自己的需求被忽視了,就會容易失去安全感。

最真實的經驗分享:只要做到這3點,就可以給足寶寶安全感

02父母的情緒要保持平和、穩定

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經驗吧:自己心情好的時候,怎麼看寶寶都覺得好可愛,抱著寶寶親個不停,對寶寶的各種需求都很有耐心地回應,說話也特別溫柔;工作受挫、心情不好的時候,或者因為寶寶不肯好好吃飯、不能按時睡覺、不聽話等,我們就會控制不住地對著寶寶大吼大叫。父母這種情緒的不穩定會給寶寶造成困惑,“爸媽到底是愛我還是不愛我呢?“

如果爸媽的情緒經常如此波動,給寶寶的回應方式總是不一致,一會兒及時回應、無條件接納,一會兒直接忽略、甚至大聲呵斥,寶寶就會變得焦慮,因為他不知道爸媽下一次會怎麼回應自己。這樣的狀態,如何能建立起安全感呢?

爸媽們千萬不要讓自己不穩定的情緒傷害了寶寶的安全感,而是要以平和、穩定、積極快樂的情緒和寶寶相處,這樣寶寶才會信任父母,建立起安全感。

當然,爸媽也是人,是人就肯定會有發脾氣的時候。只要次數不多,等心情平復後,與寶寶保持溝通,跟寶寶說明自己為什麼發脾氣,並跟寶寶道歉,請求寶寶原諒,擁抱寶寶。那偶爾的發脾氣也不足以影響到寶寶的安全感。

父母要高質量陪伴寶寶

03陪伴

很多父母每天也花了大量時間陪伴寶寶,但質量卻不佳。這是因為,雖然他們人在寶寶身邊,但心早不知道跑哪裡去了。

寶寶在玩玩具,你在邊上坐著,看似陪著寶寶,其實你心裡卻想著明天公司的早會、今晚做什麼飯呢,或者給寶寶拍照片,用app精心修圖,然後發朋友圈,甚至陪著寶寶的時候一直低頭刷朋友圈……這不叫陪伴,更不叫高質量陪伴。

這種“人在心不在“的陪伴,會讓寶寶覺得自己不受重視,爸媽陪著自己還分心考慮其他的事情,這對安全感的建立是一種破壞。

陪伴寶寶的時候,請放下手機、關掉電視、清空腦子裡關於工作、生活等一切雜念,專心陪伴,就把自己變成一個寶寶的玩伴,享受沒有目的的玩樂。陪伴時間可以固定,這樣寶寶每天都會有期待,知道爸媽會在特定時間陪伴自己,就不會因為你去上班了、去做飯了,而擔心爸媽不理會自己了。

情緒平和、穩定的父母,高質量的陪伴,總是及時、有效地回應寶寶的需求,寶寶才會確定“爸媽會永遠在那裡,會一直保護我“,才能有足夠的安全感,才能邁出獨立的第一步,才可以放心地區探索這個充滿未知的世界。

還有很多經驗

下次再與你分享

最真實的經驗分享:只要做到這3點,就可以給足寶寶安全感

關注芝麻育兒

專注於0-8歲孩子家庭在健康、養育、教育方面的需要。

芝麻大的孕育問題,關注我們就有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