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未解之謎?

一百年一場夢


香河老人肉身不腐之謎

時至今日科學仍然沒有定論,在老人去世之前更是出現了許多有異於常人的現象,死後留下四大末解之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香河老人留下的末解之謎。


1992年11月24日晚,河北香河縣淑陽鎮胡莊子村一位老人平靜地死去,這位老婦的死在當時並沒有引起任何轟動。當歲月經歷了十年之後,人們才發現了一個奇蹟:老人的遺體沒經過任何防腐處理,在自然環境中經歷了十年的歲月至今不腐,而且逐漸演變成被人們所稱的“沒有處理過的木乃伊”或“金剛琉璃體”。而這個老人,就是我們今天故事的主角——被稱為“香河老人”的周鳳臣。

周鳳臣老人,日常衣著儉樸,長年食素,口味清淡,煙酒不沾,早睡早起,是一個平凡的農家婦人。作為一名普通的農家婦女,雖然沒有讀過什麼書,但卻以一顆誠敬之心面對天地,以一顆慈悲之心面對人生。


老人常掛在口頭的五句話:一,口要對著心,心眼兒要放在正地方;二,遇事多替別人想,不要光想著自己;三,受人滴水之恩湧泉相報;四,錢財身外物,生不帶來,死不帶走,不要把它看得太重;五,一個人做好事有人知道,做壞事也有人知道,最終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香河老人去世異現錄

1992年11月6日,老人突然感到身體不適,咳嗽不止並拒絕進食,經縣醫院檢查,確診為急性肺炎,住院進行治療。其間,老人多次出現異常嘔吐,有時喝一口水能吐出一碗嘔吐物,裡面有紅色蝌蚪狀東西和黑色小米粒樣硬物。


11月10日,在老人強烈要求下,中午,老人被接回家中。


11月15日,老人飲食發生了很大變化:由先前的怕涼改為怕熱,無奈家人只好給其吃涼飯、喝涼水。在9天末進食、末排便的情況下,當天上午,老人排便異常,呈噴湧狀,量大粘稠,顏色紫黑,直到老人停止呼吸。


16日凌晨,老人又開始大量咳痰,達3小時之久。痰中含有五顏六色形狀奇怪的塊狀物。


19日,老人讓家人用涼水給她擦聲,並用清涼油抹全身主要穴位。


24日夜,老人停止了呼吸和心跳。


29日夜,指間顏色開始變紅,手背和胳膊表皮內開始出現紅色液體。


12月1日,身體開始出現充氣現象,一天後,全身呈氣囊狀。


12月2日晚,身體表皮部分破損,有大量無異味的紅色液體排出體外,此後隨著不斷排出,身體充氣逐漸減少,至12月25日,液體基本排完,身體恢復原狀。


1993年元旦後,老人身體開始排出油性分泌物,6個月後分泌量開始逐漸減少,進而演化成“金剛琉璃體”。


末解之謎一:不腐之謎

1、臨終潔身:要讓身體不腐,首先要從清潔,減少或杜絕細菌的存在和滋生做起。那麼,香河老人臨終前所囑咐的潔身措施,是否是導致其遺體不腐的重要一環?


2、嚴格修行:有關專家認為,老人一生嚴格修持,是其肉身不腐的直接原因。


3、水土優越:傳聞遼國蕭太后曾在此地巡幸,遇到一條叫長溝的小河,感覺遍體清涼,心中大悅,賜名“香河”,那是否與此水土有關。


香河老人遺體不腐固然與其臨終潔身,排毒除痼有關,但老人臨終前的全身涼水潔身是否與香河的水土有關?如果發生在其他地區是否就沒有不腐的效果呢?


末解之謎二:芳香之謎

老人不僅遺體不腐,而且自內而外發出芳香氣味,從人類修煉角度看,老人的肉身可稱為佛家的“金剛琉璃體“或道家的”紫金瓊玉身“。


那麼,香河老人為何體內會釋放出芳香氣味?一位資深禪師認為,這和老人五十年來天天供佛燒香有很大關係。每天供佛燒香而積聚體內,去世後遺留在體內的香菸便宜慢慢釋放出來了。而另一位禪師則說:燒香和常年吃素的人往往會產生這種體內施放香味的現象,而香河老人正是這種人。


末解之謎三:預言之謎


香河老人在臨終前不僅對自己的遺體保留做了充分的安排,還對自己的多次進行了預言。老人彌留之際,當著全家人的面預言說:“我的事大著呢,不但讓香河縣知道,還要讓全中國知道,最後讓全世界知道。”


雖然當時她的家人並不明白是怎麼回事,但後來的實踐證實了她的預言。


末解之謎四:火球之謎


香河老人臨終前八天,老人的家人齊聚於自家的院內,按照老人的吩咐擺上供品,並將200朵用紅紙紮的紅花全部燒掉。半個小時後,在場的人都看到家門口正南方的天空中,出現四朵熊熊燃燒的大火球。


火球呈玫瑰紅色,十分豔麗,直徑長達一米多,持續時間達3—5分鐘。


火球出現後的第七天,老人停止了心跳和呼吸。這些火球來自何方?又消失休息目前為止還沒有確切的結論。


科學無法解釋的謎團

香河老人肉身不腐在當年引起了廣泛的社會關注,甚至於引起了著名科學家錢學森的注意,在專業的團隊對香河老人進行技術手段檢測後依然無法對其肉身不腐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



至今已二十多個年頭過去了,這仍是一個末解之謎。就好像告訴我們,生命之謎的探索永遠沒有盡頭,你承認也好,不承認也罷,這世界永遠都有一些我們目前科學所解釋不了的末解之謎,而我們所見的只不過是冰山一角罷了。


朝聞歷史


中國歷史悠久,未解之謎自然很多比如說,東北的出馬仙。

出馬仙俗稱供堂子,供奉一些山精野怪,幫人驅霍看病,精靈和人一起修德福,雖然是傳說,現在也有一些,可是是否有虛空靈怪不得而知了。

還有,中國殭屍之謎,在1995年的時候各地都湧現出了殭屍的傳聞,其中比較有名的是黑龍江貓臉老太太,四川省的考古挖掘出三具殭屍,還有上海的一個殭屍博士。

說實話,像殭屍這種不靠任何東西生存的物種,實在是太難見了,而且他們不死不滅,據說還能修道成仙,當然這些都是傳說,沒有幾人見過,即使有極少數人見過估計也活不成了,所以我覺得這種奇怪的物種位列未解之謎,實在不為過,他們怎麼生活,命脈又是什麼呢?

龍,傳說,龍沒有翅膀,最大的特點就是九似,具體哪九種動物呢還有爭議。

據說,龍能隱能現,呼風喚雨,而且還是漢民族的圖騰。

眾所周知,民族圖騰這玩意,一般都會用某種具體的動物,比如說,狼,虎之類的。

可是偏偏漢民族就用龍作為圖騰,如果先人們沒有見過這種生物的話,怎麼可能想象出這麼複雜的動物呢,所以龍到底存不存在也是未解之謎。

你說它存在吧,沒人見過,要是說它不存在的話,那先人們怎麼會用龍作為圖騰,不要說古人的智慧不比現在人低,想象力豐富之類的,要是你沒見過或者類似的東西的話,是無論如何都想象不出來的,就好比,古人沒見過手機,他們記載過自己想象智能手機的樣子嘛?沒有吧,因為從來都沒接觸過或者類似的東西,所以,他說龍真的存在嘛?



今天筆者就分享到這裡,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遠不止我列舉的這些例子你們覺得它們算不算未解之謎呢?

(圖片皆來自網絡)


十歲六年


1.老子出關之謎

老子姓李名耳,是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騎青牛西出函谷關,被強而著書,作五千言《道德經》,而後就騎著大青牛離開,後莫知其所蹤,這就是老子的出關之謎。那老子後來去哪裡了呢?這也是很多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一直在研究的問題,但也沒有找出確鑿的證據。


《後漢書》記載“後來老子移羝為浮屠”,也就是說去西邊教化胡人去了,而且後來還成佛了。也有說法稱他沿玄奘的路線經流沙河去往印度傳播道教,還培養出了釋迦摩尼為大弟子。 還有人說這大耳老頭在甘肅臨洮推廣長生不老,羽化昇仙的內丹練法,教當地人養生修道,最終在臨洮昇仙臺得道飛昇。更有人說,當時時局不穩,可能老人家半路被劫,遇害身亡。這些說法雖然有點扯,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老子都是往西邊去的。而根據《莊子·天道篇》記載,老子往東回家鄉歸居了,也就是今天河南的鹿邑縣。而河南的鹿邑縣又距離山東曲阜非常近,又產生了孔子拜訪老子問禮的故事。這個故事在《莊子》、《韓非子》、《呂氏春秋》等一些書裡都有記載,說明老子退隱後東歸原籍。正所謂古人講究落葉歸根,因此老子東歸說還是比較可信的。

2.西施生死之謎

說到西施,那可是中國古代有記載的最早的美女間諜。越被吳滅,勾踐臥薪嚐膽,想有朝一日滅掉吳國,為了迷惑吳王,把美女西施獻給夫差。吳王被西施所迷,無心朝政,最終滅國,但西施從此不知所蹤。


關於西施的蹤跡共有兩種說法:根據東漢的《吳越春秋》記載“吳亡後,越浮西施於江,隨鴟夷以終。”也就是說西施被越王勾踐沉於江中。因為西施是紅顏禍水,吳國已滅,西施也就沒作用了。但民間也有說法,吳國滅亡時,西施的情人范蠡跑到吳國皇宮把西施救了出來,從水道跑到了太湖,遠離政治,過起了平民百姓的日子,最終二人福壽雙全而終。還有一種更驚人的說法,就是歷史上根本沒有西施這個人,不過是後人杜撰出來的。因為在先秦文學中,“西施”就是形容美麗女子的泛指,在吳越兩國戰爭200年之前,就有了西施的稱謂,在管仲、莊子的著作中就出現過該詞。三個說法,難以判斷。

3.徐福東渡之謎

秦王統一全國後,為求長生派徐福率五百童男童女和三千工匠東渡大海,從此便杳無信訊。連續騙秦始皇兩次的方士徐福帶著這麼多童男童女、能工巧匠、金銀財寶究竟去了哪裡呢?難道說徐福真的去了日本,成了日本的第一代天皇?


4.楊貴妃生死之謎

你可能會說,這怎麼會是疑案呢?公元756年,洛陽淪陷,潼關失守,唐玄宗屁滾尿流地往四川跑,途中兵變,愛妾楊貴妃死於馬嵬驛。其實,關於貴妃的死,歷史上有許多不同的記載。根據《舊唐書·楊貴妃傳》記載“四軍不散,玄宗遣吏使宣問,對曰賊本尚在,帝不得已,與妃絕,遂縊死於佛室。”也就是說陳玄禮等人以後患為由,強烈要求唐玄宗賜死楊貴妃,唐玄宗無奈,只得下令處死楊貴妃。


在一些唐朝的詩裡還有另一種說法,楊貴妃死於亂軍之中,例如杜牧的“喧呼馬嵬血,零落羽林槍”。還有的說楊貴妃是吞金而死,如劉禹錫所作的《馬嵬行》“貴人飲金屑,攸忽舜英暮”。經歷過安史之亂的白居易《長恨歌》中說道,馬嵬驛並沒有貴妃的屍體,而是隱居深山。還有一種說法值得回味,楊貴妃最後逃亡到日本,日本創作的《楊貴妃外傳》中記載楊貴妃並沒有死,而是隨遣唐使東渡日本。

5.宋太祖暴死之謎

史料記載,宋太宗並非正常繼位,而且種種跡象表明,宋太祖趙匡胤是死於非命,只是具體死因無從而知。

6.明建文帝生死之謎

建文帝的死因主要有“焚死”說和“逃亡”說兩種說法。建文帝有沒有自焚朱棣最清楚不過了,可謂是“此地無銀三百兩”,例如多次派親信到民間探訪;永樂年間派鄭和下西洋;民間傳說建文帝出家,於是頒佈僧道度牒書,對所有僧人進行全方位普查。種種跡象表明建文帝很可能不是自焚而亡。

7.李自成生死之謎

按正統說法是順治二年,在湖北通城縣九宮山遭村民誤殺,還有一個說法是死在湖北通山縣九宮山。《明史》的結論是“自成已死,屍朽莫辯”。李自成帶著幾十萬人人間蒸發,生不見人,死不見屍,300多年來圍繞李自成的死是迷霧重重、真假難辨。小編認為,可能是李自成故意放的“煙霧彈”,為了全身而退,傳假死訊。關於李自成的死有太多說法,其真實性都有待驗證。



最新思維k


趙匡胤的一生都是迷,中國歷史上,在當皇帝的人中,就數他從部下到當上皇帝用的時間最短了。別的人為當皇帝打仗都需要幾年,甚至幾十年才能幹成的事情,在趙匡胤這裡,他只需要簡簡單單的穿一個龍袍,然後殺一個叛臣韓通,這件事就算成功了。

史料上記錄的趙匡胤當皇帝就是這樣,那一天他喝醉了酒,在他睡覺的時候,大臣們都開始商議,如何讓他當皇帝,等他醒來後,有一個人給他披上了黃袍,他搖身一變就成皇帝了。這讓我們聽來,真的有點難以相信,但是你又不得不信,因為史料上的記錄就是如此。

發生這樣的事情,很多人猜測,其實這本就是趙匡胤自導自演的一處戲。

這個黃袍加身的原創其實也不是趙匡胤,而是趙匡胤曾經跟隨過的後周開國皇帝郭威,趙匡胤是郭威手下的一名將領,那時候的皇帝還是後漢的周恭帝,郭威是周恭帝手下最大的一名將領,在郭威的權利達到頂峰的時候,他就率領士兵外出,然後主將郭威就把軍旗披在身上宣佈當皇帝了。後周就是這麼來的。

到了趙匡胤這裡,他們把軍旗換成了黃袍。

郭威當皇帝的經過,趙匡胤是親自參與的。所以,他當皇帝肯定是效仿的郭威,但是這僅僅也是我們的推測,畢竟史料沒有記錄。郭威奪了人家後漢的皇位建立後周,趙匡胤奪了後周的皇位建立了大宋。歷史就是這麼相似,這麼巧合。

再就是趙匡胤的死,本來沒有任何疾病的趙匡胤。就是因為和弟弟趙光義吃了一頓燭光晚餐,那一夜,趙匡胤睡後,再也沒有起來。第二天,天還沒亮宮中就宣佈了趙匡胤死亡的消息。

據史料記載,趙匡胤的屍首是完好的,這也就是說他在死前沒有任何打鬥過的行為。很像自然死亡的。好像這件事的發生,根本和趙光義一點關係都沒有。但是,繼承皇位的恰恰就是趙光義。

可是,通過後來趙光義的行為。我們不得不對趙光義持有懷疑的態度。因為他是用毒高手。他殺李後主和後蜀國君的時候都是用的毒藥,很明顯,用毒藥殺人,他們死後是毫髮無傷的,很有可能趙匡胤就是被毒死的。當然這也是推測。

這些事發生的很神秘,好想知道事實真相,但是因為史料是可以人為篡改的,這就導致我們很難了解到真相了。


史學達人


歷史上類似趙匡胤與趙光義的“燭影斧聲”的未解之謎有多,且聽我盤點一番。

1.《推背圖》之謎



《推背圖》是唐代李淳風與李正罡二人以讖語、“頌曰”、圖像結合的方式編寫而成的,本來是推算推算大唐的國運,可沒想到一發不可收拾,推算到了兩千多年後的命運。

它真的是二李編寫的,還是後人編寫的?它真的能預測未來嗎?……

2.項羽不肯過江東之謎



李清照說項羽:“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垓下之戰,項羽敗走,突圍到烏江時,卻是自刎,而非過江東。這讓人很費解!

是因虞姬之死,還是怕連累江東父老,還是無顏見江東父老,還是……

3.鄭和下西洋之謎

4.和珅受寵之謎

5.慈安太后死因之謎

6.雍正、同治皇帝死因之謎

7.三星堆未解之謎

8.楊貴妃生死之謎

9.建文帝朱允炆生死之謎

10.西周“九鼎”下落之謎

……

歡迎大家補充,說出未解之謎!


三叔小記


中國歷史上的未解之謎有:

一、胡亥死後,即位的秦王子嬰究竟是秦王室誰的兒子?

二、秦始皇派徐福帶三千金童玉女去出海尋仙藥,結果如何?

三、和氏璧究竟到哪裡去了?

四、成吉思汗究竟葬在何處?

五、建文帝朱允炆現有史料證明他沒有自焚而死,而朱允炆究竟去了哪裡?

六、孝莊皇太后和攝政皇究竟有沒有一腿子?

七、順治皇帝究竟是死於天花,還是出家做了和尚?

八、太平天國城破後,聖庫裡有沒有多少金銀?有的話到哪裡去了?

九、光緒帝是不是袁世凱出賣的?

十、宋教仁究竟是誰暗殺的?

十一、廖仲愷究竟被誰刺殺?


蒼茫大地顧煒斌


中國幾千年的歷史,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其中的歷史謎團太多太多。

秦始皇陵墓之謎

秦始皇大家都知道,掃六合,平八方。2100多年來,他的陵墓一直遭到破壞,而其中有幾點謎團一直讓人魂牽夢繞的,只是希望又能破解的一天。

始皇帝遺體還完好麼?距離他僅有100多年的辛追夫人的遺體就非常完好,對於想要目睹千古一帝容顏的人,肯定是十分想要知道的,不過根據史料記載,他死的時候身體已經有些腐爛,味道特別大,所以用了一車的鮑魚來掩蓋其味道。那麼始皇帝的屍體到底腐爛了沒有?真的很期待啊。

推背圖之謎

推背圖,聽說過的人都知道,是一件傳說中的神器,上推天文下推天下,可謂是歷朝歷代對後代預言的一本奇書。

推背圖相傳是唐朝貞觀年間,由預言大師袁天罡和李淳風所著。全書共有六十副圖,以六十甲子和卦象分別命名。因為其預言的準確性讓人心驚,所以說一直被歷朝歷代統治者列為禁書。

那麼推背圖真的可以預知未來麼?

同治帝死因之謎

清入關後的第八位皇帝同治,是慈禧太后所生,而且是咸豐皇帝的獨子。登基不到兩年就死了,關於同治的死亡原因,眾說紛紜,有說死於天花的,有說死於梅毒的。

據《清代通史》記載,同治經常往返煙花之地,所以說感染梅毒而亡,不過也有死與天花的證據,所以具體死因成迷了。

慈安太后死因之謎


作為和慈禧太后並列東宮的東太后慈安太后,很多人都不知道,但是她其實同西宮的慈禧一樣舉足輕重,而且慈安有一封咸豐帝留下的密詔,上書“必要的時候可以憑藉此詔書賜死慈禧”。

可是慈安太后心地善良還比較好忽悠,詔書讓慈禧給忽悠的付之一炬,她把自己最大的武器給忽悠沒了,於是慈禧從此再也沒有弱點,便將慈安太后毒死了。

不過也有說法是“自殺”,來自《清稗類鈔》中的記載,“或曰,孝欽實證以賄賣囑託,干預朝政,語頗激。孝貞不能容,又以木訥不能與之辯之。大恚,吞鼻菸壺自盡”。具體如何死亡,至今也是一個謎團。


喜歡請關注我,每天推送有意思文章給您


娛樂叨叨團


阿房宮焚燬之謎

阿房宮被譽為“天下第一宮”。兩千多年以來,《阿房宮賦》裡的“楚人一炬,不幸焦土”是阿房宮最終命運的憑據。而在調查過程中,並無燃燒痕跡,相傳的當年項羽燒阿房宮,恐怕僅僅是人們的幻想,阿房宮從來就沒有被焚燒過的依據,或者說,阿房宮底子沒有建完。

項羽火燒阿房宮的說法撒播了約兩千年,但近來考古工作者在阿房宮前殿遺址20萬平方米的勘探面內發現了幾處紅燒土遺蹟。專家認為,這表明前史上有關項羽放火燒阿房宮的記載是不準確的。在前史當中,阿房宮沒有建成,更沒有被燃燒過,它僅僅是秦始皇一個未盡的願望。

終究專家的話可不可以信,阿房宮到底存不存在,咱們還有等待更多前史根據才能解開這個千年難解之謎。



過去的過去818


歷史之所以有一些未解之謎,很多原因是歷史文獻的失傳,或者發生一些詭異離奇的未知事件,當時的科學還不能解釋,所以被傳的神乎其神,下面就來說說中國歷史可考的未解之迷。

一 天啟大爆炸

明朝天啟六年五月初六巳時間,位於北京城西南隅的王恭廠火藥庫附近區域,發生了一場離奇的大爆炸,這次爆炸範圍半徑大約750 米,面積達到2.23平方公里,相當於1.5萬噸的TNT當量,共造成約2萬餘人死傷。這次爆炸原因不明、現象奇特、災禍巨大,被史書列為古今未有之變”。 

二建文帝下落之迷

靖難之役,朱棣攻入北京城,建文帝下落不明,很有可能化妝成和尚,逃出宮裡,流落民間,朱棣派鄭和下西洋,有一部分原因是尋找建文帝朱允炆,可是幾經查找,仍然未見蹤跡,後世有說在泉州開元寺出家的,有說逃到蘇州普濟寺的,一時眾說紛紜,至於真相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三,三星堆之謎

三星堆的發現,被列為世界第九大奇蹟,是被四川廣漢真武村農民發現的,中國的好多古代墓葬遺址都是很多農民朋友發現的,汗,三星堆出土了大量的青銅面具,象牙,金器,玉器等珍貴文物,而且這些文物跟當時的中原文明的文物大相徑庭,就好像不是一個孃胎裡生的,那些青銅面具長相奇特,眼睛奇大,有幾個面具眼睛還向外凸出,看起來就像外星人,充滿了想象力,我真懷疑這些人拯救了銀河系,要不怎麼有這麼高超的冶煉工藝和創造力,三星堆文明是哪裡來的,有人說是古巴蜀人的創造,有人說是古埃及文明的延續,還有人直接說是外星人的傑作。





鴻觀大歷史


在中國五千年悠久歷史中,沉澱了許多令人費解的歷史謎團,有的已經水落石出,而有的還等待後人的探索才能真相大白。 神秘未解的事情總是驅使這我們去一探究竟,想去揭開那鮮為人知的真相。

【第1謎】東太后慈安死因之謎 在清朝的歷史上,作為兩宮皇太后之一的東太后慈安是與西太后慈禧一樣舉足輕重的人物,然而光緒七年三月初十日(公元1881年4月8日),一向健康無病的東太后慈安在12小時內竟突然發病及暴卒,實在出人意料。從此,慈安之死成為清宮的一件疑案。 傳說咸豐帝留給慈安一封密詔,要她必要時處死慈禧,慈安在慈禧的哄騙下焚燬了密詔,把自己對抗慈禧的一件最大的武器也毀了,慈禧便毒死了她。 對慈安太后暴卒的具體原因至今還存在著爭議,除中毒之說外,還有自殺、自然死亡等說。“自殺”說來自《清稗類鈔》,書中說:“或曰:孝欽實證以賄賣囑託,干預朝政,語頗激。孝貞不能容,又以木訥不能與之辯。大恚,吞鼻菸壺自盡。”《清朝野史大觀》裡又用“或曰慈禧命太醫以不對症之藥致死亡”來說明慈安為用“錯藥致死”。 慈安太后暴卒的真正原因至今仍是一個謎。

【第2謎】“金匱之盟”之謎 宋太祖趙匡胤駕崩後,皇位由其弟趙光義繼承,正史認為光義乃合法繼位,是奉太后“金匱遺詔”之命行事。但後來有人對“金匱之盟”一事提出質疑,使得這一事件變得撲朔迷離。 《宋史》有好幾處提到“金匱之盟”事,《杜太后傳》裡面記敘:“建隆三年(公元961年),太后病,太祖始終在旁服侍不離左右。太后自知命已不長,召宰相趙普入宮。太后問太祖:你知道怎樣得天下的嗎?太祖曰:我所以得天下者,皆祖先及太后之積慶也。 歷史上人們雖然相信有所謂的“金匱之盟”,但卻找不到盟約的原文。一千多年來,沒有人懷疑“金匱之盟”的真實性,這一盟約就成了宋太祖坦蕩無私的例證。

【第3謎】鄭和七下西洋之謎 “鄭和下西洋”的壯舉使鄭和成了家喻戶曉的人物。從永樂三年(公元1405年)至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他受明成祖的派遣,率領規模龐大的船隊馳騁萬里海域,先後七次下西洋。鄭和航海規模之大,航程之遠,所到國家之多,為歷史所罕見。對於鄭和下西洋的目的,學術界有不同的看法。 有人認為,鄭和下西洋是為尋找下落不明的建文帝。 也有人認為,鄭和下西洋是具有政治和經濟的“雙重目的”。李長傅的《中國殖民史》,稱朱棣派遣鄭和下西洋稱為“炫耀自我”。 鄭鶴聲、鄭一均在《鄭和下西洋簡論》中認為,鄭和前三次下西洋,其目的是同亞非三十多個國家結盟,順便打聽朱允的下落,後四次則是為宣揚“國威”。到底哪種說法才是當時明成祖派鄭和西下的真正目的呢? 【第4謎】和紳受寵之謎 清以來,明君屈指可數,乾隆帝是其中較為突出的一個,但令人奇怪的是,在這樣的一個賢君身邊,竟時刻跟隨著一個奸臣,這個奸臣就是和,民間有“和扳倒,嘉慶吃飽”一說。然而為什麼這樣的奸臣會受到乾隆的無比寵幸呢? 有人認為,是因為和善於揣摩乾隆的心思。有名的“乾隆下江南”就是和鼓動而成的。事實的真相究竟如何?和到底由於何種原因受到寵信?只能留給後人評說了。 【第5謎】《推背圖》之謎 《推背圖》是中華預言書中最為著名的奇書之一,相傳是唐朝貞觀年間,由預言大師李淳風和袁天罡對唐朝及以後朝代重要事件的預測。全書共六十圖像,以六十甲子和卦象分別命名。因為它預言的準確,使歷朝歷代的統治者心驚,一直被列為禁書。《推背圖》真的能預測未來嗎? 民間廣為流傳的《推背圖》大體上有兩種版本:一種是比較常見的清朝學者金聖嘆批註的《推背圖》,這裡簡稱為金版;另一種是由李世瑜先生在德國一本刊物上發現的,據稱是最為接近原貌的版本,這裡簡稱為原版,原本現仍保存於臺北故宮博物院中。 【第6謎】敦煌鳴沙山鳴沙之謎 鳴沙,就是會發出聲響的沙子。位於甘肅省敦煌縣城南6千米的鳴沙山,東西大約40千米,南北大約20千米,高有數十米。若從鳴沙山上滾下,沙子便會發出轟隆的巨響,像打雷一樣。天晴時,鳴沙山上會有絲竹弦的聲音,像演奏音樂一樣。雖然已有了各種假說,但卻是沒有徹底解開的謎。 鳴沙,是普遍存在的一種自然現象。美國的長島、馬薩諸塞灣、威爾斯兩岸;英國的諾森伯蘭海岸;丹麥的波恩賀爾姆島;波蘭的科爾堡;還有蒙古戈壁灘、智利阿塔卡瑪沙漠、沙特阿拉伯的一些沙灘和沙漠,都會發出奇特的聲響。人們發現,只有直徑是0.3~0.5毫米的潔淨石英沙,才能發出聲響。 【第7謎】阿房宮焚燬之謎 被譽為“天下第一宮”。兩千多年以來,《阿房宮賦》裡的“楚人一炬,可憐焦土”是阿房宮最後命運的憑據。而在考察過程中,並無焚燒痕跡,相傳的當年項羽燒阿房宮,恐怕只是人們的想象,阿房宮從來就沒有被燒燬過的證據,或者說,阿房宮根本沒有建完。 項羽火燒阿房宮的說法流傳了約兩千年,但最近考古工作者在阿房宮前殿遺址20萬平方米的勘探面內只發現了幾處紅燒土遺蹟。專家認為,這表明歷史上有關項羽放火焚燒阿房宮的記載是不準確的。在歷史之中,阿房宮沒有建成,更沒有被燒燬過,它只是秦始皇一個未盡的夢想。 究竟專家的話可不可信,阿房宮到底存不存在,我們還要期待更多歷史根據才能解開這個千年難解之謎。 【第8謎】項羽不肯過江東之謎 項羽是秦末農民起義軍的領袖,為人剛愎自用,獨斷專行,因而在楚漢之爭中落敗,最終落得個自刎烏江的下場。項羽為何不渡烏江呢?兩千多年來,人們有種種說法。 有一種觀點認為,西楚霸王不過江東,是因為虞姬已死。 有人認為項羽不渡烏江是出於一種高貴的品質,是從早日消除人民的戰爭苦難考慮的。 項羽為何烏江不渡?兩千多年來,無論是文人騷客,還是歷史學家都給予極大的關注,但至今難有定論。 【第9謎】女兒國消失之謎 《西遊記》中描寫的“女兒國”曾經留給人無數的幻想。“女兒國”在歷史上的確存在,據《舊唐書》記載:“東女國,西羌之別稱,以西海中復有女國,故稱東女焉。俗以女為王。”但是到了唐代以後,史書關於東女國的記載就中斷了。難道東女國的出現只是曇花一現嗎? 扎壩極有可能是東女國殘餘部落之一。扎壩人現在依然實行走婚,到晚上,女方在窗邊點一盞燈,等待男方出現。扎壩人住的都是碉樓,有十多米高,小夥子必須用手指插在石頭縫中,爬上碉樓。這要求體力好,身體靈活,其實也是一個優勝劣汰的選擇。第二天雞叫時,小夥子會離開,從此兩人互相沒有任何關係。 【第10謎】慈禧夜明珠之謎 夜明珠是一種螢石礦物,發光原因是與它含有稀土元素有關,是礦物內有關的電子移動所致。 螢石雕琢成珍珠者即叫夜明珠,能發光的夜明珠不是珠貝蚌所產的珍珠。夜明珠還有許多奧秘,至今還沒有被專家們瞭解。至今仍是尚未徹底揭開的一個千古奇謎。 離咱們最近的夜明珠,最著名的,估計就數慈禧口含“美齡飾鞋”的那顆了。據盜慈禧墓的人,也就是孫殿英講:此珠分開是兩塊,合攏就是一個圓球,分開透明無光,合攏時透出一道綠色寒光,夜間百步之內可照見頭髮。有書記載:說它重四兩二錢七分(合今133.4375克)。慈禧含在嘴中是為保屍身不化。 【第11謎】《易經》之謎 《易經》是華夏文化的寶貴遺產,大約在新石器時代就誕生了,一直被作為群經之首。由於歷史原因,形成研究斷層,導致精髓失傳。只留下《河圖》、《洛書》、先天卦、後天卦,以及六十四方陣等。但該書成於何時?作者是誰?有人說是伏羲氏,有人說是周文王,眾說紛紜。 《易經》也稱《周易》或《易》,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倫理實踐的根源,是中國最古老的占卜術原著。在古代是帝王之學,政治家、軍事家、商家的必修之術。《易經》有三個版本:《連山易》、《歸藏易》、《周易》,分別形成於夏、商、週三代,現存於世的只有《周易》。 【第12謎】岳飛墓之謎 南宋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7日),是個陰暗的歲末,抗金民族英雄岳飛,以及岳雲、張憲等,以“莫須有”的罪名被以秦檜為首的投降派殺害於獄中。國都臨安的老百姓無不涕泣“,市人聞之,悽愴有墮淚者”。但是,這個墓裡是否真有岳飛的遺骨,卻始終是歷史上一個爭論不休的問題。在民間傳說中,杭州眾安橋下十七號被認為是岳飛葬處。 至於今天所見的棲霞嶺岳飛墓,是否是假墳,也難以說清。我們知道,岳飛遇害後人們一直要求為他平反昭雪,但宋高宗始終置之不理。到了宋孝宗即位,為了給太上皇保留體面,假稱“仰承”高宗“聖意”,給岳飛恢復官爵與名譽,此時距岳飛遇害已21年了。 《金陀續編》卷十四載有淳熙六年(1179年)岳飛之子嶽霖等《賜諡謝表》,其中講到朝廷昭雪岳飛冤案,說“葬以孤儀,起枯骨於九泉之下”。中國古代稱少師、少傅、少保為“三孤”,南宋紹興十年,朝廷曾特授岳飛為少保,故嶽霖稱“葬以孤儀”。其上曰“起枯骨於九泉之下”。若記載無誤,當指將岳飛之遺骨改葬於棲霞嶺。 【第13謎】"東臨碣石"之謎 曹操的《觀滄海》的起首四句”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聳峙”。秦始皇出巡求仙時曾登臨碣石,修建了行宮,並將一路事蹟刻在石頭上。漢武帝、北魏文成帝、北齊文宣帝和唐太宗等都曾駕臨碣石,還留下不少詩詞。但到今天,碣石到底在什麼地方成了一樁謎案。 碣石在哪裡?在遼寧綏中縣的萬家鎮,考古工作者發現了一處宮殿的遺址。它規模宏大,佔地達14 平方千米。據考證,這正是秦漢時期的。但這一發現仍未能給碣石之爭畫上句號,因為尚無證據證明此處就是碣石,而在北戴河的金山嘴同樣發現了一些秦漢古城等遺址。究竟誰是誰非呢? 【第14謎】《山海經》之謎 在浩如煙海的中國古代典籍中,《山海經》一直是一個令人困惑的異數。《山海經》在古代一直是被作為的地理書看待的,但是任憑學者們上下求索,卻誰也說不清書中那些山在何方?水流何處?對於那些所謂神話的解釋卻仍是眾說紛紜。古人為什麼要留下這樣一部著作? 《山海經》是先秦重要古籍,是一部富於神話傳說的最古老的地理書,全書共計18卷,包括《山經》5卷,《海經》8卷,《大荒經》5卷。內容包羅萬象,主要記述古代地理、動物、植物、礦產、神話、巫術、宗教等,也包括古史、醫藥、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內容,具體成書年代及作者已無從考證。 《山海經》一書的作者和成書時間都還未確定。《山海經》現在最早的版本是經西漢劉向、劉歆父子校刊而成。過去認為為大禹、伯益所作,現代中國學者一般認為《山海經》成書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時間大約是從戰國初年到漢代初年楚人所作,到西漢校書時才合編在一起。 【第15謎】"上帝之鞭"之謎 蒙哥,蒙古汗國第四代大汗,成吉思汗之孫,以狂飆之勢橫掃歐亞大陸,被西方人譽為“上帝之鞭”。1258年,蒙哥號稱10萬大軍進攻宋朝,阻於重慶釣魚山城下,遭受重大挫折,蒙哥魂斷巴山。蒙哥是真正陣亡於戰場上的皇帝。但是"上帝之鞭"究竟如何陣亡,仍然沒有定論。 釣魚城之戰,有“東方特洛伊”之稱,是中外戰爭史上罕見的奇蹟,是十三世紀扭轉歐亞戰局和震驚世界的著名戰役,蒙哥大汗是真正馬革裹屍、陣亡於戰場上的皇帝。釣魚一城以彈丸之地,支持危亡河山,折斷這位“上帝之鞭”的,是重慶釣魚城這片寂寞沉落的古戰場。 【第16謎】《河圖》《洛書》之謎 《河圖》《洛書》是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兩幅神秘圖案,是中華文化,易經八卦和陰陽五行術數之源。從現存的有關史料來看,河圖洛書的來源古老悠久,撲朔迷離,沒有一個明確可靠的答案。 相傳,上古伏羲氏時,洛陽東北孟津縣境內的黃河中浮出龍馬,揹負"河圖",獻給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後為《周易》來源。又相傳,大禹時,洛陽西洛寧縣洛河中浮出神龜,背馱"洛書",獻給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劃天下為九州。《易·繫辭上》說:"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 【第17謎】懿安皇后下落之謎 明熹宗朱由校皇后張氏,名嫣,字祖娥,祥符(今河南開封)人。其父張國紀,因女兒致貴,被封為“太康伯”。天啟元年(1621年)四月,張氏被冊立為皇后。熹宗在位七年,昏庸無能,朝政被宦官魏忠賢和乳母客氏所壟斷。因此,史學界稱天啟(1621-1627)七年間為明代最黑暗的時期。 張皇后為人正直,常在熹宗面前歷數魏忠賢及客氏的不法行為,但始終未能引起熹宗警惕。直到病危之時,熹宗才聽取了張皇后的規勸,認清了魏忠賢及其黨羽篡權的野心,同意將帝位傳給信王朱由檢。 思宗(即崇禎皇帝)繼位後,為鞏固政權,在張皇后的幫助下,不負群臣眾望,乾脆利落地清除了閹黨魏忠賢及其同夥。崇禎為感激張皇后,授予皇嫂“懿安皇后”尊號,享受皇太后待遇。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八日,李自成率領大順農民軍攻陷北京,崇禎皇帝走投無路,於十九日晨自縊於萬壽山(煤山)。皇后周氏也在宮中自殺身亡,惟獨懿安皇后下落不明。為此引起種種傳聞,成為明清之際的一樁歷史疑案。 【第18謎】同治帝死因之謎 清入關後第八代皇帝同治,是葉赫那拉氏(慈禧)於咸豐六年(公元1856年)所生,同時也是咸豐皇帝(奕)的獨子。同治六歲時即咸豐十一年(公元1861年)登基稱帝,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親政。但他於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即病逝,此時距其親政日期不到兩年。 對於載淳的死因,眾說紛紜,有的說載淳是死於天花,有的說是死於梅毒。 在一些正規學術著作裡都記載著同治帝微服出宮,嬉戲遊樂,甚至出入煙館妓院的故事,如蕭一山所著《清代通史》中就有同治因出遊而患梅毒終致死亡的記載。 同治究竟是死於天花還是死於梅毒,這兩種說法各有各的來源,而且都能找出各自的證據,讓人難以辨明,遂成清宮又一疑案。 【第19謎】北朝眾帝后出家之謎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很難將高高在上、享受榮華富貴的帝后與孤獨寂寞、陪伴青燈古佛的尼姑聯繫在一起,然而,在封建王朝中,卻有多位早年出自尼庵或是晚年遁入空門的尊貴帝后。而且在北朝的中後期,大概100多年之中,僅歷魏、齊、周11帝,竟然有17位帝后出宮為尼。 這種現象實在是世所罕見。這成為了我國佛教史和北朝發展史上的一個極為奇怪的現象。何以造成這種現象呢? 【第20謎】明代“壬寅宮變”之謎 自古以來,防備森嚴的地方不是監獄,而是皇宮。皇帝為防人行刺,日日夜夜命人巡邏守衛。明朝也不例外。 嘉靖年間的乾清宮,暖閣設在後面,共9間。每間分上下兩層,各有樓梯相通。每間設床3張,或在上,或在下,共有27個床位,皇上可以從中任選一張居住。因而,皇上睡在哪裡,誰也不能知道。這種設置使皇上的安全大大加強了。然而,誰又能防備那些守在他身邊的宮女呢? 就是這群宮女,幹出了驚天動地的大事,這就是歷史上的“壬寅宮變”。“壬寅宮變”發生在嘉靖壬寅年(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嘉靖二十一年十月二十一日凌晨,十幾個宮女決定趁朱厚熟睡時把他勒死。 從司禮監的題本中可知,朱厚後來下了道聖旨處理這群宮女,聖旨中提到了曹氏、王氏,曹氏、王氏是誰呢?據人考證,她們是寧嬪王氏和端妃曹氏,因此,有人根據這道聖旨得出結論,是曹氏、王氏指使發動了這場宮廷政變。 “深閨燕閒,不過銜昭陽日影之怨”,是明末歷史家談遷對此案的看法,但事實究竟如何,無人知曉,因此成為又一樁宮闈之謎。 【第21謎】鳳凰原型之謎 《山海經》一書中鳳凰的圖像。在中國神話傳說中,鳳凰生長於南方丹穴山,五色斑斕,能歌善舞,能預兆天下太平。在古埃及和古希臘,傳說它同太陽崇拜有關,埃及人把鳳凰同長生不死聯繫起來。古羅馬人認為,它代表復活和死後的生命。 鳳凰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吉祥的象徵,常與龍並稱。相傳鳳和凰是一對伴侶,鳳為雌性,凰為雄性,是鳥類之王。可在現實生活中並沒有鳳凰這種鳥,它是古人虛構出來的。雖然是虛構,也不可能純粹憑空想象。 那麼,鳳凰是以什麼鳥為原型創作出來的呢?有人認為,鳳凰是以雉類為主體,融合了鷹等多種鳥的典型形象創作出來的。 關於鳳凰的原型,還有太多說法,如某種已經滅絕的巨鳥、極樂鳥、鴕鳥等。 【第22謎】閻羅王原型之謎 長江中游,瀕臨三峽的酆都小城,背山面江,據說是閻羅王地府所在地。在那裡,從唐宋伊始,陸續建起了“玉皇殿”、“閻王殿”、“陰陽界”等大大小小48座廟宇等系列工程,這就是人們談而色變的“鬼城”了。 民間通常就把它的總頭子呼之為閻羅王。 這位閻羅王,據說他“本居第一殿,因憐屈死,屢放還陽伸雪,降調此殿”。 自隋唐到清代,就多流行諸家閻羅王之說。一是隋將韓擒虎。二是北宋名相寇準。三是北宋名相范仲淹。四是北宋龍圖閣直學士包拯。五是南宋江丞相。 一個閻羅王職位,傳說卻有五家輪迴,而是很緊湊。閻羅王的原型至今還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 【第23謎】端午節真實來歷之謎 端午節與中秋節、春節是我國民間傳統的三大節日。那麼端午節是從何而來呢?有關它的來歷說法很多,但流傳最廣、最有影響力的有以下四種。 一、認為源於紀念屈原。南朝吳均所著的《續齊諧記》有這樣的記載“:楚大夫屈原遭讒不用,是日投汨羅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由此可見民間傳說也是有一些根據的。 二、認為是龍的節日。古代的吳越族就是以龍為圖騰的,為顯示他們是“龍”的傳人,有著斷髮紋身的風俗。他們每年的五月五日都要舉行盛大的圖騰祭祀活動,將裝在竹筒中的食物或裹在樹葉裡的食物,一面倒入水中,獻給圖騰神吃,一面自己吃,並划著那刻有龍形的獨木舟在水上取樂,表演給圖騰神看。近些年出土的大量文物和考古研究證明,“端午節”是古代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說法是比較科學的。 三、認為起源於惡日。戰國時的孟嘗君田文五月初五日生,其父田嬰不讓家人養之,說明那時五月初五日已成為俗忌。端午節掛艾草、菖蒲是為了消除疾病瘟疫的蔓延。《荊楚歲時記》這樣記載:“荊楚人以五月五日並踏百草,採艾以為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還認為粽子只不過是一種民間普通食品,龍舟競賽是一種節日活動,最初並不固定在端午舉行。 【第24謎】清明節來歷之謎 在歷史漫長的歲月中,逐漸形成了祭掃陵墓、郊外春遊、折柳插門、盪鞦韆、放風箏等一些清明獨特習俗。然而這一傳統節日它究竟從何而來呢? 在二十四節氣中,俗演為節日的主要是清明。為什麼清明能演變成節日呢? 《荊楚歲時記》記載“:晉文公與介子推俱亡,子推割股以啖文公。文公復國,子推獨無得,子推作龍蛇之歌而隱。文公求之,不肯出,乃燔左右木,子推抱木而死。文公哀之,令人五月五日,不得舉火。”從此就有了“寒食節”。到了清朝,寒食節漸被清明節取代,寒食漸漸被人忘記了。 清明節在我國民間相傳已經有著悠久的歷史,但是,關於它的來歷,學術界至今也沒有一個統一的認識。 【第25謎】東晉孝武帝出生之謎 說起東晉孝武帝司馬曜,許多史學家認為,他確實是一個千古奇人。作為一個帝王,他不僅死得出奇,而且其出生也是一個奇事。 按慣例,他是不應該來到這個世上的。原來,司馬曜的父親司馬昱與司馬曜的生身之母李氏並非天生地設的一對。 在司馬曜的母親李皇后之前,司馬昱有過兩任正妻。其中之一的鄭氏是個不會下蛋的“母雞”,沒有給他留下一男半女。第二任王氏的肚子倒是爭氣,一口氣生下了三個兒子,但其中二子早夭,另外的一個兒子司馬道生一門心思想謀反作亂,最終被廢黜了王位。母以子賤,王氏也因之被打入冷宮抑鬱而死。 史家認為,沒有李氏就不可能有東晉孝武帝,而沒後宮佳麗十餘年絕無子嗣,那麼,天大的雨點,未來的皇太后位置也輪不到“形長而色黑”的李氏身上。但這個長得又黑又醜的李氏此後不久卻接連為司馬昱產下了兩個兒子,卻是至今難解的謎題。 【第26謎】梅妃之謎 提起唐玄宗李隆基的寵妃,人們自然會想到讓玄宗“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的貴妃楊玉環,他們之間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在後世眾多的詩、文、詞、曲、小說、戲劇、民間傳說乃至神話故事中有著各種各樣的記述。 殊不知在楊玉環之前,還有一位梅妃江採萍曾經深得皇帝的寵幸。自楊玉環入宮開始,兩人為爭寵甚至到了宮中路遇互不行禮的地步。楊玉環專寵後宮後,梅妃獨居東宮,後不明不白地死去,為同情她悽苦境遇的人們留下了又一個千古之謎。 梅妃,人如其名,飄逸俊秀,清麗可人。她本姓為江,祖籍福建。9歲的時候就能吟誦《詩經》中的《周南篇》和《召南篇》,還對父親說“:身為女孩,我要成為一個對國家有益的后妃。”父親見女兒小小年紀就有如此的志向,便為女兒取名“採萍”。 採萍15歲時果然被高力士相中,選送入宮。當時宮中嬪妃幾近四萬,個個濃妝豔抹、盛裝俗飾,採萍的到來,彷彿為宮中送來一縷清風,她溫柔婉約,淡妝素裹,清爽宜人。最難得的是,採萍不僅容貌秀麗,而且才高八斗,擅樂器、曉歌舞,還尤其喜愛梅花;她的住所周圍,梅樹隨處可見,花開時節,便徘徊其間,賞花作賦,悠然忘我。玄宗憐惜她這份對花的痴愛,稱她為“梅妃”。 【第27謎】泰山封禪之謎 除武則天在中嶽嵩山封禪之外,歷代有資格封禪的皇帝都親臨泰山舉行隆重的封禪大典,在客觀上為泰山帶來了寶貴的歷史文化積澱,使泰山享有“五嶽之首”的千年美譽。按照《史記正義》中的解釋:封禪是統治者祭奠天地、禮拜山神的儀式。但這種儀式並不是每個皇帝都有資格或機會來舉辦的。泰山封禪開始的年代問題,現在還是一個千古流傳的歷史之謎。 有學者認為泰山封禪自上古皇帝就已開始。在司馬遷《史記·封禪書》中曾引述管仲向齊桓公列舉的封禪帝王,包括無懷氏、伏羲、神農、炎帝、黃帝、顓頊等,並說應有七十二家,而他只記住了十二家。究竟泰山封禪起於何時,現在還難有定論。 【第28謎】《紅樓夢》的原作者之謎 紅學研究者在對《紅樓夢》進行長期研究中,透過對許多歷史資料的真偽辨析,認為《紅樓夢》除了曹雪芹這樣一位卓絕的“披閱”“增刪”整理加工者外,還應該有一位原作者。因此“紅學”研究者在《紅樓夢》的作者問題上,發生了爭論。多少年來,一直眾說紛紜,沒有一個統一的定論。 脂硯齋眉批設疑問。脂硯齋在庚辰本第十三回有一條眉批曰:“讀五件事未完,餘不禁失聲大哭,三十年前作書人在何處耶?”曹雪芹是壬午(1762年)除夕去世的,而庚辰本是乾隆二十五(1760年)年 《紅樓夢》成書過程作證明。在《紅樓夢》自述中有這樣一段文字“……空空道人因空見色,自色生情,傳情入色,由色悟空,遂名情僧;改《石頭記》為《情僧錄》。東魯孔梅溪題曰:《風月寶鑑》。後因曹雪芹於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纂成目錄,分出章目,又題曰:《金陵十二釵》,並題一絕,即此便是《石頭記》的緣起。”這顯然告訴讀者,《紅樓夢》的原作者是“空空道人”,又名情僧;曹雪芹只不過是對該書進行“披閱”、“增刪”而已。又在《紅樓夢》甲戌本第十三回的一條批語中有“命芹刪去”的說法。這就證明了《紅樓夢》的成書,有一個原作者,又有一個進行“披閱”、“增刪”的,他們不是同一個人,而是兩個人。 《紅樓夢》原作者年齡應比曹雪芹大6-10歲的樣子,這樣他才能瞭解曹家鼎盛繁華的生活,而在小說中重現。再者,他的輩分應比曹雪芹高一輩,這樣才符合“自傳”說法的人物輩分關係。 那些評書者,在談到《紅樓夢》的作者時,大都諱莫如深,不敢直書其名,只用了一個化名———“空空道人”。在寫曹雪芹時,毫無諱忌,直書其名,這恐怕不是沒有原因的。因而,《紅樓夢》原作者可能是一位帶罪的朝廷命官,後被削職隱匿民間或出家為僧。儘管如此,曹雪芹為《紅樓夢》的成書“淚盡而逝”,將自己的全部精力和心血投入到對《紅樓夢》的偉大而艱鉅的“披閱”、“增刪”的再創造中去,他的光輝業績是名垂史冊的。 現在仍然湮沒在歷史長河中的《紅樓夢》原作者,像一顆埋在泥土中的璀璨的珍珠一樣,他的業績也是同樣永放異彩的。《紅樓夢》的原作者到底是誰?“三十年前作書人在何處耶”? 【第29謎】唐伯虎名畫玄機之謎 居住在法國巴黎的法籍華人曹先生藏有一幅明代唐寅的絹畫。此畫高近200釐米,寬100釐米。畫中一位貴人和10個仕女,在春光明媚的花園裡戲蝶。園內梨花似雪,空中蛺蝶飛舞,貴人神態不俗。畫的落款是:吳郡唐寅。作畫的時間是:正德庚辰(1520年)秋九月。此外,畫上還有好多位收藏者蓋的印章。在苦苦揭秘這幅名畫過程中,收藏者在萬里之外偶然發現唐寅一首藏詩,與名畫可謂絕配。經查,此詩竟來源於丹陽孫氏家譜。 從丹陽縣誌上了解到,丹陽的孫氏族人,基本上全是三國東吳孫權的後裔。 在厚厚的孫氏家譜中,在這些家譜中居然收藏著唐寅、祝允明等諸多名人數百首在七峰山房留下的詩句,其中唐伯虎一人就有7首,而且基本都是鮮為人知的詩句。 不久,唐寅在孫氏園林的“抱甕園”內參加多人的飲宴時,又即興飲酒賦詩《宴孫氏抱甕園見梨花大開立成一律》,也就是後來畫中的意境。 【第30謎】《夢溪筆談》記錄UFO之謎 《夢溪筆談》是北宋大科學家沈括的著作。書中對UFO的記載: “嘉佑中,揚州有一珠甚大,天晦多見,初出於天長縣陂澤中,後轉入甓社湖。。。如初日所照,遠處但見天赤如野火,倏然遠去,其行如飛,浮於波中。。。”這恐怕只有揭開UFO之謎,才能得到答案。 在《三國志》裴松之注中,有類似的記載,解釋一下就是:公元234年秋天,在西北五丈原地區,天空中出現了一顆發著閃閃紅光,來去自由的星星,它三來三往,從東北飛向西南,後來就消失在歷史的天空之中了。。。三國時期的衛士,茫然的看著天空中飛過UFO,歷史就是這樣神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