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9 途牛2015財報,五大看點一個隱憂

2月29日,在線休閒度假網站途牛公佈了截至2015年12月31日未經審計的2015財年第四季度財報及全年財報。報告顯示,2015年第4季度,途牛淨收入同比增長104.1%,至19億元人民幣(合2.926億美元);跟團遊和自助遊的交易額(不含門票等單項旅遊產品)同比增長102.1%,至27億元人民幣(合4.098億美元)。

2015年全年財報顯示,途牛2015年淨收入為76億元人民幣,較2014年同比增長116.3%。收入增長主要來自於跟團遊、自助遊及其他收入的增長,其中跟團遊和自助遊的交易額(不含門票等單項旅遊產品)106億元(合16億美元),同比增長114.6%。

2015年總共接待出遊人次為4,449,053,較2014年的2,181,834人次增長103.9%。2015年淨虧損為14.624億元人民幣,2014年淨虧損為4.479億元人民幣。

回顧2015財年,途牛一邊虧損擴大的同時,連續四個季度同比增速超過三位數。途牛的高速增長,使其穩居在線休閒旅遊市場第一名。易觀智庫發佈的《中國在線度假旅遊市場季度監測報告2015年第4季度》顯示,2015年第4季度,中國在線度假旅遊市場交易規模達到129.9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4.3%。其中,途牛2015年第4季度市場份額由2014年第4季度的17.4%增長到2015年第4季度的26.2%,市場份額高出攜程2.6個百分點。

對於互聯網電商企業來說,以虧損換市場並不一定是毫無益處,對比零售領域的京東,其2015年第四季度和全年業績報告顯示,2015全年交易總額達4627億元,淨收入達1813億元,虧損94億元(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

京東虧損原因主要有:戰略佈局京東金融、京東到家O2O等業務;拍拍網停止運營帶來的相關商譽和無形資產減值。京東方面表示,未來京東將聚焦在電商、金融和技術三大領域,電商包含京東商城、京東到家;金融包含京東金融和正在申請的京東財險;技術則以雲技術和京東智能為主,其中,2015年京東到家與永輝超市業務合作落地,截至2016年2月29日,京東到家同5個城市的56家永輝超市門店合作。目前,京東到家已經為中國12個主要城市的消費者提供O2O服務。

可以看出,京東虧損原因多是由於開展新的業務和戰略佈局造成的,而且這些業務和戰略佈局對於電商企業未來的競爭至關重要,互聯網領域的生存法則是隻有第一,第二和第三名很難存活,比如打車領域的滴滴出行、團購領域的美團點評、生活服務領域的58趕集、搜索領域的百度,很少有人記住這些市場中第二名是誰,因此每個電商企業都要抓住每個機會,堅持到底直至構建起自己的護城河,因此在一定範圍內以速度佔領市場,戰略性虧損不失為一種策略。

同樣在線旅遊領域也遵循同樣的邏輯,對於每家企業來說只有“All in”才有可能奪得最後的勝利,自上市以來去哪兒莫不是在遵循同樣的戰略。

根據途牛財報,2015年虧損增加的原因主要是:提速海外服務中心佈局、強化出發地和熱門目的地覆蓋、深入移動端佈局和技術提升、上游直採力度加大(包括對旅行社的收購)、品牌推廣和營銷力度提升。這些戰略佈局是多數旅遊企業想幹卻幹不了的,因為都是在線旅遊企業競爭力的關鍵。具體來看途牛在2015年佈局主要可以分為以下五個方向。

1.提速服務中心佈局、強化出發地與目的地覆蓋,滿足更多出遊需求

途牛旅遊網聯合創始人、總裁兼首席運營官嚴海峰先生表示:“2015年,我們在區域擴展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區域服務中心從2014年的75家增加到了目前的170家。區域覆蓋的增加加強了我們在二三線及以下城市的影響力,這正逐步成為我們的核心競爭力。低線級城市出遊需求的高速增長,拉動了公司整體業務的增長。”

除持續拓展區域服務中心外,途牛海外目的地服務中心也在不斷“落子”。截至目前,途牛已在馬爾代夫、巴厘島等地先後設立了海外目的地服務中心,為出境遊用戶提供更全面的目的地服務。嚴海峰表示,“我們還將繼續加強途牛在目的地的競爭力。我們在全球熱門目的地設立目的地服務中心,尋找更多當地旅遊資源,以便向旅遊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本地化產品。”

此外,途牛還強化了出發地和目的地覆蓋。截至目前,途牛可以提供240個出發城市的旅遊產品預訂,目的地產品覆蓋全球150個國家和地區。

區域擴張戰略繼續,來自區域中心城市的貢獻不斷提高。2015年下半年,途牛加快區域擴張的步伐,不斷捕捉當地市場機遇。此外,直採產品受到越來越多用戶的青睞,隨著直採的深入和線路的豐富,二季度直採產品的貢獻達到了25%。到了第四季度直採貢獻度超過30%。

2015年第四季度,途牛跟團遊(不包括跟團周邊遊)出遊人次超42.9萬,較去年同期增長122.9%;跟團周邊游出遊人次超36.2萬,同比增長44.8%;自助遊出遊人次超31.9萬,同比增長174.7%。2015財政年,途牛服務的出遊總人次超440萬,其中,跟團遊(不包括跟團周邊遊)出遊人次同比增長129.4%,自助遊出遊人次同比增長181.6%。越來越多的用戶選擇途牛出遊,與其提速服務中心佈局和強化出發地、目的地覆蓋以及深入移動佈局等舉措不無關係。

2.強化直採,大力豐富產品

財報顯示,途牛產品SKU總數增加至145萬,2014年第四季度時SKU總數為55萬。強化直採佈局是途牛豐富產品SKU數、滿足用戶差異化出遊需求的有效手段之一。2015年,為推進直採模式佈局動作不斷,通過合作(與京東、海航合作)、併購(投資五洲行旅行社)等方式增強上游資源掌控能力。

嚴海峰表示:“通過對旅遊產業鏈資源的整合,第四季度途牛直採比例已經達到交易額的30%。隨著直採的不斷深入以及當地採購戰略的持續推進,我們進一步推動了對客產品和服務的標準化進程,從而確保了我們對產品質量的管控。”

旅遊未動,交通先行,2015年途牛完成大交通和小交通最後一公里佈局,通過“機+X”、“酒+X”不斷豐富休閒旅遊打包產品,以便滿足消費者不斷增長的個性化需求,同時通過途牛統一的服務保障,將客戶體驗提升至最優。

在產品SKU總數不斷增加的同時,途牛通過佈局產品IP品牌,以打造出更豐富、個性化、高品質的旅遊產品矩陣,滿足細分人群的差異化需求。2015年12月,繼“牛人專線”之後途牛推出第二個獨立產品品牌“瓜果親子游”。

3.快速佈局旅遊金融業務

途牛2015年金融業務進展迅速,領先行業競爭對手,業內首家推出保理業務,金融領域的快速佈局也有效促進了途牛旅遊業務發展。通過將旅遊與金融進一步場景化融合,途牛已陸續推出首付出發、出境保等產品。其中,途牛自營旅遊分期產品首付出發,截至2015年12月底,授信額度超過82億元,獲得預授信用戶超過136萬,助力更多用戶輕鬆出遊。

加強在新業務上的投資,例如酒店、機票預訂以及在線金融服務等,這些業務與途牛休閒旅遊業務緊密相連,並能與核心業務發揮協同效應,豐富了客戶在旅行中的選擇,為他們提供了更多個性化服務的空間。

4.重金投入,打造“要旅遊 找途牛”品牌

2015年途牛先後冠名贊助多檔電視娛樂節目,T2O營銷升級,比如冠名贊助《非誠勿擾》《中國好聲音第四季》等,此類電視節目收視率高,節目觀看群體以80後、90後為主,這些節目上的品牌露出將在年輕人中樹立休閒度假旅遊良好形象,對於年輕人的旅遊選擇會起到引導作用。現在來看“要旅遊 找途牛”品牌知名度提升顯著。

此外,在線旅遊競爭加劇,獲客成本上升,2009年之前的互聯網流量很便宜,在電商開始血拼之後,流量的價格水漲船高節節攀升。

5.重視移動端體驗,加強佈局和技術升級

2015年移動互聯網迅猛發展,其對在線旅遊滲透不斷加深,互聯網移動化趨勢明顯,各行各業的互聯網應用都非常重視產品移動端的佈局,加之即時預訂、邊走邊訂等旅遊消費方式興起,移動端成為新的重要流量入口,因此途牛在2012年以來不斷加大無線端的投入,收效顯著。

2015年第一季度移動流量佔總在線流量超過70%,移動訂單數佔總在線訂單數超過55%。2015年第二季度移動訂單數佔總在線訂單數超過60%。2015年第三季度移動訂單數佔總在線訂單數超過70%。 2015年第四季度移動訂單數佔總在線訂單數超過75%。

綜合來看,途牛在核心的幾件事上投入很大,尤其是服務提升、資源直採、金融創新、品牌打造、移動端發力。

這樣的佈局幾乎涵蓋旅遊全產業鏈。這是這個行業的特點也是消費者的需求反向推動所致。如果說途牛戰略性虧損是以速度換市場的話,那麼股價下滑還有更多綜合性因素,如華爾街對中概股的利空環境,資本寒冬的影響及旅遊企業價值被長期低估。

途牛的佈局每一步都在點上,抓住了旅遊發展的核心,加強品牌來贏取第一次出境遊在線跟團的紅利,以服務中心來加強服務環節,以資源直採來保障產品質量,金融探索打破旅遊產品高收入、低毛利的陷阱,移動端發力來迎合新一代年輕消費群體。但途牛長線佈局,作戰半徑過長同時要承受資本市場的壓力及行業的質疑。在上述五點發力的同時,途牛需要提升品牌投入產出比;服務中心的擴展要提升服務效率,單人服務“坪效”;資源直採只是第一步,資源的產品化、服務化需要三層結構,如何提升?金融創新的風險管控體系是否有效、高效?移動端發力的用戶獲取成本及用戶打開率、註冊率、轉化率是否有更大的競爭力?這些綜合因素都需要途牛進一步的考量。

誠然途牛過去的一年中獲得了京東的支持、海航入股,但資源並非無限,擺在途牛年輕團隊面前的是一家5000人以上企業的運營管理的效率提升及盈利能力挑戰,這是資本市場及業界共同的期待,也是途牛需要直面的隱憂。2016期待途牛證明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